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888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其能够使电阻器的安装部位于保持输出端子的保持部件上方,即使在使输出端子埋设于保持部件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电阻器。其特征在于,使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中至少两者在保持部件(2)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a、28b),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a、28b)的一部分的安装部(29a1、29b1、29b2)上安装电阻器(R1、R2)。
【专利说明】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检测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等连接部件发生断路及短路等不良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开关装置,其具有利用对操作体的操作使可动触点移动而切换通电状态的第1、第2端子,在该开关装置中设置有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有与上述第1、第2端子导通的电阻器,在形成于该基板的贯通孔中穿过第1、第2端子,进行连接而构成检测电路。在该开关装置中,在上方侧开口并具有收容部的下侧壳体中埋设并保持第1、第2端子。而且,第1、第2端子的一端侧位于下侧壳体的收容部内,形成与可动触点滑动接触的触点部;另一端侧从下侧壳体的下表面部和基板突出出来。在该第1、第2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电线,与外部装置连接进行使用。(例如,请参考专利文献1)
[0003]在该开关装置中,通过对检测电路的电阻值进行检测,可检测与外部装置和电线的连接是否为正常状态,或为断路或短路的故障状态。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6257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开关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第1、第2端子的一端侧位于下侧壳体的收容部内,因此被构成收容部的侧壁包围。因而,在将这些端子埋设于下侧壳体后,在一端侧安装电阻器时,因侧壁的干扰而不能容易地进行安装,并且不能在保持端子的下侧壳体上方形成电阻器的安装部。因此,由于是将装有电阻器的基板安装于从下侧壳体下部突出的端子的另一端侧,并在开关装置的覆盖触点部的壳体外侧配置电阻器和基板,因而使得开关装置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可使电阻器的安装部位于对输出端子加以保持的保持部件上方,即使在使输出端子埋设于保持部件之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电阻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贯通部的外壳;移动部件,设置有从所述贯通部露出的操作部;施力部件,使该移动部件恢复为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可动触点,通过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而被操作;公共固定触点,与该可动触点常时接触;第1切换固定触点,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操作的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并且随着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成为非接触;第2切换固定触点,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操作的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可动触点非接触,并且随着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至少两个输出端子,从所述外壳向外部延伸;和电阻器,用于得到所述至少两个输出端子间的电阻值,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所述贯通部,并且下方开放的箱形的壳体;和埋设所述输出端子,并且封闭所述壳体的下方的保持部件,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中的至少两者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方的所述壳体内延伸而形成有延伸部,在形成于该延伸部的一部分的安装部上安装有所述电阻器。
[0008]根据上述开关装置,外壳包括具有贯通部,并且下方开放的箱形的壳体;和埋设输出端子,并且封闭所述壳体下方的保持部件,公共固定触点、第1切换固定触点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中至少两者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方的所述壳体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在形成于该延伸部的一部分的安装部上安装电阻器,因而能够使电阻器的安装部位于保持部件上方,因此,即使在使输出端子埋设于保持部件后,也能够容易地将电阻器安装于安装部。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安装电阻器的基板,因此可抑制开关装置整体大型化。
[0009]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方侧,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外壳内向另一方侧延伸,所述电阻器配置在至少比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靠另一方侧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靠外壳内的一方侧设置各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及移动部件,并在比至少各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靠另一方侧的位置配置电阻器,因此可高效灵活运用外壳内空间,可抑制开关装置大型化。
[0010]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保持部件由树脂形成,竖立设置有支撑壁部,由该支撑壁部支撑所述延伸部。如上所述,由于利用支撑壁部支撑用于安装电阻器的延伸部,因此能够使延伸部的位置稳定,并能够可靠地进行电阻器的安装。
[0011]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电阻器是两端部具有电极部的芯片电阻,并且利用焊料将所述电极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并且对置配置,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焊料。如上所述,通过在离开且对置配置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芯片电阻的电极部之间设置焊料,可增加连接电极部和安装部的焊料的量,因此可提高焊接强度,并可可靠地进行焊接。另外,由于能够增加设置在电极部和安装部之间的的焊料的体积,因此即使安装芯片电阻的保持部件受热膨胀而在焊料中产生内应力(8廿688),也能够使伴随该内应力的应力分散,因此能够不易使安装部和电极部的电连接损坏。
[0012]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支撑壁部上设置有比所述安装部向所述芯片电阻侧突出的突出部,使所述芯片电阻与所述突出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此时,可容易地利用成形加工使突出部与支撑壁部形成为一体。通过与如上所述形成的突出部对置配置芯片电阻,可容易地使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极部离开。
[0013]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使所述凹部的内底面与所述电极部离开。通过如上所述在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凹部,能够可靠地使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和电极部离开。
[0014]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与在所述芯片电阻的两端部具备的所述电极部相对应地设置一对所述安装部,并且一对所述安装部夹着构成所述支撑壁部的树脂而离开,位于一对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所述树脂的厚度形成为小于所述支撑壁部的其他部分的树脂的厚度。通过如上所述使一对安装部间的树脂的厚度小于支撑壁部其他部分处的树脂的厚度,即使树脂因热(例如,在对开关装置进行回流焊接时的热)而发生膨胀,也可以减小使一对安装部向离开的方向的膨胀量,因此不容易使利用焊料连接的安装部和电极部的电连接断开,能够提闻可罪性。
[0015]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芯片电阻安装在所述支撑壁部的一面侧,所述支撑壁部的另一面侧的面具有薄壁部,所述薄壁部槽形地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和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差的方向上。通过如上所述利用薄壁部在支撑壁部上设置壁厚薄的部分,即使在施加高温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支撑壁部发生变形的量。因此,可减小随着变形对焊料施加的内应力。另外,若使延伸部从薄壁部露出,则可在嵌件成形时压住金属板材。
[0016]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支撑壁部具有厚壁部,该厚壁部埋设了位于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如上所述,由于在位于公共固定触点、第1切换固定触点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与安装部之间的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将其周围埋设的厚壁部,因此可在焊接电阻器后,防止沿延伸部传递而附着于触点。
[0017]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在所述支撑壁部设置有凹部,使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露出于该凹部内地形成有所述安装部。如上所述,由于在凹部内安装电阻器,因此可利用支撑壁包围电阻器的周围,可将安装时焊料的浸润扩张(对应日文3 ?広〃 ”)限制在凹部内,并且即使安装部接近,也可以防止短路。另外,由于可限制电阻器周围的位置,因此可防止电阻器旋转。
[0018]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在包括所述可动触点、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在内的开关触点部与所述电阻器的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与所述支撑壁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隔壁部。如上所述,由于开关触点部和电阻器的安装部之间由隔壁部隔开,因此即使假设在安装时发生焊料球,也可以防止异物附着于开关触点部。
[0019]在上述开关装置中,优选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1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安装部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壁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离开。如上所述,由于支撑壁部和壳体的侧壁离开,因此,在组装壳体和保持部件时,不容易发生电阻器与壳体抵接这样的不良,并能够防止因两者抵接而使焊接部发生破裂坐寸。
[0020]实用新型效果
[0021]根据上述开关装置,由于使公共固定触点、第1切换固定触点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中至少两者在保持部件上方的壳体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并且在形成于该延伸部的一部分的安装部上安装电阻器,因而可使电阻器的安装部位于保持输出端子的保持部件上方,因此,即使在使输出端子埋设于保持部件后,也能够容易地将电阻器安装于安装部。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安装电阻器的基板,因此可抑制开关装置整体大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2是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进行组装的立体图。
[0024]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视图。
[0025]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5是图4中1-1处的剖视图。
[0027]图6是图3中11-11处的剖视图。
[0028]图7是从图3所示开关装置去除壳体、移动部件和盖部件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9]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中构成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
[0030]图9是图8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031]图10是用于说明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
[0032]图11是图10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033]图12是用于说明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
[0034]图13是图12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035]图14是用于说明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
[0036]图15是图14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03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8]图17是组装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0039]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电阻器9的外观的立体图。
[0040]图1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的外观的立体图。
[0041]图20是表示从图10所示XI方向侧观看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的状态的主视图。而且,在图20中,对安装部29添加阴影线表示。
[0042]图21是表示图20中由剖面线111-111切断的剖面的剖视图。
[0043]图22八和图228是表示从图19所示方向侧观看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的状态的图,图22八是表示从图19所示乂2方向侧看到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8是表示从图19所示\2方向侧看到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4]图23八和图238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配置电阻器9的状态的图,图23八是表示在保持部件2配置电阻器9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38是表示由图23八中剖面线切断的剖面的剖视图。
[0045]图24是用于说明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构成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
[0046]图25是图24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047]图2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结构的模式剖视图。
[0048]符号说明:
[0049]1:开关装置
[0050]2:保持部件
[0051]21:基部
[0052]211:台阶部
[0053]212:支撑壁部
[0054]213:厚壁部
[0055]214:绝缘部
[0056]215(215^2151215(^215(^2156):凹部
[0057]216:隔壁部
[0058]217:支撑部
[0059]218:突出部
[0060]219:薄壁部
[0061]22:第1输出端子
[0062]221:连接部
[0063]23:第2输出端子
[0064]231:连接部
[0065]24:第3输出端子
[0066]241:连接部
[0067]25:公共固定触点
[0068]26:第1切换固定触点
[0069]27:第2切换固定触点
[0070]28(28^281^28(3):延伸部
[0071]29(2981,29^2,29131,29132,2901,29(11,29(12,2961^2962,2963,2964,2965):安装部
[0072]3:壳体
[0073]31:平板状部
[0074]311:贯通部
[0075]312:防脱部
[0076]32:侧壁部
[0077]33:开口部
[0078]4:外壳
[0079]5:盖部件
[0080]51:突缘部
[0081]52:圆顶部
[0082]53:贯通孔
[0083]6:移动部件
[0084]61:平板状部
[0085]62:侧壁部
[0086]63:操作部
[0087]64:中空部
[0088]7(81, 82, 83, 84, 85):可动触点
[0089]71:基部
[0090]72:第1连结部
[0091]73:第1接触部
[0092]74:第2连结部
[0093]75:第2接触部
[0094]8:螺旋弹簧(施力部件)
[0095]9 (103):芯片电阻(电阻器)
[0096]91:电极部
[0097]…: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与例如电子控制单元出⑶00111:1-01 1)1111:)等外部装置连接,用在对车辆的机盖等的开闭进行检测的检测开关中,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应用于其他使用环境的任意开关装置。以下,对应用于检测车辆的机盖等的开闭的检测开关的情形进行说明。
[009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1-1处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11-11处的剖视图。图7是从图3所示开关装置去掉壳体3、移动部件6和盖部件5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图1和图5?图7中,省略了将电阻器9安装于安装部29上的焊料。
[010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包括:由保持部件2和壳体3形成的外壳4 ;使操作部63从外壳4 (壳体3)的贯通部311突出出来的移动部件6 ;使移动部件6恢复为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施力部件8 ;根据该操作部63与检测对象抵接或非抵接发生移动而被操作的可动触点7 ;与该可动触点7常时接触(总是与该可动触点7接触)的公共固定触点25 ;利用可动触点7的移动切换与可动触点7的接触状态的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 ;从外壳4(保持部件2)向下方突出,向外部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22和第2输出端子23 ;以及用于得到上述输出端子间的电阻值的电阻器9。
[0101]保持部件2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从图1所示平板状的基部21向上方升高一级而形成台阶部211,通过嵌件成形11101(11118)在该台阶部211中埋设由金属板材构成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和第3输出端子24。如图5所示所示,这些输出端子
22、23、24的一端分别向基部21的下方突出。另外,通过使从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延伸设置的一部分埋设于保持部件2,而由保持部件2支撑各固定触点。
[0102]支撑壁部212呈一体地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竖立设置,并且配置在比台阶部211的边缘靠内侧,且被收容于后述壳体3内部。该支撑壁部212用于保持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及后述延伸部28(请参考图6),在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之间形成有由绝缘性的树脂充填的绝缘部214。进而,在支撑壁部212上形成可收容电阻器9(芯片电阻81、82((3111) ^6818^01-))的凹部215 (215^2154。而且,在图5、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对电阻器9添加阴影线表示。
[0103]另外,如图6所示,在支撑壁部212上形成有隔壁部216,该隔壁部216配置在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凹部215之间,朝向与支撑壁部21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该隔壁部216突出形成,隔开电阻器9和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并高于电阻器9和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即,隔壁部216与壳体3内壁的间隙很小。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以该隔壁部216为界,在图示右侧配置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在图示左侧配置电阻器9。此时,利用隔壁部216在各固定触点(254647)与电阻器9之间隔开两者的收纳空间,因此,即使假设在焊接固定电阻器9时产生焊料球(对应日文:半田#'一& )等异物,也能够防止因越过隔壁部216附着于各固定触点(254647)或可动触点7而造成的不良。而且,隔壁部216是使支撑壁部212突出形成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壳体3的侧壁部32内壁突出形成。
[0104]如后述,延伸部28是向着收容于保持部件2上方位于壳体3内部的支撑壁部212侧(向离开公共固定触点25的方向)延伸而埋设支撑的部件,其根据开关装置1的检测电路的形式变化卜虹匕“如),使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中的至少2者向支撑壁部212侧延伸。更详细地说,如图5和图6所示,该延伸部28(288,28?)以隔壁部216为界横贯图示右侧与左侧而延伸,将配置在图示右侧的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或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配置于图示左侧的电阻器9电连接起来。
[0105]另外,如图7所示,延伸部28的一部分从支撑壁部212露出而形成安装部29(29^1,29131,29132),电阻器9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该安装部29。即,利用延伸部28在保持部件2 (基部21)的上方设置电阻器9的安装部29,而且,在被壳体3覆盖之前的状态下,设置有安装部29的支撑壁部212的周围形成开放状态,因此,即使假设在将输出端子22、23埋设于保持部件2后,也能够容易地将电阻器9安装于安装部29。然后,使安装有该电阻器9的支撑壁部212收容于后述壳体3的收容部内进行组装,从而在外壳4内配置电阻器9。而且,可利用冲压成型对共同的带状金属板进行冲压,而使输出端子22、23、24、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延伸部28形成彼此利用连结部连接的状态,并且在嵌件成形后切断不需要的连结部分。
[0106]优选安装部29使延伸部28的一部分在形成于支撑壁部212的凹部215(215^1、215?)内露出。此时,可将电阻器9安装在凹部215内,并可在其周围用支撑壁部212的绝缘性树脂加以包围。因此,在通过焊接来安装电阻器9时,可以将焊料的浸润扩张限定于凹部215内,例如,可防止在相邻的安装部29彼此接近时发生短路。另外,在电阻器9的周围利用凹部215的内侧壁进行位置限制,因此,可防止在安装时电阻器9在旋转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而且,电阻器9可以使用廉价且广泛使用的芯片电阻,也可以使用其他电阻器。
[0107]另外,如图5所示,在延伸部28支撑于支撑壁部212的结构中,优选在支撑壁部212上形成厚壁部213,而使位于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安装部29之间的延伸部28 (28^2?)埋设于该厚壁部213。此时,位于各固定触点与安装部29之间的延伸部28的至少一部分只要其周围埋设于厚壁部213即可,这样即使在焊接电阻器9时熔料沿延伸部28传递,也可以利用厚壁部213将其阻断,防止熔料附着于各固定触点。
[0108]优选如图6所示,公共固定触点25、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延伸部28和安装部29配置为大致同一平面状,并可保持于保持部件2,此时,使支撑壁部212比台阶部211的外周形状偏离其中央,并与后述壳体3的侧壁部32分离而形成空间部。在此情形下,在组装壳体3和保持部件时,不容易发生如电阻器9与壳体3内壁抵接一类的不良,可防止因两者抵接造成在电阻器9的焊接部处发生破裂等。
[0109]壳体3由绝缘性树脂形成,以平板状部31为顶面,侧壁部32从其周围向下方延伸,形成使开口部33向下方开放的箱形。该侧壁部32形成为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的外周形状嵌合,在开口部33内收容保持部件2的支撑壁部212侧,并利用保持部件2的基部21封闭,从而形成具有收纳部的外壳4。而且,可利用例如激光焊接或粘合剂等将壳体3与保持部件2接合成一体。另外,在侧壁部32的内壁设置有与后述移动部件6卡合,用于引导升降的导向部,在平板状部31上形成有使移动部件6的操作部63穿过的贯通部311。在贯通部311周围设置有用于对后述盖部件5防脱固定的防脱部312。
[0110]移动部件6由绝缘性树脂形成,具有从平板状部61向下方延伸的侧壁部62,和向上方延伸的操作部63。在该侧壁部62形成有形状与设置于壳体3内壁的导向部对应的引导部,操作部63可沿壳体3的导向部滑行移动。在平板状部61的内面形成有后述可动触点7和螺旋弹簧8的容纳部。另外,如图6所示,操作部63形成为具有中空部64的筒形,在与检测对象抵接并被压入而滑行移动时,在中空部64内收容输出端子22的公共固定触点25侧的一部分。
[0111]可动触点7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如图1所示,在夹着基部71的一方侧,具有一对I字形的第1连结部72、72,和从这些第1连结部突出设置的一对第1接触部73、73。另外,在夹着基部71的另一方侧具有一对I字形的第2连结部74、74,和从这些第2连结部突出设置的一对第2接触部75、75。而且,第1接触部73、73相互隔着规定空隙对置,形成夹着公共固定触点25的夹子形的滑动触点。同样地,第2接触部75、75相互隔着规定空隙对置,形成夹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夹子形的滑动触点。
[0112]螺旋弹簧8的一端支撑于保持部件2上的支撑部217,另一端抵接于可动触点7的基部71和移动部件6的平板状部61的下表面,对移动部件6及可动触点7施加朝向壳体3的平板状部31方向的力。螺旋弹簧8作为恢复部件,在操作部63与检测对象抵接而使移动部件6及可动触点7移动时被压缩,在操作部63与检测对象非抵接时,利用其所蓄积的力使移动部件6及可动触点7恢复到初始状态。
[0113]盖部件5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包括与突缘部51连接的圆顶部52 ;和在该圆顶部52的大致中央穿过移动部件6的操作部63的贯通孔53。而且,盖部件5覆盖贯通部311而配置于壳体3,例如使壳体3的防脱部312周围的树脂壁部向内侧变形,从而与突缘部51凿密固定。这样,可利用盖部件5防止尘埃等侵入开关装置1内部。
[0114]在安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的电阻器9时,通过焊接等将电阻器9固定于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在开关装置1中,可利用延伸部28使电阻器9的安装部29配置在不具有侧壁部的保持部件2上方,并可使埋设有输出端子22、23、24的保持部件2周围形成开放状态,因此,可容易地将电阻器9安装于安装部29。而且,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时,在将电阻器9安装在埋设有输出端子22、23、24的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上后,将壳体3和保持部件2组装为一体化,以收容用于安装电阻器9的支撑壁部212、螺旋弹簧8、可动触点7及移动部件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在外壳4内配置电阻器9,并且不需要在外壳4外部设置用于安装电阻器的专用基板,因此可削减部件数量,并可防止开关装置1外形变大。这样组装的开关装置1,如图2及图5所示,形成在壳体3的贯通部311和盖部件5的贯通孔53中穿过有移动部件6的操作部63并突出出来的状态。在使用中,根据后述开关装置1的检测电路的形式变化连接未图示的电线,使其分别与2⑶(未图示)等外部装置连接。
[0115]如图5及图6所示,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内部,利用设置于壳体3的侧壁部32内侧的导向部,限制移动部件6的引导部的位置,使其可滑行移动。从而,在因移动部件6的操作部63与检测对象抵接而做按压操作时,移动部件6可在图3中纸面的上下方向滑行移动。另外,利用螺旋弹簧8对移动部件6和可动触点7施加常时(总是)向上方侧的力。
[0116]在压开关装置1处于未按压移动部件6的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移动部件6在按压操作下向图5中下方移动,从而可动触点7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切换可动触点7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的接触状态和可动触点7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接触状态,得到与后述开关装置1的检测电路的形式变化卜虹1社10=)对应的至少两个输出端子22、23、24间的电阻值。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以电阻值的方式得到在对移动部件6进行操作时和非操作时的信号输出,可根据该电阻值检测与开关装置1连接的电线是正常状态,还是断路或短路的故障状态。
[0117]而且,优选移动部件6、可动触点7和各固定触点25、26、27设置在外壳4内偏向一方侧,并且与移动部件6、可动触点7和各固定触点25、26、27相比,将电阻器9配置在另一方侧的位置。例如,如图5?图7所示,可以将移动部件6和可动触点7夹着隔壁部216设置在外壳4的一方侧(右侧),并且延伸部28在外壳4内向另一方侧延伸,使电阻器9与移动部件6、可动触点7和各固定触点25、26、27相比配置在另一方侧的位置。在如上所述配置时,可以有效利用外壳4内空间,抑制开关装置1大型化。
[0118]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构成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22、23与延伸部28^2813及芯片电阻的关系的图。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对芯片电阻[、尺2添加阴影线表示。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未示出保持部件2。图9是表示图8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0119]如图8所示,公共固定触点25由金属板材形成,形成于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第1输出端子22 —端部。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3。而且,在该延伸部283的一部分形成有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94。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方向延长,进而形成向两方向分支的延伸部28匕在该延伸部2?的一方分支部形成有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1,在另一方分支部形成有芯片电阻尺2的安装部2%2。另外,第2输出端子23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形成连接部231,在其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82的安装部29(11。在此,第3输出端子24在从保持部件2的下方突出的部分处被切断,而不用作向外部装置的输出端子。在安装部294与安装部2%1之间安装有芯片电阻81,在安装部2%2与安装部29(11之间安装有芯片电阻以。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电阻器9的安装部29位于保持部件2的上方,而且在被壳体3覆盖之前的状态下,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周围形成开放状态。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及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支撑于图8中未图示的保持部件2的支撑壁部212。
[0120]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动触点7的第1接触部73与公共固定触点25常时接触。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6未与检测对象抵接的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接着,在移动部件6与检测对象抵接并滑行移动时,可动触点7随之滑行移动,第2接触部75在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形成非接触后,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如上所述,在移动部件6处于初始状态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与可动触点7接触,并且在移动部件6被按下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可动触点7接触,进行开关的切换。
[0121]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9所示,触点31(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经可动触点51 (可动触点7)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而且,芯片电阻81的一端与触点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连接,芯片电阻町的另一端与芯片电阻以的一端和触点⑷(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芯片电阻82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顯连接。利用移动可动触点51 (可动触点7)的移动来切换与触点31、⑷的接触状态。
[0122]在该检测电路中,在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31)处于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 (触点31)接触的位置。此时,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尺1的电阻值和芯片电阻82的电阻值相加的值。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7(31)被按下,而移动至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触点接触的位置时,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以的电阻值。
[0123]在该检测电路中,在与等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呈断路状态时,由于与可动触点51的连接状态无关而不流过电流,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无穷大。进而,与外部装置连接的两根电线间形成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51的连接状态无关,电流被短接,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零。
[012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使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这两者在保持部件2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2813,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2813 —部分的安装部2如1、29131、2%2上安装芯片电阻[、以。即,可使芯片电阻尺132的安装部2如1、2%1、2%2位于保持输出端子22、23的保持部件2上方,因而即使在将输出端子22、23埋设于保持部件2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芯片电阻[、以。另外,不必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外侧设置用于芯片电阻[、以安装用部件,可减小其设置空间,与之相应地可使开关装置小型化。
[0125]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22、24与延伸部28^2813及芯片电阻的关系的图。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芯片电阻[、以添加阴影线来表示。为了容易理解,图中未示出保持部件2。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0126]如图10所示,公共固定触点25由金属板材形成,形成于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第1输出端子22的一端部。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3。而且,该延伸部2?的一部分形成有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如1,进而在延长后的前端形成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如2。另外,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匕而且,在该延伸部2?形成芯片电阻[的安装部2%1。另夕卜,第3输出端子24形成有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连接部241,在其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94。在此,第2输出端子23在从保持部件2下方突出的部分处被切断,而不用作向外部装置的输出端子。在安装部294与安装部2%1之间安装有芯片电阻81,在安装部2如2与安装部29^1之间安装有芯片电阻以。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电阻器9的安装部29也位于保持部件2上方,并且,在由壳体3覆盖前的状态下,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周围形成开放状态。
[0127]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动触点7的第1接触部73与公共固定触点25常时接触。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6不与检测对象抵接的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接着,在移动部件6与检测对象抵接并滑行移动时,可动触点7随之滑行移动,第2接触部75在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形成非接触后,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如上所述,在移动部件6处于初始状态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与可动触点7接触,并且在移动部件6被按下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可动触点7接触,进行开关的切换。
[0128]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1所示,触点4(^1切换固定触点26)经可动触点32(可动触点7)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而且芯片电阻尺1的一端与触点31 (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连接,芯片电阻町的另一端与触点⑷(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芯片电阻82的一端与触点31 (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连接,芯片电阻尺2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4的端子%连接。利用可动触点32 (可动触点7)的移动来切换与触点4、⑷的接触状态。
[0129]在上述检测电路中,在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32)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触点£11)接触,作为输出端子22与输出端子24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82的电阻值。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7 (82)被按下,而移动至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 (触点接触的位置时,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4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81和芯片电阻82的电阻值相加的电阻值。
[0130]而且,在该检测电路中,在与2⑶等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呈断路状态时,由于与可动触点32的连接状态无关而不流过电流,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无穷大。进而,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两根电线间形成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52的连接状态无关,电流被短接,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零。
[013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使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这两者在保持部件2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2813,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2813 —部分的安装部2如1、29512、2%1上安装芯片电阻[、以。即,由于使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如1、29512、2%1位于保持输出端子22、24的保持部件2上方,因此即使在使输出端子22、24埋设于保持部件2之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芯片电阻町』2。另外,不必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外侧设置芯片电阻町、1?2安装用部件,可减小其设置空间,与之相应地可使开关装置小型化。
[0132]图12是用于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22、
23、24与延伸部28^2?及芯片电阻[、以、…的关系的图。而且,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对芯片电阻町、1?2、1?3添加阴影线表示。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未示出保持部件2。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0133]如图12所示,公共固定触点25由金属板材形成,形成于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第1输出端子22的一端部。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3。而且,在该延伸部2?的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如1,并在进一步延伸后的前端形成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如2。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方向延长,进而形成向两个方向分支的延伸部28匕然后,在该延伸部2?的一方分支部形成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1,在另一方分支部形成芯片电阻…的安装部2%2。另外,第2输出端子23形成有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连接部231,在其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的安装部29(11。第3输出端子24形成有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连接部241,在其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82的安装部294。然后,在安装部2如1与安装部2%1之间安装芯片电阻81,在安装部2如2与安装部29。1之间安装芯片电阻以,在安装部2%2与安装部29(11之间安装芯片电阻83。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电阻器9的安装部29也位于保持部件2上方,而且在被壳体3覆盖之前的状态下,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周围形成开放状态。
[0134]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动触点7的第1接触部73与公共固定触点25常时接触。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6未与检测对象抵接的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在移动部件6与检测对象抵接而滑行移动时,可动触点7随之滑行移动,第2接触部75在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而形成非接触后,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如上所述,在移动部件6处于初始状态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与可动触点7接触,并且在移动部件6被按下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可动触点7接触,进行开关的切换。
[0135]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3所示,触点4(^1切换固定触点26)经可动触点33(可动触点7)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而且,芯片电阻尺1的一端与触点31 (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连接,芯片电阻町的另一端与触点⑷(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芯片电阻82的一端与触点31 (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连接,芯片电阻尺2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4的端子从:连接。另外,芯片电阻…的一端与触点£12(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芯片电阻…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勵连接。利用可动触点33(可动触点7)的移动来切换与触点31、⑷的接触状态。
[0136]在上述检测电路中,在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33)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触点£11)接触,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4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82的电阻值。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町与芯片电阻…的电阻值相加的电阻值。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7(33)被按下,而移动至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触点^2)接触的位置时,作为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4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町与芯片电阻以的电阻值相加的电阻值。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的电阻值。
[0137]而且,在该检测电路中,在与等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呈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33的连接状态无关而不流过电流,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无穷大。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三根电线间形成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33的连接状态无关,电流被短接,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零。
[0138]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使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这两者在保持部件2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2813,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2? —部分的安装部2如1、29512、2%1、29132上安装芯片电阻町、82、83。即,使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如1、29512、2%1、2%2位于保持输出端子22、23、24的保持部件2上方,因此即使在使输出端子22、23、24埋设于保持部件2之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芯片电阻町、以、…。另外,不必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外侧设置芯片电阻町、以、1?3的安装用部件,可减小其设置空间,与之相应地可使开关装置小型化。
[0139]图14是用于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构成另一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22、23与延伸部2821、2813、280及芯片电阻[、以的关系的图。而且,在图14中,为了便于说明,对芯片电阻町、以添加阴影线表示。另外,为了容易理解,未示出保持部件2。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例。
[0140]如图14所示,公共固定触点25由金属板材形成,形成于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的第1输出端子22的一端部。该第1输出端子22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公共固定触点25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3。在该延伸部280的一部分形成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9^1。另外,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3。但该第1切换固定触点26不与任何输出端子相连。另外,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由金属板材形成,其一部分在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上方的壳体3内,向远离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的方向延长而形成延伸部28匕在该延伸部2?上形成芯片电阻尺2的安装部2%1。另外,第2输出端子23从保持部件2的台阶部211向上方突出,并形成向两个方向分支的连接部231,在一方分支部形成芯片电阻81的安装部29(11,在另一方分支部形成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9(12。在此,第3输出端子24在从保持部件2下方突出部分处被切断,不用作向外部装置的输出端子。然后,在安装部294和安装部29(11之间安装芯片电阻81,在安装部2%1和安装部29(12之间安装芯片电阻以。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电阻器9的安装部29也位于保持部件2上方,而且,在被壳体3覆盖之前的状态下,保持部件2的安装部29周围形成开放状态。
[0141]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动触点7的第1接触部73与公共固定触点25常时接触。另一方面,在移动部件6未与检测对象抵接的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接着,在移动部件6与检测对象抵接而滑行移动时,可动触点7随之滑行移动,第2接触部75在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后,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如上所述,在移动部件6处于初始状态时,可动触点7与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在移动部件6被按下时,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与可动触点7接触,而进行开关的切换。
[0142]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5所示,触点4(^1切换固定触点26)经可动触点34(可动触点7)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芯片电阻81的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芯片电阻町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勵连接。另外,芯片电阻以的一端与触点£12(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芯片电阻尺2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勵连接。利用可动触点34 (可动触点7)的移动来切换与触点&1、⑷的接触状态。
[0143]在上述检测电路中,在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 (84)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 (触点^1)接触,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町的电阻值。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7 (84)被按下,而移动至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 (触点接触的位置时,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将芯片电阻81的电阻值和芯片电阻尺2的电阻值的乘积值,除以芯片电阻町的电阻值和芯片电阻82的电阻值相加值而得到的值(即([※^/(町+以))。
[0144]而且,在该检测电路中,在与2⑶等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呈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34的连接状态无关而不流过电流,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无穷大。进而,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两根电线间形成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54的连接状态无关,电流被短接,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零。
[014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使公共固定触点25、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这两者在保持部件2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13、280,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1^,280 一部分的安装部2%1、29。1上安装芯片电阻[、以。即,由于可使芯片电阻[、尺2的安装部2%1、294位于保持输出端子22、23的保持部件2上方,因此即使在将输出端子22、23埋设于保持部件2以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芯片电阻81、以。另外,不必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外侧设置芯片电阻町、1?2安装用部件,可减小其设置空间,与之相应地可使开关装置小型化。
[0146]下面说明另一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16?图25,对不同于前述各种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及其形式变化,使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电阻器分离并对置配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由于基本的部件组成和构造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说明中,对于部件名、部位名及符号,使用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用过的名称、符号。另外,对于已说明过的构成部件省略其详细说明。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阻器9外观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外观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从图19所示XI方向侧观看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的状态的主视图。在图20中对安装部29添加阴影线表示。图21是表示在图20的剖面线111-111处切断的剖面的剖视图。图22八和图228是表示从图19所示X〗方向侧观看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的状态的图,图22八是表示从图19所示\2方向侧观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8是表示从图19所示\2方向侧观看的状态的后视图。图23八和图23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2上配置电阻器9的状态的图,图23八是表示在保持部件2配置电阻器9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38是表示在图23八的剖面线处切断的剖面的剖视图。图24是用于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构成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子、延伸部和电阻器的关系的图。图25是图24所示检测电路的结构图。
[0147]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包括:由保持部件2和壳体3形成的外壳4 ;使操作部63从外壳4 (壳体3)的贯通部311突出出来的移动部件6 ;使移动部件6恢复为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施力部件8 ;根据该操作部63与检测对象抵接或非抵接发生移动而被操作的可动触点7 ;与该可动触点7常时接触的公共固定触点25 ;利用该可动触点7的移动切换与可动触点7的接触状态的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 ;从外壳4(保持部件2)向下方(22方向)突出,向外部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和第3输出端子24,以及用于得到上述输出端子间的电阻值的电阻器9。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操作部63从外壳4向上方(21方向)突出,可通过按压操作操作部63而进行输入操作。
[0148]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8所示,电阻器9是在两端部具有电极部91的芯片电阻。
[014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19所示,保持部件2通过嵌件成形(111861-1: 11101(11118)而一体形成有由金属板构成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及第3输出端子24。在支撑壁部212的一面侧〈XI方向侧的面)形成有凹部215(1和隔着树脂形成在凹部215(1旁边(打方向侧)凹部2156,在凹部215(1中,可在上下方向(21-22方向)配置使一对电极部91(请参考图18)横向(11-12方向)摆放的两个电阻器9,在凹部2156中,可配置使一对电极部91上下方向摆放的一个电阻器9。另外,如图20所示,在支撑壁部212中埋设有延伸部28 (延伸部28^281^280)。如上所述埋设于支撑壁部212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第3输出端子24及延伸部28的一部分露出到凹部215(1及凹部2156内部,而形成安装部29。与芯片电阻两端部的电极部91(请参考图18)相对应地,使一对安装部29夹着构成支撑壁部212的树脂而分离。使位于一对安装部29之间的树脂的厚度小于支撑壁部212其他部分处树脂的厚度(请参考图238)。如上所述,通过使一对安装部29间的树脂的厚度小于支撑壁部212其他部分处树脂的厚度,即使树脂因热(例如,对开关装置进行回流焊接时的热)而膨胀,也可以减小向着使一对安装部29离开方向的膨胀量,因此不容易使焊料连接的安装部29与电极部91的电连接断开,可提高可靠性。而且,在凹部215(1内宽度方向的一侧(打方向侧),跨越上下方向(21-22方向)形成安装部2961。在凹部215(1内宽度方向的另一侧(12方向侧),在上侧形成安装部2962,在下侧形成安装部2963。安装部2961、安装部2962和安装部2962相互离开配置。另外,在凹部2156内,在上侧(21方向侧)形成安装部2964,与安装部2964离开而在下侧形成安装部2965。
[0150]对于支撑壁部212,如图19及图21所示,在对应的一对安装部29之间设置有比安装部29向外向〈XI方向侧)突出的突出部218。在图21中,虽仅示出一部分的突出部218,但也同样地形成其他突出部218。在凹部215(1中,突出部218设置在跨越安装部2961和安装部2962之间,以及跨越安装部2961和安装部2963之间的树脂部的上侧、中央部和下侧。在凹部2156中,突出部218设置在安装部2964和安装部29^5之间的树脂部的宽度方向(1142方向)两端部。而且,突出部218彼此的间隔小于电阻器9的宽度尺寸。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成形加工容易地与支撑壁部212 —体形成突出部218。另外,如图22八和图228所示,支撑壁部212的另一面侧(图19所示乂2方向侧)的面具有薄壁部219,其呈槽形,分别在作为支撑壁部212竖立设置方向的上下方向(21-22方向)和与上下方向交差的方向(1142方向)上延伸设置。如上所述,通过以薄壁部219在支撑壁部212设置壁厚薄的部分,能够在施加高温时,减少支撑壁部212变形的量。因此,能够降低因变形对焊料产生的内应力。而且,可根据支撑壁部212的形状、大小及厚度等适宜地改变设置薄壁部219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228中添加阴影线所示,与埋设第1输出端子
22、第2输出端子23、第3输出端子24及延伸部28等部位对应地形成薄壁部219。因此,使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第3输出端子24及延伸部28等的一部分(背面侧)在薄壁部219露出。通过使这些部分从薄壁部219露出,可在进行嵌件成形时压住金属板材而进行成形。通过压住金属板进行成形,可防止因流动的树脂使金属板的位置偏移,并可稳定地在规定位置形成安装部29 (请参考图20)。
[0151]对于如上所述形成的保持部件2,如图23八和图238所示,在支撑壁部212—面侧(图19所示XI方向侧)的凹部215(1中,使两个电阻器9上下方向并列(上侧为芯片电阻尺1,下侧为芯片电阻以)配置,在凹部2156中配置一个电阻器9(芯片电阻…)。电阻器9 (芯片电阻)对于成对设置在凹部215(1及凹部2156内的安装部29分别进行桥接,并使电极部91和安装部29对置。而且,电阻器9(芯片电阻)与分别设置在凹部215(1及凹部2156内的突出部218接触。由于突出部218从设置有安装部29的面比安装部29向电阻器9 (芯片电阻)侧突出,因此对于与突出部218接触而对置配置的电阻器9 (芯片电阻)来说,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极部91分离而对置配置。如上所述,通过与突出部218对置地配置电阻器9(芯片电阻),可容易地使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和电极部91离开。在离开配置的电阻器9的电极部91与安装部29之间设置焊料30,并通过焊接将电极部91安装于安装部29。通过如上所述在离开并且对置配置的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和芯片电阻的电极部91之间设置焊料,可增加连接电极部91与安装部29的焊料的量。因此可提高焊接强度,并能够可靠地焊接。另外,由于设置在电极部91和安装部29之间的焊料的体积增力口,因此即使保持部件2受热膨胀而在焊料中产生内应力,也能够使伴随该内应力的应力分散,因此,能够不易使安装部29与电极部91的电连接损坏。
[0152]下面,对通过嵌件成形而一体形成于保持部件2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23、第3输出端子24、延伸部2?、延伸部2?及延伸部28(3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对于第1输出端子22,在向上方(21方向)延伸设置的端部具有公共固定触点25,并具有向第2输出端子23所在的方向(11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部28匕在延伸部28。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芯片电阻以的安装部29的一部分(2963^在延伸部280上方,离开延伸部28。并列设置有延伸部28匕在延伸部2?的一端部(打方向侧的端部)形成用于安装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9的一部分(2962)。在延伸部2?的另一端部0(2方向侧的端部)形成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第2输出端子23配置在延伸部28。下方,并且形成有安装部2961,其避开延伸部28。向第3输出端子24所在的方向弯曲,同时向上方延伸设置。安装部2961与安装部2963对置,并延伸设置到与安装部2962对置的位置,而形成用于安装芯片电阻町的安装部29及用于芯片电阻82的安装部29的一部分。在延伸部2?和安装部2961上方,离开两者而并列设置延伸部283。在延伸部283的一端部(打方向侧的端部)形成用于安装芯片电阻…的安装部29的一部分(2964^在延伸部283的另一端部(12方向侧的端部)形成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而且,第1切换固定触点26配置在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对置的位置,不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电连接。第3输出端子24延伸设置到与安装部2964对置的位置,在延伸设置的前端部形成用于安装芯片电阻…的安装部29的一部分(2965)。对如上所述配置的第1输出端子22、第2输出端子
23、第3输出端子24、延伸部2?、延伸部2?及延伸部28(3安装芯片电阻町,以桥接安装部2961和安装部2962。另外,安装芯片电阻82,以桥接安装部29^1和安装部29^3,安装芯片电阻…,以桥接安装部2964和安装部2965。
[0153]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可动触点7的第1接触部73与公共固定触点25常时接触。另一方面,可动触点7的第2接触部75在移动部件6未与检测对象抵接的初始状态下,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在移动部件6(请参考图16)与检测对象抵接而向下方(22方向)滑行移动时,可动触点7随之滑行移动,第2接触部75在离开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后,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如上所述,在移动部件6处于初始状态时,可动触点7与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1切换固定触点26接触,并且在移动部件6被按下时,可动触点7与公共固定触点25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而进行开关的切换。
[0154]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如图25所示,触点4(^1切换固定触点26)经可动触点35(可动触点7)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触点31与芯片电阻尺3的一端连接,芯片电阻83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4的端子%连接。芯片电阻尺2的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2的公共端子(1)1连接,芯片电阻82的另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勵连接。另外,芯片电阻町的一端与对应于输出端子23的端子勵连接,芯片电阻[的另一端与触点32(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连接。如上所述构成的开关装置1利用可动触点35 (可动触点7)的移动来切换与触点31、⑷接触状态。
[0155]在上述检测电路中,在初始状态下,可动触点7(35)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触点^1)接触,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4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的电阻值。另一方面,在可动触点7(35)被按下,而移动至与第2切换固定触点27(触点接触的位置时,作为输出端子22和输出端子23间的电阻值,检测到芯片电阻町的电阻值和芯片电阻尺2的电阻值的乘积值,除以芯片电阻[的电阻值和芯片电阻以的电阻值的相加值的值(即,(尺IX 1^2)/(1^1+1^2))。
[0156]而且,在该检测电路中,在与2⑶等外部装置连接的电线呈断路状态时,也与可动触点35的连接状态无关,不流过电流,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无穷大。进而,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的三根电线间形成短路状态时,与可动触点35的连接状态无关地电流被短接,因此对于从外部装置观测该检测电路侧,检测到电阻值为零。
[015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中,使第1切换固定触点26、第2切换固定触点27和公共固定触点25这三者在保持部件2(板状的基部21)上方的壳体3内延伸而形成延伸部28^28^28(:,并在形成于该延伸部28^1、2813、280 —部分的安装部29上安装芯片电阻[、以、尺3。即,由于可使芯片电阻81、1?2、尺3的安装部2961、2962、2963、2964、2965位于保持输出端子22、23、24的保持部件2的基部21 (请参考图20)上方,因此即使在将输出端子22、23、24埋设于保持部件2后,也能够容易地安装芯片电阻[、以、…。另外,不必在开关装置1的外壳4外侧设置芯片电阻[、以、…的安装用部件,可减小其设置空间,与之相应地可使开关装置小型化。
[0158]而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做以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由按压开关(叩也洲1化10构成,即使夹子形的可动触点7在两侧表面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26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27接触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滑动开关(811(16
构成,即使滑动触点形的可动触点在单侧表面与第1切换固定触点和第2切换固定触点之间滑动。
[0159]另外,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仅表示了设置有突出部218的实施方式这一个例子,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未设置有突出部218的实施方式应用突出部218而加以实施。
[0160]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与突出部218接触地配置电阻器9,而使电极部91和安装部29离开,并在电极部91和安装部29之间配置焊料,利用焊料连接电极部91和安装部29的例子。为了得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是如图26所示,在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凹部…,使凹部…的内底面与电极部91离开的结构。如上所述,通过在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凹部…,能够可靠地使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极部91离开,并在安装部29的至少一部分与芯片电阻的电极部91之间设置焊料30,由此可增加连接电极部91与安装部29的焊料30的量。因此,可提高焊接强度,并能够可靠地进行焊接。图26是表示上述变形例的结构的模式剖视图。
[016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附图中所示的大小和形状等并部限于此,可以在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范围内做适当变更。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加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贯通部的外壳; 移动部件,设置有从所述贯通部露出的操作部; 施力部件,使该移动部件恢复为操作前的初始状态; 可动触点,通过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而被操作; 公共固定触点,与该可动触点常时接触; 第I切换固定触点,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操作的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并且随着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成为非接触; 第2切换固定触点,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操作的初始状态下与所述可动触点非接触,并且随着对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 至少两个输出端子,从所述外壳向外部延伸;和 电阻器,用于得到所述至少两个输出端子间的电阻值, 所述外壳包括: 具有所述贯通部,并且下方开放的箱形的壳体;和 埋设所述输出端子,并且封闭所述壳体的下方的保持部件, 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中的至少两者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方的所述壳体内延伸而形成有延伸部,在形成于该延伸部的一部分的安装部上安装有所述电阻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方侧,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外壳内向另一方侧延伸,所述电阻器配置在至少比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可动触点靠另一方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由树脂形成,竖立设置有支撑壁部,由该支撑壁部支撑所述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由树脂形成,竖立设置有支撑壁部,由该支撑壁部支撑所述延伸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器是两端部具有电极部的芯片电阻,并且利用焊料将所述电极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且对置配置,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焊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器是两端部具有电极部的芯片电阻,并且利用焊料将所述电极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且对置配置,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电极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焊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壁部上设置有比所述安装部向所述芯片电阻侧突出的突出部, 使所述芯片电阻与所述突出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壁部上设置有比所述安装部向所述芯片电阻侧突出的突出部, 使所述芯片电阻与所述突出部对置地配置,使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极部离开。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使所述凹部的内底面与所述电极部离开。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凹部,使所述凹部的内底面与所述电极部离开。
11.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在所述芯片电阻的两端部具备的所述电极部相对应地设置有一对所述安装部,并且一对所述安装部夹着构成所述支撑壁部的树脂而离开, 位于一对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所述树脂的厚度形成为小于所述支撑壁部的其他部分的树脂的厚度。
12.如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片电阻安装在所述支撑壁部的一面侧,所述支撑壁部的另一面侧的面具有薄壁部,所述薄壁部槽形地延伸设置在所述支撑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和与所述上下方向交差的方向上。
13.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壁部具有厚壁部,该厚壁部埋设了位于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及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
14.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壁部设置有凹部,使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露出于该凹部内地形成有所述安装部。
15.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可动触点、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在内的开关触点部与所述电阻器的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朝向与所述支撑壁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隔壁部。
16.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共固定触点、所述第I切换固定触点、所述第2切换固定触点、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安装部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所述支撑壁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离开。
【文档编号】H01H13/18GK204167164SQ20142051565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佐藤贵仁, 伏木淳, 星直树, 漆原茂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