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89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尤其涉及用于将有线耳机或耳麦等外部设备连接到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通常,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具备音频/视频再现等功能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具备游戏功能的便携式游戏机等配备了用于输出画面的显示器和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装置。而且,每个便携式终端都具备符合其本身的功能和形态的输入装置。例如,移动通信终端可通过触摸屏选择表示所需的功能的图标而执行相应的功能或调出菜单。而且,还可以利用通过触摸屏显示出的虚拟键盘输入文字等。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或游戏机配备有用于搜索存储的内容的按键或可选择和执行内容的按键等。随着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于在一个终端(例如,移动通信终端)上集成多种功能。同时,随着便携式终端的多媒体功能受到关注,要求显示器能够提供更大的画面,与此同时,切实地要求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和轻薄化。在这种趋势下,不断尝试着减小便携式终端的厚度。另外,即便是具有相同大小的设备,可根据外观形状能够体现出更小的感觉。例如,在设备外观中,通过对边角部分实施曲面处理,能够改善抓握感,还可以从视觉上提供更轻薄的感觉。·通常,在便携式终端的内部,布置有主板等电路基板,该主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存储卡的插槽、HDMI端子、充电端子、耳机插座等连接部件。由此,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连接部件都具有预定的高度。尤其,HDMI端子、充电端子、耳机插座是用于直接与外设装置连接的结构,设置在电路基板的边缘的同时,布置在便携式终端的边缘。因此,当HDMI端子、充电端子、耳机插座等部件的厚度大时,会在对终端的边角实施曲面处理时造成障碍。而且,即使没有布置在边缘而是布置在终端的内部,仍会对终端的轻薄化带来困难,由此会降低空间使用效率。尤其,用于提供电连接的连接部件中,除了端子之外的其他部分均由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而为了保护这种脆弱的材料,每个连接部件会另行设置金属框架而固定在终端的内部。但是,在利用这种金属框架时,不仅会增加终端的厚度,还会造成无法对终端的边角实施曲面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便携式终端的外观更加美观的连接部件。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利于减薄便携式终端的厚度的连接部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减薄厚度的同时耐冲击性得到增强的连接部件。为了达到目的,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包括:具备插入插座的连接孔的主体;容置于所述主体内,包围所述连接孔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优选地,所述金属板包括:包围所述连接孔外周的一部分的曲面部;从所述曲面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别延伸的延伸部;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弯曲,与所述连接孔的外周的另一部分面对的倾斜部。优选地,所述金属板还包括从所述倾斜部的端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别延伸的装配部。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面的安装部,所述金属板的装配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优选地,还包括贯通所述安装部和装配部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倾斜部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分别弯曲为相互倾斜。优选地,所述倾斜部和所述连接孔之间还具备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延伸并连接至所述连接孔内壁的端子孔。优选地,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端,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可形成为对应于所述连接部件在便携式终端上的设置位 置的外观形状的倾斜面或曲面。优选地,所述连接孔的入口端可具有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形状。优选地,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容置和隐藏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部分露出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用于连接耳机插头的耳机插座、用于连接充电端子的接口连接器、用于插入存储介质的插槽、结合拆装式天线的天线插座中的其中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件主体的内部设置加固板,可减小连接部件的大小(尤其,高度)。即,通过设置加固板(例如,金属板)可以增强连接部件的强度,因此相比仅用合成树脂材料制作的连接部件主体,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据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即便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边缘,也不会影响便携式终端的厚度,也不会影响对边角部分的曲面处理。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3为透视而示出图2所示的连接部件主体的立体图。图4为从另一方向观看图2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的连接部件的底面图。图6为截断图2的连接部件而示出的剖视图。图7为截断图1的连接部件主体而示出的剖视图。图8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9为截断图8的连接部件而示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100用于连接便携式终端的外设的设备(例如,耳机或耳麦等)。所述连接部件100包括收容于成型体101的主体111的内部的加固板(例如,金属板)102。此时,所述金属板102可以在事先制造的状态下预先投入到成型所述主体111的模具内,由此可以利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所述主体111。通过这种双注塑,可无需经过专门的组装过程而能够将所述金属板102—体形成于所述主体111。图1中,示出了将所述主体111和金属板102分离的结构,但这仅仅是为了方便说明,实际上,所述金属板102通过双注塑容置于所述主体111的内部。另外,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连接耳机的插头的耳机插座作为连接部件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是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头、诸如HDMI端子或充电端子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连接器、插入存储介质的插槽、结合拆装式天线的天线插座中的其中一个。尤其,如上所述的多种连接部件中,对于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主体的连接部件,可通过如本实用新型将金属板设置在主体内部,从而可以改善强度,并实现小型化。参照图1至图7,所述连接部件100 (在此为耳机插座)形成有用于在主体111内插入外部装置的插头109 (例如,图2的耳机插头)的连接孔117。所述连接孔117沿所述主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实际上,所述主体111构成所述插头109的主要的连接部分。所述主体111可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型,在所述连接孔117的内部布置有与所述插头电接触的连接凸起131。所述连接凸起131设置有多个,通常包括用于接地的连接凸起和用于传递各种信号(声音信号、控制信号等)的连接凸起。在所述连接孔117的入口端,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倾斜面或曲面。尤其,优选地,所述主体111的倾斜面或曲面对应于便携式终端上的设置位置的外观形状。即,所述连接孔117的入口端可具有对应于所述连接部件在便携式终端上的设置位置的外观形状的结构。所述主体111还可以选择性地包括安装部件113 (参照图8和图9)。而且,若选择设置所述安装部件113,则该安装部件113同样采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在注塑形成所述主体111的同时分别形成于所述主体111的两侧。即,所述主体111和所述安装部件113通过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工艺同时形成。另外,将所述主体111和安装部件113成型为一个成型体101时,可以在外周面形成槽或凸起,由此可以构成与设置所述连接部件100的便携式终端内部的结构物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参照图1、图2以及图4可知,所述安装部件113的与主体111连接的部分形成有槽。这种槽与形成于便携式终端内部的结构物配合而能够将连接部件100固定在便携式终端的内部。所述安装部件113提供将所述主体111固定在电路基板或便携式终端内部的结构。即,虽然未图示,但可以使螺钉等贯穿所述安装部件113而安装到电路基板或便携式终端的内部,从而将所述主体111固定在便携式终端的内部。据此,所述安装部件113上可以设置安装孔115,所述安装孔115可以沿垂直于所述连接孔117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形成。参照图6,所述主体111上形成有端子孔139。所述端子孔139从所述主体111的底面延伸,并顺着预定的路径连 接至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连接端子布置在所述端子孔139的内部,且所述连接端子的一端上分别形成有所述连接凸起131。所述连接端子由金属材料制作,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133从所述主体111的底面突出。从所述主体111的底面突出的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133连接到提供于电路基板的信号线或接地面上。据此,插入并连接于所述连接孔117的耳机等的插座109通过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到布置所述主体111的电路基板的电路。此时,若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133通过焊接连接并固定到电路基板,则所述连接端子的另一端133提供将所述连接部件100固定到电路基板上的结构。但是,优选地,利用专门的安装结构或固定结构将所述连接部件100固定到便携式终端的内部。这是因为,在插入插座109时,所述连接部件100将受到外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提供稳定的固定结构。所述金属板102被收容于所述主体111的内部,且布置成包围所述连接孔117的至少一部分。此时,所述金属板102的至少一部分隐藏在所述主体111,另一部分可露出于主体111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优选为由构成所述主体111的合成树脂构成,所述金属板102优选为与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分开。优选地,所述金属板102包括:包围所述连接孔117的周围的一部分的曲面部121 ;从所述曲面部121分别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23 ;从所述延伸部123的端部弯曲,由此包围所述连接孔117的周围的另一部分的倾斜部125。所述曲面部121包围所述连接孔117的外周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降低所述主体111的厚度(自所述主体111的底面的高度)。即,当仅用合成树脂制造所述主体111时,为了确保耐冲击性等,需要具备足够的高度。换句话说,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和所述主体111的外周面之间需要确保充足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所述金属板102的曲面部121借助双注塑包围所述连接孔117的外周的一部分,由此相比合成树脂材料,能够增强所述主体111的强度。据此,在能够降低高度的同时确保足够的耐冲击性。而且,即便不降低所述主体111的高度,通过将金属板102和主体111双注塑,至少能够强化所述主体111以及所述连接部件100的耐冲击性。
`[0047]所述倾斜部125还可以直接从所述曲面部121的两个末端分别延伸。相互面对而形成的所述倾斜部125中,一侧的倾斜部125可相对于另一侧的倾斜部倾斜。通过形成所述倾斜部125,且使倾斜部125之间互相倾斜,能够使所述金属板102牢固地固定到所述主体111。此时,为了确保用于形成所述端子孔139的空间,所述倾斜部125优选从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分开预定距离。此时,可通过在曲面部121和倾斜部125设置延伸部123来实现。此时,所述延伸部123从所述曲面部121的两侧端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125分别从各个所述延伸部123的端部弯曲,相互面对且相互倾斜。所述延伸部123从远离所述曲面部121的两个侧端的方向延伸,据此即便所述倾斜部125沿相互面对的方向延伸,也能够在所述倾斜部125和所述连接孔117的内壁之间确保用于形成所述端子孔139的充分的空间。所述曲面部121、延伸部123、倾斜部125大致上容置于所述主体111的内部,以增强所述主体111的耐冲击性,尤其所述倾斜部125使得所述金属板102和主体111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另外,所述金属板102还可以配备分别从所述倾斜部125的端部分别延伸的装配部127。[0050]所述装配部127沿与所述延伸部123平行且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容置于所述安装部件113的内部。所述倾斜部125的一部分可以容置于所述安装部件113的内部。所述装配部127将增强所述安装部件113的强度(即,耐冲击性)。所述装配部127上还可以形成装配孔129,并与所述安装部113上形成的安装孔115对齐。所述装配部127上形成的装配孔129提供将所述金属板102 (即,将所述连接部件100)固定在电路基板或便携式终端的内部的结构。如上构成的连接部件100利用金属板102增强合成树脂成型体的强度(即,耐冲击性)。因此,与仅使用合成树脂制作相比,能够减小连接部件的高度,因此即便将连接部件100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边缘,也不会影响边角的曲面处理。图8和图9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00。与前述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00中没有形成主体101的安装部件113和金属板102的装配部127。因此,在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对于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主体211大致形成长方体,包围形成于所述主体211的连接孔117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202与主体211形成一体。如前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件200的成型体201仅由主体211形成,并在主体211的内部设置了所述金属板202。所述主体211由合成树脂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金属板202在已经制作好的状态下,投入于用于成型所述主体211的模具中,由此成型主体211。通过这种双注塑,即便不经过专门的组装过程,也能够在成型主体211的同时将所述金属板202容置于所述主体211之内。所述金属板202包括包围所述连接孔117外周的一部分的曲面部121、从所述曲面部121的两端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别延伸的延伸部123、从所述延伸部123的端部弯曲并延伸的倾斜部125。所述倾斜部125包围所述连接孔117外周的另一部分,且可相互面对并相互倾斜。
·[0056]如上构成的连接部件200通过在形成于主体211的连接孔117的周围布置金属板202,由此能够改善耐冲击性。因此,与仅使用合成树脂制作相比,能够减小连接部件的高度,即便减小高度,也能够确保耐冲击性。以上的说明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已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知道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畴之内导出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是显而易见的,但显然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插入插座的连接孔的主体; 容置于所述主体内,包围所述连接孔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包括: 包围所述连接孔外周的一部分的曲面部; 从所述曲面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别延伸的延伸部; 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弯曲,与所述连接孔的外周的另一部分面对的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还包括从所述倾斜部的端部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分别延伸的装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面的安装部,所述金属板的装配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通所述安装部和装配部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从所述延伸部的端部分别弯曲为相互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和所述连接孔之间还具备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延伸并连接至所述连接孔内壁的端子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孔的入口端,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为对应于所述连接部件在便携式终端上的设置位置的外观形状的倾斜面或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入口端具有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对应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容置和隐藏于所述主体内部,另一部分露出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用于连接耳机插头的耳机插座、用于连接充电端子的接口连接器、用于插入存储介质的插槽、结合拆装式天线的天线插座中的其中一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插入插座的连接孔的主体;容置于所述主体内,包围所述连接孔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件主体的内部设置加固板,可减小连接部件的大小。即,通过设置加固板可以增强连接部件的强度,因此相比仅用合成树脂材料制作的连接部件主体,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据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部件即便设置在便携式终端的边缘,也不会影响便携式终端的厚度,也不会影响对边角部分的曲面处理。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3150778SQ20132009391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许准, 黄晟奎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