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6362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尤其是一种零件减少,可靠性增加,制造工艺减少的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包括一继电器主体,一底座本体和一隔弧构件,该继电器主体设置于该底座本体,该隔弧构件一体成型于该继电器主体或该底座本体,且该隔弧构件位于该继电器主体和该底座本体之间。
【专利说明】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尤其是一种即可减少零件个数,减少制造工艺又能增加继电器可靠性,延长继电器寿命的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0002]继电器作为一种电器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继电器的种类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种类应用的范围也不同。一般地,继电器可被分为自动地和非自动的,自动的继电器依靠控制电磁原理或者别的能够产生力的原理使得继电器的开关在开启和关闭之间进行切换。
[0003]传统的一个完整的继电器零件如图8所示,一般可以分为底座本体,壳体,隔弧构件,磁路装置和控制线路装置。壳体和底座本体是相互配合得以将继电器工作的部分与外界隔离,密封于一个腔体中,磁路装置通过固定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本体,控制线路部分的各个必要的构件分别安装于底座本体和磁路装置上并且通过连接线进行连接。一般地,在底座本体上安装有根据规格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动簧片和静簧片,并且在对应的位置预先设置触点和焊点,总之通过磁路装置可以选择继电器通电与不通电两种情况。隔弧构件是设置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用于隔断各个触点组之间防止相邻触点组发生跳电或者爬电等会引起继电器短路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体积小但是触点组数量多的继电器上显得更为重要,触点组过多使得相邻两个触点组之间的距离更近,没有隔弧构件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跳电或者爬电等等现象引起继电器短路。
[0004]值得一提的是,隔弧构件除了防止继电器短路的现象外还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一般地由于底座本体上的各个线路构件需要用连接线连接到磁路装置上的相应的各个线路构件,所以在固定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用于连接线路时的空间,而正因为留有的这些空间使得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的固定不稳定,在一些剧烈震动或者意外掉落等情况下往往会造成磁路装置往底座本体方向下塌倾斜,下塌倾斜的最坏情况就是造成整个继电器的报废或者发生短路情况,所以在制造继电器的时候这种情况是极力避免的。所以隔弧构件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设置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并且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分别接触,用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的相互固定支撑。但是传统的继电器中的隔弧构件是一个单独的零件,最后是通过嵌合的方式设置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而为了保证隔弧构件能够固定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往往会预先在底座本体上设置槽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隔弧构件根据配合使用的继电器的触点组不同具有不同的结构,一般地在大于等于三组触点组时需要至少二个隔弧元件组成,在隔弧元件的一端进行连接。例如如果是一种拥有四组触点组的继电器,那对应的隔弧构件上至少拥有三组隔弧元件,如图所示,并且三组隔弧元件的一端分别是相连的。
[0005]这种类型的继电器存在着几个缺点:首先是关于成本问题,每个这种类型的继电器都必须要用到隔弧构件,所以需要额外一个模具进行隔弧构件的制造。第二,增加生产工艺,需要增加一个步骤组装隔弧构件,生产制造成本增加。第三,由于隔弧构件是通过嵌合的方式设置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的,为了安装方便所以都为间隙配合,使得隔弧构件一边与底座本体或者磁路装置接触时相对的另一边与磁路装置或者底座本体之间留有间隙,这个间隙的大小根据不同尺寸类型的继电器而不同,一般地,间隙的大小在0.7_左右,而这个间隙对于这种小型的继电器来说在遇到跌落或者震动等情况下会导致磁路装置向着底座本体方向下塌倾斜从而影响继电器的质量。第四,由于隔弧构件上的相邻两个隔弧元件是连接的,形成的是一端密封的通道,所以在继电器运作的时候不利于散热从而缩短继电器的寿命。第五,这种类型的隔弧构件由于一端密封在继电器运作过程中在触点组中产生的飞溅物容易在堆积,会造成触点间短路即触点接触,降低继电器的使用寿命。第六,由于隔弧构件是一间隙配合的方式设置于磁路装置和底座本体之间,在继电器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上下方向串动,从而降低触点组间的爬电距离造成短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来说,所述继电器底座的使用能够减少所述继电器的零部件,从而,节省所述继电器的成本。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底座在组装形成所述继电器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工序,并且提高所述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其防止了在一些震动跌落等情况下磁路装置往所述底座本体方向下塌倾斜,提高所述继电器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其有效地解决了触点组的各个触点之间的散热问题,使得所述继电器工作时能够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延长了触点使用寿命,增加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其能够及时排出所述继电器工作时触点之间产生的飞溅物,从而防止了触点之间短路现象,提高所述继电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及继电器,其相邻触点组之间的所述隔弧元件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所述隔弧元件的上下串动造成触点组之间的爬电距离减小造成的短路现象,提尚广品的安全性。
[001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继电器底座,用于制备一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包括一继电器主体,其包括:
[0013]—底座本体;和
[0014]一隔弧构件,其中所述隔弧构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从所述底座本体一体地延伸,以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间隔地设置,以在每所述隔弧元件之间分别形成一通道。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至少一组安装孔,并且每组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隔弧元件。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后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位于相邻所述安装孔之间,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所述隔弧元件后端沿着所述隔弧元件前端向后延伸,用于支撑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合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底座本体还包括:
[0021]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以用于连接所述继电器主体;和
[0022]—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沿着所述底座本体的周围设置,以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的壳体。
[00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其包括:
[0024]—继电器主体;和
[0025]一继电器底座,所述继电器底座进一步包括:
[0026]一底座本体;和
[0027]一隔弧构件,所述隔弧构件位于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继电器主体之间,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且在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继电器主体之间形成一通道,从而,辅助散热。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继电器主体还包括一磁路装置和一控制线路装置,所述控制线路装置设置于所述磁路装置和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磁路装置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每所述隔弧元件位于所述磁路装置与所述底座本体之间。
[002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隔弧构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相邻所述隔弧元件之间形成所述通道。
[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形成于所述底座本体,并且每所述隔弧元件从所述底座本体延伸至所述磁路装置。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后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用于隔电所述控制线路装置,所述隔弧元件后端用于支撑所述磁路装置。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合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磁路装置。
[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磁路装置。
[003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一壳体,相应地,所述继电器底座还包括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沿着所述底座本体的周围设置,所述壳体得以卡合于所述安装结构。
[003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36](a)形成包括一底座本体和一隔弧构件的一继电器底座;以及
[0037](b)将一继电器主体安装于所述继电器底座,其中所述隔弧元件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继电器主体之间。
[003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隔电的意思是所述隔弧构件能够把所述继电器主体的相邻电路隔开,防止相邻电路之间发生短路现象。例如,根据图1所示,隔电的意思就是分隔相邻两个触点组,使得相邻两个触点组之间不发生短路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的示意图
[004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底座本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底座本体俯视图的示意图
[004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6]图8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48]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继电器1的整体示意图,所述继电器1包括一底座本体10,一壳体20,一隔弧构件30,一磁路装置40和一控制线路装置50。所述底座本体10可分离地与所述壳体20配合安装,使得所述继电器1能够在一个密闭或者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工作;所述隔弧构件30 —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本体10或者所述磁路装置40,用于将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中会造成短路的线路隔开,使得所述继电器能够正常的工作;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并且在所述继电器1工作时可控制地提供磁力,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1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和所述磁路装置40,用于电的传输。其中所述磁路装置40和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可以统称为继电器主体。
[0049]根据图2图3所示,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最基本地需要包括多个触点组51,多个静簧片52,多个动簧焊片53,一动簧片54和一弹性元件55,当然也可以另外包括例如指示作用或者控制作用或者其他作用的附加构件。所述静簧片52 —般都为两个一组,当然也可以是多个为一组,分别相对地且相距一定距离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且所述静簧片52的两端分别是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上下两个端面延伸出一段距离,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结构,另一端用于设置所述继电器1的开启和关闭开关。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不同规格的所述继电器1,所述静簧片52的个数也有不同。例如图3所示的一种所述继电器1,具有八个所述静簧片52,且每两个分为一组,所以一共有四组。所述触点组51其数量是根据所述静簧片52所分成的组数决定的,所述静簧片52分成了四组,且每组包括两个所述静簧片52,所以所述触点组51也包括四组。具体地,每组所述触点组51进一步包括多个触点511,所述触点511的数量是根据每组所述静簧片52所组成的所述静簧片52的数量决定。每组所述静簧片52包括两个所述静簧片52,所以相对应地每组所述触点组51包括两个所述触点511。具体地,所述触点组51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静簧片52控制开关的那一端,且每组所述触点511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用于所述动簧片54的设置。
[0050]具体地,所述动簧焊片53是用于连接外部进入到所述继电器1的电源,也就是说外部的电源通过所述动簧焊片53进入到所述继电器1中后,再由所述继电器1判断是否通过。所述动簧焊片53其数量也是跟所述静簧片52所组成的静簧片组的数量有关,一般地,所述静簧片52组成的静簧片组的数量外加两个等于所述动簧焊片53的数量,其中额外增加底座后端的两个所述动簧焊片53是用于连接所述磁路装置40,用于磁路装置40的通电得以产生磁路来控制所述动簧片54。具体地,所述动簧焊片53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且所述静簧片52的两端分别是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的上下两个端面延伸出一段距离,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结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
[0051]具体地,所述动簧片54的一端位于每组所述触点组51的所述触点511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弹性元件55连接。所述动簧片54其能够通过控制与任意一侧的所述触点511接触。一般地,在所述磁路装置40不通电的产生磁路的情况下,所述动簧片54是与所述触点511 —侧接触或者是位于所述触点511之间,与任何一侧都不接触,此时与所述动簧片54相接触的所述触点511 —般都是使得所述继电器1断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所述磁路装置40没有产生磁力的情况下所述继电器1是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磁路装置40通电时,由于所述磁路装置40产生磁力吸引所述动簧片54往所述触点511的另一侧移动使得所述动簧片54与另一侧的所述触点511接触,此时一般所述继电器1就处于接通状态,且此时与所述动簧片54另一端相连的所述弹性元件55是处于弹性势能储存状态,一旦所述磁路装置40断开不提供磁力,所述动簧片54会因为所述弹性元件55的缘故与接通所述继电器1的所述触点511断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继电器1的种类不同,也有一种继电器当所述磁路装置40断开时是处于接通状态,当所述磁路装置40接通时处于断开状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其原理与上述描述是相同。
[0052]根据图4所示,所述底座本体10上具有多个安装孔101,所述安装孔101的数量根据不同规格的所述继电器1而决定,所述安装孔101用于安装所述静簧片52和所述动簧焊片53。一般地,所述静簧片52和所述动簧焊片53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1,这样就省去了一些固定的步骤,当然通过其他固定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具体地,所述安装孔101都是按照一定方式和一定位置进行排列,换句话说,所述安装孔101可以被分成多组进行设置。例如图4所示,安装所述静簧片52的所述安装孔101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的前端位置,并且分别是以两个为一组的形式排列,且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安装孔101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当所述静簧片52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1中时,得以在所述静簧片52的每组所述触点组51的所述触点51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接着用于安装所述动簧焊片53的所述安装孔101依次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向后端设置,同理用于安装所述动簧焊片53的所述安装孔101也是按照一定方式和一定位置进行设置,且一般地每组所述静簧片52对应一个所述动簧焊片53,并且所述动簧焊片53是位于这组所述静簧片52所在的通道上,也就是说以一组所述静簧片52为一个通道,那对应的所述动簧焊片53也是位于这个通道上。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继电器1有多少组所述静簧片52就有多少个通道,且为了保证每组所述静簧片52之间不发生短路现象,每个通道之间都留有一定距离,也就是说,相对应的每个所述动簧焊片53之间也都留有一定距离为了防止短路现象。
[0053]具体地,在所述底座本体10后端位置处进一步设置有一固定结构11,所述固定结构11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磁路装置40与所述底座本体10。根据图5所示,所述磁路装置40都为标准件,一般地所述磁路装置40包括一产磁线圈装置41和一磁路装置骨架42,所述产磁线圈装置41缠绕于所述磁路装置骨架42并且进行封装。在所述磁路装置骨架42后端底部处包括一固定结构421,所述固定结构421与所述底座本体10上的所述固定结构11相互配合安装后,得以将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磁路装置40是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同时也覆盖住了位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上的所述动簧焊片53的连线端,所以在所述磁路装置40的前端与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是留有空间,用于预留连线的空间。也就是说,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中后除了所述固定结构421和所述固定结构11之间是连接,其余的所述磁路装置40部分是悬空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上方。
[0054]具体地,所述磁路装置40与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样,根据图2所示的是一种连接方式,此时所述固定结构11与所述固定结构421之间通过螺丝的方式进行固定。当然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使用粘合剂,利用物理原理进行卡扣等等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所述磁路装置40与所述底座本体10连接即可。
[0055]根据图4所示,所述底座本体10的底端位置处还进一步包括一安装结构12,所述安装结构12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的底端位置,且是绕着所述底座本体10的底端周围设置。通过所述安装结构12得以将所述底座本体10可拆卸地与所述壳体20连接。具体地,根据图1所示的所述壳体20,所述壳体20具有一容纳室201和一开口端202,所述开口端202连通于所述容纳室201,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开口端202可进入到所述容纳室201中。所述底座本体10通过所述开口端202连接于所述壳体20。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20的开口端202四周包括一安装结构21,所述安装结构21与所述底座本体10上的所述安装结构12是相互配合的,即所述安装结构21与所述安装结构12相互配合安装得以将所述底座本体10安装于所述壳体20。具体地,这样的一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优点在于能够随时进行所述壳体20和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的分离,且分离方便简单,组装的时候工艺也简单,快速,所以说是一种比较优选的方式。当然除了这种优选的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另外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组装,可以通过螺丝螺钉等元件进行拧紧组装等等,只要是能够将所述底座本体10和所述壳体20固定组装的方式都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056]根据图5图6所示,所述隔弧构件30是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本体10,用于隔离每组所述触点组51,防止相邻两组所述触点组51之间发生短路现象。一般地从工艺和制造难度上将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本体10相对容易简单,但是一体成型于所述磁路装置40也是可以实现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隔弧构件30除了隔离所述触点组51以外还具有一个支撑的作用,即所述隔弧构件30设置于所述磁路装置40和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后,所述隔弧构件3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磁路装置40和所述底座本体10接触,用于进一步稳固所述磁路装置40和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的连接。例如在一些震动剧烈的环境下或意外掉落的情况下等等在没有所述隔弧构件30的支撑的时候,很有可能所述磁路装置40会向着所述底座本体10方向下塌倾斜从而造成整个所述继电器1的质量问题,严重的会直接造成安装于所述磁路装置40和所述底座本体10上的所述控制线路装置50的短路,所以说所述磁路装置40向着所述底座本体10方向下塌倾斜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述隔弧构件30的上下面能够完全与所述底座本体10和所述磁路装置40接触,但是实际生产工艺上是很难做到这个精度的,即使能够做到在成本上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往往是有一个标准,允许有一定范围的间隙,即这个间隙小于或者等于0.1_。
[0057]具体地,所述隔弧构件30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31,每个所述隔弧元件31包括一隔弧元件前端311和一隔弧元件后端312,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向后延伸出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所述隔弧构件30上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数量是与所述触点组51的组数有关,一般地所述触点组51的数量比对应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数量多一个,具体地来说是因为所述隔弧元件31是设置于两个所述触点组51之间。例如图6所示,一共有四组所述触点组51,所以相对应的一共有三片所述隔弧元件31。
[0058]具体地,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其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将相邻的两组所述触点组51隔开,得以保证相邻的两组所述触点组51之间不会发生短路现象,所以所述隔弧元件前端311的高度相对于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较高。具体地,每个所述隔弧元件31之间是相互不连接的,即相比较于传统的所述隔弧元件31’,如图8所示,每个所述隔弧元件31’的前端是横向地连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31之间是相互分离的,所述隔弧元件31是通过所述底座本体10或者所述磁路装置30进行相互定位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31的优势在于当在所述触点组51之间由于电流通过产生热量的时候可以直接从所述隔弧元件31前端散发出去。另外的,由于所述触点组51之间由于电流流通产生的飞溅物不会因为所述隔弧元件31的阻挡堆积于所述触点组51之间,而传统的所述隔弧元件31’很大程度上会在所述触点组51’之间堆积飞溅物,飞溅物的堆积会影响所述触点组51之间的灵敏度,严重的时候堆积过多直接造成所述触点组51之间短路,而本实用新型就不会产生飞溅物堆积的现象从而提高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0059]具体地,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其主要用作在于更够更加稳定牢固地将所述磁路装置40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0,使得所述磁路装置40不会因为震动或者摔落等情况下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方向下塌倾斜。根据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是预先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10,所以在尺寸上不用去考虑传统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因为装配需要预留的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可以竟可能地做到尺寸上与所述磁路装置40前端到所述底座本体10的距离接近或者一致,从工艺上来说一致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到符合标准的范围内的距离。相比较于图8所示的传统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一般所述隔弧构件30’装配后,当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的下端与所述底座本体10接触时,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的上端距离所述磁路装置40留有较大的空间,这是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与所述底座本体10之间的配合需要间隙配合的原因,这样在震动或者摔落等情况下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方向下塌倾斜从而造成继电器的不可靠性。
[0060]根据图7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每个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上都具有一凹槽3121”,所述凹槽3121”的尺寸与所述磁路装置40前端与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接触部分配合。也就是说,当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中后,所述磁路装置40前端是嵌合于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上的所述凹槽3121”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后能够符合标准范围内地接近或者是接触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更进一步地在横向上限制了所述磁路装置40的移动。
[0061]根据图7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每个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上都具有一凸起3122”’,相对应地在所述磁路装置40前端具有凹槽,且在尺寸和位置上是配合的。其原理与上述一个优选实施例一样,当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中后,所述磁路装置40的前端是卡合于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上的所述凸起3122”’,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所述磁路装置40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10后能够符合标准范围内地接近或者是接触所述隔弧元件后端312”’,更进一步地在横向上限制了所述磁路装置40的移动。
[0062]总之,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相比较于传统的相同规格的继电器主要有如下优点:第一,少一个零件的组装和生产,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是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本体10,所以在制造模具上可以少一种,在生产所述底座本体10的同时可以将所述隔弧构件30—同生产。第二,减少了制造工艺,因为无需进行所述隔弧构件30的组装,所以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三,解决了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因组装需要,预留组装空间从而造成的所述磁路装置40与所述底座本体10悬空部分不能够充分被支撑的问题,在遇到震动或者摔落等情况下很有可能所述磁路装置40会沿着所述底座本体10方向下塌倾斜,所以本实用新型在整体上提高了继电器的可靠性。第四,有效解决了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所造成的散热问题,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构件30的前端是敞开的,在所述触点组51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及时地散发出去。第五,有效解决了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所述造成的在所述触点组51之间堆积飞溅物的问题,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构件30的前端是敞开的,在所述触点组51中产生的飞溅物能够及时地飞溅到外部。第六,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所述隔弧构件30上下串动造成的爬电距离减小的问题,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隔弧构件30是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本体10或者所述磁路装置40,所以在继电器震动或者别的情况下不会进行上下串动,从而能够保证爬电距离保持不变。
[006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继电器底座,用于制备一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包括一继电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本体;和 一隔弧构件,其中所述隔弧构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从所述底座本体一体地延伸,以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间隔地设置,以在每所述隔弧元件之间分别形成一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具有至少一组安装孔,并且每组所述安装孔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隔弧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后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位于相邻所述安装孔之间,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所述隔弧元件后端沿着所述隔弧元件前端向后延伸,用于支撑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合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继电器主体。
7.如权利要求4、5或6中任一所述的继电器底座,其中所述底座本体还包括: 一固定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本体,以用于连接所述继电器主体;和 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沿着所述底座本体的周围设置,以用于安装所述继电器的壳体。
8.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继电器主体;和 一继电器底座,所述继电器底座进一步包括: 一底座本体;和 一隔弧构件,所述隔弧构件位于所述底座本体与所述继电器主体之间,用于隔电所述继电器主体,且在所述底座本体和所述继电器主体之间形成一通道,从而,辅助散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主体还包括一磁路装置和一控制线路装置,所述控制线路装置设置于所述磁路装置和所述底座本体,所述磁路装置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每所述隔弧元件位于所述磁路装置与所述底座本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所述隔弧构件包括至少一隔弧元件,相邻所述隔弧元件之间形成所述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继电器,每所述隔弧元件形成于所述底座本体,并且每所述隔弧元件从所述底座本体延伸至所述磁路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具有一隔弧元件前端和一隔弧元件后端,其中所述隔弧元件前端用于隔电所述控制线路装置,所述隔弧元件后端用于支撑所述磁路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合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磁路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每所述隔弧元件的所述隔弧元件后端分别具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嵌入安装于所述底座本体的所述磁路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一壳体,相应地,所述继电器底座还包括一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沿着所述底座本体的周围设置,所述壳体得以卡合于所述安装结构。
【文档编号】H01H50/02GK204257525SQ201420735483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戴亮平 申请人:宁波金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