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507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多个导电端子及一个掀盖;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前导电端子与后导电端子,前导电端子与后导电端子交错插设于绝缘基座内,前导电端子与后导电端子均包括上臂、下臂及限位臂,限位臂竖直方向连接导电端子的上臂及下臂,将其所在的导电端子间隔成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并列排列的导电端子的第一插口在绝缘基座内并列形成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通道,第二插口并列形成一个供掀盖固定的掀盖固定槽;掀盖一端插入所述掀盖固定槽内覆盖于绝缘基座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能够避免在拉软性电路板时将掀盖拉起,造成软性电路板从本体中脱落,且接触稳定,利于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均会采用电路板连接设备,以实现各电子组件或各电子设备之间的线路连接,这类电路板连接设备,一般包括绝缘基座、设于绝缘基座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可旋转的轴设于绝缘基座上的掀盖,使用时,将掀盖向上掀起,旋转至开启位置,则可使软性电路板通过绝缘基座正面所设的一开口插入绝缘基座的内部,软性电路板插置定位后,向下盖合掀盖并使其旋转到闭合位置,则使导电端子的上接触部与下接触部相对夹持,从而可夹持软性电路板在该链接设备的内部,使软性电路板与导电端子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如下不足:当拉软性电路板时会将绝缘基座的掀盖拉起,从而造成软性电路板从绝缘基座内脱落;而且当拉软性电路板时也会造成软性电路板6与绝缘基座内的导电端子接触不良,从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能够避免在拉软性电路板时将掀盖拉起,造成软性电路板从本体中脱落,且该软性电路板内的端子接触稳定,利于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多个导电端子及一个掀盖;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前导电端子与后导电端子,所述前导电端子与所述后导电端子交错插设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前导电端子与所述后导电端子均包括上臂、下臂及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竖直方向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上臂及下臂,将其所在的导电端子间隔成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 ;所述多个并列排列的导电端子的第一插口在所述绝缘基座内并列形成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通道,多个第二插口并列形成一个供掀盖固定的掀盖固定槽;所述掀盖一端插入所述掀盖固定槽内覆盖于绝缘基座上。
[0005]优选的,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位于第二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下弯曲的第一弧形结构;所述掀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相对应的第一缺口,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的端头均能嵌入所述掀盖的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与所述掀盖的第一缺口互相卡合。
[0006]优选的,所述后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二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上弯曲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掀盖相对应第二弧形结构的部位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能够嵌入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卡合;通过第一缺口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卡合、第二缺口与第二弧形结构的卡合,所述掀盖与所述后导电端子间形成轴连接,所述掀盖能够做90°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位于第一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有向下的第一凸起;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一插口的端头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所述后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一插口的部分上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在每个导电端子的上臂设有一个向下的凸起,在每个导电端子的下臂设有一个向上的凸起,在一个导电端子上形成两个接触点,使其与软性电路板连接稳定。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基座的两端设有固定片。
[0009]优选的,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0.8-3.0_。
[0010]优选的,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间距是0.3-2.0mm。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采用掀盖面与软性电路板插接面方向相反的设计,从而避免在拉软性电路板时会将掀盖拉起,造成软性电路板从本体中脱落;另外,每个导电端子均设计为两个接触点扣压,即每个导电端子上臂的向下的凸起与下臂的向上的凸起,使拔出力增大,使软性电路板与导电端子的接触更稳定;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无接触不良之缺陷,且可避免不当操作而引起的掀盖与本体脱落,设计间距与高度小有效节省空间。
[001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掀盖上的缺口与导电端子的弧形结构配合扣紧的方式,使掀盖扣压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时,导电端子的一端因受力而导致另一端反压效果使对配的FPC软排线紧密配合。这种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掀盖向上掀起时的不当操作或碰撞引起的导电端子与软性电路板FPC之间的脱落或接触不良,且相邻导电端子间设计间距及高度偏小有效节省使用空间,适于应用于规格较小的软性电路板及电子产品之间的线路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掀盖与软性电路板的插接面的方向相反的设计,实现了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与软性电路板的紧密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在拉软性电路板时将掀盖拉起,造成软性电路板从本体中脱落的问题,且该软性电路板内的端子接触稳定,利于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前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后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掀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掀盖与前导电端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掀盖与前导电端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掀盖与后导电端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掀盖与后导电端子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FPC软排线插入前导电端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是图9中掀盖下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中FPC软排线插入后导电端子时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12是图11中掀盖下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各部件名称标注如下:1一掀盖,10—第一缺口,11—第二缺口,2—绝缘基座,3-FPC软排线,4-前导电端子,5-后导电端子,40-上臂,41-下臂,42-限位臂,402-第一弧形结构,401-第一凸起,410-第二凸起,5—后导电端子,50-上臂,501-第一凸起,502-第一弧形结构,51-下臂,510-第二凸起,511-第二弧形结构,52—限位臂,A—第一插口,B—第二插口。
[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9]实施例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2、多个导电端子及一个掀盖I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前导电端子4与后导电端子5,前导电端子4与后导电端子5交错插设于绝缘基座2内,前导电端子4与后导电端子5均包括上臂、下臂及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竖直方向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上臂及下臂,将其所在的导电端子间隔成第一插口 A与第二插口 B ;所述多个并列排列的导电端子的第一插口 A在绝缘基座2内并列形成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通道,多个第二插口 B并列形成一个供掀盖固定的掀盖固定槽;掀盖I一端插入所述掀盖固定槽内覆盖于绝缘基座2上。
[00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位于第二插口 B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下弯曲的第一弧形结构,请参考附图2、附图3,本实施例中,前导电端子4的上臂40的端头设有第一弧形结构402,后导电端子5的上臂50的端头设有第一弧形结构502 ;掀盖I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弧形结构402及第一弧形结构502相对应的第一缺口 10,第一弧形结构402及第一弧形结构502均能嵌入掀盖I的第一缺口 10内;第一弧形结构402及第一弧形结构502与掀盖I的第一缺口 10互相卡合。
[0031]本实施例中,后导电端子5的下臂51位于第二插口 B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上弯曲的第二弧形结构511 ;掀盖I相对应第二弧形结构511的部位设有第二缺口 11 ;第二弧形结构511能够嵌入第二缺口 11内,第二弧形结构511与第二缺口 11相卡合;通过第一缺口10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卡合、第二缺口 11与第二弧形结构511的卡合,掀盖I与所述后导电端子间形成轴连接,掀盖I能够绕连接处做90°转动。
[0032]本实施例中,前导电端子4的上臂40位于第一插口 A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有向下的第一凸起401,后导电端子5的上臂50位于第一插口 A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有向下的第一凸起501 ;前导电端子4的下臂位于第一插口 A的端头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410 ;后导电端子5的下臂51位于第一插口 A的部分上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510。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0.8_。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间距是0.3mm。
[0035]本实施例中,由于供掀盖固定的掀盖固定槽与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通道是相对设置的,即掀盖设于插入通道的对面,且当掀盖插入掀盖固定槽时,前导电端子的上臂上的第一弧形结构402、后导电端子的上臂上的第一弧形结构502均嵌入掀盖I的第一缺口10内,与第一缺口 10形成卡配结构,并且后导电端子的下臂上的第二弧形结构511嵌入掀盖I的第二缺口 11内,则使掀盖I与后导电端子间形成轴连接,掀盖I可绕前导电端子的第一弧形结构402及后导电端子的第一弧形结构502做向上的90°转动,即可以掀起也可以下压。当掀盖I下压扣合在绝缘基座I上时,由于前导电端子的第一弧形结构402受到来自掀盖I的向上的作用力,则由杠杆原理,前导电端子的设有第一凸起401的部位反向受力,向下压,则第一凸起401与第二凸起410配合将插入其中的软性电路板紧紧卡合,避免松脱,请参考图2、图5、图6、图9、图10 ;同理,当掀盖I下压扣合在绝缘基座I上时,由于后导电端子的第一弧形结构502受到来自掀盖I的向上的作用力,则由杠杆原理,后导电端子的设有第一凸起501的部位反向受力,向下压,则第一凸起501与第二凸起510配合将插入其中的软性电路板紧紧卡合,避免松脱,请参考图3、图7、图8、图11、图12。
[003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3.0mm,引脚间距是2.0mm。
[0037]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0.8mm,引脚间距是2.0mm。
[0038]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3.0mm,引脚间距是0.3mm。
[0039]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1.0mm,引脚间距是0.4mm。
[0040]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1.5mm,引脚间距是0.5mm。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座、多个导电端子及一个掀盖;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前导电端子与后导电端子,所述前导电端子与所述后导电端子交错插设于所述绝缘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电端子与所述后导电端子均包括上臂、下臂及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竖直方向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上臂及下臂,将其所在的导电端子间隔成第一插口与第二插口 ;所述多个并列排列的导电端子的第一插口在所述绝缘基座内并列形成一个供软性电路板插接的插入通道,多个第二插口并列形成一个供掀盖固定的掀盖固定槽;所述掀盖一端插入所述掀盖固定槽内覆盖于绝缘基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位于第二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下弯曲的第一弧形结构;所述掀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相对应的第一缺口,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的端头均能嵌入所述掀盖的第一缺口内;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与所述掀盖的第一缺口互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二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成向上弯曲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掀盖相对应第二弧形结构的部位设有第二缺口 ;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能够嵌入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卡合;通过第一缺口与第一弧形结构的卡合、第二缺口与第二弧形结构的卡合,所述掀盖与所述后导电端子间形成轴连接,所述掀盖能够做9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上臂位于第一插口的一端的端头均设有向下的第一凸起;所述前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一插口的端头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所述后导电端子的下臂位于第一插口的部分上均设有向上的第二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的两端设有固定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高度是0.8-3.0_。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引脚间距是0.3~2.0rnm0
【文档编号】H01R13/193GK203660108SQ201320871243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进嵩 申请人: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