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41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了汽车零件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包括操纵按键,开关外壳,传动杆和封口底座,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相互咬合,开关外壳套接于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的外侧,开关外壳的内侧和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的外侧相互配合,开关外壳内侧有开关触片,部件外侧设置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片与金属触片相配合。开关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封口底座,封口底座和传动杆通过弹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取消原传统的回弹式簧片,利用弹簧和相互咬合的操纵按键与传动杆实现按键动作,从而实现线路之间的开关切换,便于操作。
【专利说明】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0002]如今汽车按键自锁式开关大多由触点、按钮、推杆、弹簧或簧片外壳构成,如图一所示:导电的弹性簧片2 —端与触片3已接触导通,当在外力作用下,按下绝缘外壳I处,导电的弹性簧片2受挤压,往下运动与触片4接触,触片3、4通过导电的弹性簧片2导通,此时开关导通,开关输出信号。此类开关缺点在于每次操作只能输出一路通断信号。当需通过此类开关选择多种不同模式时,则往往将开关信号接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程序记录开关操作次数,从而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因此当负载需开关有多路信号输出需求时,则通常情况下的按键开关则无法独立实现该功能。而目前汽车上实现上述要求开关有旋钮开关,组合开关,或单一信号开关并列,而这类开关无一不体积较大,对布置方面都有相应要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造型,同时空间方面也要与相关系统进行协调校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采用棘轮结构设计,可进行信号输出切换。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包括操纵按键,开关外壳,传动杆和封口底座,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相互咬合,开关外壳套接于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的外侧,开关外壳的内侧和操纵按键和传动杆的外侧相互配合,开关外壳内侧有开关触片,传动杆外侧设置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片与金属触片相配合。开关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封口底座,封口底座和传动杆通过弹簧相连接。
[0005]所述开关外壳的顶端设置有按键帽,按键帽中间设置有通孔,开关外壳内侧设置有导槽,导槽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不同设备的开关触片,开关外壳外侧设置有带有连接接头的输出导槽,开关触片通过导线与输出导槽接通,输出不同设备的开关信号。
[0006]所述操纵按键为阶梯状的圆柱体结构,包括按键杆和滑动杆,按键杆穿过按键帽的通孔,操作人员通过按下按键杆实现开关切换。滑动杆内部设有通孔,滑动杆通孔的底端边缘设置有棘轮,滑动杆的底部外侧均匀设置有与导槽相互配合的凸台。操作人员按下按键杆后,凸台进入导槽,在推力和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在导槽内上下滑动,保证操纵按键与开关外壳之间的稳定配合。
[0007]所述传动杆为阶梯状的圆柱形结构,传动杆的上部位于滑动杆的通孔的内侧,传动杆的下部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棘轮相咬合且与导槽相配合的轮齿,其中一个轮齿上设置有与开关触片相配合的金属触片。当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轮齿位于导槽内,金属触片与开关触片相接触。当操作人员按下按键杆,按键力大于弹簧阻力,滑动杆底端的棘轮向下推动轮齿,各机构向下运动。此过程中,凸台及轮齿逐渐向下退出导槽;由于轮齿与棘轮的接触面为斜面,棘轮对齿轮有一个周向推力,当轮齿完全退出导槽后,传动杆在该周向推力作用下发生旋转,原轮齿与棘轮脱离。操作人员撤销外力后,传动杆在被压缩的弹簧纵向推力作用下,下个轮齿上升与棘轮咬合,各个棘轮与轮齿重新进入导槽内,此时金属触片与另一个开关触片相接触,实现多线路开关的切换。
[0008]所述封口底座和开关外壳相互扣接,封口底座的底面上设置环形的支撑体,支撑体的外侧设置有卡扣,便于按键开关的拆卸安装。
[0009]本实用新型取消原传统的回弹式簧片,利用弹簧和相互咬合的操纵按键与传动杆实现按键动作,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开关外壳上的开关触片和传动杆上的金属触片相接触实现开关的导通,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棘轮、轮齿、导槽和弹簧的相互配合,实现设置有金属触片的轮齿在装有开关触片的导槽间切换,从而实现线路之间的开关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封口底座采用扣接的连接方式,便于操作人员拆卸安装,替换开关触片或金属触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键开关的示意图
[0011]其中,1-绝缘外壳,2-弹性簧片,3-触片,4-触片。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操纵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操纵按键的剖视图
[0015]图5为开关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开关外壳的透视图
[0017]图7为开关外壳的立体图
[0018]图8为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封口底座的结构不意图
[0020]其中,1-操纵按键,2-开关外壳,3-传动杆,4-封口底座,11-按键杆,12-滑动杆,13-棘轮,14-凸台,21-按键帽,22-导槽,23-输出导槽,31-轮齿,32-弹簧,41-支撑体,4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包括操纵按键1,开关外壳2,传动杆3和封口底座4,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相互咬合,开关外壳2套接于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的外侧,开关外壳2的内侧和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的外侧相互配合,开关外壳2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不同信号输出的开关触片,传动杆3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片与金属触片相接触,开关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封口底座4,封口底座4和传动杆3通过弹簧32相连接。所述开关外壳2的顶端设置有按键帽21,按键帽21中间设置有通孔,开关外壳2内侧设置有导槽22,导槽22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不同设备的开关触片,开关外壳2外侧设置有带有连接接头的输出导槽23,开关触片通过导线与输出导槽23接通。所述操纵按键I为阶梯状的圆柱体结构,包括按键杆11和滑动杆12,按键杆11穿过按键帽21的通孔,滑动杆12内部设有通孔,滑动杆12通孔的底端边缘设置有棘轮13,滑动杆12的底部外侧均匀设置有与导槽22相互配合的凸台14。所述传动杆3为阶梯状的圆柱形结构,传动杆3的上部位于滑动杆12的通孔的内侧,传动杆3的下部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棘轮13相咬合且与导槽22相配合的轮齿31,其中一个轮齿31侧壁上设置有与开关触片相接触的金属触片,传动杆3的下部为空心结构,弹簧32的一端与传动杆3下部的内部顶端相接触,弹簧32的另一端与封口底座4相接触。所述封口底座4和开关外壳2相互扣接,封口底座4的底面上设置环形的支撑体41,支撑体41的外侧设置有卡扣42。
[0023]如图所示,具体实施例中按键杆11穿过按键帽21上的通孔,滑动杆12的底部设置有8个方形的凸台14。开关外壳内侧设置有8个导槽22,每个导槽22内均设置有不同设备的开关触片。凸台14和导槽22—一对应,可顺利进入导槽22内部。传动杆3的下部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4个轮齿31。其中一个轮齿31上设置有可与开关触片相接触的金属触片,用于实现开关的导通。开关接通时,四个轮齿31均位于导槽22内部,并与棘轮13相互咬合。
[0024]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通过棘轮13和轮齿31相啮合,操作人员按下按键杆11,施加轴向向下的力,带动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向下运动。传动杆3挤压弹簧32,弹簧32为传动杆3提供一个轴向向上的力。此时凸台14渐渐进入导槽22,轮齿21渐渐退出导槽22。此过程中棘轮13受到轮齿31垂直于截面方向力,同时轮齿31受到棘轮13垂直于截面方向力,由于两者均受到导槽22的横向侧压力,合力作用下,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向下运动。
[0025]当轮齿31向下运动至脱离导槽22时,失去来自导槽22的横向侧压力的作用,而棘轮13继续向轮齿31施加垂直于截面的力上,该力分解后,在圆周方向有一个推力,推动传动杆3旋转。当传动杆3旋转后,圆周方向的作用力消失。操作人员松手后,在弹簧32的作用力下,传动杆3又回至与操纵按键I的啮合状态,传动杆3和操纵按键I沿轴向方向向上运动,此时轮齿31进入下一个导槽22,凸台14退出导槽22。轮齿31上的金属触片与下一个开关触片相接触并实现对应设备的开关导通。由于长度及行程限制,故不会离开凸台14不会下行至离开导槽22。开关触片引出导线至输出导槽23,导线最终汇集在连接插头处。故当每次按键开关接通时,实现不同的信号输出。当操作人员需要替换金属触片或开关触片时,打开扣接的封口底座4即可。由于各部件均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所以易于拆卸替换。
[002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按键(1),开关外壳(2),传动杆(3)和封口底座(4),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相互咬合,开关外壳(2)套接于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的外侧,开关外壳(2)的内侧和操纵按键(I)和传动杆(3)的外侧相互配合,开关外壳(2)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不同信号输出的开关触片,传动杆(3)的外侧设置有金属触片,开关触片与金属触片相接触,开关外壳(2)的底部设置有封口底座(4),封口底座(4 )和传动杆(3 )通过弹簧(32 )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开关外壳(2)的顶端设置有按键帽(21),按键帽(21)中间设置有通孔,开关外壳(2)内侧设置有导槽(22),导槽(22)两侧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不同信号输出的开关触片,开关外壳外侧设置有带有连接接头的输出导槽(23),开关触片通过导线与输出导槽(23)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操纵按键(I)为阶梯状的圆柱体结构,包括按键杆(11)和滑动杆(12),按键杆(11)穿过按键帽(21)的通孔,滑动杆(12)内部设有通孔,滑动杆(12)通孔的底端边缘设置有棘轮(13),滑动杆(12)的底部外侧均匀设置有与导槽(22)相互配合的凸台(14)。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传动杆(3)为阶梯状的圆柱形结构,传动杆(3)的上部位于滑动杆(12)的通孔的内侧,传动杆(3)的下部外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与棘轮(13)相咬合且与导槽(22)相配合的轮齿(31),其中一个轮齿(31)侧壁上设置有与开关触片相接触的金属触片,传动杆(3)的下部为空心结构,弹簧(32)的一端与传动杆(3)下部的内部顶端相接触,弹簧(32)的另一端与封口底座(4)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多路信号输出自锁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封口底座(4)和开关外壳(2)相互扣接,封口底座(4)的底面上设置环形的支撑体(41),支撑体(41)的外侧设置有卡扣(42)。
【文档编号】H01H13/28GK203552996SQ20132068035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邬娟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