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5358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涉及电可调移相器设计。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移相器灵活性差,通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在一个较小尺寸下可以实现一个连续变化的相移,而且此相移能达到400度,如果要改变移相器的相位变化范围,只需要改变移相器单元的数目即可,因为其总的相位可以近似于单个移相器的相移范围的叠加。因为整个移相器电路实现了较好的阻抗匹配,不会因为加入或减小移相器单元的数目而发生阻抗失配,这样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定单元的数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其采用印刷电路,材料便宜,低剖面,易于与其他电路集成的优点,实用性较强。本发明是用于电可调移相器设计。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可调移相器设计。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

【背景技术】
[0002] 移相器是雷达系统中相控阵天线的重要组成器件,通过改变进入天线的信号相位 来实现波速扫描和波速变形。由于典型的相控阵天线是由数千个连接移相器的天线单元构 成,所以小型化、低损耗和低成本的移相器对于设计相控阵天线至关重要。按照其工作方 式,移相器可以分为数字移相器和模拟移相器,所谓数字移相器,即产生的相移是离散的, 而模拟移相器是连续的,通常模拟移相器的性能要比数字的要好,但是实现较复杂。对于微 波移相器,采用传输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地实现途径。目前所采用的传输线一般都是右手 传输线,即一般的微带线。右手传输线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的相位相比是滞后的,即一段1/4 波长的传输线产生的相位是_9〇°,而左手传输线刚好相反,其产生的相位是超前的额,即 +90°。如果要通过右手传输线来实现-270°的相移,则需要采用3/4波长d的传输线,而 对于左手传输线,只需要1/4波长传输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移相器灵活性差,通用性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基于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
[0004]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它包括η个移相器单元,η为正整数;
[0005] -个移相器单元包括左微带线1、中间微带线2、右微带线3、接地微带线4、第一变 容二极管5-1、第二变容二极管5-2和第三变容二极管5-3 ;
[0006] 中间微带线2的左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左微带线1的一个接线 端子连接,中间微带线2的右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二变容二极管5-2与右微带线3的一个接 线端子连接,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第二变容二极管5-2反向放置,中间微带线2的下部接 线端子与接地微带线4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微带线4上设置有第三变容二极管5-3 ;
[0007] η个移相器单元彼此之间为串联,相邻的移相器单元中,左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二 变容二极管5-2与右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一变容二极管5-1反向放置。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一个较小尺寸下可以实现一个连续变化的相移, 而且此相移能达到400度,如果要改变移相器的相位变化范围,只需要改变移相器单元的 数目即可,因为其总的相位可以近似于单个移相器的相移范围的叠加。因为整个移相器电 路实现了较好的阻抗匹配,不会因为加入或减小移相器单元的数目而发生阻抗失配,这样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定单元的数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其采用印 刷电路,材料便宜,低剖面,易于与其他电路集成的优点,实用性较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移相器单元结构图;
[0010] 图2为移相器串联结构图;
[0011] 图3为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结构图;
[0012] 图4为左手传输线等效电路结构图;
[0013] 图5为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等效电路图;
[0014] 图6为不同偏置电压下的S11曲线仿真图;
[0015] 图7为不同电容值下的S12相位曲线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复合左 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它包括η个移相器单元,η为正整数;
[0017] 一个移相器单元包括左微带线1、中间微带线2、右微带线3、接地微带线4、第一变 容二极管5-1、第二变容二极管5-2和第三变容二极管5-3 ;
[0018] 中间微带线2的左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左微带线1的一个接线 端子连接,中间微带线2的右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二变容二极管5-2与右微带线3的一个接 线端子连接,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第二变容二极管5-2反向放置,中间微带线2的下部接 线端子与接地微带线4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微带线4上设置有第三变容二极管5-3 ;
[0019] η个移相器单元彼此之间为串联,相邻的移相器单元中,左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二 变容二极管5-2与右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一变容二极管5-1反向放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二:本实施方式对一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 电可调移相器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微带线2长度为5_,宽度为3. 2_。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三:本实施方式对一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 电可调移相器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左微带线1与右微带线3的长度均为4_,宽度 均为1. 2mm。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四:本实施方式对一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 电可调移相器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接地微带线4的长度为7. 6_,宽度为0. 7_。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五:本实施方式对一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 电可调移相器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变容二极管5-3与中间微带线2的下侧接 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为2. 4_。
[0024] 传统的右手传输线,其可以等效为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构成的结构,而左手传输 线则为串联电容和并联电感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加载变容二极管和并联电感,可 以改变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其中右手电感记为U,右手电容为Q,加载的变容二极管记为 Cv,加载的左手电感记为L2。其等效的电路如图5所不,当Cv较大时,串联支路等效为电感, 当电容较小时,串联支路等效为电容。而加载的并联电感和变容二极管串联,然后其与右手 电容再进行并联,这样就构成了并联支路,当c v较大时,并联支路等效为电感,当cv较小 时,并联支路等效为电容。对于整个电路而言,当增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时,串联支路为电 感,并联支路为电容,其表现的是右手传输线的性质;当减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时,串联支 路为电容,并联支路为电感,其表现的左手传输线的性质,这样就实现了复合左右手的传输 线。而且在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大小的同时,能够改变传输线的相移常数,继而改变移相 器的相位。
[0025] 基于此原理,此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移相器结构,此移相器选取介电常数为5. 9 的低温陶瓷作为介质基板,介质板为28 X 77mm,厚度为0. 8mm。该移相器米用了五个移相器 单元串联的结构,能够增加移相器的相移范围。对于每一个移相器单元,其中间为一个宽度 为3. 2mm,长度为5mm的微带线,记为中间微带线,两侧为两根长度为4mm,宽度为1. 2mm的 微带线,其与中间的微带线通过一个变容二极管相连接。在中间微带线的上侧,有一根长度 为7. 6mm,宽为0. 7mm的接地微带线,在该接地微带线上距中间微带线2. 4mm处开一个1mm 的缝隙,用来接变容二极管。对于三个变容二极管,必须有直流偏置电路,该直流偏置电路 应该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功能。将中间微带线两侧的微带线接一个四分之一短路线,这样 可以让其作为变容二极管的接地端,在中间微带线上接一段半波长开路线,然后在开路线 中间接入直流偏置电压。由于变容二极管在工作的时候,其偏置电压是反偏电压,所以相邻 的两个二极管是反向放置,如图2所示,为五个移相器单元的串联结构图。
[0026] 图6是不同偏置电压下的仿真所得的S11曲线,图7是不同电容值下2. 4GHz的S12 的相位曲线。由图6可得,该移相器在改变电容的过程中,2. 4GHz处的SI 1 -直低于-10dB。 由图7可得,S12所对应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而且发生了将近400度的变化,即实现了 400 度的相移。
【权利要求】
1.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η个移相器单元,η为 正整数; 一个移相器单元包括左微带线(1)、中间微带线(2)、右微带线(3)、接地微带线(4)、第 一变容二极管(5-1)、第二变容二极管(5-2)和第三变容二极管(5-3); 中间微带线(2)的左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左微带线(1)的一个接 线端子连接,中间微带线(2)的右侧接线端子通过第二变容二极管(5-2)与右微带线(3) 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第一变容二极管(5-1)与第二变容二极管(5-2)反向放置,中间微带 线(2)的下部接线端子与接地微带线(4)的一个接线端子连接,接地微带线(4)上设置有 第三变容二极管(5-3); η个移相器单元彼此之间为串联,相邻的移相器单元中,左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二变容 二极管(5-2)与右侧移相器单元中的第一变容二极管(5-1)反向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其特征在于:中间 微带线⑵长度为5臟,宽度为3. 2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左微 带线⑴与右微带线⑶的长度均为4mm,宽度均为1. 2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接地 微带线(4)的长度为7. 6mm,宽度为0· 7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可调移相器,其特征在于:第三 变容二极管(5-3)与中间微带线(2)的下侧接线端子之间的距离为2. 4_。
【文档编号】H01P1/185GK104103876SQ201410336578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孟繁义, 傅佳辉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