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充电器及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636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充电器及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及配备有该快速充电数据线的充电器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因而需要经常利用充电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近来,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采用了快速充电方案,快速充电方案能够大大的缩短充电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快速充电方案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移动设备设计中。但也由此带来了一些困扰,由于快速充电往往是通过提高电压或者加大电流的方式得以实现,这就对充电数据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充电数据线的阻抗较大不仅容易发热引起风险,同时也会造成充电效率的降低。

目前为了降低充电数据线阻抗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充电数据线的直径;增加充电数据线的并行线数量;降低充电数据线的长度。但是,采用增加直径和增加并行线数量效果并不很理想,降低长度会局限充电数据线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数据线的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同时能够改善因降低充电数据线长度而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的不足。

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包括:第一段数据线、第二段数据线及第三段数据线,其中,所述第一段数据线和所述第三段数据线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的长度,所述第一段数据线、所述第二段数据线及所述第三段数据线能两两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段数据线的一端用于与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三段数据线的一端用于与移动设备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所述第一段数据线包括:第一线缆本体、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缆本体一端的第一连接接口、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线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段数据线包括:第二线缆本体、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线缆本体一端的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线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段数据线包括:第三线缆本体、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线缆本体一端的第四连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线缆本体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接口;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接口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能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或者能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能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或者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包括直插式或者卡扣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包括直插式或者卡扣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线缆本体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线缆本体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三线缆本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缆本体和所述第二线缆本体的长度之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线缆本体和所述第三线缆本体的长度之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包括USB型接口。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充电器,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数据线的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同时能够改善因降低充电数据线长度而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的不足。

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插头及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移动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数据线的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同时能够改善因降低充电数据线长度而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的不足。

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本体及配备有所述充电器,利用所述充电器的快速充电数据线能对所述移动设备进行快速充电及/或传输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充电数据线及配备有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的移动设备,通过三段完全分离式的结构设计或者三段不完全分离式的结构设计,在需要快速充电时选取其中的两段数据线进行连接,在需要较长数据线时将三段数据线全都进行连接,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数据线的阻抗,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还可改善因降低充电数据线长度而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的不足。另外,不完全分离式的三段式数据线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也可便于携带于存放,避免因其中某一段数据线遗失时造成使用不便或者寻找的麻烦。同时,所提供的快速充电数据线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快速充电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图1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应用于第一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将图1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应用于第二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快速充电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快速充电数据线之连接线的示意图。

图6为将图4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应用于第一场景的示意图。

图7为将图4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应用于第二场景的示意图。

图8为将本发明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运用至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将本发明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运用至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另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所述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充电数据线,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充电数据线的阻抗,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同时,三段式的结构设计,也改善了充电数据线过短造成的应用场景受限的不足。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快速充电数据线1,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包括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及第三段数据线30。其中,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及第三段数据线30在物理上彼此之间完全分离,但两两之间相互连接时能够充分接触,且可避免静电风险。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远远短于第二段数据线20的长度,且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之和也小于第二段数据线20的长度。

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包括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于第一线缆本体102一端的第一连接接口101、电性连接于第一线缆本体102另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03。

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还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一主体部100,所述第一主体部100具有第一端部1001,以及与第一端部1001相对的第二端部10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01与第二端部1002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相对的两个短边上。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01与第二端部1002也可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00表面为一绝缘体,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第一端部1001上,且可穿过第一主体部100的中空结构与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可以被配置为USB-A型接口,可与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USB-A型插槽连接以进行取电及/或数据传输。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接口101还可以被配置为USB-B型接口,可与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USB-B型插槽连接以进行取电及/或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结构可以包括:从外往里分别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绝缘材料层、外屏蔽层、内屏蔽层及多条线芯。其中,外屏蔽层为65%的镀锡铜编织带,内屏蔽层为铝箔。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的多条线芯被配置为电源线和数据线,依次是:红线(电源线),代表电源正极,标识为VCC或者+5V;白线(写数据线),代表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绿线(读数据线),代表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黑线代表接地线,标识为GND。红线和黑线负责供电,白线和绿线负责数据的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的线芯还可以多一条起标识身份作用的ID线。所述多条线芯的材质为铜线或者铁线,优选为铜线。

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一输入端1020,第一线缆本体102之远离第一主体部1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一输出端1021。第一输入端1020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第一端部1001和第二端部1002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部103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电连接,也可用于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电连接。

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包括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一端的第二连接部201、电性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另一端的第三连接部203。

所述第二连接部2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2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电连接。

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的内部结构完全同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01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二输入端2020,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03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二输出端2021。

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可用于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电连接。

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包括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于第三线缆本体302一端的第四连接部301、电性连接于第三线缆本体30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接口303。

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还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二主体部300,所述第二主体部300具有第三端部3001,以及与第三端部3001相对的第四端部30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相对的两个短边上。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也可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300表面为一绝缘体,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四连接部3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连接,也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连接。具体地,第四连接部3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电连接,或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的第三连接部203电连接。

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的内部结构同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之远离第二主体部3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三输入端3020,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三输出端3021。第三输出端3021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接口303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第四端部3002上,且可穿过第二主体部300的中空结构与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303可以被配置为mini-USB接口、micro-USB或者BM-USB等类型的充电接口等,以用于对带有USB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供电。所述移动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MP3或MP4等其他需要充电的电子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1或者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插式(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卡扣式或其他形式。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插式(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卡扣式或其他形式。

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直插式的连接方式具体实施过程可为: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上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分别设置一个大致呈方形的插槽,插槽的开口朝向背离线缆本体的方向。对应地,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上和第四连接部301上分别设置一个插头,插头与所述插槽相匹配且能够电性连接所述插槽。如此,可实现将第二连接部201上的插头或者第四连接部301的插头插入第一连接部103上的插槽或者第三连接部203上的插槽。从而可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第三段数据线30之间两两相连。

所述插槽可被配置为USB-A型插槽、USB-B型插槽、USB-mini型插槽或USB-micro型插槽,相应地,所述插头可被配置为USB-A型插头、USB-B型插头、USB-mini型插头或USB-micro型插头。

在实际运用快速充电数据线1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或数据传输时,可通过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的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接口101连接于带有USB接口的供电设备(例如,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插槽中进行取电及数据传输与电脑或者连接,快速充电数据线1的第三段数据线30的第二连接接口303与移动设备的数据接口连接并向移动设备供电及传输数据。

参阅图2所示,为将图1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应用于第一场景的示意图。

在需要使用较长的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或数据传输的场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连接,同时,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还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与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电脑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连接,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其中,电源适配器可以是220v电源适配器或车载电源适配器。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从移动电源或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等所取电力及/或数据首先被传输至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入端1020;接着,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出端1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输入端2020,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输出端2021进一步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入端3020;然后,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出端3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经由第二连接接口303传输至移动设备。

也即将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三段完全分离式的数据线同时进行连接,以此达到长度上的效果。

参阅图3所示,为将图1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应用于第二场景的示意图。

在移动设备距离电源(如插座)较近且又需要使用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的场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与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电脑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连接,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也即仅将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中的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进行连接。其中,电源适配器可以是220v电源适配器或车载电源适配器。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从移动电源或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等所取电力及/或数据首先被传输至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入端1020;接着,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出端1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入端3020;然后,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出端3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经由第二连接接口303传输至移动设备。

因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远远短于第二段数据线的长度,因此放弃第二段数据线,组合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可以达到缩短数据线的长度从而降低阻抗提高快速充电的效率的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快速充电数据线1,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包括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及第三段数据线30。其中,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及第三段数据线30在物理上不完全分离,两两之间相互连接时能够充分接触,且可避免静电风险。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远远短于第二段数据线20的长度,且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之和也小于第二段数据线20的长度。

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包括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于第一线缆本体102一端的第一连接接口101、电性连接于第一线缆本体102另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03。

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还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一主体部100,所述第一主体部100具有第一端部1001,以及与第一端部1001相对的第二端部10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01与第二端部1002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相对的两个短边上。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01与第二端部1002也可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00表面为一绝缘体,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第一端部1001上,且可穿过第一主体部100的中空结构与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可以被配置为USB-A型接口,可与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USB-A型插槽连接以进行取电及/或数据传输。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接口101还可以被配置为USB-B型接口,可与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USB-B型插槽连接以进行取电及/或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结构可以包括:从外往里分别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绝缘材料层、外屏蔽层、内屏蔽层及多条线芯。其中,外屏蔽层为65%的镀锡铜编织带,内屏蔽层为铝箔。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的多条线芯被配置为电源线和数据线,依次是:红线(电源线),代表电源正极,标识为VCC或者+5V;白线(写数据线),代表负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绿线(读数据线),代表正电压数据线,标识为Data+;黑线代表接地线,标识为GND。红线和黑线负责供电,白线和绿线负责数据的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内部的线芯还可以多一条起标识身份作用的ID线。所述多条线芯的材质为铜线或者铁线,优选为铜线。

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电性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一输入端1020,第一线缆本体102之远离第一主体部1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一输出端1021。第一输入端1020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0的第一端部1001和第二端部1002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部103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电连接,也可用于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固定部1022,所述第一固定部1022为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的外部绝缘层向外凸起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1022上。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可以是具有强韧性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0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接线102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022的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

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包括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一端的第二连接部201、电性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另一端的第三连接部203。

所述第二连接部2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2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电连接。

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的内部结构完全同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01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二输入端2020,第二线缆本体202电性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03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二输出端2021。

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可用于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电连接。

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包括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于第三线缆本体302一端的第四连接部301、电性连接于第三线缆本体30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接口3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固定部2022,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为所述第二线缆本体202的外部绝缘层向外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所述第二连接线2023可以是具有强韧性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连接线102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同一端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202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部的一端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另一个固定部的一端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

由此可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固定部1022,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固定部2022。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线1023的长度大于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二段数据线20长度之和。如此,可将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二段数据线20连接起来,以达到在物理上不分离的效果。

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还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二主体部300,所述第二主体部300具有第三端部3001,以及与第三端部3001相对的第四端部30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相对的两个短边上。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也可分别设置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相对的两个长边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部300表面为一绝缘体,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四连接部3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连接,也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连接。具体地,第四连接部301可用于与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部103电连接,或可用于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的第三连接部203电连接。

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的内部结构同所述第一线缆本体102,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之远离第二主体部3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三输入端3020,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一端被设置为第三输出端3021。第三输出端3021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第三端部3001与第四端部3002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接口303连接于第二主体部300的第四端部3002上,且可穿过第二主体部300的中空结构与第三线缆本体30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接口303可以被配置为mini-USB接口、micro-USB或者BM-USB等类型的充电接口等,以用于对带有USB接口的移动设备进行供电。所述移动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MP3或MP4等其他需要充电的电子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上还至少设有一个第三固定部3022,所述第三固定部3022为所述第三线缆本体302的外部绝缘层向外凸起形成。所述第三固定部3022的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部30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线2023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二连接线202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部3022的同一端的两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线2023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

由此可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固定部2022,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固定部3022。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线2023的长度大于第二段数据线20和第三段数据线30长度之和。如此,可将第二段数据线20和第三段数据线30连接起来,以达到在物理上不分离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和第二连接线2023还可以为同一根连接线。即,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与第一线缆本体102上的第一固定部1022,然后穿过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线缆本体202上的第二固定部2022,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与第三线缆本体302上的第三固定部3022。本发明中对固定部的数量及位置、连接线的数量不进行限制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1或者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插式(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卡扣式或其他形式。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插式(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卡扣式或其他形式。

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直插式的连接方式具体实施过程可为: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上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分别设置一个大致呈方形的插槽,插槽的开口朝向背离线缆本体的方向。对应地,在所述第二连接部201上和第四连接部301上分别设置一个插头,插头与所述插槽相匹配且能够电性连接所述插槽。如此,可实现将第二连接部201上的插头或者第四连接部301的插头插入第一连接部103上的插槽或者第三连接部203上的插槽。从而可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第二段数据线20、第三段数据线30之间两两相连。

所述插槽可被配置为USB-A型插槽、USB-B型插槽、USB-mini型插槽或USB-micro型插槽,相应地,所述插头可被配置为USB-A型插头、USB-B型插头、USB-mini型插头或USB-micro型插头。

在实际运用快速充电数据线1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或数据传输时,可通过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的第一段数据线10的第一连接接口101连接于带有USB接口的供电设备(例如,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的插槽中进行取电及数据传输与电脑或者连接,快速充电数据线1的第三段数据线30的第二连接接口303与移动设备的数据接口连接并向移动设备供电及传输数据。

参阅图6所示,为将图4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应用于第一场景的示意图。

在需要使用较长的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或数据传输的场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与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连接,同时,所述第二段数据线20还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与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电脑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连接,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其中,电源适配器可以是220v电源适配器或车载电源适配器。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从移动电源或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等所取电力及/或数据首先被传输至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入端1020;接着,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出端1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输入端2020,第二线缆本体202的第二输出端2021进一步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入端3020;然后,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出端3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经由第二连接接口303传输至移动设备。

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的长度大于第一段数据线10与第二段数据线20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第二连接线2023的长度大于第二段数据线20与第三段数据线30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将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三段不完全分离式的数据线同时进行连接时,能够拉直数据线从而达到长度上的效果。

参阅图7所示,为将图4中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应用于第二场景的示意图。

在移动设备距离电源(如插座)较近且又需要使用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的场景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段数据线10与所述第三段数据线30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与移动电源或者电源适配器或者电脑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3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01连接,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也即仅将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中的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进行连接。其中,电源适配器可以是220v电源适配器或车载电源适配器。

所述第一连接接口101从移动电源或电源适配器或电脑等所取电力及/或数据首先被传输至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入端1020;接着,第一线缆本体102的第一输出端1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传输至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入端3020;然后,第三线缆本体302的第三输出端3021可将电力及/或数据经由第二连接接口303传输至移动设备。

因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长度远远短于第二段数据线的长度,因此放弃第二段数据线,组合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可以达到缩短数据线的长度从而降低阻抗提高快速充电的效率的效果。其次,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线1023的长度大于第一段数据线10与第二段数据线20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第二连接线2023的长度大于第二段数据线20与第三段数据线30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因此,在将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的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进行连接时,能够将第二段数据线分离开且拉直第一段数据线10和第三段数据线30的数据线。

可理解的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三段式快速充电数据线1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数据传输的原理,与利用现有的一整根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及数据传输的原理相同,本文再此不再对充电及数据传输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由于所述快速充电数据线1采用三段式的结构,选用其中的两个相当于缩短了数据线的长度,降低了数据线的阻抗,但若在需要较长数据线的使用场合时,也可以将三段式的数据线全部连接上,如此也避免了因长度受限引起的不便。另外,不完全分离式的三段式数据线两两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在一起,也可便于携带于存放,避免因其中某一段数据线遗失时造成使用不便或者寻找的麻烦。最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不需要额外加粗线缆本体。

参阅图8所示,为将本发明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运用至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充电器11包括充电插头111及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所述充电插头111包括塑料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插脚等。

参阅图9所示,为将本发明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运用至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移动设备22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移动设备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电子产品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所述移动设备22包括本体222及配备有所述充电插头111及所述的快速充电数据线1。所述本体可包括所述移动设备22的外壳及其内部元件,例如主板、处理芯片、存储器、电源等。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