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822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天线固定结构为支架(30)固定天线(21)。天线的端部为具有直线部(21L1)和与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相交部(21L2)的L字状部(21L)。天线具有与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相交部(21C0)。支架具备:第一限制部(302),其具有使天线从L字状部(21L侧)插入的开口部(3021)、和相交部接触的抵接部(3023);以及第二限制部(303),其具有用于使通过了第一限制部的相交部通过的切口以及完全通过了切口的相交部接触的底面部(303B)。支架及相交部固定在电子设备的规定部位上。采用该天线固定结构,即使天线受到外力,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也难以破损。
【专利说明】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天线固定在电子设备上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具备天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便携无线电接收装置具备电波收发用天线。在业务用途的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发挥天线的性能而可靠地进行通信,有时采用未将天线内置于机箱内,而是使天线从机箱突出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5567号公报
[0005]当通过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销、弹簧、螺钉等金属将天线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时,容易产生阻抗整合的损失。因此,期望将天线的供电点直接连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具体地说,优选将供电点直接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0006]但是,在天线从机箱突出的电子设备中,当将供电点直接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时,天线受到外力时的力直接传递到进行软钎焊的部位。于是,有可能产生软钎焊的部位的破损(焊锡剥离)。
[0007]在此,以将天线直接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的情况为例,但是,将天线连接在电子设备内的规定部位的情况也相同。当天线受到外力时,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有可能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天线受到外力,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也难以破损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000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如下天线固定结构。
[0010]方案I是一种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0011]具备天线和固定上述天线的支架,
[0012]上述天线构成为,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为具有上述长度方向的直线部、和与上述直线部的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一相交部的L字状部,
[0013]具有与上述直线部的另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二相交部,
[0014]上述支架具有:
[0015]第一限制部,其具有使上述天线从上述L字状部侧插入的开口、和上述第二相交部接触的抵接部;以及
[0016]第二限制部,其具有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第一相交部通过的切口、和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接触的底面部,
[0017]上述支架以及上述第一相交部分别固定在电子设备的规定部位。
[0018]方案2根据方案I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0019]上述底面部在使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旋转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具有使上述第一相交部嵌入的槽状凹部。
[0020]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0021]上述底面部具有与上述槽状凹部邻接且在使上述第一相交部旋转时供上述第一相交部越过的锥形部。
[0022]方案4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0023]上述天线是上述L字状部以外的部分为卷绕部的螺旋天线,
[0024]上述第二相交部是上述卷绕部的圈的一部分,
[0025]上述第一限制部是圆筒部,
[0026]上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圆筒部嵌合。
[0027]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0028]上述支架固定在上述电子设备内的底盘上,
[0029]上述第一相交部软钎焊于上述底盘上安装的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0030]方案6是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0031]具备内置安装了印刷电路板的底盘的机箱、以及从上述机箱突出且利用天线罩覆盖天线的天线部,
[0032]上述天线固定在上述底盘上固定的支架上,
[0033]上述天线构成为,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为具有上述长度方向的直线部、和与上述直线部的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一相交部的L字状部,
[0034]具有与上述直线部的另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二相交部,
[0035]上述支架具有:
[0036]第一限制部,其具有使上述天线从上述L字状部侧插入的开口、和上述第二相交部接触的抵接部;以及
[0037]第二限制部,其具有使通过了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第一相交部通过的切口、和使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接触的底面部,
[0038]上述第一相交部软钎焊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0039]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即使天线受到外力,也难以损坏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42]图2是表示收纳在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机箱内的底盘的立体图。
[0043]图3是表示天线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44]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支架的立体图。
[0045]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支架的立体图。
[0046]图6是表示将天线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方法的一系列的顺序中的顺序I的立体图。
[0047]图7是表示将天线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方向的一系列的顺序中的顺序2的立体图。
[0048]图8是从支架的底面侧观察图7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9]图9是表示将天线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方法的一系列的顺序中的顺序3的立体图。
[0050]图10是表示将天线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方法的一系列的顺序中的顺序4的立体图。
[0051]图11是固定了天线的支架的剖视图。
[0052]图12是表示将第一例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底盘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3]图13是表示对安装在底盘上的第一例的印刷电路板进行软钎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4]图14是表示将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底盘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5]图15是表示对安装在底盘上的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进行软钎焊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6]图中:
[0057]10一机箱,11一底盘,12、13—印刷电路板,20—天线部,21一天线,22—天线罩,21C—卷绕部,21C0—相交部(第二相交部),21L—L字状部,21L1—直线部,21L2—相交部(第一相交部),30—支架,302—圆筒部(第一限制部),303—四角柱部(第二限制部),303B—底面部,3021、3022—开口,3023—抵接部,305—切口,306—第一底面部,307—第二底面部,308—锥形部(第三底面部),309—第四底面部,311—槽状凹部,122、132—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作为一例子,使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为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电子设备不限定于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可以为具备从机箱突出的天线的任意的电子设备。
[0059]在图1中,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具备机箱10、从机箱10突出的天线部20。天线部20利用树脂制且空心的天线罩22覆盖由钢线构成的天线21。天线21作为一个例子,是螺旋状的螺旋天线。
[0060]机箱10内置图2所示的底盘11。在底盘11上安装后述的印刷电路板。图2表示将印刷电路板从底盘11卸下的状态。底盘11例如由铝形成。
[0061]天线21固定在支架30上。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固定在底盘11上。支架30由树脂一体成形。
[0062]如图3所示,天线21由下端侧的L字状部21L、和从L字状部21L的端部到上端侧的卷绕部21C构成。L字状部21L具有天线21的长度方向的直线部21L1、与直线部21L1的一端部连续且与直线部21L1相交的方向的相交部21L2(第一相交部)。相交部21L2相对于直线部21L1以大致90度的角度折弯,但直线部21L1与相交部21L2的角度可以不是90度。
[0063]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卷绕部21C卷绕的间距一定,但也可以混有多个间距。L字状部21L以外可以不全部为卷绕部21C,可以局部地为长度方向的直线。
[0064]天线21只要具有L字状部21L、和作为与直线部21L1的另一端部连续的部分且与天线21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相交部21C0 (第二相交部)即可,其他形状是任意的。可以将卷绕部21C的与L字状部连续的圈(夕一 > )的一部分作为相交部21C0。圈的一部分可以是一圈也可以小于一圈。
[0065]使用图4及图5说明支架30的具体形状。图4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支架30的状态,图5表示从斜下方观察支架30的状态。
[0066]如图4、图5所示,支架30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个板状突出部301的上方为作为第一限制部的圆筒部302,下方为作为第二限制部的大致四角柱状的四角柱部303。圆筒部302上端的开口 3021为将天线21从L字状部21L侧插入的入口。在板状突出部301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圆柱状的凸起304。
[0067]在四角柱部303上,从板状突出部301的下面侧到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形成有用于使L字状部21L的相交部21L2通过的切口 305。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具有隔着切口 305的第一底面部306及第二底面部307、与第一底面部306连续的锥形状的作为第三底面部的锥形部308、以及第四底面部309。
[0068]锥形部308以随着从第一底面部306离开并向外侧,向支架30的下方侧突出的方式倾斜,端部为平坦面。端部也可以不为平坦面,第三底面部整体为锥形状。第四底面部309位于向比第一底面部306及第二底面部307更向下方侧突出的位置。
[0069]在第一底面部306形成有向面方向凹为U字状的凹部310。凹部310位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的大致中央。在相交部21L2通过切口 305且位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侧时,凹部310作为对直线部21L1与相交部21L2的角部定位的收纳凹部起作用。切口 305在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与凹部310连结。
[0070]在锥形部308与第四底面部309之间形成有向支架30的上侧凹下的槽状凹部311。锥形部308与槽状凹部311邻接。
[0071]支架30具有以在与四角柱部303离开的状态下隔着四角柱部303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爪状突起312。支架30利用爪状突起312固定在底盘11上。
[0072]使用图6?图10说明天线21相对于支架30的固定方法。如图6所示,天线21的L字状部21L从开口 3021插入圆筒部302内(顺序I)。
[0073]在圆筒部302的底面侧形成用于使通过了圆筒部302的L字状部21L向四角柱部303通过的开口 3022。圆筒部302的内壁与开口 3022之间为在使L字状部21L进一步向四角柱部303的方向前进时,相交部21C0接触的抵接部3023。通过相交部21C0与抵接部3023接触,圆筒部302限制天线21向四角柱部303的方向位移。
[0074]如图7所示,将相交部21L2插入切口 305,并推入天线21 (顺序2)。图8表示从四角柱部303侧观察将相交部21L2插入切口 305的状态。
[0075]当进一步插入天线21时,相交部21L2在切口 305中前进,如图9所示,到达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侧(顺序3)。
[0076]在使直线部21L1与相交部21L2的角部位于凹部310的状态下,将天线21旋转180度(顺序4)。于是,如图10所示,直线部21L1由于钢线具有弹性,因此,越过锥形部308嵌入槽状凹部311。这样,完全通过切口 305的相交部21L2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接触。通过相交部21L2与底面部303B接触,四角柱部303限制天线21向圆筒部302的方向位移。
[0077]在图10的状态下,相交部21L2嵌入槽状凹部311,因此,抑制天线21 (L字状部21L)旋转。
[007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相交部21L2旋转了 180度的位置设置槽状凹部311,但只要在使完全通过切口 305的相交部21L2旋转了规定的角度的位置设置槽状凹部311即可。但是,优选在使相交部21L2旋转了 180度的位置设置槽状凹部311。
[0079]图11是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剖切天线21及支架30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卷绕部2IC的由与L字状部2IL连续的旋转形成的相交部2ICO与圆筒部302的底部的抵接部3023接触。另外,相交部21L2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接触。
[0080]由此,即使对天线21施加将天线21向下方推入的力,因为相交部21C0与抵接部3023接触,因此,抑制L字状部21L向下方位移。另外,即使对天线21施加将天线21向上方拉的力,因为相交部21L2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接触,因此,抑制L字状部21L向上方位移。
[0081]抵接部3023与四角柱部303的底面部303B用作抑制L字状部21L向天线21的长度方向位移。槽状凹部311用作抑制L字状部21L旋转的旋转抑制部。
[0082]这样,天线21即使相对于支架30对天线21施加外力,也在抑制L字状部21L旋转、天线21向长度方向位移的状态下固定。
[0083]在图11中,优选卷绕部21C的至少一部分与圆筒部302的内壁接触,卷绕部21C与圆筒部302嵌合。卷绕部21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一圈,也可以小于一圈。只要卷绕部21C与圆筒部302嵌合,则能进一步抑制L字状部21L的位移、旋转。
[0084]在图2中,在底盘11的上面的端部形成收纳支架30的凹部111。在凹部111的底面形成用于插入四角柱部303的开口 112(参照图12)。为了对支架30进行定位,在凹部111的底面形成有供凸起304嵌合的贯通孔113 (参照图12)。
[0085]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以使贯通孔113与凸起304的位置一致,并将四角柱部303插入开口 112的方式按入凹部111内。于是,通过了开口 112的爪状突起312按压凹部111的底面的背面。这样,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固定在底盘11上。
[0086]图12表示在图2所示的底盘11上安装第一例的印刷电路板12的状态。在第一例的印刷电路板12上形成有用于使相交部21L2通过的孔121。在印刷电路板12上形成孔121,在孔121的周围形成焊盘122。
[0087]如图13所示,只要将作为供电点的相交部21L2的端部软钎焊在焊盘122上,则天线21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2上的电路连接。在图13中,焊锡123覆盖相交部21L2的端部及焊盘122,从而连接相交部21L2的端部与焊盘122。
[0088]如图13所示,即使将供电点直接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12的焊盘122上,在天线21(天线部20)受到外力时的力由于上述位移抑制部或旋转抑制部的作用,几乎不会传递到软钎焊部位(焊锡123)。由此,焊锡123几乎不会破损。
[0089]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固定结构除了将天线21直接软钎焊在印刷电路板12的焊盘122的情况以外,起到同样的效果。在将天线21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内的规定部位的情况也相同,在天线21受到外力时,能够几乎不存在天线21与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破损的可能性。
[0090]图14表示在图2所示的底盘11上安装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13的状态。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13形成有与相交部21L2接触的凹部131。在印刷电路板13形成有在面方向凹下为U字状的凹部131,在凹部131的周围形成有焊盘132。
[0091]如图15所示,只要将作为供电点的相交部21L2的端部软钎焊在焊盘132上,则连接天线21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3上的电路。在图15中,焊锡133覆盖相交部21L2的端部及焊盘132,从而连接相交部21L2的端部与焊盘132。
[0092]即使在图15中,在天线21受到外力时,焊锡133也几乎不会破损,能够几乎不存在天线21与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内的规定部位的连接破损的可能性。
[0093]另外,在使用图12所示的第一例的印刷电路板12的情况下,需要在将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固定在底盘11上后,在底盘11上安装印刷电路板12。
[0094]另一方面,在使用图14所示的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13的情况下,能够在将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固定在底盘11上后,在底盘11上安装印刷电路板13。另外,在使用图14所示的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13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印刷电路板13安装在底盘11上后,将固定了天线21的支架30固定在底盘11上。
[0095]由此,使用第二例的印刷电路板13能提高组装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时的作业性,因此优选。
[0096]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作为电子设备,除了便携式无线电接收装置100外,可以是电波收发器、充电式电话机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天线和固定上述天线的支架, 上述天线构成为: 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为具有上述长度方向的直线部、和与上述直线部的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一相交部的L字状部, 具有与上述直线部的另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二相交部, 上述支架具有: 第一限制部,其具有使上述天线从上述L字状部侧插入的开口、和上述第二相交部接触的抵接部;以及 第二限制部,其具有用于使通过了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第一相交部通过的切口、和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接触的底面部, 上述支架以及上述第一相交部分别固定在电子设备的规定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面部在使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旋转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具有使上述第一相交部嵌入的槽状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面部具有与上述槽状凹部邻接且在使上述第一相交部旋转时供上述第一相交部越过的锥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是上述L字状部以外的部分为卷绕部的螺旋天线, 上述第二相交部是上述卷绕部的圈的一部分, 上述第一限制部是圆筒部, 上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圆筒部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架固定在上述电子设备内的底盘上, 上述第一相交部软钎焊于上述底盘上安装的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6.—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内置安装了印刷电路板的底盘的机箱、以及从上述机箱突出且利用天线罩覆盖天线的天线部, 上述天线固定在上述底盘上固定的支架上, 上述天线构成为: 长度方向的一方端部为具有上述长度方向的直线部、和与上述直线部的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一相交部的L字状部, 具有与上述直线部的另一方端部连续且与上述直线部相交的方向的第二相交部, 上述支架具有: 第一限制部,其具有使上述天线从上述L字状部侧插入的开口、和上述第二相交部接触的抵接部;以及 第二限制部,其具有使通过了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第一相交部通过的切口、和使完全通过了上述切口的上述第一相交部接触的底面部,
上述第一相交部软钎焊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
【文档编号】H01Q1/12GK204088552SQ20142049957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阿部淳一, 铃木总将 申请人:Jvc建伍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