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22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111)的壳体、滑动设置于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121)的夹板(12)、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12)之间的弹性件(14)以及与夹板(12)相连的操作件(15),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的夹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源线是用电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安装用电设备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部分电源线的裸线端子裸露于外部空间,此时,电源线的安全性就需要技术人员格外关注。
[0003]以空调器为例,空调室内机安装时,一些用户要求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不得加装保护装置,致使部分电源线的裸线端子裸露于外部空间,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技术人员对该空调室内机进行电气检测时,为了避免多根裸线端子相互接触造成短路,需要在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套设护套。
[0004]然而,上述护套套在裸线端子上后,由于用电设备及相关部件的周转,护套容易与裸线端子相分离,仍然会造成落线端子相互接触而出现短路,使用电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5]另外,用电设备中,电源线的数量较多,技术人员需要依次在每根电源线的裸线端子上套设护套,操作较为繁琐,致使用电设备的检测效率较低。
[0006]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的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的夹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夹板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夹板相连的操作件,在所述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所述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夹紧孔。
[0010]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沿着所述夹板的滑动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操作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板的滑动方向相同。
[0012]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操作件和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夹板的相对两侧。
[0013]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在所述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操作件外伸于所述壳体。
[0014]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壳体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通过孔。
[0015]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二通过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二通过孔一一对应设置。
[0016]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一通过孔和/或所述第二通过孔为圆孔。
[0017]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在所述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8]优选地,在上述保护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弹性件沿着所述夹板的边缘线分布。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壳体上具有第一通过孔,夹板上具有第二通过孔,且夹板滑动设置于壳体内,弹性件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之间,操作件与夹板相连,在操作件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与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与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夹紧孔。当需要将该保护装置套在电源线裸线端子上时,向操作件施加作用力,使得操作件向夹板施加作用力,最终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组成端子通过孔,即可将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该端子通过孔内。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完毕后,松开操作件,此时弹性件将向夹板施加弹性力,使得夹板复位,第二通过孔相对于第一通过孔产生错位,进而向电源线裸线端子施加夹紧力。
[0020]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弹性件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的夹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所示保护装置沿A-A向的剖视图。
[0025]上图1-3 中:
[0026]前壳11、第一通过孔111、夹板12、第二通过孔121、后盖13、弹性件14、操作件15。【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 ;壳体由前壳11和后盖13组成,以便于将夹板12安装于壳体内,前壳11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孔111,该第一通过孔111的大小能够满足将电源线裸线端子顺利穿过即可,其数量可为一个;夹板12滑动设置于壳体内,其上具有第二通过孔121,该第二通过孔121的大小亦能够满足将电源线裸线端子顺利穿过即可,其数量一般与第一通过孔111相同,且两者的位置相对应;弹性件14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与夹板12之间,其可由弹性材料制成;操作件15与夹板12相连,具体地,其可与夹板12相抵接,也可与夹板12相固定,或者与夹板12 —体成型。上述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的位置满足以下条件即可:操作人员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后,夹板12在操作件15的驱动下在壳体内滑动,然后弹性件14发生形变,而操作人员撤去作用力后弹性件14将复位,进而向夹板12和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由此,操作件15将产生两个行程,一个是在操作人员的施力作用下形成的施力行程,另一个是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形成的复位行程。
[0030]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即,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形成的孔的大小足以使电源线裸线端子通过,而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形成的孔将有缩小的趋势,从而夹紧该孔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
[0031]当需要将该保护装置套在电源线裸线端子上时,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使得操作件15向夹板12施加作用力,最终第一通过孔111和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即可将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该端子通过孔内。电源线裸线端子插入完毕后,松开操作件15,此时弹性件14将恢复形变,继而向夹板12施加弹性力,使得夹板12复位,第二通过孔相对于第一通过孔产生错位,进而向电源线裸线端子施加夹紧力。
[0032]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采用夹板12、弹性件14和操作件使得插入壳体内的电源线裸线端子受到夹板12的压紧力,进而保证电源线裸线端子不易与该保护装置脱离,从而降低用电设备因电源线裸线端子而存在的安全隐患。
[0033]为使弹性件14受力后的运动相对稳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14沿着夹板12的滑动方向延伸,即夹板12滑动后向弹性件14施加的作用力沿着弹性件14的延伸方向分布,以此避免弹性件14发生其他方向的变形,而产生不稳定的运动。
[003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件15的移动方向与夹板12的滑动方向相同,即操作件15上的力基本全部传递至夹板12上,使得操作件15产生的位移与夹板12产生的位移基本相等。显然,上述结构无需操作人员施加过大的力即可使夹板12移动所需的距离,以便于较快地插装电源线裸线端子。
[0035]具体实施方案中,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可分布于夹板12的同一侧,即操作件15被按压时,弹性件14将被拉伸,或操作件15被拉动时,弹性件14将被压缩。然而,此方案致使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向夹板12施加的作用力均作用于夹板12的同一侧,使得夹板所受外力不太平衡。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弹性件14和操作件15分别放置于夹板12的相对两侧,以使夹板12上的受力分布较为均匀。
[0036]上述操作件15 —般放置于壳体上的安装孔内,其可在该安装孔内移动,而操作件15不受外力作用时,其端部仍可位于该安装孔内。然而,此结构下,操作人员需要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时稍显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操作件15将外伸于壳体,此时操作人员可容易地找到操作件15的位置,并向操作件15施加作用力。
[0037]鉴于用电设备上的电源线裸线端子通常为多个,如果操作人员采用对应数量的保护装置,将多个保护装置依次与多个电源线裸线端子相连,那么这一操作的效率则比较低。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装置只需在壳体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通过孔111,以此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线裸线端子。当然,此方案下,为了保证多个电源线裸线端子可有效地被夹紧,夹板12上的第二通过孔121可为条形孔,多个第一通过孔111均与该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
[0038]上述第一通过孔11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分布可能受到电源线裸线端子的影响而呈现为不规律分布,此时夹板12上的第二通过孔121如若采用条形孔,则需要设置多个条形孔,致使第二通过孔121占用夹板12的较大空间,一方面削弱夹板12的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夹板12的加工成本。因此,优选地,壳体的第二通过孔121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一通过孔111与第二通过孔121 —一对应设置。相比而言,该方案根据第一通过孔111的位置加工第二通过孔121,第一通过孔111和第二通过孔121的形状可基本相同,进而便于两者的加工,并降低加工成本。
[0039]用电设备中使用的电源线裸线端子通常为圆形,为了增加壳体和夹板12与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作用面积,以避免电源线裸线端子发生过大的损坏,第一通过孔11和/或第二通过孔121为圆孔。当然,第一通过孔11和第二通过孔121的形状还可为其他,具体不受本文的限制。
[0040]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弹性件14可为弹簧,以便于降低保护装置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上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即操作件15向夹板12施加作用力后,弹性件12将被压缩,此时操作人员向操作件15采取的动作为按压动作。相比于弹簧在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处于拉伸状态,操作人员采用按压动作更有利于操作人员操作。
[0041]为了增加整个保护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弹性件1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两个或两个以上弹性件14沿着夹板12的边缘线分布。此结构中,夹板12与弹性件14的作用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夹板12的受力相对稳定,整个保护装置的结构随之相对稳定。
[004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线裸线端子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通过孔(111)的壳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第二通过孔(121)的夹板(12)、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夹板(12)之间的弹性件(14)以及与所述夹板(12)相连的操作件(15),在所述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通过孔,在所述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组成端子夹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4)沿着所述夹板(12)的滑动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5)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夹板(12)的滑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15)和所述弹性件(14)分别位于所述夹板(12)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件(15)的复位行程末端,所述操作件(15)外伸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通过孔(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第一通过孔(111)与所述第二通过孔(121) —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过孔(111)和/或所述第二通过孔(121)为圆孔。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4)为弹簧,在所述操作件(15)的施力行程末端,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弹性件(14)沿着所述夹板(12)的边缘线分布。
【文档编号】H01R13/52GK203434360SQ20132052466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6日
【发明者】吴学召, 刘海冰, 朱乐军, 牛海清, 黄鹏辉, 鲜于文祥, 杨振东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