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500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一电池芯盖、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电池芯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池芯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所述电池芯盖形成复数个芯片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通过所述芯片孔裸露,所述外壳与一防爆摄像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具有防爆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本安电池与摄像机一体化、便于携带的优点。
【专利说明】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安电池和防爆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实现在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危险环境能够安全使用电子设备及安全摄影,满足煤矿、石油、化工、制药、军工等危险品生产企业以及安监局、煤监局、海事局、消防抢险等政府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管目的,便携式防爆摄像机是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防爆摄像机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是本安电池,从而实现在上述危险环境安全照相。
[0003]目前,由于现有的本安电池普遍存在电池重、体积大等问题。同时现有的防爆摄像机,均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即摄像机与电池分开,必须使用一根电缆分别连接本安电池和防爆摄像机进行供电;与防爆摄像机配套的本安电池正负极不能与防爆摄像机原来的供电正负极直接接触供电;与防爆摄像机配套的电池无法直接安装于防爆摄像机上;该电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电池给防爆数码摄像机供电时,必须使用一根电电缆分别连接本安电池和防爆摄像机;且与防爆摄像机配套的本安电池份量重,体积大(2.2kg左右),使用时需要使用人员另外配带附件(如使用背包背着),不利于日常便携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具有防爆效果好,体积小、质量轻、本安电池与摄像机一体化(即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防爆摄像机机身内)、便于携带的优点。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一电池芯盖、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电池芯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池芯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所述电池芯盖形成复数个芯片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通过所述芯片孔裸露,所述外壳与一防爆摄像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芯盖两侧分别形成一定位缺口。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本安电路板;所述本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芯组连接,且所述本安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所述电池芯盖、所述电芯组和所述本安电路板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形成浇封层,且所述浇封层密封包裹于所述电芯组和所述本安电路板外部。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表面涂覆有绝缘层。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所述本安电路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电池正极连接端、一电池负极连接端和至少两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芯组正极;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芯组负极;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触片。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复数个电芯,所述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
[00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相互并联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一集成双MOS管和一去耦电路;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集成双MOS管和所述去耦电路。
[00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一电池负极引脚、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一测试引脚和一过流检测端;所述电池正极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0016]所述集成双MOS管包括一第一 MOS管和一第二 MOS管,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过放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所述过充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或上一保护电路第二 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并通过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一下保护电路的第一 MOS管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 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00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一耦合隔离电阻并通过所述耦合隔离电阻和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 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00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去耦电路包括一去耦电阻和一去耦电容;所述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引脚和所述电池负极引脚之间,所述电池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去耦电阻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00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0020]一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本安电池的防爆摄像机,包括一摄像机主体,所述本安电池安装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内,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接触连接于所述摄像机主体的一内部电路。
[00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形成与所述本安电池配合的一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底部对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本安电池接受所述限位件的压迫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分别与所述触点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所述触点连接所述内部电路。
[00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通过一转轴枢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可沿所述转轴转动地缩入或部分伸出所述限位槽,当所述限位件部分伸出所述限位槽时,所述限位件部分遮盖所述电池仓仓口。
[00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仓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簧。
[00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仓盖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所述电池仓一侧。
[002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芯盖形成定位缺口,所述电池仓底部形成与所述定位缺口配合的定位件。
[002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0027]本安电路板的采用实现了对工作电流、功率、电容等的控制,并实现了对本安电池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避免了防爆摄像机工作时产生电火花和局部高温,保证了本安电池和防爆摄像机的防爆性能。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大幅提高了电芯单位体积的储电容量,从而实现了在保证本安电池储电容量充足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小本安电池的体积,并大幅度减轻了本安电池的重量。浇封层的采用有效防止了本安电路板工作时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绝缘层的采用保证了本安电路板元件不受外界影响,保证了本安电路板本安电路的正常工作。保护电路的采用实现了本安电路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至少两个保护电路的采用实现了本安电路的多重保护。一技术方案中,复数个电芯相互并联,其作用是增加容量,减少电池组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的采用实现了对保护电路的控制;集成双MOS管的采用实现了对保护电路的关断控制;去耦电路的采用加强了保护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保护电路的正常稳定的工作。电流取样电阻的采用消除电路短路时的瞬态效应防止产生火花;过放电保护控制端用于过放电保护的控制,测试引脚用于减少过充电延时时间,以减少测试时间,过流检测端用于电流检测。本实用新型的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摄像机的电池仓内,实现了本安电池和摄像机一体化。定位缺口和定位件的配合使得本安电池更稳定地固定于电池仓内,防止了移动时,防爆摄像机震动造成内部本安电池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相对于触点的移位,保证了防爆摄像机的正常稳定工作。弹簧的采用使得将限位件旋转缩入限位槽时,本安电池能够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实现本安电池的快速便捷取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本安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集成双MOS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爆摄像机未安装本安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爆摄像机安装本安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7]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本安电池7,包括一外壳1、一电池芯盖2、正极触片221、负极触片222和电芯组3,电池芯盖2与外壳I配合形成一容纳空间;电池芯组3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电芯组3连接本安电路板4,正极触片221为本安电路板4的输出触片,负极触片222为本安电路4的输入触片;电池芯盖2形成复数个芯片孔22,正极触片221、负极触片222通过芯片孔裸露,外壳I与一防爆摄像机的电池仓配合,本安电池7直接安装于电池仓内。电池芯盖2两侧分别形成一定位缺口 21。
[0038]还包括一本安电路板4 ;本安电路板4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与电芯组3连接,且本安电路板4连接正极触片221、负极触片222。
[0039]本实施例中,电芯组3包括两个电芯31,电芯31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电芯31
相互并联连接。
[0040]本安电路板4表面涂覆有绝缘层。外壳1、电池芯盖2、电芯组3、本安电路板4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5形成浇封层,且浇封层密封包裹于电芯组3、本安电路板4外部。
[0041]绝缘胶5采用树脂材料。工作温度彡200°C。绝缘电压彡22kv/mm。为保证树脂的固化时间及流动性,在注胶前先将绝缘胶5预加热至40°C,保证绝缘胶5有较好的流动性。浇封时,用干净的布擦除流淌的树脂,将元件平放,不得晃动,在室温下放置24h固化。可先用硬壳纸或塑料等做一个适合于产品形状的容器,将需要浇封的部份围住,再将绝缘胶5注入,保证浇封层厚度不小于1_。本安电路板4焊接面涂两遍绝缘漆,与电芯组3 —起进行浇封。
[0042]浇封层的采用有效防止了本安电路板4工作时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绝缘层的采用保证了本安电路板4元件不受外界影响,保证了本安电路板4本安电路41的正常工作。
[0043]请参阅图3、4、5,本安电路板4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41,本安电路41包括一输入端411、一输出端412、一电池正极连接端413、一电池负极连接端414和两保护电路41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两个以上的保护电路415 ;保护电路415分别连接于输入端411和输出端412之间;电池正极连接端413连接本安电路板4电路板的正极输入;电池负极连接端414连接电芯组3负极;输出端412连接正极触片221和电池正极连接端413,输入端411连接负极触片222。
[0044]在本实施例的两保护电路415中,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一集成双MOS管U2和一去耦电路415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连接集成双MOS管U2和去耦电路4151。另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一集成双MOS管U2’和一去耦电路415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连接集成双MOS管U2’和去耦电路4151’。
[0045]去耦电路4151、4151’的采用加强了保护电路415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保护电路415的正常稳定的工作。
[0046]两保护电路415的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分别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VCC、一电池负极弓I脚GND、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0C、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0D、一测试引脚TD和一过流检测端CS ;电池正极引脚VCC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0047]请参阅图4、5、6,本实施例中的两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U2’分别包括一第一 MOS管和一第二 MOS管,第一 MOS管的漏极和第二 MOS管的漏极相连。
[0048]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的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 MOS管的栅极Gl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的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 MOS管的栅极G2。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 MOS管的源极SI连接电池负极连接端414 ;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 MOS管的源极S2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R5并通过电流取样电阻R5连接一下保护电路415中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 MOS管源极SI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的过流检测端CS连接一耦合隔离电R2并通过耦合隔离电阻R2和电流取样电阻R5连接下一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 MOS管的源极SI。耦合隔离电阻R2的采用进一步加强了保护电路415的抗干扰能力。
[0049]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栅极Gl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 MOS管的栅极G2。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 MOS管的源极SI连接上一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 MOS管的源极S2 ;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 MOS管的源极S2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R5’并通过电流取样电阻R5输入端411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流检测端CS连接一耦合隔离电R2’并通过耦合隔离电阻R2’和电流取样电阻R5’连接输入端411。电流取样电阻R5、R5’设置于电路干路进一步加强了消除电路短路时的瞬态效应防止产生火花的效果。
[0050]去耦电路4151包括一去耦电阻Rl和一去耦电容Cl ;去耦电容Cl连接于电池正极引脚VCC和电池负极引脚GND之间,电池正极引脚VCC通过去耦电阻Rl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0051]去耦电路4151’包括一去耦电阻R1’和一去耦电容Cl’ ;去耦电容Cl’连接于电池正极引脚VCC和电池负极引脚GND之间,电池正极引脚VCC通过去耦电阻R1’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0052]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 ‘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0053]请参阅图3、4,本实施例的本安电路41的工作情况如下:
[0054]一、正常工作状态: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U1’控制集成双MOS管U2、U2’处于导通状态,电芯组3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放电。
[0055]二、过充保护状态:当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电池正极引脚VCC检测到过冲电压时,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将输出低电平,第二 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电路的通路,实现过充保护。
[0056]三、过放保护状态:当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电池正极引脚VCC检测到过放电压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将输出低电平,第一 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放电通路,实现过放保护。
[0057]四、过流保护状态:当集成双MOS管U2、U2’处于接通状态时,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l、U1,的过流检测端CS检测到过流信号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输出低电平,将第一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输出回路,实现过流保护。
[0058]五、短路保护状态:当集成双MOS管U2、U2’都处于接通状态,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过流检测端CS检测到电流取样电阻R5、R5’上的短路信号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 MOS管和第二 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回路,实现短路保护。
[0059]本安电路板4的采用实现了对工作电流、功率、电容等的控制,避免了安装本实用新型本安电池7的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电火花和局部高温,保证了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的防爆性能。电芯31相互并联连接以及电芯组3串联的结构,使得本安电池7在提供电子设备固定工作电压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本安电池7的储电容量,并合理利用空间减小了本安电池7的总体体积。电芯31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大幅提高了电芯31单位体积的储电容量,从而实现了在保证本安电池7储电容量充足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小本安电池7的体积,并大幅度减轻了本安电池7的重量。而储能介质和电芯31相互并联以及电芯组3串联结构的配合,进一步缩小了本安电池7的体积,使得本安电池7能够直接安装于电子设备上,实现了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的一体化,使得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更便于携带。
[0060]请参阅图1、图3、图7、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本实用新型本安电池的防爆摄像机,包括一摄像机主体6,本安电池7安装于摄像机主体6内,正极触片221和负极触片222接触连接于摄像机主体6的一内部电路。
[0061]摄像机主体6形成与本安电池7配合的一电池仓61 ;电池仓61底部对应正极触片221和负极触片222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62 ;电池仓仓口一侧设置有一限位件63,本安电池7接受限位件63的压迫固定于电池仓61内,且正极触片221和负极触片222分别与触点62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触点62连接内部电路。
[0062]摄像机主体6形成一限位槽,限位件63的一端通过一转轴枢接于限位槽内,限位件63可沿转轴转动地缩入或部分伸出限位槽,当限位件63部分伸出限位槽时,限位件63部分遮盖电池仓仓口。
[0063]电池仓61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簧65。一仓盖64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电池仓61 一侧。
[0064]电池芯盖2形成定位缺口 21,电池仓61底部形成与定位缺口 21配合的定位件(图中未示)。
[006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体化集成的结构设计。即将与防爆摄像机配套的本安电池7直接安装于防爆摄像机主体6上,外观与普通摄像机几乎一致,防爆摄像机与本安电池7合二为一,不需要另外再使用一根电池连接线分别连着本安电池7和防爆摄像机方可进行供电。实现通过本安电池7正负极与防爆摄像机原来的供电正负极直接接触供电。
[0066]另外,限位件63的采用实现了将本安电池7固定于电池仓61内。定位缺口 21和定位件(图中未示)的配合使得本安电池7更稳定地固定于电池仓61内,防止了移动时,防爆摄像机震动造成内部本安电池7正极触片221和负极触片222产生相对于触点62的移位,保证了防爆摄像机的正常稳定的工作。弹簧65的采用使得将限位件63旋转缩入限位槽时,本安电池7能够在弹簧65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实现本安电池7的快速便捷取出。
[0067]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本安电池7,是本质安全型电池的简称,即:该电池在GB3836.4-2010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池。
[0068]其中本质安全型是指: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
[0069]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本安电路41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简称,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GB3836.4-2010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
[0070]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一电池芯盖、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电池芯盖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电池芯组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所述电池芯盖形成复数个芯片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通过所述芯片孔裸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一防爆摄像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盖两侧分别形成一定位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本安电路板;所述本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芯组连接,且所述本安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所述电池芯盖、所述电芯组和所述本安电路板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形成浇封层,且所述浇封层密封包裹于所述电芯组和所述本安电路板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表面涂覆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所述本安电路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电池正极连接端、一电池负极连接端和至少两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芯组正极;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芯组负极;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触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复数个电芯,所述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相互并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一集成双MOS管和一去耦电路;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集成双MOS管和所述去耦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一电池负极引脚、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一测试引脚和一过流检测端;所述电池正极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所述集成双MOS管包括一第一 MOS管和一第二 MOS管,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过放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所述过充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或上一保护电路第二 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并通过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一下保护电路的第一 MOS管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 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一耦合隔离电阻并通过所述耦合隔离电阻和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 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电路包括一去耦电阻和一去耦电容;所述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引脚和所述电池负极引脚之间,所述电池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去耦电阻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1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本安电池的防爆摄像机,包括一摄像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池安装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内,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接触连接于所述摄像机主体的一内部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爆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形成与所述本安电池配合的一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底部对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本安电池接受所述限位件的压迫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分别与所述触点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所述触点连接所述内部电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爆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主体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一端通过一转轴枢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件可沿所述转轴转动地缩入或部分伸出所述限位槽,当所述限位件部分伸出所述限位槽时,所述限位件部分遮盖所述电池仓仓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爆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爆摄像机,其特征在于:一仓盖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所述电池仓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防爆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芯盖形成定位缺口,所述电池仓底部形成与所述定位缺口配合的定位件。
【文档编号】H01M2/10GK204068335SQ20142042219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丁国军 申请人:丁国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