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161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防雷电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所述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台(1),位于绝缘基台上方的旋转底座(2),避雷针(3),接触端子(4),电动机(5),变向传动箱(6),绝缘转轴(7)和避雷导线(8);接触端子(4)位于绝缘基台(1)上,并与旋转底座(2)接触避雷导线(8)的一段连接接触端子(4),避雷导线(8)的另一端接地;电动机(5)的转轴连接变向传动箱(6),变向传动箱(6)连接绝缘转轴(7),绝缘转轴(7)连接旋转底座(2),旋转底座(2)上连接倾斜的避雷针(3)。所述动态避雷设备,配置电动机及传动部件,使避雷针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引导圆形轨道周围的电场对避雷针放电,实现动态避雷效果。相比较于固定的避雷针装置,所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范围更大,避雷效率更高,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专利说明】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雷电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最常见的防雷电设备,避雷针是一种用于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被雷 击的装置。通常避雷针安装在保护物的顶端,并通过避雷导线接地,构成一个避雷回路。当 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地面电场发生畸变,通过避雷针的尖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 从而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方式将雷电引起 的超强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0003] 现有避雷针固定垂直向上,其保护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在地面上的保护范围 为一个圆。为了扩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常用的方式是加高避雷针或配置多根避雷针,前者 安全隐患大,存在很大范围的保护空间浪费,而后者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避雷效率低。
[0004] 针对上述目前避雷针的局限性,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避雷装置,能够有效的扩展 避雷装置在地面上保护范围,并提高避雷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目前避雷针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能够 有效的扩展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并可以提高避雷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 基台,位于绝缘基台上方的旋转底座,避雷针,接触端子,电动机,变向传动箱,绝缘转轴和 避雷导线;接触端子位于绝缘基台上,并与旋转底座接触;避雷导线的一段连接接触端子, 避雷导线的另一端接地;电动机的转轴连接变向传动箱,变向传动箱连接绝缘转轴,绝缘转 轴连接旋转底座,旋转底座上连接倾斜的避雷针。所述避雷装置通过电动机带动旋转底座 旋转,进而使倾斜的避雷针旋转,避雷针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引导圆形轨道周围 的电场对避雷针放电,实现动态避雷效果。所述动态避雷设备不但扩展了保护范围,还提高 了避雷效率。
[0007] 具体的,所述避雷针包括避雷底柱和倾斜的避雷指针;避雷底柱下端连接在旋转 底座,避雷底柱上端连接避雷指针。所述避雷指针与旋转底座的轴心线夹角不小于25度且 不大于45度;所述避雷指针长度与避雷底柱的高度比值不小于3。所述避雷针结构可以限 定一个较优的保护范围。
[0008] 具体的,所述变向传动箱包括蜗杆、蜗轮;所述蜗杆与电动机的转轴连接,蜗轮一 侧的轮齿与蜗杆的螺纹齿配合,蜗轮的轴心连接绝缘转轴;蜗杆与蜗轮的轴线夹角为90 度。所述变向传动箱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实现旋转动能的90度转折传动,以便通过绝 缘转轴带动旋转底盘旋转。
[0009] 综上,采用本发明所述提供的动态避雷设备,配置电动机及传动部件,使避雷针的 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引导圆形轨道周围的电场对避雷针放电,实现动态避雷效果。 相比较于固定的避雷针装置,所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范围更大,避雷效率更高,并且结构 简单,易于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截面图。
[001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俯视图。
[001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中变向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现有避雷针和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效果图。
[0015] 上述附图中:1、绝缘基台2、旋转底座3、避雷针3a、避雷底柱3b、避雷指针4、 接触端子5、电动机6、变向传动箱6a、蜗杆6b、蜗轮7、绝缘转轴8、避雷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 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 发明的限定。
[0017]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用于但不限于防雷电设备领域,还可以用于其它类似 领域。
[0018]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 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 中术语"或/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或/和B,可 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 象是一种"或"关系。
[0019] 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截面图,图2示出了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动态避 雷设备中变向传动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现有避雷针和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 效果图。所述可实现动态避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台1,位于绝缘基台1上方的 旋转底座2,避雷针3,接触端子4,电动机5,变向传动箱6,绝缘转轴7和避雷导线8 ;接触 端子4位于绝缘基台1上,并与旋转底座2接触;避雷导线8的一段连接接触端子4,避雷 导线8的另一端接地;电动机5的转轴连接变向传动箱6,变向传动箱6连接绝缘转轴7,绝 缘转轴7连接旋转底座2,旋转底座2上连接倾斜的避雷针3。所述避雷装置中的避雷针3、 旋转底座2、接触端子4和避雷导线8构成一个避雷回路,电动机5作为驱动设备,经过转向 传动箱6的间接带动旋转底座2旋转,进而使倾斜的避雷针3旋转,避雷针3的尖端在一个 圆形轨道上移动,引导圆形轨道周围的电场对避雷针3放电,避雷针3在接收放电后,产生 的电流通过旋转底座2、接触端子4和避雷导线8导入大地,实现动态避雷效果。所述绝缘 基台1和绝缘转轴7用于隔离避雷回路和电动机5,确保电动机5正常工作。如图4所示, 现有避雷针的保护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而所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空间为一个圆锥台 体结构,相比较于固定的避雷针装置,所述动态避雷设备的保护范围更大,避雷效率更高, 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20] 具体的,所述避雷针3包括避雷底柱3a和倾斜的避雷指针3b ;避雷底柱3a下端 连接在旋转底座2,避雷底柱3a上端连接避雷指针3b。所述避雷指针3b与旋转底座2的 轴心线夹角不小于25度且不大于45度;所述避雷指针3b长度与避雷底柱3a的高度比值 不小于3。所述避雷针结构可以限定一个较优的保护范围。
[0021] 结合图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态避雷设备的有益效果予以说明,现有垂直单 避雷针,避雷针的长度为h,相应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T1 = 1. 5 氺h 氺p 式中,P为避雷针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30米时,p取值为1 ;当,当h大于30米且 5 5 不大于120米时,p取值为# = |;当h大于120米时,p取值为0. 5。
[0022]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避雷设备,避雷底柱3a的长度为hx,避雷指针3b的长度为 h-hx,整个避雷针3的长度仍未h,相应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权利要求】
1. 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台(1),位于绝缘基台上方的旋 转底座(2 ),避雷针(3 ),接触端子(4),电动机(5 ),变向传动箱(6 ),绝缘转轴(7 )和避雷导 线(8); 接触端子(4)位于绝缘基台(1)上,并与旋转底座(2)接触; 避雷导线(8)的一段连接接触端子(4),避雷导线(8)的另一端接地; 电动机(5)的转轴连接变向传动箱(6),变向传动箱(6)连接绝缘转轴(7),绝缘转轴 (7 )连接旋转底座(2 ),旋转底座(2 )上连接倾斜的避雷针(3 )。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避雷针(3 )包括避雷底柱(3a)和倾斜的避雷指针(3b ); 避雷底柱(3a)下端连接在旋转底座(2 ),避雷底柱(3a)上端连接避雷指针(3b )。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避雷指针(3b)与旋转底座(2)的轴心线夹角不小于25度且不大于45度; 所述避雷指针(3b)长度与避雷底柱(3a)的高度比值不小于3。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变向传动箱包括蜗杆(6a)、蜗轮(6b); 所述蜗杆(6a)与电动机(5)的转轴连接,蜗轮(6b) -侧的轮齿与蜗杆(6a)的螺纹齿 配合,蜗轮(6b)的轴心连接绝缘转轴(7); 蜗杆(6a)与蜗轮(6b)的轴线夹角为90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螺杆(6a)为左旋蜗杆或右旋蜗杆。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动态避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蜗杆(6a)的螺纹升角大于30度且不大于60度。
【文档编号】H01T4/02GK104319632SQ201410604370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刘磊, 李海峰 申请人:成都峰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