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404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属于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有一指拨开关、一导电端子与一导电弹片,导电弹片透过由基部所延伸出末端具有一悬空弹性接触部之弯曲部,当拨动指拨开关时,使指拨开关内之导电端子接触弯曲部之弹性接触部,进而达到导通电流之目的,透过弹性接触部之悬空设计,以增加导电端子与接触部间之压缩空间,除了可加强二者间接触之稳定性外,并可避免使用时的过度按压下易造成弹性疲乏之问题。
【专利说明】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弹片指拨开关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应用于指拨开关内,以可增加导电接触时的稳定性与避免弹性疲乏的导电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按,如图1、图2所示,为目前指拨开关2内所较常使用的导电弹片1,该导电弹片1主要是由一基部11向二侧延伸设置有至少一弹性臂12,并设置于于指拨开关2的推钮21底部,藉由拨动推钮21的往复动作,同时带动导电弹片1移动,使其二侧的弹性臂12在接触或未接触指拨开关2内导电端子22的情况下,造成电流导通或断路的目的,然,该等导电弹片1的弹性臂12乃是由可导电的金属材质所制成,且在制作过程当中透过冲压进行弯折出预定角度,以使弹性臂12具有些微的弹性效果,但因金属本身均具有一定的弹性系数,因此当金属材料弯折完成后,此时,原先弯折的预定角度却受到材料本身会再度回弹的特性导致无法有效固定在所需要的弯折角度,进而发生接触不良的情事,再者,传统指拨开关2的导电弹片1当加工下压成型时会有金属的回弹作用而导致弹片较大角度的公差,有可能使导电弹片1角度过大导致推钮21进行0N/0FF动作时推移阻力加大,动作不顺畅,或导电弹片1角度过小,导致推钮21推移时较松动,甚至有可能造成接触不稳定等现象,再者,当可动的导电弹片1位移接触到不可动的导电端子22进行导通时,若要达到良好的接触导通,则导电弹片1必须有较大抵触导电端子22的压力,但当压力越大时导电弹片1则越容易产生变形的情况,若超过导电弹片1所能承受的压力,则会因过度的变形而导致导电弹片1失去弹力而无法反弹,甚至无法回复到导电弹片1原有的角度。
[0003]故,如何将上述缺失问题加以改进,乃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之所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导电弹片透过由基部所延伸出末端具有一悬空弹性接触部的弯曲部,当拨动指拨开关时,使指拨开关内的导电端子接触弯曲部的弹性接触部,进而达到导通电流的目的,透过弹性接触部的悬空设计,以增加导电端子与接触部间的压缩空间,除了可加强二者间接触的稳定性外,并可避免在使用时的过度按压下易造成弹性疲乏的问题。
[0005]一种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0006]其包括
[0007]—指拨开关,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推钮;
[0008]—导电端子,设置于指拨开关内,其一端并延伸设有一接触部;
[0009]一导电弹片,设置于指拨开关内,该导电弹片并包括有一基部与一弯曲部,其中基部一侧乃延伸有一接脚,而弯曲部的末端则具有一悬空的弹性接触部;
[0010]其中导电弹片的基部上另设置有一定位孔,用以固定于指拨开关内。
[0011]其中透过弹性接触部的悬空设计,以使其具有弹性。
[0012]其中接触部可为向上弯折、平行以及向下弯折三种态样的其一者。
[0013]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透过拨动指拨开关的推钮带动,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抵触导电弹片的弹性接触部,进而达到导通电流的目的,透过弹性接触部的悬空设计,以增加导电端子与导电弹片间的压缩空间,除了可加强二者间接触的稳定性外,并可避免在使用时的过度按压下易造成弹性疲乏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0016]图2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3、图4、图5与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使用状态示意图与进一步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导电弹片3主要包括有:
[0026]一指拨开关3,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推钮31 ;
[0027]—导电端子4,设置于指拨开关3内,其一端并延伸设有一接触部41 ;
[0028]—导电弹片5,设置于指拨开关3内,该导电弹片5并包括有一基部51与一弯曲部53,其中基部51 —侧乃延伸有一接脚52,而弯曲部53的末端则具有一悬空的弹性接触部531,基部51上另设置有一用以固定于指拨开关3内的定位孔510 ;
[0029]透过基部51上的定位孔510将其设置于指拨开关3内,当在拨动指拨开关3的推钮31后,使推钮31挤压指拨开关3内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迫使接触部41向下活动,以令接触部41接触到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以达到导通电流的目的;
[0030]承上述,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的所以为乃是为悬空状态且向上弯折,主要是用以增加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与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间压缩的空间,基本上,在拨动指拨开关3的推钮31后,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以及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是相互接触的情况且同时作动,并且由于弹性接触部531为悬空状态之故,使得弹性接触部531具有弹性,因此当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接触并抵迫到该弹性接触部531时,藉由弹性接触部531的弹性以使二者接触更加稳定,基本上,在导电端子4所延伸的接触部41以及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均具有弹性的情况下,以藉由该二者的弹性所产生的压缩来造成良好的接触,并且也由于接触部41以及弹性接触部531均具有弹性,在二者平均分摊压缩行程的情况下,就不会产生如现有技术有因过压而导致变形的情形,也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维持良好的导通效果,再者,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接触并抵迫时,主要乃是以弯曲部53为受力点,而并非仅只由弹性接触部531单独承受,因此即使在使用时的过度按压下,仍可维持弹性接触部531的弹性,而不易造成弹性疲乏的情况;
[0031]另外,如图6所不,为另一种结构的指拨开关6,仅需将指拨开关6原本的现有技术导电弹片更换成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弹片5即可使用,由于导电弹片5的接脚52、弯曲部53以及弹性接触部531均由基部51所延伸而出,为一体成形的态样,因此即便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指拨开关6,或者其他结构或样式不同的指拨开关,亦可更换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弹片5来使用;
[0032]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导电弹片因金属本身的弹性系数导致金属材料弯折完成后,弯折确定的角度受到材料本身再度回弹的特性而导致无法有效固定在所需要的弯折角度,进而发生接触不良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导电弹片5乃透过悬空接的弹性触部531设计,除了可增加压缩空间以加强接触的稳定性外,更可避免造成弹性疲乏的问题。
[0033]请参阅图7、图8、图9与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相同是透过基部51上的定位孔510将其设置于指拨开关3内,当在拨动指拨开关3的推钮31后,使推钮31挤压指拨开关3内的导电端子4,迫使导电端子4的接触部41向下活动,以令接触部41接触到导电弹片5的弹性接触部531,以达到导通电流的目的;
[0034]承上述,相较于前述实施例中弯曲部53末端的弹性接触部531为向上弯折的态样,本实施例的弹性接触部531则是为平行(如图7所示)以及向下弯折(如图9所示)的状态,弹性接触部531态样的不同,主要是用以符合不同形式的导电端子4,但无论是前述向上弯折,或者为本实施例平行以及向下弯折的态样,由于弹性接触部531均为悬空的状态,因此均可达到增加压缩空间以加强接触的稳定性,以及避免造成弹性疲乏问题的目的。
[0035]上述所列举的实施例用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一指拨开关,其上设置有至少一推钮; 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指拨开关内,其一端并延伸设有一接触部; 一导电弹片,设置于指拨开关内,该导电弹片并包括有一基部与一弯曲部,其中基部一侧乃延伸有一接脚,而弯曲部的末端则具有一悬空的弹性接触部; 透过拨动指拨开关的推钮带动,使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抵触导电弹片的弹性接触部,进而达到导通电流之目的,透过弹性接触部的悬空设计,以增加导电端子与导电弹片间的压缩空间,除了可加强二者间接触的稳定性外,并可避免在使用时的过度按压下易造成弹性疲乏的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电弹片的基部上另设置有一定位孔,用以固定于指拨开关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透过弹性接触部的悬空设计,以使其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片指拨开关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接触部可为向上弯折、平行以及向下弯折三种态样之其一者。
【文档编号】H01H15/06GK204067143SQ20142040317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林瑞祥 申请人:林瑞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