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285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包括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馈电电路模块层、连接柱和金属反射板,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通过连接柱依次设置为三层,金属振子辐射片与馈电电路模块层同层并固定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振子辐射片与馈电电路模块层设计为同一层,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方便安装;金属振子辐射片为正八边形,根据实践证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整个工作频段内波束宽度变化小,增益高,通频带宽,抗干扰力强,造价低。
【专利说明】 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系统集成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天线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微带天线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平面以及成本低等优点,被应用广泛。但由于体积的减小,天线高度降低后会引起辐射效率降低,从而增益减小,带宽变窄,其它指标也都会变差。常规的微带天线为增加带宽,通常一种做法是改变馈电形式,用耦合片结构进行馈电,但天线高度还是达不到最优,且在高频段的精度和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都无法达到要求,辐射效率在高频时相对较低;另一种是改变辐射片形状,常用的微带辐射片外形有矩形、圆形,在改变辐射片形状后,辐射片和馈电电路不在同一层分布;第三种是印制板型形式振子,此天线振子频带太窄,虽然可以采用加一层或多层寄生片技术来增加带宽,但带宽仍然不够,且在高频阵列中使用线路安装不方便,并且辐射效率在高频时相对较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精度高、辐射效率高、成本低的双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3300MHz?3800MHz内指标稳定,而且便于安装。
[0004]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包括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馈电电路模块层、连接柱、金属反射板,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通过连接柱依次设置为三层,金属振子辐射片与馈电电路模块层同层并固定为一体。
[0005]金属振子引向片至金属反射板的垂直距离为6mm?7mm。
[0006]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的形状为圆形。
[0007]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的直径为39mm?40mm。
[0008]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的形状为正八边形。
[0009]所述金属振子福射片的边长为42mm?43mm。
[0010]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都为8个。
[0011]所述连接柱包括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连接柱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下连接柱连接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
[0012]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上设有引位孔,金属振子辐射片上设有定位孔,上连接柱通过引位孔和定位孔固定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下连接柱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
[0013]所述馈电电路模块层具有两个馈电点一和馈电点二,馈电点一分出2个馈电电路,两个馈电电路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垂直极化馈电网络;馈电点二分出2个馈电电路,两个馈电电路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水平极化馈电网络。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金属振子辐射片与馈电电路模块层设计为同一层,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方便安装;
[0016]2、金属振子辐射片为正八边形,根据实践证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整个工作频段内波束宽度变化小,增益高,通频带宽,抗干扰力强,造价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中的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馈电电路模块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包含金属振子引向片1、金属振子辐射片2、馈电电路模块层3、连接柱、金属反射板6,金属振子引向片1、金属振子辐射片2和金属反射板6通过连接柱依次设置为三层,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馈电电路模块层3同层并固定为一体。连接柱包括上连接柱4和下连接柱5,上连接柱4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I和金属振子辐射片2,下连接柱5连接金属振子辐射片2和金属反射板6。具体来说,金属振子辐射片2和馈电电路模块层3固接于同一层形成一个整体,金属反射板6和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通过下连接柱5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I位于金属辐射片2的正上方,并通过上连接柱4和金属振子辐射片2连接。该天线金属振子引向片I至金属反射板6的垂直距离为 6mm ?7mm η
[0022]图2显示了金属振子引向片I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金属振子引向片I的形状为圆形,个数为8个,且直线排列每二个金属振子引向片I之间的间距取84-86mm,可选85mm。8个金属振子引向片I如图中所示为金属振子引向片1-1、1-2、1-3、1-4、1-5、1-6、1-7、1-8。在每个金属振子引向片的中心开有一引位孔,金属振子引向片I直径为39mm?40mm。
[0023]如图2显示了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2的形状为正八边形,个数为8个,且直线排列每二个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间的间距取84-86mm,可选85mm。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如图中所示为金属振子辐射片2-1、2-2、2-3、2-4、2-5、2-6、2-7、2-8。在每个金属振子辐射片的中心开有一定位孔,金属振子辐射片2每边的边长为42mm?43mm。上连接柱4通过引位孔和定位孔固定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I和金属振子福射片2。上连接柱4上可连接螺钉,由螺钉和上连接柱4将金属振子引向片I和金属振子辐射片2固定连接。
[0024]如图1所示,金属振子辐射片2与金属反射板6之间的高度由下连接柱5控制,该下连接柱5直流接地;金属振子引向片I与金属振子辐射片2之问的高度通过上连接柱4控制。
[0025]如2和图3所示,所述馈电电路模块层3和金属振子辐射片2形成一个整体,它实际上包括两极化电路,每一极化电路直接馈电,该极化电路包括馈线以及连接于馈线与金属振子辐射片之间的过度块,两极化电路互不交叉。馈电电路模块层3具有两个馈电点一Pl和馈电点二 P2,馈电点一 Pl出来的馈线3-1分出2个馈电电路3-11和3-12,两个馈电电路3-11和3-12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3-13、3-14、3-15和3_16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垂直极化馈电网络;馈电点二 P2出来的馈线3-2分出2个馈电电路3-21和322,两个馈电电路321和3-22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3_23、324、3-25和3_26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水平极化馈电网络。
[0026]上述馈电电路模块层3连接到金属振子辐射片2-1至2-8,馈电电路模块层3设置有馈电点一 P1、馈电点二 P2,馈线3-1上的馈电点一 Pl的分为两路传输到馈电电路3-11和3-12上,再由馈电电路3-11、3-12分别传输到支馈电电路3-13、3_14、3-15、3_16上然后以并馈方式直接分别馈送到金属振子辐射片21至2-8上形成垂直极化馈电网络。馈线3-2上的馈电点二 P2分两路传输到馈电电路3-21和3-22上,再由馈电电路3-21、3-22分别传输到支馈电电路3-23、3-24、325、3-26上然后以并馈方式经过度块直接分别馈送到金属振子辐射片2-1至2-8上形成水平极化馈电网络。
[0027]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改按比例缩小或者放大辐射片工作于其他频段,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做多种修改和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馈电电路模块层、连接柱和金属反射板,金属振子引向片、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通过连接柱依次设置为三层,金属振子辐射片与馈电电路模块层同层并固定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金属振子引向片至金属反射板的垂直距离为6mm?7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的形状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的直径为39mm?4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的形状为正八边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辐射片的边长为42mm?4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都为8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连接柱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下连接柱连接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振子引向片上设有引位孔,金属振子辐射片上设有定位孔,上连接柱通过引位孔和定位孔固定连接金属振子引向片和金属振子辐射片;下连接柱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金属振子辐射片和金属反射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双极化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电路模块层具有两个馈电点一和馈电点二,馈电点一分出2个馈电电路,两个馈电电路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垂直极化馈电网络;馈电点二分出2个馈电电路,两个馈电电路再分出4个支馈电电路以并馈方式分别连接到8个金属振子辐射片上形成水平极化馈电网络。
【文档编号】H01Q1/12GK203406420SQ201320539770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邓崇毅, 关天防, 李冠耀, 邓泽成 申请人:佛山澳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