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680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包括四个相互串联的避雷器元件、第一均压环组件和第二均压环组件;所述四个避雷器元件分别为依次串联的第一避雷器元件、第二避雷器元件、第三避雷器元件和第四避雷器元件;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顶部,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与第二避雷器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变更均压环组件的结构,有效解决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的产生。
【专利说明】 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属于过压保护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迅速,而我国水力电力资源主要集中于中西部,需要通过远距离、大容量的“西电东送”、“南北护供”等工程进行调节,因此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工程包括高压直流和特高压直流输电两种形式。
[0003]如图1所示,现有特高压直流极线避雷器由四节相互串联连接的避雷器元件及避雷器顶部元件连接处的均压环组件组成,避雷器顶部元件连接处的均压环组件直径为
1.8m,避雷器元件内采用两柱电阻片柱并联结构。
[0004]但是现有结构用均压环组件不能防止局部放电,在进行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试验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时,因均压环组件直径不够大、埋入深度不够深,不能有效防止局部放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变更均压环组件的结构,有效解决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的产生的直流极线避雷器。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包括四个相互串联的避雷器元件、第一均压环组件和第二均压环组件;
[0007]所述四个避雷器元件分别为依次串联的第一避雷器元件、第二避雷器元件、第三避雷器元件和第四避雷器元件;
[0008]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顶部,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与第二避雷器元件之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变更均压环组件的结构,有效解决工频电压下局部放电和无线电干扰电压的产生。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避雷器元件、第二避雷器元件、第三避雷器元件和第四避雷器元件内采用两柱电阻片柱并联结构。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和第二避雷器元件相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的均压环组件,有效解决了型式试验时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问题。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相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的直径为2.1m?2.5m。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的直径为1.5m。[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大避雷器顶部均压环组件的直径,有效解决了型式试验时避雷器的局部放电问题。
[0018]进一步,所述第二避雷器元件与第三避雷器元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三避雷器元件与第四避雷器元件直接采用螺栓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极线避雷器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的结构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1、第一避雷器元件,12、第二避雷器元件,13、第三避雷器元件,14、第四避雷器元件,21、第一均压环组件,22、第二均压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包括四个相互串联的避雷器元件、第一均压环组件和第二均压环组件;
[0025]所述四个避雷器元件分别为依次串联的第一避雷器元件11、第二避雷器元件12、第三避雷器元件13和第四避雷器元件14 ;
[0026]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21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11顶部,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22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11与第二避雷器元件12之间。
[0027]所述第一避雷器元件11、第二避雷器元件12、第三避雷器元件13和第四避雷器元件14内采用两柱电阻片柱并联结构。
[0028]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22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11和第二避雷器元件12相连接。
[0029]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21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11相连接。
[0030]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21的直径为2.3m。
[0031]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22的直径为1.5m。
[0032]所述第二避雷器元件12与第三避雷器元件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三避雷器元件13与第四避雷器元件14直接采用螺栓连接。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相互串联的避雷器元件、第一均压环组件和第二均压环组件; 所述四个避雷器元件分别为依次串联的第一避雷器元件、第二避雷器元件、第三避雷器元件和第四避雷器元件; 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顶部,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设于第一避雷器元件与第二避雷器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雷器元件、第二避雷器元件、第三避雷器元件和第四避雷器元件内采用两柱电阻片柱并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和第二避雷器元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通过螺栓与第一避雷器元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压环组件的直径为2.1m?2.5m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压环组件的直径为1.5m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直流极线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雷器元件与第三避雷器元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第三避雷器元件与第四避雷器元件直接采用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H01C1/16GK203659559SQ20142004872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赵大翠, 宋继军, 千叶智基, 李明刚, 徐福利, 宋巧娜 申请人:平高东芝(廊坊)避雷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