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放线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129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摇篮放线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摇篮放线盘结构,属于电线电缆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摇篮、放线盘、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和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包括外轴承座套盖、外轴承座套、外轴承座套前轴承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包括内轴承座套盖、内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前轴承、内轴承座套后轴承、压力轴承和压力轴承座圈。优点:避免放线盘中心轴与放线盘中心轴内、外枢转轴承机构之间的摩擦,节约备配件的成本、减轻工作强度以及提高成缆效率;有效地避免放线盘中心轴定心套与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之间的摩擦,使放线盘中心轴运动平稳并且保障放线盘的平稳放线效果。
【专利说明】摇篮放线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篮放线盘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将多根导线按照工艺要求的节矩绞合形成束状或称股状的过程称为成缆,实现这一工艺的设备通常称为成缆机。成缆机是电线电缆生产厂商普遍配备的设备,并且成缆机可分为绞线机、束绞式成缆机、绞笼式成缆机和盘式成缆机,等等。对于小规格的多芯线缆通常采用绞线机或束绞式成缆机,而对于诸如电力电缆、矿用电缆和船用电缆,由于内部的绝缘线芯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绝缘线芯的直径较大,因而通常使用大型成缆机如盘式成缆机或笼式成缆机。笼式成缆机也称绞笼式成缆机,绞笼式成缆机是目前业界应用最广的一种成缆机,其是在一个绞笼盘上设置一组摇篮放线盘,每一个摇篮放线盘可满足对一根导线的放线要求。之所以称摇篮放线盘是因为其是由与绞笼盘枢转连接的放线盘架以及枢转设置在放线盘架上的放线盘构成,又因为放线盘架在绞笼盘上的活动状态或称活动方式犹如日常生活所见的供婴儿使用的摇篮,因此摇篮放线盘的寓意便在于此。
[0003]图3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成缆机绞笼装置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包括摇篮I和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上的放线盘2,摇篮I在使用状态下枢转支承在成缆机绞笼装置的绞笼盘上,放线盘2上具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套21,放线盘2的放线盘中心轴22穿设在放线盘中心轴套21内,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22的一端配设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另一端配设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放线盘中心轴22伸出放线盘中心轴内、外定心套222,221外的轴端与设置在摇篮I上的轴瓦11转动配合,并且轴瓦11由轴瓦盖111定位。这种结构的摇篮放线盘虽然能够满足在使用过程中的放线要求,但是存在轴瓦11易磨损而更换频繁的不足,频繁更换轴瓦11 一方面会增大备配件的成本,另一方面影响成缆机的工作效率,因为更换轴瓦11必须是在成缆机处于停机状态下进行的,再一方面增大了机修工(也称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04]以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为例,上述轴瓦11磨损的情形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放线盘中心轴22与轴瓦11相配合的部位即放线盘中心轴22伸展到轴瓦11内的部位因放线盘中心轴22与轴瓦11内壁摩擦而导致轴瓦磨损,通常情况下在二十至三十天左右(每天以一个工班八小时计)便需无奈地更换轴瓦11,尤其是,如果疏于经注油嘴112向轴瓦11注入润滑油,那么轴瓦11的寿命更短;二是由前述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与轴瓦11的端面之间出现的轴瓦11磨损,更确切地讲,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朝向轴瓦11的一端端面与轴瓦11朝向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的一端端面之间出现的磨损。因为,在成缆机成缆的过程中,根据工艺需要而不乏要求摇篮I连同放线盘2转过90° (以图3所示位置状态为例)的情形,从而使放线盘2由水平卧置状态演变为纵向垂直状态,在该状态下,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的端面与轴瓦11的端面之间的转动摩擦甚为剧烈,轴瓦11的更换越发频繁。然而如果不及时对磨损的轴瓦11及时更换,那么放线盘中心轴21会出现上下颤动(窜动),难以甚至无法保障放线盘2平稳放线,影响成缆机的成缆效果。[0005]上述技术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望予以解决,然而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0006]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 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得以消除前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并且在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下在本 申请人:厂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放线盘中心轴具有持久的运动平稳性而藉以保障放线盘的平稳放线效果并且既有利于显著节约备配件成本以及提高成缆机的成缆效率,又有益于减轻设备管护人员对设备的管护工作强度的摇篮放线盘结构。
[0008]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摇篮放线盘结构,包括一摇篮、一放线盘、一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和一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摇篮在使用状态下与成缆机绞笼装置的绞笼盘枢转连接,放线盘转动地支承在摇篮上,在放线盘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套,该放线盘中心轴套的一端探出放线盘的一端端面构成为外定心套配合端,而放线盘中心轴套的另一端探出放线盘的另一端端面构成为内定心套配合端,放线盘的放线盘中心轴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放线盘中心轴套的放线盘中心轴套腔内,而放线盘中心轴的一端转动支承在摇篮的一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一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外定心套配合端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放线盘中心轴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摇篮的另一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内定心套配合端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在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上构成有一阻尼臂,在该阻尼臂上固定有一拨杆,该拨杆与放线盘相配合,并且在放线盘中心轴上固设有一阻尼齿轮,该阻尼齿轮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背对所述放线盘的一侧固定,在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朝向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的一端延伸有一压力轴承座,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设置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一端,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设置在摇篮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对应于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另一端,所述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上,而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上,其中: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开设有一外轴承座套腔,而在摇篮的所述另一侧开设有一内轴承座套腔,内、外轴承座套腔彼此对应,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与外轴承座套腔相配合,而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与内轴承座套腔相配合,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包括外轴承座套盖、外轴承座套、外轴承座套前轴承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外轴承座套盖设置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外轴承座套腔的上方,外轴承座套支承在所述外轴承座套腔内,并且由外轴承座套盖限定,外轴承座套前轴承设置在外轴承座套的外轴承座套腔内,并且位于外轴承座套腔的一端,外轴承座套后轴承同样设置在外轴承座套腔内,并且位于外轴承座套腔的另一端,所述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外轴承座套前轴承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上;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包括内轴承座套盖、内轴承座套、内轴承座套前轴承、内轴承座套后轴承、压力轴承和压力轴承座圈,内轴承座套盖设置在所述摇篮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内轴承座套腔的上方,内轴承座套支承在所述内轴承座套腔内,并且由内轴承座套盖限定,内轴承座套前轴承设置在内轴承座套的内轴承座套腔内,并且位于内轴承座套腔的一端,内轴承座套后轴承同样设置在内轴承座套腔内,并且位于内轴承座套腔的另一端,压力轴承和压力轴承座圈均套置在所述的压力轴承座上,在压力轴承座圈朝向压力轴承的一侧构成有一压力轴承座圈腔,压力轴承与该压力轴承座圈腔相配合,压力轴承座圈朝向内轴承座套的一侧与内轴承座套的端面接触。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外定心套座和一外轴承枢轴配合座,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以及阻尼齿轮固定在外定心套座上,而外轴承枢转配合座与所述外轴承座套前轴承以及外轴承座套后轴承转动配合,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的所述另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内定心套座和一内轴承枢转配合座,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固定在内定心套座上,而内轴承枢转配合座与所述内轴承座套前轴承以及内轴承座套后轴承转动配合,其中: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设置有一阻尼齿轮调节机构,所述的阻尼齿轮与该阻尼齿轮调节机构相配合。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齿轮调节机构包括支承轴、摩擦盘、过渡齿轮、阻尼力调节带和拉簧,支承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摩擦盘和过渡齿轮共同地固定在支承轴上,阻尼力调节带的中部套置在摩擦盘上,拉簧的一端与阻尼力调节带的一端连接,而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摇篮上,阻尼力调节带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设置在摇篮上,所述的阻尼齿轮与过渡齿轮相啮合。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放线盘朝向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拨杆的位置开设有拨杆配合孔,拨杆探入拨杆配合孔内。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阻尼齿轮上并且围绕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阻尼齿轮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齿轮连接螺钉孔,而在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朝向阻尼齿轮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连接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齿轮连接螺钉孔相等的外定心套螺钉孔,由配设在齿轮连接螺钉孔上的连接螺钉旋入外定心套螺钉孔而将阻尼齿轮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的外定心套座上构成有一齿轮固定平键,而在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的孔壁上构成有一平键槽,该平键槽与齿轮固定平键相配合。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轴承座套盖的一侧通过外轴承座套盖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摇篮的所述一侧的上部,外轴承座套盖的中部构成有一外轴承座套盖腔,该外轴承座套盖腔与所述的外轴承座套腔相对应,外轴承座套盖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该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与固定在摇篮的所述一侧的外锁定螺杆相配合,并且由配设在外锁定螺杆上的外锁定螺杆螺母限定。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轴承座套盖的一侧通过内轴承座套盖铰接轴铰接在所述摇篮的所述另一侧的上部,内轴承座套盖的中部构成有一内轴承座套盖腔,该内轴承座套盖腔与所述的内轴承座套腔相对应,内轴承座套盖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该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与固定在摇篮的所述另一侧的内锁定螺杆相配合,并且由配设在内锁定螺杆上的内锁定螺杆螺母限定。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摇篮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一枢转连接座,而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二枢转连接座。[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摇篮的一侧设置了供放线盘中心的一端转动支承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而在摇篮的另一侧设置了供放线盘中心轴的另一端转动支承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因而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的轴瓦,不仅可以避免放线盘中心轴与放线盘中心轴内、外枢转轴承机构之间的摩擦,而且可以节约备配件的成本、减轻设备维护者对设备维护的工作强度以及提高成缆机的成缆效率;由于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具有压力轴承和压力轴承座圈,因而当摇篮连同放线盘处于竖直状态时,能有效地避免放线盘中心轴定心套与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之间的摩擦,使放线盘中心轴运动平稳并且保障放线盘的平稳放线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成缆机绞笼装置的摇篮放线盘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1]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摇篮I和一放线盘2,在摇篮I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一枢转连接座16a,而在摇篮I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二枢转连接座16b,藉由该第一枢转连接座16a和第二枢转连接座16b将摇篮I转动地支承在成缆机绞笼装置的绞笼盘上,在绞笼盘运动时,由绞笼盘带动摇篮1,同时由摇篮I带动转动地支承其上的放线盘2运动。
[0022]由图所示,在放线盘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套21,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一端(左端)探出放线盘2的一端端面(图2所示状态的左端端面)并且构成为外定心套配合端211,而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另一端探出放线盘2的另一端端面(图2所示状态的右端端面)并且构成为内定心套配合端212。放线盘2的放线盘中心轴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放线盘中心轴套轴213内,而放线盘中心轴22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的一侧(图1所示状态的前侧,而图2所示状态的左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22的该一端设置有一与外定心套配合端211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放线盘中心轴22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的另一侧(图1所示状态的后侧,而图2所示状态的右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22的该另一端设置有一与前述的内定心套配合端212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由图所示,该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朝向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的一端延伸有一压力轴承座2222。
[0023]由图所示,在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上构成有一阻尼臂2211,在该阻尼臂2211上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拨杆22111,该拨杆22111与放线盘盘中心轴22相配合,即与构成于放线盘2上的拨杆配合孔23相配合(拨杆22111探入拨杆配合孔2211内)。又,在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一端固定有一阻尼齿轮223,由图所示,该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背对放线盘2的一侧固定。
[0024]在前述的摇篮I的一侧(图1所示前侧)面并且在对应于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一端的位置设置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而在摇篮I的另一侧(图1所示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另一端的位置设置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上,而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另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上。又,在摇篮I的前述一侧(图1所示一侧)设置有一与前述的阻尼齿轮223相配合(啮合)的阻尼齿轮调节机构5。
[0025]请重点见图1,在摇篮I的一侧(即前侧,以下同)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半圆弧形状的外轴承座套腔12,而在摇篮I的另一侧(即后侧,以下同)并且在对应于外轴承座套腔12的位置开设有一个同样为半圆弧形状的内轴承座套腔13。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与外轴承座套腔12相配合,而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与内轴承座套腔13相配合。
[0026]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外定心套座224和一外轴承枢转配合座225,而在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另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内定心套座226和一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位套221以及阻尼齿轮223共同地固定在外定心套座224上,而前述的轴承枢转配合座225与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相配合;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位套222固定在内定心套座226上,而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供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与其配合。
[0027]上面提及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外轴承座套盖31、外轴承座套32、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外轴承座套盖31设置在摇篮I的前述一侧的上部,并且与外轴承座套腔12的上方相对应,具体是:外轴承座套盖31的一侧通过外轴承座套盖铰接轴311铰接在摇篮I的一侧的上表面上,夕卜轴承座套盖铰接轴3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摇篮I上的铰接轴座3111上,外轴承座套盖31的中部并且朝向外轴承座套腔12的一侧构成有一半圆弧形状的外轴承座套盖腔312,该外轴承座套盖腔312与外轴承座套腔12共同配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得以供外轴承座套32容纳的圆形腔,外轴承座套盖31的另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313 (也可称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让位腔),该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313与固定在摇篮I的一侧的外锁定螺杆14相配合,并且由旋配在该外锁定螺杆14上的外锁定螺杆螺母141限定。外轴承座套32支承在外轴承座套腔12内,更确切地讲支承在由外轴承座套腔312与外轴承座套腔12共同形成的前述圆形腔内。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均设置在外轴承座套32的外轴承座套腔321内,其中: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位于外轴承座套腔321的一端,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位于外轴承座套腔321的另一端。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22的一端的外轴承枢转配合座225同时与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以及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转动配合。
[0028]优选地,在前述的外定心套座224上并且在对应于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与阻尼齿轮223之间的位置套设一隔圈2242,藉由该隔圈2242对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限定,以防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窜出外轴承座套腔321。又,在放线盘中心轴22的一端端部开设有一前卡簧槽228,在该前卡簧槽228上配设有一前卡簧2281,当外轴承枢转轴配合座225与外轴承座套前、后轴承33、34配合后,将前卡簧2281卡置于前卡簧槽228内,由前卡簧2281对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限定,以防其窜出外轴承座套腔321。
[0029]在前述的外定心套座224上构成有一齿轮固定平键2241,在前述的阻尼齿轮223上并且围绕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阻尼齿轮22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而在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餐定心套221朝向阻尼齿轮223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相等的外定心套螺钉孔2212,由配设在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上的连接螺钉22321旋入外定心套螺钉孔2212而将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在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2231的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齿轮固定平键2241的位置构成有一平键槽22311,该平键槽22311与齿轮固定平键2241相配合,从而使阻尼齿轮223连同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固定于放线盘中心轴22的外定心套座224上。
[0030]由上述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的结构可知,当要对外轴承座套32维护或更换时,只要松启外锁定螺杆螺母141,将外轴承座套盖31掀起,并且撤去前卡簧2281,反之亦然。
[0031]请继续见图1,上面提及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内轴承座套盖41、内轴承座套42、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压力轴承45和压力轴承座圈46,内轴承座套盖41设置在摇篮I的前述另一侧的上部,与内轴承座套腔13的上方相对应,具体是:内轴承座套盖41的一侧通过内轴承座套盖铰接轴411铰接在摇篮I的另一侧的上表面上,内轴承座套盖铰接轴411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摇篮I上的铰接座4111上,内轴承座套盖41的中部并且朝向内轴承座套腔13的一侧构成有一个半圆弧形状的内轴承座套盖腔412,该内轴承座套盖腔412与内轴承座套腔13共同配合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得以供内轴承座套42容纳的圆形腔,内轴承座套盖41的另一侧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413 (也可称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让位腔),该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413与固定在摇篮I的另一侧的内锁定螺杆15相配合,并且由旋配在该内锁定螺杆15上的内锁定螺杆螺母151限定。内轴承座套42支承在内轴承座套腔13内,更确切地讲支承在由内轴承座套盖腔412与内轴承座套腔13共同形成的前述圆形腔内,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和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均设置在内轴承座套42的内轴承座套腔421内,其中:内轴承座套前轴承33位于内轴承座套腔421的一端,而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位于内轴承座套腔421的另一端。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22的另一端的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同时与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以及外轴承座套后轴承44转动配合。压力轴承45和压力轴承座圈46共同地套置在前述的压力轴承座2222上,在压力轴承座圈46朝向压力轴承45的一侧构成有一压力轴承座圈腔461,压力轴承45与该压力轴承座圈腔461相配合,而压力轴承座圈46朝向内轴承座套42的一侧与内轴承座套42的端面接触(配合)。这种结构当工艺要求而需使摇篮I由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变为向顺时针方向转过90°的状态时,那么整个放线盘2处于竖直状态时,于是在压力轴承45的作用下,能保障放线盘2的运动平稳性,不会出现上下窜动颤跳现象。
[0032]优选地,在前述的内定心套座226上并且位于其与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的交界部位开设有一后卡簧槽2261,在该后卡簧槽2261上配有一后卡簧22611,并且在放线盘中心轴22的前述另一端的端部开设有一卡环槽229,在卡环槽229上配设有一卡环2291。当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与内轴承座套前、后轴承43、44配合后再分别将后卡簧22611卡置于后卡簧槽2261内以及将卡环2291置入卡环槽229,以由后卡簧22611对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限定以及由卡环2291对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限定。
[0033]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套内定心套222上配设有一内定心套定位螺钉2221。
[0034]由上述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的结构可知,当要对内轴承座套42维护或更换时,只要松启内锁定螺杆螺母151,将内轴承座套盖41掀起,并且撤去卡环2291,反之同例。
[0035]请依然见图1,上面提及的阻尼齿轮调节机构5包括支承轴51、摩擦盘52、过渡齿轮53、阻尼力调节带54和拉簧55,支承轴51以水平状态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的前述一侧,摩擦盘52以及过渡齿轮53以叠置状态共同地固定在支承轴51上,阻尼力调节带54的中部套置在摩擦盘52上,拉簧55的一端与阻尼力调节带54的一端固定连接,而拉簧55的另一端固定在摇篮I上,阻尼力调节带5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调节螺钉541,该调节螺钉541设置在摇篮I上。其中:过渡齿轮53与前述的阻尼齿轮223相啮合,也就是说阻尼齿轮223与过渡齿轮53相啮合。
[0036]当由操作者以顺时针方向旋动调节螺钉541时,使阻尼力调节带54对摩擦盘52的阻力增大,过渡齿轮53对阻尼齿轮223的阻力(牵制力)也相应增大,由于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固定连接并且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22的外定心套座224固定,因而在过渡齿轮53对阻尼齿轮223牵制力增大的情形下,放线盘中心轴22所受的牵制力也相应增大。反之同例,从而能使放线盘2上的导线6 (图2示)的张力满足工艺要求,导线6既不会一下子大量地从放线盘2放出(退出),也不会以不希望出现的消极状态放出。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体现了 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摇篮放线盘结构,包括一摇篮(I)、一放线盘(2)、一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和一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摇篮(I)在使用状态下与成缆机绞笼装置的绞笼盘枢转连接,放线盘(2)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上,在放线盘(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放线盘中心轴套(21),该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一端探出放线盘(2)的一端端面构成为外定心套配合端(211),而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另一端探出放线盘(2)的另一端端面构成为内定心套配合端(212),放线盘(2)的放线盘中心轴(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于放线盘中心轴套(21)的放线盘中心轴套腔(213)内,而放线盘中心轴(22)的一端转动支承在摇篮(I)的一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一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外定心套配合端(211)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放线盘中心轴(22)的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摇篮(I)的另一侧,并且在该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内定心套配合端(212) 相配合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在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上构成有一阻尼臂(2211),在该阻尼臂(2211)上固定有一拨杆(22111),该拨杆(22111)与放线盘(22)相配合,并且在放线盘中心轴(22)上固设有一阻尼齿轮(223),该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背对所述放线盘(2)的一侧固定,在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朝向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的一端延伸有一压力轴承座(2222),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设置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一端,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设置在摇篮(I)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对应于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另一端,所述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上,而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上,其中: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开设有一外轴承座套腔(12),而在摇篮(I)的所述另一侧开设有一内轴承座套腔(13),内、外轴承座套腔(13、12)彼此对应,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与外轴承座套腔(12)相配合,而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与内轴承座套腔(13)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枢转轴承机构(3)包括外轴承座套盖(31)、外轴承座套(32)、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外轴承座套盖(31)设置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外轴承座套腔(12)的上方,外轴承座套(32)支承在所述外轴承座套腔(12)内,并且由外轴承座套盖(31)限定,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设置在外轴承座套(32)的外轴承座套腔(321)内,并且位于外轴承座套腔(321)的一端,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同样设置在外轴承座套腔(321)内,并且位于外轴承座套腔(32)的另一端,所述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和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上;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枢转轴承机构(4)包括内轴承座套盖(41)、内轴承座套(42)、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压力轴承(45)和压力轴承座圈(46),内轴承座套盖(41)设置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另一侧,并且对应于所述内轴承座套腔(13)的上方,内轴承座套(42)支承在所述内轴承座套腔(13)内,并且由内轴承座套盖(41)限定,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设置在内轴承座套(42)的内轴承座套腔(421)内,并且位于内轴承座套腔(421)的一端,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同样设置在内轴承座套腔(421)内,并且位于内轴承座套腔(421)的另一端,压力轴承(45)和压力轴承座圈(46)均套置在所述的压力轴承座(2222)上,在压力轴承座圈(46)朝向压力轴承(45)的一侧构成有一压力轴承座圈腔(461),压力轴承(45)与该压力轴承座圈腔(461)相配合,压力轴承座圈(46)朝向内轴承座套(42)的一侧与内轴承座套(42)的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外定心套座(224)和一外轴承枢轴配合座(225),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以及阻尼齿轮(223)固定在外定心套座(224)上,而外轴承枢转配合座(225)与所述外轴承座套前轴承(33)以及外轴承座套后轴承(34)转动配合,在所述放线盘中心轴(22)的所述另一端依次构成有一内定心套座(226)和一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内定心套(222)固定在内定心套座(226)上,而内轴承枢转配合座(227)与所述内轴承座套前轴承(43)以及内轴承座套后轴承(44)转动配合,其中: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设置有一阻尼齿轮调节机构(5),所述的阻尼齿轮(223)与该阻尼齿轮调节机构(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齿轮调节机构(5)包括支承轴(51)、摩擦盘(52)、过渡齿轮(53)、阻尼力调节带(54)和拉簧(55),支承轴(5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摩擦盘(52)和过渡齿轮(53)共同地固定在支承轴(51)上,阻尼力调节带(54)的中部套置在摩擦盘(52)上,拉簧(55)的一端与阻尼力调节带(54)的一端连接,而拉簧(55)的另一端固定在摇篮(I)上,阻尼力调节带(5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调节螺钉(541),该调节螺钉(541)设置在摇篮(I)上,所述的阻尼齿轮(223)与过渡齿轮(53)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放线盘(2)朝向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拨杆(22111)的位置开设有拨杆配合孔(23),拨杆(22111)探入拨杆配合孔(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阻尼齿轮(223)上并且围绕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223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自阻尼齿轮(223)的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而在所述的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朝向阻尼齿轮(223)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相等的外定心套螺钉孔(2212),由配设在齿轮连接螺钉孔(2232)上的连接螺钉(22321)旋入外定心套螺钉孔(2212)而将阻尼齿轮(223)与放线盘中心轴外定心套(221)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的外定心套座(224)上构成有一齿轮固定平键(2241),而在阻尼齿轮中心固定孔(2231)的孔壁上构成有一平键槽(22311),该平键槽(22311)与齿轮固定平键(2241)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轴承座套盖(31)的一侧通过外轴承座套盖铰接轴(311)铰接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一侧的上部,外轴承座套盖(31)的中部构成有一外轴承座套盖腔(312),该外轴承座套盖腔(312)与所述的外轴承座套腔(12)相对应,外轴承座套盖(31)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313),该外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313)与固定在摇篮(I)的所述一侧的外锁定螺杆(14)相配合,并且由配设在外锁定螺杆(14)上的外锁定螺杆螺母(141)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轴承座套盖(41)的一侧通过内轴承座套盖铰接轴(411)铰接在所述摇篮(I)的所述另一侧的上部,内轴承座套盖(41)的中部构成有一内轴承座套盖腔(412),该内轴承座套盖腔(412)与所述的内轴承座套腔(13)相对应,内轴承座套盖(41)的另一侧构成有一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413),该内轴承座套盖启闭螺杆锁定槽(413)与固定在摇篮(I)的所述另一侧的内锁定螺杆(15)相配合,并且由配设在内锁定螺杆(15)上的内锁定螺杆螺母(151)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或6或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摇篮放线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摇篮(I)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一枢转连接座(16a),而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居中位置构成有 一第二枢转连接座(16b)。
【文档编号】H01B13/00GK203406092SQ20132050271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陆康林 申请人:常熟市电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