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903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音频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音频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数个端子和一绝缘体。绝缘壳体具有底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前壁上开设有一插接孔,底壁上开设有数个端子槽。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端子均从绝缘壳体的底壁插入于端子槽内。第五端子抵顶于第六端子内侧,第六端子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第六端子前端一体成型于绝缘体内,第三端子向外抵顶于绝缘体内侧端面。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由于绝缘壳体的底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皆为封闭式的端面,从而提高其防水和防灰尘的性能。此外,第六端子上形成一导入片可以确保第六端子顺利组装。
【专利说明】音频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高科技电子信息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例如手机、随身听和笔记本电脑等,无不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以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
[0003]就手机而言,手机的体积越来越轻巧,功能越来越多,使得手机几乎成为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联络工具之一。对于手机的使用,传统的方式是以手拿手机。然而,以上述方式使用手机会导致使用者因手部疲劳而倍感不适,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使用者驾驶汽车时,手持手机会给使用者的驾车安全带来极大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今的手机大都可透过音频连接器来外接耳机麦克风以增加手机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音频连接器也可用于其它产品例如随身听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与外部耳机的连接,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0004]一种现有的音频连接器,如中国专利号ZL200620004991.1所揭露的音频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和安装于绝缘壳体上的多个端子,绝缘壳体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和两侧壁。绝缘本体上开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端子从绝缘壳体的底壁和两侧壁安插进入绝缘壳体内且凸伸于插接孔内,端子的部分结构裸露在绝缘壳体外。
[0005]但是,上述音频连接器结构和组装过程较为复杂、体积较大且防水防尘性能较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组装且具有防水和防灰尘性能的音频连接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音频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多个端子和一绝缘体。绝缘壳体具有底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以和第二侧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皆为封闭式的端面。绝缘壳体的前壁上向后开设有一插接孔,底壁上向上开设有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皆与插接孔相连通。底壁于邻近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处开设一与第五端子槽、第六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端子均从绝缘壳体的底壁分别插入并卡持于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内。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伸入插接孔内,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伸入活动槽内,且第六端子的前端伸入于第三端子槽内。第五端子于活动槽内抵顶于第六端子内侧,第六端子上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第六端子的前端一体成型于该绝缘体内,第三端子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上的绝缘体的内侧端面。
[000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由于所有端子均从绝缘壳体的底壁插入,其底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皆为封闭式的端面,使得绝缘壳体可形成四面封闭的结构,从而提高其防水和防灰尘的性能。此外,第五端子抵顶于第六端子内侧。第六端子中部向上并向后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可以确保第六端子顺利组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0]图2为图1所示音频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1]图3为图1所示音频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立体图。
[0012]图4为图1所示音频连接器的第五端子、第六端子和绝缘体的立体图。
[0013]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音频连接器100绝缘壳体10
[0015]底壁11第一端子槽111
[0016]连接槽1111第一^^持槽1112
[0017]第一接触槽1113第二端子槽112
[0018]第二卡持槽1121第二接触槽1122
[0019]第三端子槽113第三卡持槽1131
[0020]第三接触槽1132第四端子槽114
[0021]第四卡持槽1141第四接触槽1142
[0022]第五端子槽115第五卡持槽1151
[0023]第六端子槽116第六卡持槽1161
[0024]活动槽117前壁12
[0025]后壁13顶壁14
[0026]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16
[0027]插接孔17端子20
[0028]第一端子21主体部211
[0029]第一^^持部212第一接触部213
[0030]第一压接端214第二端子22
[0031]第二卡持部221第二接触部222
[0032]第二压接端223第三端子23
[0033]第三卡持部231第三接触部232
[0034]第三压接端233第一推抵部234
[0035]第四端子24第四卡持部241
[0036]第四接触部242第四压接端243
[0037]第五端子25第五卡持部251
[0038]第二推抵部252第五压接端253
[0039]第六端子26第六卡持部261
[0040]抵接部262第一抵接部2621
[0041]第二抵接部2622第六压接端263
[0042]导入片264绝缘体30。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44]请参阅图1和第2图,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100,用于与一插头连接器(图未示)对接,包括一绝缘壳体10、装设于绝缘壳体10内的多个端子20和一绝缘体30。
[0045]请参阅图2和第3图,所述绝缘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具有底壁11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底壁11所在的方向为下)、前壁12、后壁13、顶壁14、与底壁U、前壁12和后壁13连接的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100的绝缘壳体10的前壁12、后壁13、顶壁14、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皆为封闭式端面,可大大增强该音频连接器100的防尘和防水的性能。所述绝缘壳体10的前壁12为一斜面。绝缘壳体10的前壁12上向后开设有供插头连接器插入的插接孔17。底壁11前端向上开设有第一端子槽111,底壁11于邻近第一侧壁15 —侧向上开设有第三端子槽113、第五端子槽115和第六端子槽116。底壁11于邻近第二侧壁16—侧向上开设有第二端子槽112和第四端子槽114。所述第一端子槽111、第二端子槽112、第三端子槽113、第四端子槽114均与插接孔17相连通。
[0046]具体地,第一端子槽111包括于底壁11上沿与插接孔17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至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的连接槽1111、连接槽1111两侧向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延伸的第一卡持槽1112和连接槽1111中部前端向前开设的贯穿底壁11的第一接触槽1113。第一接触槽1113与插接孔17连通。第二端子槽112包括于邻近第二侧壁16处沿插接孔17的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11的第二卡持槽1121和底壁11上于第二端子槽112内侧开设的与卡持槽1121和插接孔17皆连通的第二接触槽1122。第三端子槽113包括于邻近第一侧壁15处沿插接孔17的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11的第三卡持槽1131和底壁11上于第三卡持槽1131内侧开设的与第三卡持槽1131和插接孔17皆连通的第三接触槽1132。第四端子槽114包括于邻近第二侧壁16处沿插接孔17的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11的第四卡持槽1141和底壁11上于第四卡持槽114内侧开设的与第四卡持槽1141和插接孔17皆连通的第四接触槽1142。第六端子槽116包括于底壁11邻近第一侧壁15处沿插接孔17的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11的第六卡持槽1161。第五端子槽115包括底壁11于第六卡持槽1161的内侧开设的一贯穿底壁11的第五卡持槽1151。底壁11于邻近第五端子槽115的第五卡持槽1151和第六端子槽116的第六卡持槽1161处开设一与第五端子槽115的第五卡持槽1151、第六端子槽116的第六卡持槽1161和第三端子槽113的第三接触槽1132相连通的活动槽117。
[0047]请参阅图2和第4图,所述端子20装设于绝缘壳体10内。具体地,所述端子20包括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第五端子25和第六端子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第五端子25和第六端子26分别为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检测端子和切换端子。
[0048]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一板状主体部211、从主体部211两侧端垂直向上延伸后向后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卡持部212和从主体部211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13,其中一第一卡持部212下端缘斜向下向内延伸形成一第一压接端214。
[0049]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一板状第二卡持部221、从第二卡持部221侧缘向前延伸后倾斜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222和从该第二卡持部221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压接端223。
[0050]所述第三端子23具有一板状第三卡持部231、从第三卡持部231上端缘向内弯曲延伸后再向后向内拱起形成的一第三接触部232和从该第三卡持部231下侧外缘中部向下向内弯曲延伸形成的一第三压接端233。所述第三接触部232的自由端继续向后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推抵部234。
[0051]所述第四端子24具有一板状的第四卡持部241、从该第四卡持部241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后向内弯折并平行于该第四卡持部241延伸并向内拱起形成的一第四接触部242和从该第四卡持部241的下侧外侧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四压接端243。
[0052]所述第五端子25具有一板状的第五卡持部251、从该第五卡持部251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并向外拱起形成的一第二推抵部252和从该第五卡持部251的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五压接端253。
[0053]所述第六端子26具有一板状的第六卡持部261、从该第六卡持部261的前侧缘向前弯曲延伸形成的一抵接部262和从该第六卡持部261的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六压接端263。抵接部262的中部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264。具体的,抵接部262包括从该第六卡持部261的前侧缘向内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抵接部2621和从第一抵接部2621前侧缘继续向内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抵接部2622。第一抵接部2621的前端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导入片264。
[0054]所述绝缘体30大致呈方块状,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 —体成型于绝缘体30内。
[0055]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音频连接器100组装时,所述第一端子
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第五端子25和第六端子26均从绝缘壳体10的底壁11分别对应插入于绝缘壳体10的第一端子槽111、第二端子槽112、第三端子槽113、第四端子槽114、第五端子槽115和第六端子槽116内。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和第四端子24伸入插接孔17内,第五端子25和第六端子26伸入活动槽117内,且第六端子26的前端伸入于第三端子槽23内。
[0056]具体地,第一端子21的主体部211装设于绝缘本体10的连接槽1111内。第一端子21的第一^^持部212、第二端子22的第二卡持部221、第三端子23的第三卡持部231、第四端子24的第四卡持部241、第五端子25的第五卡持部251和第六端子26的第六卡持部261分别对应卡持于第一卡持槽1112、第二卡持槽1121、第三卡持槽1131、第四卡持槽1141、第五卡持槽1151和第六卡持槽1161内。第一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213、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触部222、第三端子23的第三接触部232和第四端子24的第四接触部242分别对应容置于第一接触槽1113、第二接触槽1122、第三接触槽1132和第四接触槽1142内且伸入于插接孔17内。第三端子23的第一推抵部234和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抵顶于第六端子26的抵接部262内侧端面。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和第六端子26的抵接部262容置于活动槽117内,且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伸入于第三端子槽113的第三接触槽1132内。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于活动槽117内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26的抵接部262的第二抵接部2622的内侧端面;第三端子23的第一推抵部234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上的绝缘体30的内侧端面。第一端子21的第一压接端214、第二端子22的第二压接端223、第三端子23的第三压接端233、第四端子24的第四压接端243、第五端子25的第五压接端253和第六端子26的第六压接端263均伸出绝缘壳体10的底壁11。所述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的前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体30内。
[0057]在本实施例中,第六端子26的第一抵接部2621的前端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264以确保第六端子26顺利组装。具体地,第六端子26从绝缘壳体10的底壁11插入于绝缘壳体10时,第六端子26的导入片264的上端部内侧与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外侧缘相接处,继续向上运动并向内挤压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进而完成第六端子26的顺利组装。
[0058]该音频连接器100使用时,凸伸出绝缘壳体10的底壁11的第一压接端214、第二压接端223、第三压接端233、第四压接端243、第五压接端253和第六压接端263均与一电路板(图未示)压接。该音频连接器100与一匹配的插头连接器对接时,该插头连接器向外推抵第三端子23的第三接触部232,从而第三端子23的第一推抵部234向外推抵绝缘体30带动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向外运动,第六端子26与第五端子25相分离,进而可以通过第五端子25来检测插头连接器插接到位。第一接触部213、第二接触部222、第三接触部232和第四接触部242伸入插接孔17内而与插头连接器抵接,从而达成音频信号的传输。
[005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100由于所有端子20均从绝缘壳体10的底壁11插入,其底壁U、前壁12、后壁13、顶壁14、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皆为封闭式的端面,使得绝缘壳体10可形成四面封闭的结构,从而提高其防水和防灰尘的性能。此外,第五端子25的第二推抵部252抵顶于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内侧。第六端子26的第二抵接部2622的前端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264可以确保第六端子26顺利组装。
【权利要求】
1.一种音频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多个端子和一绝缘体,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具有底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前壁、后壁、顶壁、第一侧壁以和第二侧壁皆为封闭式的端面,绝缘壳体的前壁上向后开设有一插接孔,底壁上向上开设有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皆与插接孔相连通,底壁于邻近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处开设一与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端子均从绝缘壳体的底壁分别插入并卡持于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第三端子槽、第四端子槽、第五端子槽和第六端子槽内,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伸入插接孔内,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伸入活动槽内,且第六端子的前端伸入于第三端子槽内,第五端子于活动槽内抵顶于第六端子内侧,第六端子上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一导入片,第六端子的前端一体成型于绝缘体内,第三端子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上的绝缘体的内侧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子槽包括于底壁邻近第一侧壁处沿插接孔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的第六卡持槽,第五端子槽包括底壁于第六卡持槽的内侧开设的一贯穿底壁的第五卡持槽,底壁于邻近第五卡持槽和第六卡持槽处开设一与第五卡持槽、第六卡持槽和第三接触槽相连通的活动槽;所述第三端子具有一第三卡持部、从第三卡持部上端缘向内弯曲延伸后再向后向内拱起形成的一第三接触部和从第三卡持部下侧外缘中部向下向内弯曲延伸形成的一第三压接端,所述第三接触部的自由端继续向后水平延伸形成一第一推抵部,第五端子具有一第五卡持部、从第五卡持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并向外拱起形成的一第二推抵部和从第五卡持部的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五压接端,第六端子具有一第六卡持部、从第六卡持部的前侧缘向前弯曲延伸形成的一抵接部和从第六卡持部的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六压接端;第五卡持部和第六卡持部分别对应卡持于第五卡持槽和第六卡持槽内,第五压接端和第六压接端均伸出绝缘壳体的底壁,第五端子的第二推抵部和第六端子的抵接部容置于活动槽内,第三端子的第一推抵部和第五端子的第二推抵部抵顶于第六端子的抵接部内侧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槽包括于邻近第一侧壁处沿插接孔的轴向开设有贯穿底壁的第三卡持槽和底壁上于第三卡持槽内侧开设有与第三卡持槽和插接孔皆连通的第三接触槽,第三端子的第三卡持部卡持于第三卡持槽内,第三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容置于第三接触槽内且伸入于插接孔内,第三端子的第三压接端伸出绝缘壳体的底壁,第六端子的抵接部前端一体成型于绝缘体内,第三端子的第一推抵部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的抵接部前端上的绝缘体的内侧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子的抵接部包括从第六卡持部的前侧缘向内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抵接部和从第一抵接部前侧缘继续向内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抵接部;第六端子的第二抵接部前端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体内;第五端子的第二推抵部抵顶于第六端子的第一抵接部内侧端面,第三端子的第一推抵部向外抵顶于第六端子的第二抵接部上的绝缘体的内侧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子的第一抵接部的前端向上并向外弯曲延伸形成所述导入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端子的第二抵接部伸入于第三端子槽的第三接触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包括于底壁上沿与插接孔的轴向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连接槽、连接槽两侧向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一卡持槽和连接槽中部前端向前开设的贯穿底壁的第一接触槽,第一接触槽与插接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主体部、从主体部两侧端垂直向上延伸后向后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卡持部和从主体部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其中一第一卡持部下端缘斜向下向内延伸形成一第一压接端,第一端子的主体部装设于绝缘本体的连接槽内,第一端子的第一卡持部卡持于第一卡持槽内,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容置于第一接触槽内且伸入于插接孔内,第一端子的第一压接端伸出绝缘壳体的底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包括于邻近第二侧壁处沿插接孔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的第二卡持槽和底壁上于第二端子槽内侧开设的与卡持槽和插接孔皆连通的第二接触槽,第四端子槽包括于邻近第二侧壁处沿插接孔轴向开设的贯穿底壁的第四卡持槽和底壁上于第四卡持槽内侧开设的与第四卡持槽和插接孔皆连通的第四接触槽;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卡持部、从第二卡持部侧缘向前延伸后倾斜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接触部和从该第二卡持部下侧外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压接端,第四端子具有一第四卡持部、从第四卡持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后向内弯折并平行于第四卡持部延伸并向内拱起形成的一第四接触部和从第四卡持部的下侧外侧缘向下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四压接端;第二端子的第二卡持部和第四端子的第四卡持部分别卡持于第二卡持槽和第四卡持槽内,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和第四端子的第四接触部容置于第二接触槽和第四接触槽内且均伸入于插接孔内,第二端子的第二压接端和第四端子的第四接触端均伸出绝缘壳体的底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和第六端子分别为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左声道端子、检测端子和切换端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前壁为一斜面。
【文档编号】H01R13/42GK203942081SQ20142029746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吴冬梅, 刘竹瑞 申请人: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