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886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100)具有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50),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备:导电性基板(15),其具有透明基板(11)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的一面上的透明导电膜(12);对置基板(20),其与导电性基板对置;氧化物半导体层(13),其设置在导电性基板或者对置基板上;以及环状的密封部(30A),其使导电性基板以及对置基板接合,透明导电膜具有配置于密封部的内侧的主体部,在透明导电膜形成有槽(90),并且至少一部分的槽具有沿着密封部的外形形成的第1槽(90A),绝缘件进入第1槽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也连续地覆盖主体部的边缘部。
【专利说明】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光电转换元件,从得到廉价且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光电转换元件来看,关注色 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关于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进行着各种开发。
[0003] 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一般具备色素增感太阳电池,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备工作 电极、对电极、以及将工作电极与对电极连结的环状的密封部。而且,工作电极具有透明基 板、以及在其上形成的透明导电膜。
[0004] 作为这种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例如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在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串联连接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色素增感太阳电 池模块。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模块中,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有基板、 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导电膜,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所包含的导电膜彼此在基板上经由通 过激光划线法等形成的槽而配置,含有将氧化还原物包含在内的载流子输送材料的多孔质 绝缘层进入该槽。
[0005] 另外,作为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也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元件。在下 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光电转换装置,其具有: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其具有一对电极、 设置在上述一对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及在电解质层的周围将一对电极连结的密封件;以 及后板,其设置为覆盖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并且与密封件粘合。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3557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100069号公报
[0008]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模块都在耐久性这一点 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色素增 感太阳电池元件。
[0010] 本
【发明者】们对上述专利文献1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模块中产生上述课题的原因 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注意到,若在基板上通过激光划线法等而形成在导电膜彼此之间形 成的槽,则存在如下情况:在基板的内部且在槽的下方形成裂缝,并且该裂缝到达导电膜表 面。这里,本
【发明者】们认为,若槽通过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所包含的密封部的外侧,则水分从 密封部的外侧经由该裂缝而侵入,并且该水分与多孔质绝缘层中的载流子输送材料接触, 其结果是,会使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模块的耐久性降低。因此,本
【发明者】们反复地进行了深刻 研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以下的发明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11] 即,本发明涉及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上述 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备:导电性基板,其具有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一面上 的透明导电膜;对置基板,其与上述导电性基板对置;氧化物半导体层,其设置在上述导电 性基板或者上述对置基板上;以及环状的密封部,其使上述导电性基板以及上述对置基板 接合,上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配置于上述密封部的内侧的主体部,在上述透明导电膜形成有 槽,至少一部分的上述槽具有沿着上述密封部的外形形成的第1槽,绝缘件进入上述第1槽 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也连续地覆盖上述主体部的边缘部。以下,有时将上述发明称为"第1 发明"。
[0012] 根据该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在透明导电膜形成有槽,并且该槽具有沿着环状 的密封部的外形形成的第1槽。而且,绝缘件进入该第1槽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该绝缘件也 连续地覆盖主体部的边缘部。因此,即使在透明基板的内部且在槽的下方的位置沿着槽形 成裂缝,并且该裂缝连接至主体部的边缘部,也能够利用绝缘件来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密封 部的外部经由该裂缝而侵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能够具有优良的 耐久性。
[0013]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绝缘件沿着上述密封部的外形在整周 范围设置。
[0014]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整周范围切断来自外部的水分的侵入路径,因此能够具有更 加优良的耐久性。
[0015]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第1槽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密封部的 外侧与上述密封部分离,并且在上述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上述透明导电膜上,且 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第1槽之间具有集电布线。
[0016]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集电布线,将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密封部的内侧 所产生的电流向密封部的外侧取出。另外,集电布线一般为多孔质,因此具有通气性,从而 能够使水蒸气等气体透过,但是由于在密封部与密封部的外侧的第1槽之间配置有集电布 线,从而充分地抑制水蒸气等气体穿过集电布线而侵入密封部的内侧。因此,得到更加优良 的耐久性。
[0017] 优选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还具备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上述一面侧覆盖上 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后板的情况下,上述槽具有:上述第1槽;以及第2槽,其沿着上述 透明导电膜中的除去上述主体部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并与上述后板的周缘部交叉,上述 绝缘件进入上述第2槽,并且也覆盖上述透明导电膜中的除去上述主体部的部分的边缘 部。
[0018] 若上述第2槽与上述后板的周缘部交叉,则水分能够穿过该第2槽而侵入后板与 透明导电性基板之间的空间。在该情况下,由于绝缘件进入第2槽,并且绝缘件也覆盖透明 导电膜中的除去上述主体部的部分的边缘部,从而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的外侧朝向内侧 的侵入。因此,充分地抑制侵入至后板与透明导电性基板之间的空间的水分通过密封部而 进入密封部的内侧。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耐久性的降低。
[0019]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在上述导电性基板上且在上述后板的周缘 部整周,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
[0020] 在该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的外侧侵入后板的内侧。
[0021]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绝缘件与上述连结部由相同材料构成 并一体化。
[0022] 在该情况下,绝缘件与连结部由相同材料构成并一体化,因此,即使水分侵入至后 板内,由于在绝缘件与连结部之间不产生界面,所以也能够成为一体而防止水分的侵入。因 此,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
[0023]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绝缘件进入全部的上述槽,并且覆盖 全部的上述槽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的边缘部。
[0024] 在该情况下,由于绝缘件进入全部的槽并且覆盖全部的槽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的 边缘部,所以水分根本无法侵入槽,并且水分也无法侵入形成于槽的裂缝,从而能够进一步 抑制水分经由槽而侵入。另外,由于绝缘件也覆盖全部的槽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的边缘部, 所以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槽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之间的绝缘性。
[0025] 优选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还具备在上述透明基板的上述一面侧覆盖上 述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后板的情况下,上述后板具有将上述后板与上述导电性基 板粘合的粘合部,并且上述粘合部与上述密封部分离。
[0026] 根据该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后板的粘合部与密封部分离。因此,充分地抑制因 粘合部在低温时收缩从而拉动密封部,由此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对置基板的界面施 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另外,即使在高温时,也充分地抑制粘合部膨胀从而按压密封部,由 此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对置基板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即,根据本发明的色素增 感太阳电池元件,不论在高温时还是在低温时,都充分地抑制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 对置基板的界面产生过大的应力。因此,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能够具有优良的 耐久性。
[0027]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在上述导电性基板上且在上述后板的周缘 部整周,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上述后板的上述粘合部与上述连结部粘合。
[0028] 在该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的外侧侵入后板的内侧。
[0029]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绝缘件设置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导电 性基板之间,上述导电性基板由第1电极构成,并且上述对置基板由第2电极构成。
[0030] 在该情况下,即使密封部在高温时具有流动性,也能够充分地抑制由第1电极构 成的导电性基板与由第2电极构成的对置基板的接触,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导电性基板与 对置基板之间的短路。
[0031] 优选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具有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并且上述多个色素 增感太阳电池串联且电连接,上述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中的与邻近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连接的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还具备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在上述透明导电膜上,上 述对置基板具有金属基板,上述透明导电膜具有:主体部,其设置于上述环状的密封部的内 侦h以及突出部,其从上述主体部突出至上述密封部的外侧,并设置有上述连接端子,相邻 的2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中的一方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上述连接端子与另一方的色素 增感太阳电池的上述对置基板的上述金属基板经由导电件而连接,上述连接端子具有:导 电件连接部,其与上述导电件连接,并在上述密封部的外侧沿恒定方向延伸;以及导电件非 连接部,其在上述密封部的外侧,从上述导电件连接部沿恒定方向延伸,上述导电件非连接 部的宽度比上述导电件连接部的宽度窄。
[0032] 在将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的情况下,设置在透明导电 膜的突出部上的连接端子的宽度越宽,连接端子越容易从透明导电膜的突出部剥离。关于 这一点,在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连接端子中的导电件非连接部具有比与导 电件连接的导电件连接部窄的宽度。因此,连接端子中的导电件非连接部难以从透明导电 膜的突出部剥离。因此,即使导电件连接部从透明导电膜的突出部剥离,导电件非连接部也 不从透明导电膜的突出部剥离,而能够维持相对于突出部的连接。另外,即使导电件连接部 从透明导电膜的突出部剥离,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也能够正常地执行动作。因此,根据本 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另外,相邻的2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中的一方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连接于第2电极的金属基板的导电件与另一方的色素增 感太阳电池的突出部上的导电件连接部连接,导电件连接部在突出部上设置于密封部的外 侦k即,在密封部的外侧进行相邻的2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彼此的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 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能够提高开口率。
[0033] 另外,本
【发明者】们对上述专利文献2的光电转换装置中产生上述课题的原因进行 了研究。其结果是认为,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光电转换装置中,作为后板所包含的粘合部, 使用线膨胀系数较大的热熔树脂,因此,在低温时,热熔树脂收缩而拉动密封件,从而对密 封件与电极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反之在高温时,热熔树脂膨胀而按压密封件,从而对密 封件与电极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其结果是,本
【发明者】们认为密封件与电极之间的粘合 力变弱,水分变得容易侵入而容易使耐久性降低。因此,本
【发明者】们反复地进行了深刻研 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以下的发明也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34] S卩,本发明涉及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以 及后板,其与上述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对置地配置,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备:导 电性基板;对置基板,其与上述导电性基板对置;氧化物半导体层,其设置在上述导电性基 板或者上述对置基板上;以及环状的密封部,其使上述导电性基板以及上述对置基板接合, 上述后板具有将上述后板与上述导电性基板粘合的粘合部,上述粘合部与上述密封部分 离。以下,有时将上述发明称为"第2发明"。
[0035] 根据该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后板的粘合部与密封部分离。因此,充分地抑制因 粘合部在低温时收缩从而拉动密封部,由此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对置基板的界面施 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另外,即使在高温时,也充分地抑制粘合部膨胀从而按压密封部,由 此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对置基板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即,根据本发明的色素增 感太阳电池元件,不论在高温时还是在低温时,都充分地抑制对密封部与导电性基板或者 对置基板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因此,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能够具有优良的 耐久性。
[0036]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在上述导电性基板上且在上述后板的周缘 部的整周,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上述后板的上述粘合部与上述连结部粘合。
[0037] 在该情况下,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的外侧侵入后板的内侧。
[0038]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导电性基板由第1电极构成,上述对 置基板由第2电极构成,并且在上述密封部与上述导电性基板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0039] 在该情况下,即使密封部在高温时具有流动性,也能够充分地抑制由第1电极构 成的导电性基板与由第2电极构成的对置基板的接触,从而能够充分地抑制导电性基板与 对置基板之间的短路。
[0040] 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中,优选上述连结部与上述绝缘件由相同材料构成 并一体化。
[0041] 在该情况下,上述连结部与上述绝缘件由相同材料构成并一体化,因此,即使水分 侵入至后板,由于在绝缘件与连结部之间不产生界面,所以绝缘件与连结部也能够成为一 体而防止水分的侵入。因此,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
[0042]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耐久性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端面图。
[0044]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45] 图3是表示图1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透明导电膜的图案的俯视图。
[0046] 图4是表示图1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的俯视图。
[0047] 图5是表示图1的第2 -体化密封部的俯视图。
[0048]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的截面端面图。
[0049] 图7是表不形成了用于固定后板的连结部的工作电极的俯视图。
[0050] 图8是表示用于形成图4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的俯视 图。
[0051]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5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3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5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4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0054]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5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截面端 面图。
[0055]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6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 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端面图,图2 是表示本发明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 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透明导电膜的图案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第1 一体化密 封部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第2 -体化密封部的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 的截面端面图。
[0057] 如图1所示,作为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模块(以下,有时称 为"DSC模块")100具有:具有透明基板11的多个(在图1中为4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以下,有时称为"DSC")50 ;以及以在透明基板11的一面Ila侧覆盖DSC50的方式设置的 后板(back sheet)80。在后板80的周缘部80a的整周上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14。如图 2所示,多个DSC50通过导电件60P而串联地连接。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DSC模块 100 的 4 个 DSC50 称为 DSC50A ?50D。
[0058] 如图1所示,多个DSC50分别具备:工作电极10 ;与工作电极10对置的对电极20 ; 使工作电极10以及对电极20接合的环状的密封部30A。在由工作电极10、对电极20以及 环状的密封部30A形成的单元空间中填充有电解质40。
[0059] 对电极20具备:金属基板21 ;以及设置于金属基板21的工作电极10侧并促进催 化反应的催化剂层22。另外,在相邻的2个DSC50中,对电极20彼此相互分离。在本实施 方式中,由对电极20构成对置基板。
[006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工作电极10具有:具有透明基板11、设置于透明基板11之 上的透明导电膜12以及设置于透明基板11的一面Ila上的绝缘件33的透明导电性基板 15 ;设置于透明导电性基板15的透明导电膜12之上的至少一个氧化物半导体层13 ;以及 设置于透明导电膜12上的连接端子16。氧化物半导体层13配置于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内 侦k透明基板11作为DSC50A?50D的共用的透明基板来使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 透明导电性基板15构成导电性基板。
[0061]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透明导电膜12由以相互绝缘的状态设置的透明导电膜 12A?12F构成。即,透明导电膜12A?12F以相互夹着槽90的方式配置。这里,透明导电 膜12A?12D分别构成多个DSC50A?50D的透明导电膜12。另外,透明导电膜12E以沿着 密封部30A弯折的方式配置。透明导电膜12F是用于固定后板80的周缘部80a的环状的 透明电极膜12 (参照图1)。
[0062] 如图3所示,透明导电膜12A?12D中的任一个都具有:具有侧缘部12b的四边形 状的主体部12a ;以及从主体部12a的侧缘部12b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12c。
[0063] 如图2所示,透明导电膜12A?12D中的透明导电膜12C的突出部12c具有:相对 于DSC50A?50D的排列方向X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12d ;以及从伸出部12d延伸并隔着槽 90而与邻近的DSC50D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
[0064] 在DSC50B中,透明导电膜12B的突出部12c也具有伸出部12d以及对置部12e。 并且在DSC50A中,透明导电膜12A的突出部12c也具有伸出部12d以及对置部12e。
[0065] 此外,DSC50D已经与DSC50C连接,并且不存在其他应连接的DSC50。因此,在 DSC50D中,透明导电膜12D的突出部12c不具有对置部12e。即透明导电膜12D的突出部 12c仅由伸出部12d构成。
[0066] 但是,透明导电膜12D还具有:用于将DSC模块100所产生的电流向外部取出的第 1电流获取部12f ;以及将第1电流获取部12f与主体部12a连接并沿透明导电膜12A? 12C的侧缘部12b延伸的连接部12g。第1电流获取部12f在DSC50A的周围并且相对于透 明导电膜12A与透明导电膜12B相反的一侧配置。
[0067] 另一方面,透明导电膜12E也具有用于将DSC模块100所产生的电流向外部取出 的第2电流获取部12h,第2电流获取部12h在DSC50A的周围并且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A 与透明导电膜12B相反的一侧配置。另外,透明导电膜12E还具有将第2电流获取部12h 与DSC50A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连接的第2连接部12i。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连接 部12i在环状的连结部14与DSC50A的透明导电膜12A的主体部12a之间呈L字状地配 置。而且,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12h在DSC50A的周围以隔着槽90相 邻的方式配置。这里,槽90具有: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形形成的第1槽90A、以及沿 着透明导电膜12中的除去主体部12a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并且与后板80的周缘部80a交 叉的第2槽90B。对于第1槽90A而言,由于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形形成,所以除了 沿着透明导电膜12的主体部12a的边缘部形成的槽之外,还包括沿着透明导电膜12中的 除去主体部12a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的槽。另外,在DSC模块100具有后板80的情况下, 第1槽90A是指在比环状的连结部14的内周缘更靠内侧的位置形成的槽,第2槽90B是指 在比环状的连结部14的内周缘更靠外侧的位置形成的槽。
[0068] 另外,在透明导电膜12A?12C的各突出部12c以及透明导电膜12E之上设置有 连接端子1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透明导电膜12A?12C中,连接端子16中的至少导电件 连接部16A设置于突出部12c的对置部12e上,并且与所连接的邻近的DSC50的主体部12a 对置。在透明导电膜12E中,连接端子16中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与所连接的邻近的DSC50A 的主体部12a对置。各连接端子16具有:与导电件60P连接并且在密封部30A的外侧沿密 封部30A延伸的导电件连接部16A ;以及不与导电件60P连接并且从导电件连接部16A开始 在密封部30A的外侧沿密封部30A延伸的导电件非连接部16B。而且,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的宽度比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窄。这里,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的宽度分别为恒定。此外,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是指与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延伸方向 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并且是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中的最窄的宽度,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的宽度是指与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并是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的宽度中的最窄的宽度。
[0069] 而且,DSC50C的设置于透明导电膜12C的突出部12c上的连接端子16的导电件 连接部16A、与邻近的DSC50D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经由导电件60P而连接。导电件 60P以通过密封部30A之上的方式配置。同样地,DSC50B的连接端子16的导电件连接部 16A、与邻近的DSC50C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经由导电件60P而连接,DSC50A的连接 端子16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与邻近的DSC50B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经由导电件60P 而连接。另外,透明导电膜12E上的连接端子16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与邻近的DSC50A的 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经由导电件60P而连接。
[0070] 另外,分别在第1电流获取部12f、第2电流获取部12h上设置有外部连接端子 18a、18b。
[0071] 如图1所示,密封部30A具有:设置于透明导电性基板15与对电极20之间的环状 的第1密封部31A ;以及以与第1密封部31A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与第1密封部31A-起夹 持对电极20的边缘部20a的第2密封部32A。而且,如图4所示,相邻的第1密封部3IA彼 此一体化,而构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换言之,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由未设置在相邻的 2个对电极20之间的环状的部分(以下,称为"环状部")31a、以及设置在相邻的2个对电 极20之间且分隔环状的部分31a的内侧开
[0072] 31c的部分(以下,称为"分隔部")31b构成。另外,如图5所示,第2密封部32A 彼此在相邻的对电极20之间一体化而构成第2 -体化密封部32。第2 -体化密封部32由 未设置在相邻的2个对电极20之间的环状的部分(以下,称为"环状部")32a、以及设置在 相邻的2个对电极20之间且分隔环状的部分32a的内侧开口 32c的部分(以下,称为"分 隔部")32b构成。
[0073]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1密封部31A与槽90之间,以进入相邻的透明导电膜 12A?12F彼此间的槽90且跨越相邻的透明导电膜12的方式,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 形在整周上设置有绝缘件33。详述而言,绝缘件33进入槽90中的沿着透明导电膜12的主 体部12a的边缘部形成的第1槽90A,并且也覆盖形成有第1槽90A的主体部12的边缘部。 另一方面,也在未形成有第1槽90A的主体部12a与突出部12c之间,在透明导电膜12上 形成有绝缘件33,并且沿着密封部30A的外形在整周范围形成有绝缘件33。另外,绝缘件 33也覆盖以夹着第1槽90A的方式位于与主体部12a相反的一侧的透明导电膜12的边缘 部,并且设置至密封部30A的外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槽90A中的沿着透明导电 膜12的除去主体部12a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的槽以及第二槽90B不被绝缘件33覆盖。
[0074] 如图6所示,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 分隔部31b的粘合部的宽度P,比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 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窄。并且,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 宽度R在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以上且不足200%。
[0075] 另外,第2 -体化密封部32具有:设置于对电极20中的与工作电极10相反的一 侧的主体部32d ;以及设置在相邻的对电极20彼此之间的粘合部32e。第2 -体化密封部 32通过粘合部32e而粘合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
[0076] 如图1所不,在透明导电性基板15之上设置有后板80。后板80包括:含有耐候性 层、金属层的层叠体80A ;以及相对于层叠体80A设置于与金属层相反的一侧、并经由连结 部14而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粘合的粘合部80B。这里,粘合部80B是用于使后板80与透 明导电性基板15粘合的部件,并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于层叠体80A的周缘部即可。但是, 粘合部80B也可以设置于层叠体80A中的DSC50侧的面整体。后板80的周缘部80a通过 粘合部80B,经由连结部14而与透明导电膜12中的透明导电膜12D、12E、12F连接。这里, 粘合部80B与DSC50的密封部30A分离。另外,连结部14也与密封部30A分离。并且,透 明导电膜12E的第2连接部12i配置于环状的连结部14的内侧。另外,透明导电膜12F设 置为:将透明基板11与连结部14连接,并包围DSC50的透明导电膜12A?12D,并且在与透 明导电膜12A?12D之间形成槽90的一部分。这里,作为槽90的一部分的第1槽90A配 置于环状的连结部14的内周缘的内侧,第2槽90B配置于环状的连结部14的内周缘的外 侦k此外,在比后板80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密封部30A的外侧的空间未填充有电解质40。
[0077] 另外,在透明导电膜12D中,以通过主体部12a、连接部12g以及电流获取部12f?的 方式,延伸着具有比透明导电膜12D低的电阻的集电布线17。该集电布线17以不与后板 80和透明导电性基板15的连结部14交叉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集电布线17配置于比连结 部14更靠内侧的位置。另外,集电布线17在DSC50D的透明导电膜12D上,并且在第1槽 90A中的在密封部30A的外侧与密封部30A分离的部分和密封部30A之间配置。
[0078] 此外,如图2所示,各DSC50A?50D分别与旁路二极管70A?70D并联地连接。 具体而言,旁路二极管70A固定在DSC50A与DSC50B之间的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分隔 部32b上,旁路二极管70B固定在DSC50B与DSC50C之间的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分隔部 32b上,旁路二极管70C固定在DSC50C与DSC50D之间的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分隔部32b 上。旁路二极管70D固定在DSC50D的密封部30A上。而且,以通过旁路二极管70A?70D 的方式在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固定有导电件60Q。另外,导电件60P分别从旁路二极管 70A、70B间、旁路二极管70B、70C间、以及旁路二极管70C、70D间的导电件60Q分支,并分别 与透明导电膜12A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透明导电膜12B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透 明导电膜12C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连接。另外,在DSC50A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也 固定有导电件60P,该导电件60P将旁路二极管70A与透明导电膜12E上的连接端子16的 导电件连接部16A连接。并且,旁路二极管70D经由导电件60P而与透明导电膜12D连接。
[0079] 另外,如图1所示,在各DSC50的对电极20上设置有干燥剂95。
[0080] 根据上述DSC模块100,形成有槽90,该槽90具有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形 形成的第1槽90A。而且,绝缘件33进入该第1槽90A,并且,该绝缘件33也连续地覆盖主 体部12a的边缘部。因此,即使在透明基板11的内部且在槽90的下方的位置沿着槽90而 形成裂缝,并且该裂缝连接至主体部12a的边缘部,也能够利用绝缘件33来充分地抑制水 分从密封部30A的外部经由该裂缝侵入。因此,根据DSC模块100,能够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0081] 在DSC模块100中,由于绝缘件33沿着密封部30A的外形在整周范围设置,所以 能够在整周上切断来自外部的水分的侵入路径,从而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
[0082] 并且,在DSC模块100中,第1槽90A沿着主体部12a的边缘部设置。因此,与第 1槽90A形成于比主体部12a的边缘部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由第1槽90A 围成的区域,从而能够使DSC模块100小型化。
[0083]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由于在后板80的周缘部整周上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 14,所以能够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80的外侧侵入后板80的内侧。
[0084] 并且,对于DSC模块100而言,由于绝缘件33也进入邻接的DSC50的透明导电膜 12之间的第1槽90A,所以能够抑制在透明导电膜12彼此之间流动的电流,而能够充分地 确保绝缘性。因此,能够提高光电转换特性。
[0085]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密封部30A与绝缘件33以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与绝 缘件33配置为不和密封部30A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从DSC模块100的受光面侧观察的 有助于发电的部分的面积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口率。
[0086]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12h配置于 DSC50A的周围且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A配置于与透明导电膜12B相反的一侧,并且透明导 电膜12A的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透明导电膜12F的第2电流获取部12h以相互隔着槽 90而相邻的方式配置。因此,在DSC模块100中,能够以相邻的方式分别在第1电流获取部 12f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12h配置外部连接端子18a、18b。因此,能够将用于从外部连接端 子18a、18b向外部取出电流的连接器的数量设为一个。即,假设在第1电流获取部12f相 对于透明导电膜12D配置于与透明导电膜12C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由于第1电流获取部 12f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12h配置为相互分离较大,所以外部连接端子18a、18b也配置为分 离较大。在该情况下,为了从DSC模块100获取电流,而需要与外部连接端子18a连接的连 接器、以及与外部连接端子18b连接的连接器这2个连接器。但是,根据DSC模块100,由于 能够以相邻的方式配置外部连接端子18a、18b,所以连接器为一个即可。因此,根据DSC模 块100,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外,若在低照度下使用DSC模块100,则发电电流较小。具体 而言,发电电流在2mA以下。因此,即使将DSC50A?50D的两端的DSC50A、50D中的一端侧 的DSC50D的透明导电膜12D的一部分作为第1电流获取部12f,并隔着槽90而配置于与另 一端侧的DSC50A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电连接的第2电流获取部12h的邻近位置,也 能够充分抑制DSC模块100的光电转换性能的降低。
[0087]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DSC50A?50D沿X方向排列成一列,并且DSC50A?50D 的两端的DSC50A、50D中的一端侧的DSC50D的透明导电膜12D具有:设置于密封部30A的 内侧的主体部12a ;第1电流获取部12f ;以及将主体部12a与第1电流获取部12f连接的 连接部12g。因此,与使作为DSC50A?50D的一部分的DSC50C、50D在中途折返,并以相互 相邻的方式配置DSC50A和DSC50D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为了将相邻的2个DSC50彼 此连接而沿DSC50A?50D的排列方向(图2的X方向)设置的连接端子16的设置区域, 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省空间化。另外,根据DSC模块100,由于在低照度环境下使用该DSC 模块100的情况下,通常发电电流较小,所以即使DSC模块100还具有将主体部12a与第1 电流获取部12f连接的第1连接部12g,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光电转换特性的降低。
[0088] 并且,在DSC模块100中,集电布线17以不与后板80和透明导电性基板15的连结 部14交叉的方式配置。集电布线一般为多孔质,因此具有通气性,而能够使水蒸气等气体 透过,但是若集电布线17以不与后板80和透明导电性基板15的连结部14交叉的方式配 置,则能够防止水蒸气等从外部通过集电布线17而侵入后板80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之间 的空间。其结果是,DSC模块100能够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另外,由于集电布线17具有比透 明导电膜12D低的电阻,所以即使发电电流变大,也能够充分地抑制光电转换特性的降低。
[0089]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集电布线17在DSC50D的透明导电膜12D上、且在第1 槽90A中的在密封部30A的外侧与密封部30A分离的部分和密封部30A之间配置。因此, 能够利用集电布线17,将DSC50的密封部30A的内侧所产生的电流向密封部30A的外侧取 出。另外,集电布线17-般为多孔质,因此具有通气性,而能够使水蒸气等气体透过,但是 由于在密封部30A与密封部30A的外侧的第1槽90A之间配置集电布线17,从而充分地抑 制水蒸气等气体通过集电布线17而侵入密封部30A的内侧。因此,得到更加优良的耐久性。
[0090] 并且,在将DSC模块100置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的情况下,连接端子16的宽度 越窄,则连接端子16越难从透明导电膜12的突出部12c剥离。关于这一点,在DSC模块100 中,连接端子16中的导电件非连接部16B具有比与导电件60P连接的导电件连接部16A窄 的宽度。因此,连接端子16中的导电件非连接部16B难以从透明导电膜12的突出部12c剥 离。因此,即使导电件连接部16A从透明导电膜12的突出部12c剥离,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也不从透明导电膜12剥离,而能够维持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的连接。另外,即使导电件连 接部16A从透明导电膜12的突出部12c剥离,DSC模块100也能够正常地执行动作。因此, 根据DSC模块100,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另外,和相邻的2个DSC50中的一方的DSC50的 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连接的导电件60P、与另一方的DSC50的突出部12c上的导电件连 接部16A连接,并且导电件连接部16A在突出部12c上设置于密封部30A的外侧。即,在密 封部30A的外侧进行相邻的2个DSC50彼此的连接。因此,根据DSC模块100,能够提高开 口率。
[0091]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在DSC50A?50D中的与邻近的DSC50连接的DSC50中, 突出部12c具有从主体部12a向侧方伸出的伸出部12d、以及从伸出部12d延伸并与邻近的 DSC50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连接端子16中的至少导电件连接部16A设置在对 置部12e上。
[0092] 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端子16中的至少导电件连接部16A设置在与邻近的DSC50 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上,所以与连接端子16中的至少导电件连接部16A未设置 在和邻近的DSC50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上的情况不同,能够充分地防止与导电 件连接部16A连接的导电件60P横穿邻近的DSC50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其结果是, 能够充分地防止相邻的DSC50彼此间的短路。
[0093]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非连接部16B都沿着密封 部30A配置。因此,与沿着远离密封部30A的方向配置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非连 接部16B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连接端子16所需的空间。
[0094] 并且,在DSC模块100中,后板80的粘合部80B与DSC50的密封部30A分离。因 此,充分地抑制因粘合部80B在低温时收缩从而拉动密封部30A,由此对密封部30A与透明 导电性基板15或者对电极20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另外,即使在高温时,也充分 地抑制粘合部80B膨胀从而按压密封部30A,由此对密封部30A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或者 电极20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的情况。即,不论在高温时还是低温时,都充分地抑制对密 封部30A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或者电极20的界面施加过大的应力。因此,DSC模块100能 够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0095] 并且,在DSC模块100中,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 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粘合部的宽度P,比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 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窄。因此,能够充分地提高DSC模 块100的开口率。另外,在DSC模块100中,相邻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以及相邻的第2 密封部32A彼此在相邻的对电极20之间一体化。这里,若相邻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没 有一体化,则在相邻的DSC50之间,相对于大气露出的密封部为2处。与此相对,在DSC模 块100中,由于相邻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一体化,所以在相邻的DSC50之间,相对于大气 露出的密封部为1处。即,由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由环状部31a与分隔部31b构成,所 以在相邻的DSC50之间,相对于大气露出的密封部仅为分隔部31b这1处。另外,由于第1 密封部31A彼此一体化,从而使从大气到电解质40的水分等的侵入距离延长。因此,在相 邻的DSC50之间,能够充分地减少从DSC50的外部侵入的水分、空气的量。即,能够充分地 提高DSC模块100的密封性能。另外,根据DSC模块100,相邻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一体 化。因此,即使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 31b的粘合部的宽度P,比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 的环状部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窄,也能够在该分隔部31b确保充分的密封宽度。即,根据 DSC模块100,既能够提高开口率,又能够充分地增大第1密封部31A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 的粘合强度、以及第1密封部31A与对电极20的粘合强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开口率,并 且即使在高温下使用DSC模块100的情况下,电解质40膨胀而施加从第1密封部31A的内 侧朝向外侧的过大的应力,也能够充分地抑制第1密封部31A从透明导电性基板15以及对 电极20剥离,从而能够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0096] 并且,在DSC模块100中,对电极20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宽度 R在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以上且不足200%。在该情况下, 由于在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中,分隔部31b的宽度在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 100%以上,所以与在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中,分隔部31b的宽度R不足环状 部31a的宽度T的100%的情况相比,从大气到电解质40的水分等的侵入距离进一步延长。 因此,能够进一步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外部通过位于相邻的DSC50之间的分隔部31b而侵入。 另一方面,与分隔部31b的宽度R超过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200%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 步提商开口率。
[0097] 另外,在DSC模块100中,第2密封部32A与第1密封部31A粘合,并且利用第1 密封部31A以及第2密封部32A来夹持对电极20的边缘部20a。因此,即使对对电极20作 用远离工作电极10的方向上的应力,也能够利用第2密封部32A而充分地抑制它的剥离。 另外,由于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分隔部32b通过相邻的对电极20彼此间的间隙S而与 第1密封部31A粘合,所以可靠地防止相邻的DSC50的对电极20彼此接触。
[0098] 接下来,对工作电极10、连结部14、光增感色素、对电极20、密封部30A、电解质40、 导电件60P、60Q、后板80以及干燥剂95进行详细说明。
[0099] (工作电极)
[0100] 构成透明基板11的材料例如为透明的材料即可,作为这种透明的材料,例如举出 了硼硅酸玻璃、钠钙玻璃、白玻璃、石英玻璃等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 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以及聚醚砜(PES)等。透明基板11的厚度可根据DSC 模块100的尺寸适当地决定,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处于50?IOOOOiim的范围即可。
[0101] 作为透明导电膜12所含有的材料,例如举出了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Oxide : IT0)、氧化锡(SnO2)、掺氟氧化锡(Fluorine-doped_Tin-〇xide:FTO)等导电性金属氧化 物。透明导电膜12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包含不同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多层层叠体构 成。在透明导电膜12由单层构成的情况下,从具有高耐热性以及耐药性来看,优选透明导 电膜12含有FT0。透明导电膜12也可以还含有玻璃粉。透明导电膜12的厚度例如处于 0. 01?2 u m的范围即可。
[0102] 另外,透明导电膜12中的透明导电膜12D的连接部12g的电阻值虽然没有特别地 限制,但是优选在由下述公式(1)表示的电阻值以下。
[0103] 电阻值=串联连接的DSC50的数量X 120 Q (1)
[0104] 在该情况下,与连接部12g的电阻值超过由上述公式(1)表示的电阻值的情况相 t匕,能够充分地抑制DSC模块100的性能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DSC50的数量为4,从而由 上述式(1)表示的电阻值为480 Q,因此优选连接部12g的电阻值在480 Q以下。
[0105] 作为绝缘件33,能够使用玻璃粉等无机材料、树脂。其中,优选绝缘件33为玻璃 粉。由于玻璃粉具有比树脂材料高的密封性能,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分等从该第1槽90A 的侵入。绝缘件33的厚度通常为10?30 ii m,优选为15?25 ii m。另外,优选绝缘件33覆 盖透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的宽度在0. 2mm以上,更优选在0. 5mm以上。通过使覆盖透明导 电膜12的边缘部的宽度在0. 2mm以上,能够充分地确保邻接的DSC50的透明导电膜12之 间的绝缘性。
[0106] 连接端子16含有金属材料。作为金属材料,例如举出了银、铜以及铟等。也可以 以单独或者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的方式使用上述金属材料。
[0107] 另外,连接端子16可以由与导电件60P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与导电件60P 不同的材料构成,但是优选由相同的材料构成。
[0108] 在该情况下,由于连接端子16以及导电件60P由相同的材料构成,所以能够进一 步充分地提高连接端子16与导电件60P的紧贴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DSC模块100的 连接可靠性。
[0109] 在连接端子16中,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宽度只要比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 窄,就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优选在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的1/2以下。
[0110] 在该情况下,与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宽度超过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的1/2 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DSC模块100的连接可靠性。
[0111] 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优选为0. 5?5mm,更优选为 0. 8 ?2mm。
[0112] 氧化物半导体层13由氧化物半导体粒子构成。氧化物半导体粒子例如由氧化钛 (TiO2)、氧化硅(SiO2)、氧化锌(ZnO)、氧化钨(WO3)、氧化铌(Nb 2O5)、钛酸锶(SrTiO3)、氧化 锡(SnO2)、氧化铟(In3O3)、氧化锫(ZrO2)、氧化铭(Ta 2O5)、氧化镧(La2O3)、氧化钇(Y2O 3)、氧 化钦(Ho2O3)、氧化铋(Bi2O3)、氧化铈(CeO 2)、氧化铝(Al2O3)或者2种以上上述氧化物构成。
[0113] 氧化物半导体层13通常由用于吸收光的吸收层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吸收层以及 使透过了吸收层光反射而回到吸收层的反射层构成。
[0114] 氧化物半导体层13的厚度例如为0. 5?50 ii m即可。
[0115] (连结部)
[0116] 构成连结部14的材料只要能够使后板80与透明导电膜12粘合,就没有特别地限 制,作为构成连结部14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玻璃粉、与用于密封部31A的树脂材料相同的 树脂材料等。其中,优选连结部14为玻璃粉。由于玻璃粉具有比树脂材料高的密封性能, 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分等从后板80的外侧的侵入。
[0117] (光增感色素)
[0118] 作为光增感色素,例如举出了具有包含联吡啶构造、三联吡啶构造等在内的配体 的钌配合物、或卟啉、曙红、罗丹明、部花青等有机色素。
[0119] (对电极)
[0120] 如上所述,对电极20具备:金属基板21 ;以及设置于金属基板21中的工作电极10 侧并促进对电极20的表面的还原反应的导电性的催化剂层22。
[0121] 金属基板21例如由钛、镍、白金、钥、钨、铝、不锈钢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金属基板21的厚度可根据DSC模块100的尺寸适当地决定,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为 0? 005 ?0? Imm 即可。
[0122] 催化剂层22由白金、碳系材料或者导电性高分子等构成。这里,作为碳系材料,优 选使用碳纳米管。
[0123] (密封部)
[0124] 密封部30A由第1密封部3IA与第2密封部32A构成。
[0125] 作为构成第1密封部31A的材料,例如举出了含有离聚物、乙烯-乙烯基乙酸酐共 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在内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紫外线固 化树脂、以及乙烯醇聚合物等树脂。
[0126] 第1密封部3IA的厚度通常为40?90 iim,优选为60?80 iim。
[0127] 优选对电极20与分隔部31b的粘合部的宽度P在对电极20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 31的环状部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的25%以上且不足100%。在该情况下,与粘合部的宽 度P不足粘合部的宽度Q的25 %的情况相比,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更优选粘合部 的宽度P在粘合部的宽度Q的30%以上,进一步优选在40%以上。
[0128] 在DSC模块100中,优选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宽度R在第1 一体 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以上且不足200%,更优选为120?180%。
[0129]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大的开口率与优良的耐久性平衡。
[0130] 作为构成第2密封部32A的材料,与第1密封部3IA相同,例如举出了包含离聚物、 乙烯-乙烯基乙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在内的改性 聚烯烃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以及乙烯醇聚合物等树脂。
[0131] 第2密封部32A的厚度通常为20?45 ii m,优选为30?40 ii m。
[0132] (电解质)
[0133] 电解质40例如含有171^等氧化还原对与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能够使用乙 腈、甲氧基乙腈、甲氧基丙腈、丙腈、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Y - 丁内酯、戊腈 (valeronitrile)、三甲基乙腈、戊二腈、甲基丙烯腈、异丁腈、苯乙腈、丙烯腈、丁二腈、乙二 腈、戊腈(pentane nitrile)、己二腈等。作为氧化还原对,除了 r/If之外,例如还举出了 溴/溴化物离子、锌配合物、铁配合物、钴配合物等氧化还原电对。另外,对于电解质40而 言,也可以代替有机溶剂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离子液体,例如使用吡啶鐺盐、咪唑偷盐、 三唑傭盐等的已知碘盐且在室温附近处于熔融状态的常温熔融盐。作为这种常温熔融盐, 例如,优选使用1-己基-3-甲基咪唑If.碘化物、1-乙基-3-丙基咪唑碘化物、二甲基咪唑 碘化物、乙基甲基咪唑It碘化物、二甲基丙基咪唑It碘化物、丁基甲基咪唑It碘化物或 者甲基丙基咪挫It碘化物。
[0134] 另外,对于电解质40而言,也可以代替上述有机溶剂地,使用上述离子液体与上 述有机溶剂的混合物。
[0135] 另外,能够将添加剂添加到电解质40中。作为添加剂,举出了 Lil、I2、4-t-叔丁 基吡啶、硫氰酸胍、1-甲基苯并咪唑、1-丁基苯并咪唑等。
[0136] 并且,作为电解质40,可以使用向上述电解质中混匀Si02、TiO2、碳纳米管等纳米 粒子而变成凝胶样的准固态电解质亦即纳米复合凝胶电解质,另外,也可以使用聚偏氟乙 烯、聚氧化乙烯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等有机系凝胶化剂凝胶化而成的电解质。
[0137] 此外,电解质40含有由I7V构成的氧化还原对,并且优选V的浓度在 0. 006mol/升以下,更优选为0?6X lCr6mol/升,进一步优选为0?6X lCT8mol/升。在该 情况下,由于运送电子的13_的浓度较低,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漏电流。因此,能够进一步增 加开路电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特性。
[0138] (导电件)
[0139] 作为导电件60P、60Q,例如使用金属膜。作为构成金属膜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 用银或者铜等。
[0140] (后板)
[0141] 如上所述,后板80包括:包含耐候性层、金属层在内的层叠体80A;以及设置于层 叠体80A的DSC50侧的面并将层叠体80A与连结部14粘合的粘合部80B。
[0142] 耐候性层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构成即可。
[0143] 耐候性层的厚度例如为50?300 ii m即可。
[0144] 金属层例如由含有铝的金属材料构成。金属材料通常由铝单体构成,但是也可以 是铝和其他金属的合金。作为其他金属,例如举出了铜、锰、锌、镁、铅、以及铋。具体而言, 优选为在98%以上的纯铝中微量添加其他金属而成的1000系铝。这是因为该1000系铝与 其他铝合金相比,廉价且加工性优良。
[0145] 金属层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制,但是例如为12?30 即可。
[0146] 层叠体80A也可以还含有树脂层。作为构成树脂层的材料,例如举出了丁基橡胶、 丁腈橡胶、热塑性树脂等。能够以单独或者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的方式使用上述材料。树 脂层可以形成于金属层中的与耐候性层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整体,也可以仅形成于周缘部。
[0147] 作为构成粘合部80B的材料,例如举出了丁基橡胶、丁腈橡胶、热塑性树脂等。能 够以单独或者将2种以上进行组合的方式使用上述材料。粘合部80B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 地限制,但是例如为300?IOOOiim即可。
[0148] (干燥剂)
[0149] 干燥剂95可以为片状,也可以为粒状。干燥剂95例如是吸收水分的物质即可,作 为干燥剂95,例如举出了硅胶、氧化铝、沸石等。
[0150] 接下来,参照图3、图7以及图8,对DSC模块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7是表 示形成了用于固定后板的连结部的工作电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用于形成图4的第1 一 体化密封部的第1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的俯视图。
[0151] 首先准备层叠体,该层叠体是通过在一个透明基板11之上形成透明导电膜而成 的。
[0152] 作为透明导电膜的形成方法,使用溅射法、蒸镀法、喷雾热分解法(SH) =Spray Pyrolysis Deposition)或者 CVD 法等。
[0153] 接下来,如图3所示,相对于透明导电膜形成槽90,并形成以相互夹着槽90的方式 以绝缘状态配置的透明导电膜12A?12F。具体而言,与DSC50A?50D对应的4个透明导 电膜12A?12D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状的主体部12a以及突出部12c。此时,与DSC50A? 50C对应的透明导电膜12A?12C形成为:突出部12c不仅具有伸出部12d,还具有从伸出 部12d延伸并与邻近的DSC50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另外,透明导电膜12D形成 为:不仅具有四边形状的主体部12a以及伸出部12d,还具有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将第 1电流获取部12f?与主体部12a连接的连接部12g。此时,第1电流获取部12f形成为:相 对于透明导电膜12A配置于与透明导电膜12B相反的一侧。并且,透明导电膜12E形成为: 形成有第2电流获取部12h。此时,第2电流获取部12h形成为: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A配 置于与透明导电膜12B相反的一侧,并且隔着槽90而配置于第1电流获取部12f的邻近位 置。
[0154] 槽90例如能够通过将YAG激光或者CO2激光等用作光源的激光划线法而形成。
[0155] 这样,得到通过在透明基板11之上形成透明导电膜12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
[0156] 接下来,在透明导电膜12A?12C中的突出部12c上,形成由导电件连接部16A与 导电件非连接部16B构成的连接端子16的前体。具体而言,连接端子16的前体形成为,导 电件连接部16A设置在对置部12e上。另外,也在透明导电膜12E形成连接端子16的前体。 并且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前体形成为,比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窄。连接端子16的前 体例如能够通过涂覆银糊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0157] 并且,在透明导电膜12D的连接部12g之上,形成集电布线17的前体。集电布线 17的前体例如能够通过涂覆银糊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0158] 另外,分别在透明导电膜12A的第1电流获取部12f、第2电流获取部12h上,形成 用于向外部取出电流的外部连接用端子18a、18b的前体。外部连接用端子的前体例如能够 通过涂覆银糊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0159] 并且,以进入第1槽90A中的沿着主体部12a的边缘部形成的第1槽90A并且也 覆盖主体部12a的边缘部的方式,形成绝缘件33的前体。绝缘件33例如能够通过涂覆含 有玻璃粉的糊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0160] 另外,为了固定后板80,与绝缘件33相同地,以包围绝缘件33的方式且以通过透 明导电膜12D、透明导电膜12E、以及透明导电膜12F的方式,形成环状的连结部14的前体。
[0161] 并且,在透明导电膜12A?12D的各自的主体部12a之上,形成氧化物半导体层13 的前体。氧化物半导体层13的前体能够通过在印刷包含氧化物半导体粒子的多孔质氧化 物半导体层形成用糊剂后使其干燥而形成。
[0162] 氧化物半导体层形成用糊剂除了氧化物半导体粒子之外,还含有聚乙二醇等树脂 以及松油醇等溶剂。
[0163] 作为氧化物半导体层形成用糊剂的印刷方法,例如能够使用丝网印刷法、刮刀法 或者棒涂法等。
[0164] 然后,一并烧成连接端子16的前体、绝缘件33的前体、连结部14的前体、以及氧 化物半导体层13的前体,从而形成连接端子16、绝缘件33、连结部14、以及氧化物半导体层 13。
[0165] 此时,烧成温度因氧化物半导体粒子、玻璃粉的种类而不同,但是通常为350? 600°C,烧成时间也因氧化物半导体粒子、玻璃粉的种类而不同,但是通常为1?5小时。
[0166] 这样,如图7所示,得到形成了用于固定后板80的连结部14的工作电极10。
[0167] 接下来,使光增感色素担载于工作电极10的氧化物半导体层13。为此,将工作电 极10浸泡于含有光增感色素的溶液之中,并使该光增感色素吸附于氧化物半导体层13,之 后用上述溶液的溶剂成分洗掉多余的光增感色素,并进行干燥,从而使光增感色素吸附于 氧化物半导体层13即可。但是,将含有光增感色素的溶液涂覆于氧化物半导体层13,之后 进行干燥,从而使光增感色素吸附于氧化物半导体层13,也能够使光增感色素担载于氧化 物半导体层13。
[0168] 接下来,在氧化物半导体层13之上配置电解质40。
[0169] 接下来,如图8所示,准备用于形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 成体131。准备一张由构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材料构成的密封用树脂膜,并在该密封 用树脂膜形成与DSC50的数量对应的四边形状的开口 131a,从而能够得到第1 一体化密封 部形成体131。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具有使多个第1密封部形成体131A -体化而 成的构造。
[0170] 然后,使该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粘合在工作电极10之上。此时,第1 一 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以与绝缘件33重叠的方式粘合于工作电极10。第1 一体化密封部 形成体131的向工作电极10的粘合能够通过使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加热熔融来 进行。另外,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以使透明导电膜12的主体部12a配置于第1 一 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的内侧的方式,粘合于工作电极10。
[0171] 另一方面,准备与DSC50数量相同的数量的对电极20。
[0172] 在金属基板21上形成促进对电极20的表面的还原反应的导电性的催化剂层22, 从而能够得到对电极20。
[0173] 接下来,准备另一个上述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然后,以塞住第1 一体化 密封部形成体131的各开口 131a的方式贴合多个对电极20中的每一个。
[0174] 接下来,使粘合于对电极20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与粘合于工作电极10 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重叠,并且边对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131进行加压并 使其加热熔融。这样,在工作电极10与对电极20之间形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此时,以 使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粘合 部的宽度P,比对电极20中的透明导电性基板15侧的面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 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窄的方式,形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另外,以使第1 一体化密封部 31的分隔部31b的宽度R在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 %以上且 不足200%的方式,形成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形成可以在大气压 下进行,也可以在减压下进行,但是优选在减压下进行。
[0175] 接下来,准备第2 -体化密封部32 (参照图5)。第2 -体化密封部32具有使多 个第1密封部32A -体化而成的构造。准备一张密封用树脂膜,并在该密封用树脂膜形成 与DSC50的数量对应的四边形状的开口 32c,从而能够得到第2 -体化密封部32。第2 - 体化密封部32以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 -起夹持对电极20的边缘部20a的方式贴合于 对电极20。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向对电极20的粘合能够通过使第2 -体化密封部32 加热烙融来进行。
[0176] 作为密封用树脂膜,例如举出了含有离聚物、乙烯_乙烯基乙酸酐共聚物、乙 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在内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 以及乙烯醇聚合物等树脂。优选用于第2 -体化密封部32的形成的密封用树脂膜的构成 材料具有比用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形成的密封用树脂膜的构成材料高的熔点。在该 情况下,由于第2密封部32A比第1密封部31A硬,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相邻的DSC50的对 电极20彼此的接触。另外,由于第1密封部31A比第2密封部32A软,所以能够有效地缓 和施加于密封部30A的应力。
[0177] 接下来,在第2密封部32的分隔部32b固定旁路二极管7(^、7(?、70(:。另外,也在 DSC50D的密封部30A上固定旁路二极管70D。
[0178] 然后,以通过旁路二极管70A?70D的方式将导电件60Q固定于DSC50B?50C的 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并且以分别将旁路二极管70A、70B间、旁路二极管70B、70C间、 旁路二极管70C、70D间的各导电件60Q、与透明导电膜12A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透明导 电膜12B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透明导电膜12C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连接的方式,形成 导电件60P。另外,以将透明导电膜12E上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与旁路二极管70A连接的方 式,在DSC50A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固定导电件60P。并且,利用导电件60P而连接透 明导电膜12D与旁路二极管70A。
[0179] 此时,对于导电件60P而言,准备含有构成导电件60P的金属材料的糊剂,并在从 对电极20到邻近的DSC50的连接端子16的导电件连接部16A的范围涂覆该糊剂,并使其 固化。对于导电件60Q而言,准备含有构成导电件60Q的金属材料的糊剂,并在各对电极20 上以连结相邻的旁路二极管的方式涂覆该糊剂,并使其固化。此时,作为上述糊剂,从避免 对光增感色素的恶劣影响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能够在90°C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固化的低温 固化型的糊剂。
[0180] 最后,准备后板80,并使该后板80的周缘部80a粘合于连结部14。此时,以使后 板80的粘合部80B与DSC50的密封部30A分离的方式配置后板80。
[0181] 通过以上步骤,得到DSC模块100。
[0182]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为了形成连接端子16、绝缘件33、连结部14、以及氧化物半 导体层13,使用一并烧成连接端子16的前体、绝缘件33的前体、连结部14的前体、以及氧 化物半导体层13的前体的方法,但是也可以通过分别独立地烧成前体来形成连接端子16、 绝缘件33、连结部14、以及氧化物半导体层13。
[018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DSC50A?50D沿着图 2的X方向排列成一列,但是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DSC模块200那样,使作为DSC50A?50D 的一部分的DSC50C、50D在中途折返,并以相互相邻的方式配置DSC50A与DSC50D。此外,在 图9中,省略后板80。在该情况下,对于透明导电膜12D而言,与DSC模块100不同,无需在 主体部12a与第1电流获取部12f之间设置连接部12g。因此,也无需设置集电布线17。
[018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槽90A中的沿着透明导电膜12的除去主体部12a 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的槽、以及与后板80和透明导电性基板15的粘合部14交叉的第2槽 90B不被绝缘件33覆盖,但是优选如图10所示的DSC模块300那样,至少第2槽90B被绝 缘件33覆盖。此外,在图10中,省略后板80。如图10所示,若至少第2槽90B与粘合部14 交叉,则水分能够通过该第2槽90B而侵入后板80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之间的空间。在 该情况下,由于绝缘件33至少进入第2槽90B,且也覆盖第1槽90A中的透明导电膜12的 除去主体部12a的部分以及第2槽90B的边缘部,,从而充分地抑制水分从后板80的外侧 向内侧的侵入。因此,充分地抑制侵入至后板80与透明导电性基板15之间的空间的水分 通过密封部30A而进入密封部30A的内侧。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DSC模块300的耐久性 的降低。
[0185]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槽90的一部分未被绝缘件33覆盖,但是优选,如图10 所示的DSC模块300那样,绝缘件33进入槽90的全部,并且覆盖全部的槽90的两侧的透 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绝缘件33进入全部的槽90并且覆盖全部的槽90 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所以水分根本无法侵入槽90,并且水分也无法侵入形成 于槽90的裂缝,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分经由槽90而侵入。另外,由于绝缘件33也覆盖全 部的槽90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所以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槽90的两侧的透明导 电膜12之间的绝缘性。另外,对于DSC模块100而言,由于绝缘件33也进入邻接的DSC50 的透明导电膜12之间的第1槽90A的全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在透明导电膜12彼此之 间流动的电流,而能够充分地确保绝缘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特性。
[018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12h配置于 DSC50A侧的周围,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DSC模块400那样,第1电流获取部12f以及 第2电流获取部12h配置于DSC50D侧的周围。在该情况下,第1电流获取部12f设置为,相 对于透明导电膜12D的主体部12a在与DSC50C相反的一侧突出至密封部30A的外侧。另 一方面,第2电流获取部12h相对于透明导电膜12D的主体部12a设置于与DSC50C相反的 一侧。另外,沿着透明导电膜12A?12D而延伸有作为第2连接部的连接部12i,该连接部 12i将第2电流获取部12h与DSC50A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连接。具体而言,在连接 部12i之上,沿着连接部12i设置有集电布线417,该集电布线417与从旁路二极管70A延 伸的导电件60P连接。根据该DSC模块400,也是既具有优良的光电转换特性又能够实现省 空间化。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在于,优选连接部12i的电阻值在 由下述式(1)表示的电阻值以下。
[0187] 电阻值=串联连接的DSC50的数量X120Q (1)
[0188]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槽90A沿着透明导电膜12的主体部12a的边缘部 形成,但是如图12所示,只要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形,就可以不沿着透明导电膜12 的主体部12a的边缘部形成。具体而言,在比透明导电膜12上的环状的密封部30A更靠外 侧的位置形成有第1槽90A。在该情况下,绝缘件33也进入沿着环状的密封部30A的外形 形成的第1槽90A,并且连续地覆盖主体部12a的边缘部。
[018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绝缘件33与连结部14分离,但是如图12所示,优选由 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一体化。在该情况下,绝缘件33与连结部14由相同材料构成并一体化。 因此,即使水分侵入至后板80内,由于在连结部14与绝缘层33之间不产生界面,所以也能 够成为一体而防止水分的侵入。因此,能够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久性。
[019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槽90具有第2槽90B,但是也可以不必形成第2槽90B。
[019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16的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连接部16B 的宽度为恒定,但是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连接部16B的宽度也可以分别沿连接端 子16的延伸方向变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随着从导电件非连接部16B中的离导电件连接 部16A最远一侧的端部朝向最近一侧的端部而使宽度单调增加,随着从导电件连接部16A 中的导电件非连接部16B侧的端部朝向离导电部件非连接部16B最远一侧的端部而使宽度 单调增加。但是,对于导电件非连接部16B与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各自恒定的情况而 言,在导电件非连接部16B与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分界线上,连接端子16的宽度急剧地变 化,因此导电件非连接部16B更难剥离。
[019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电件连接部16A以及导电件非连接部16B分别沿着密 封部30A设置,但是上述连接部也可以以沿远离密封部30A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其中, 在该情况下,优选导电件连接部16A配置于比导电件非连接部16B更靠密封部30A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缩短导电件60P。
[0193] 或者,在形成于透明导电膜12A?12C上的连接端子16中,导电件非连接部16B 也可以以与导电件连接部16A正交的方式配置。
[0194] 并且,在通过上述第1发明以及第2发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导电件非连 接部16B的宽度也可以在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以上。
[019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密封部32A粘合于第1密封部31A,但是第2密封部 32A也可以不与第1密封部31A粘合。
[019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部30A由第1密封部31A与第2密封部32A构成, 但是也可以省略第2密封部32A。
[019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极20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粘合 部的宽度P,比对电极20与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粘合部的宽度Q窄,但是 粘合部的宽度P也可以在粘合部的宽度Q以上。
[0198]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分隔部31b的宽度R在第1 一 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以上且不足200%,但是分隔部31b的宽度 R可以不足第1 一体化密封部31的环状部31a的宽度T的100%,也可以在200%以上。
[0199]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邻的DSC50的环状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一体化,但 是相邻的DSC50的环状的第1密封部31A彼此也可以不必一体化。即,环状的第1密封部 31A彼此也可以相互分离。
[0200]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后板80,但是在通过上述第1发明实现本发明的 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必设置后板80。
[020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后板80与透明导电膜12经由连结部14而粘合,但是后 板80与透明导电膜12不必经由连结部14而粘合。
[0202]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DSC50串联连接,但是也可以并列连接。
[0203]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多个DSC50,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13所示 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600那样,仅使用一个DSC50。此外,图13所示的色素增感太阳电 池元件600省略DSC50A?DSC50C,并且设置在第2连接部12i上的连接端子16与DSC50D 的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21经由导电件60P而电连接。另外,在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600 中,连接端子16仅由导电件连接部16A构成,并且该导电件连接部16A配置在密封部30A 与连结部14之间。S卩,导电件连接部16A不配置于DSC50D的透明导电膜12D中的与主体 部12a的侧缘部12b对置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氧化物半导体层13扩大至第1实施方式的 DSC模块100中配置有导电件连接部16A的部分的空间。在该情况下,能够有效利用无用的 空间,并能够扩大发电面积。
[020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极20构成对置基板,但是作为对置基板,也可以代 替对电极20地,使用绝缘性基板。在该情况下,在绝缘性基板、密封部30A以及透明导电性 基板15之间的空间,配置由氧化物半导体层、多孔质绝缘层以及对电极构成的构造体。构 造体能够设置在透明导电性基板15中的对置基板侧的面上。构造体从透明导电性基板15 侧开始依次由氧化物半导体层、多孔质绝缘层以及对电极构成。另外,在上述空间配置有电 解质。电解质浸渍至氧化物半导体层以及多孔质绝缘层的内部。这里,作为绝缘性基板,例 如能够使用玻璃基板或者树脂膜等。另外,作为对电极,能够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电极 20相同的对电极。或者,对电极例如也可以由含碳等的多孔质的单一的层构成。多孔质绝 缘层主要用于防止多孔质氧化物半导体层与对电极的物理上的接触,并使电解质浸渍于内 部。作为这种多孔质绝缘层,例如能够使用氧化物的烧成体。
[0205] 并且,在通过上述第2发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只要满足第2发明的构成 要件即可,无需使绝缘件33进入第1槽90并且也连续地覆盖主体部12a的边缘部。
[0206] 实施例
[0207] 以下,通过举出实施例而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 下述的实施例。
[0208] (实施例1)
[0209] 首先,准备层叠体,上述层叠体是通过在由玻璃构成的厚度Imm的透明基板之上 形成厚度Ium的由F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而成的。接下来,如图3所示,利用0)2激光 (Universal system社制V-460)而在透明导电膜12形成槽90,并形成透明导电膜12A? 12F。此时,槽90的宽度为1mm。另外,透明导电膜12A?12C分别形成为,具有4. 6cmX2. Ocm 的四边形状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的单侧侧缘部突出的突出部。另外,透明导电膜12D 形成为,具有4. 6cmX2. Icm的四边形状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的单侧侧缘部突出的突出 部。另外,透明导电膜12A?12D中的3个透明导电膜12A?12C的突出部12c由从主体 部12a的单侧缘部12b伸出的伸出部12d、以及从伸出部12d延伸并与邻近的透明导电膜 12的主体部12a对置的对置部12e构成。另外,透明导电膜12D的突出部12c仅由从主体 部12a的单侧缘部12b伸出的伸出部12d构成。此时,伸出部12d的伸出方向(与图2的X 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2. 1mm,伸出部12d的宽度为9. 8mm。另外,对置部12e的宽度 为2. 1mm,对置部12e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为9. 8mm。
[0210] 另外,透明导电膜12D形成为,不仅具有主体部12a以及突出部12c,还具有第1 电流获取部12f、以及将第1电流获取部12f与主体部12a连接的连接部12g。透明导电膜 12E形成为,具有第2电流获取部12h。此时,第1连接部12g的宽度为I. 3mm,长度为59mm。 另外,利用四端子法测量了连接部12g的电阻值,为100Q。
[0211] 接下来,在透明导电膜12A?12C中的突出部12c上,形成了由导电件连接部16A 与导电件非连接部16B构成的连接端子16的前体。具体而言,连接端子16的前体以使导 电件连接部16A的前体设置在对置部12e上并使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前体设置在伸出部 12d上的方式形成。此时,导电件非连接部16B的前体形成为,比导电件连接部16A的宽度 窄。通过丝网印刷而涂覆银糊剂(福田金属箔粉工业社制"GL-6000X16")并使其干燥,由 此形成了连接端子16的前体。
[0212] 并且,在透明导电膜12D的第1连接部12g之上形成了集电布线17的前体。通过 丝网印刷而涂覆银糊剂并使其干燥,由此形成了集电布线17的前体。
[0213] 另外,分别在透明导电膜12D的第1电流获取部12f、第2电流获取部12h上形成 了用于向外部取出电流的外部连接用端子18a、18b的前体。通过丝网印刷而涂覆银糊剂并 使其干燥,由此形成了外部连接用端子的前体。
[0214] 并且,以进入第1槽90A且覆盖第1槽90A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的边缘部的方式 形成了绝缘件33的前体。通过丝网印刷而涂覆含有玻璃粉的糊剂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了 绝缘件33。此时,被绝缘件33覆盖的透明导电膜的边缘部的宽度为与槽90相距0. 2mm。
[0215] 另外,为了固定后板80,与绝缘件33相同地,以包围绝缘件33的方式且以通过透 明导电膜12D、透明导电膜12E、以及透明导电膜12F的方式,形成了由玻璃粉构成的环状的 连结部14的前体。并且此时,连结部14的前体形成为,在其内侧配置集电布线17的前体。 另外,连结部14形成为,在其外侧配置第1电流获取部以及第2电流获取部。通过丝网印 刷而涂覆含有玻璃粉的糊剂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了连结部14。
[0216] 并且,在透明导电膜12A?12D的各自的主体部12a之上,形成了氧化物半导体层 13的前体。通过丝网印刷涂覆3次含有二氧化钛的多孔质氧化物半导体层形成用糊剂(日 挥触媒化成社制"PST-21NR"),并使其干燥,然后进一步通过丝网印刷涂覆含有二氧化钛的 多孔质氧化物半导体层形成用糊剂(日挥触媒化成社制"PST-400C"),然后进行干燥,从而 形成了氧化物半导体层13的前体。
[0217] 接下来,在500°C下将连接端子16的前体、集电布线17的前体、外部连接用端子 18a、18b的前体、绝缘件33的前体、连结部14的前体、绝缘件33的前体、以及氧化物半导体 层13的前体烧成15分钟,从而形成了连接端子16、集电布线17、外部连接用端子18a、18b、 连结部14、绝缘件33以及氧化物半导体层13。此时,连接端子16中的导电件连接部的宽 度为1. 0_,导电件非连接部的宽度为0. 3_。另外,导电件连接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长度 为7. 0_,导电件非连接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长度为7. 0_。另外,集电布线17、外部连接用 端子18a、18b、连结部14、以及氧化物半导体层13的尺寸分别如下所述。
[0218] 集电布线17 :厚度4 iim,宽度200 iim,沿着图2的X方向的长度79mm,沿着与图2 的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21mm
[0219] 外部连接用端子18a、18b :厚度20 ii m,宽度2mm,长度7mm
[0220] 连结部 14 :50 ii m,宽度 3mm
[0221] 氧化物半导体层13 :厚度13 iim,图2的X方向的长度17mm,与图2的X方向正交 的方向的长度42. Imm
[0222] 接下来,使工作电极在含有0. 2mM由N719构成的光增感色素且以将乙腈与叔丁醇 按I : 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剂为溶剂的色素溶液中浸泡一昼夜,之后取出并进行 干燥,从而使光增感色素担载于氧化物半导体层。
[0223] 接下来,在氧化物半导体层之上,涂覆在由3-甲氧基丙腈构成的溶剂中由2M的己 基甲基咪唑碘化物、0. 3M的n-甲基苯并咪唑、以及0. IM的硫氰酸胍构成的电解质,并使其 干燥,从而配置电解质。
[0224] 接下来,准备用于形成第1密封部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准备一张由 8. OcmX 4. 6cmX 50 ii m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商品名:Bynel,DuPont公司制)构成的密 封用树脂膜,并在该密封用树脂膜形成4个四边形状的开口,从而得到第1 一体化密封部 形成体。此时,以使各开口为UcmXtkmXSOiim的大小的方式且以使环状部的宽度为 2_、分隔环状部的内侧开口的分隔部的宽度为2. 6_的方式,制造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 体。
[0225] 然后,使该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与工作电极的绝缘件33重叠,之后使第1 一 体化密封部形成体加热熔融,从而将其粘合于工作电极的绝缘件33。
[0226] 接下来,准备了 4个对电极。在4. 6cmX I. 9cmX40 ii m的钛箔之上通过溉射法 而形成厚度5nm的由白金构成的催化剂层,从而准备了 4个对电极中的2个对电极。在 4. 6cmX 2. OcmX 40 ii m的钛箔之上通过溉射法而形成厚度5nm的由白金构成的催化剂层, 从而准备了 4个对电极中的剩余的2个对电极。另外,准备另一个上述第1 一体化密封部 形成体,并使该第1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与上述相同地粘合于对电极中的与工作电极对置 的面。
[0227] 然后,使粘合于工作电极的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与粘合于对电极的第1 一体 化密封部形成体对置,而使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彼此重叠。然后,在该状态下,边对第1 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进行加压并使第1一体化密封部形成体加热熔融。这样,在工作电极 与对电极之间形成了第1密封部。此时,第1 一体化密封部的分隔部与对电极中的透明导 电性基板侧的面的粘合部的宽度P、第1 一体化密封部中的环状部与对电极中的透明导电 性基板侧的面的粘合部的宽度Q、第1 一体化密封部的分隔部的宽度R以及环状部的宽度T 分别如下所述。
[0228] P = I. Omm
[0229] Q = 2. Omm
[0230] R = 2. 6mm
[0231] T = 2. 2mm
[0232] 接下来,准备了第2-体化密封部。准备一张由8.0cmX4.6cmX50iim的马 来酸酐改性聚乙烯(商品名:Bynel,DuPont社制)构成的密封用树脂膜,并在该密封 用树脂膜形成4个四边形状的开口,从而得到第2-体化密封部。此时,以使各开口为 1. 7cmX 4. 4cmX 50 ii m的大小且使环状部的宽度为2mm、分隔环状部的内侧开口的分隔部 的宽度为2. 6mm的方式,制造了第2 -体化密封部。第2 -体化密封部以与第1 一体化密 封部一起夹持对电极的边缘部的方式贴合于对电极。此时,边将第2 -体化密封部按压于 对电极边使第1 一体化密封部以及第2 -体化密封部加热熔融,从而将其贴合于对电极以 及第1 一体化密封部。
[0233] 接下来,在各对电极的金属基板上,用双面胶带贴上干燥剂片。干燥剂片的尺寸为 厚度ImmX纵3cmX横lcm,作为干燥剂片,使用Zeoshito(商品名,品川化成社制)。
[0234] 接下来,如图2所示,以从旁路二极管的两端的端子连接至对电极20的金属基板 21的方式涂覆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藤仓化成公司制,DOTITE D500),从而分别在第2-体 化密封部的3个分隔部固定旁路二极管70A?70C。另外,以从二极管的两端的端子中的一 方的端子连接至对电极的方式涂覆上述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从而在4个DSC50A?50D中 的DSC50D的第2 -体化密封部的环状部上固定旁路二极管70D。这样,以相对于4个旁路 二极管70A?70D连结相邻的2个旁路二极管彼此的方式形成导电件60Q。此时,在30°C 下使上述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固化12小时,从而形成了导电件60Q。作为旁路二极管,使用 ROHM 社制的 RB751V-40。
[0235] 另外,以分别将旁路二极管间的各导电件60Q、与3个透明导电膜12A?12C上的 导电件连接部连接的方式,涂覆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藤仓化成社制,DOTITE D-500),并使 其固化,从而形成了导电件60P。并且,以使旁路二极管70A与透明导电膜12E上的导电件 连接部连接的方式涂覆上述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了导电件60P。此 时,在30°C下使上述低温固化型的银糊剂固化12小时,从而形成了导电件60P。
[0236] 接下来,边在200°C下对丁基橡胶(Aica Kogyo社制"Aica Melt")进行加热,边用 分送器(dispenser)在连结部14上进行涂覆,从而形成粘合部的前体。另一方面,准备了使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膜(厚度50 ii m)、铝箔(厚度25 ii m)、以及由Bynel (商 品名,DuPont公司制)构成的薄膜(厚度50i!m)按此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然后,使该 层叠体80A的周缘部重叠在粘合部80B的前体之上,并加压10秒钟。这样,在连结部14得 到由粘合部80B与层叠体80A构成的后板80。通过上述步骤得到DSC模块。
[0237] (实施例2)
[0238] 除了由玻璃粉构成的绝缘件33进入第2槽90B并且也覆盖形成第2槽90B的透 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此外,被绝缘件33覆盖的 透明导电膜的边缘部为从槽离开〇. 2_的部分。
[0239] (实施例3)
[0240] 除了使被绝缘件33覆盖的透明导电膜12的边缘部的宽度为从槽90离开0. 5mm 之外,与实施例2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41] (比较例1)
[0242] 除了未形成绝缘件33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43] (实施例4)
[0244] 在形成连接端子16、集电布线17、外部连接用端子18a、18b、连结部14、以及氧化 物半导体层13后,并使光增感色素担载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前,对含有聚酰亚胺树脂的糊剂 进行印刷,并在350°C下烧成1小时,从而形成绝缘件3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 了 DSC模块。
[0245] (实施例5)
[0246] 除了未形成连结部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47] (实施例6)
[0248] 除了未形成绝缘件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49] (实施例7)
[0250] 除了使导电件非连接部的宽度为导电件连接部的宽度的1/3倍之外,与实施例1 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51] (实施例8)
[0252] 除了使导电部件非连接部16的宽度与导电部件连接部16的宽度相同之外,与实 施例1相同地制造了 DSC模块。
[0253] (特性评价)
[0254] (耐久性1)
[0255] 对于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所得到的DSC模块,测量输出(%)。接着,对于 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1所得到的DSC模块,也测量进行以JIS C 8938为基准的热循环 试验后的输出(n)。然后,根据下述式子,计算输出的保持率(输出保持率)。在表1中示 出了结果。
[0256] 光电转换效率的保持率(%)= n/IIc1XIOO
[0257] (耐久性2)
[0258] 对于实施例4?6所得到的DSC模块,测量光电转换效率(n〇)。接着,对于实施 例4?6所得到的DSC模块,也测量进行以JIS C 8938为基准的热循环试验后的光电转换 效率(n)。然后,根据下述式子,计算光电转换效率的保持率(光电转换保持率)。在表2 中示出了结果。
[0259] 光电转换效率的保持率(%)= n/IIc1XIOO
[0260] (连接可靠性)
[0261] 对于实施例7?8所得到的DSC模块,进行以JIS C 8938为基准的热循环试验, 并调查透明连接端子从导电膜剥离的有无,从而对连接可靠性进行评价。在表3中示出了 结果。此外,对于热循环试验1而言,在将环境温度从-40°C到90°C上升或者下降的循环作 为1次循环的情况下,进行200次循环。
[0262] 表 1
[0263]

【权利要求】
1. 一种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具有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所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具备: 导电性基板,其具有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一面上的透明导电膜; 对置基板,其与所述导电性基板对置; 氧化物半导体层,其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基板或者所述对置基板上;以及 环状的密封部,其使所述导电性基板以及所述对置基板接合,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配置于所述密封部的内侧的主体部, 在所述透明导电膜形成有槽,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槽具有沿着所述密封部的外形形成的 第1槽, 绝缘件进入所述第1槽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也连续地覆盖所述主体部的边缘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所述绝缘件沿着所述密封部的外形在整周范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所述第1槽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密封部的外侧与所述密封部分离, 在所述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所述透明导电膜上,且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1 槽之间具有集电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还具备后板,该后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一面侧覆盖所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 所述槽具有: 所述第1槽;以及 第2槽,其沿着所述透明导电膜中的除去所述主体部的部分的边缘部形成,并与所述 后板的周缘部交叉, 所述绝缘件进入所述第2槽,并且也覆盖所述透明导电膜中的除去所述主体部的部分 的边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在所述导电性基板上且在所述后板的周缘部整周,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所述绝缘件与所述连结部由相同材料构成并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所述绝缘件进入全部的所述槽,并且覆盖全部的所述槽的两侧的透明导电膜的边缘 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还具备后板,该后板在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一面侧覆盖所述至少一个色素增感太阳电 池, 所述后板具有将所述后板与所述导电性基板粘合的粘合部, 所述粘合部与所述密封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在所述导电性基板上且在所述后板的周缘部整周,设置有绝缘性的连结部,所述后板 的所述粘合部与所述连结部粘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所述绝缘件设置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导电性基板之间, 所述导电性基板由第1电极构成, 所述对置基板由第2电极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其中, 具有多个所述色素增感太阳电池,所述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串联且电连接, 所述多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中的与邻近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连接的所述色素增感太 阳电池还具备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透明导电膜上, 所述对置基板具有金属基板, 所述透明导电膜具有: 主体部,其设置于所述环状的密封部的内侧;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突出至所述密封部的外侧,并设置有所述连接端子, 相邻的2个色素增感太阳电池中的一方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所述连接端子与另一 方的色素增感太阳电池的所述对置基板的所述金属基板经由导电件而连接,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 导电件连接部,其与所述导电件连接,并在所述密封部的外侧沿恒定方向延伸;以及 导电件非连接部,其在所述密封部的外侧,从所述导电件连接部沿恒定方向延伸, 所述导电件非连接部的宽度比所述导电件连接部的宽度窄。
【文档编号】H01G9/20GK104380408SQ20138003228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日
【发明者】冈田显一, 远藤克佳, 臼井弘纪, 翁恩·托蓬 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