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开关所用能防水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设备中具有开关组件,且该开关组件包括壳体、组装在壳体内的按钮、弹片及本体,通常本体上设有连接端子,统称为连接组件,按下按钮时,按钮压接弹片的弹性部,使其变形以与电路板上的第一接触件电性接触,松开按钮时,弹性部恢复至初始状态把按钮顶回至初始状态,实现开关的开闭合状态。在现有技术中,有的将端子直接组装在本体上或者将端子与本体一体成型的方式组接在一起,因端子需要贯穿前后本体两侧形成电性连接,所以该种结构的端子形状比较复杂,对部件和生产设备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制造难度大,增加工序复杂程度,另外,焊接部通常凸出于本体,易发生弯折,不能提供很好的焊接强度。
但随着产品小型化发展,该本体有时采用电路板代替,以降低开关的高度。在现有技术中,电路板设有相对的前表面、后表面及贯穿前表面与后表面的通孔。所述前表面设有第一接触件,所述后表面设有第二接触件,通过通孔内的金属件将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电性连接。
由于现有的开关采用电路板连接,虽然可实现底构型设计,但该电路板为实现前后导通,需要在电路板上设有通孔,并于通孔内设置金属件,水会从电路板的通孔进入电子设备中,导致短路现象的发生,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用于开关上的连接组件,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善防水效果的一体式的连接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基部、与基部一体成型在基部的前表面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贯穿基部的后表面的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在第一填充部设有对应凹设在第一连接件后侧的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件封闭该第一连接孔一侧,并于第一填充部表面形成有与第一连接件电性连接的第一镀层,第二填充部设有对应凹设在第二连接件后侧的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件封闭该第二连接孔一侧,并于第二填充部表面形成有与第二连接件电性连接的第二镀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低于所述后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基部包括贯穿前表面与后表面的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凹陷在后表面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贯穿孔连通,第二凹槽与第二贯穿孔连通,第一填充部成型在第一凹槽与第一贯穿孔内,第二填充部成型在第二凹槽与第二贯穿孔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填充部设有位于第一贯穿孔内的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填充部设有位于第二贯穿孔内的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二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填充部与第二填充部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水开关的连接组件成型后提供一种完全密闭的一体式结构,即通过将变性塑胶注塑在基部上,将连接组件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且在第一连接件的后侧的第一填充部设有第一连接孔,同理,第二连接件的后侧的第二填充部设有第二连接孔,并通过电镀,将第一、第二连接件电性连接在连接组件的后侧,以提供一种一体式且未前后贯穿的封闭连接组件,实现防水,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用于防水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仅成型有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连接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进一步成型有变性塑胶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进一步电镀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用于一种防水开关上,其中该防水开关包括壳体1、组装在壳体1内的按钮2、支架3、防水膜4、框体5、弹片6及连接组件7,所述框体5设置在连接组件7上,且弹片6位于框体5内,由此该框体5可限制弹片6意外移出连接组件7外,当然,所述框体5也可与连接组件7一体成型,即形成在连接组件一侧的四周,并凸起。
所述壳体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11及连接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11的一对第三侧壁12。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11及一对第三侧壁12围成收容空间13。上述按钮2、支架3、防水膜4、框体5、弹片6及连接组件7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第一侧壁10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开孔101及位于第一开孔101两侧的一对第二开孔102。所述按钮2包括按压部21、自按压部21凸伸的抵持部22及自抵持部22延伸的且呈弧形的抵压部23。支架3设有贯穿的通孔31及位于通孔31两侧的一对凸柱32,以将所述支架3定位在壳体1上。框体5设有收容部51,弹片6收容在所述收容部51内,该弹片包括支撑在连接组件7侧面的主体部61及自主体部61延伸的弧形的弹性部62。所述主体部61包括相对的一对第一侧边610及连接一对第一侧边610的一对第二侧边611。弹性部62连接一对第一侧边610之间,并朝外拱起,以提供该弹性部62的弹性保持力。
连接组件7包括基部71、位于基部71上的第一连接件72、第二连接件73、第一填充部74、第二填充部75、形成于第一填充部74表面上的第一镀层76及形成于第二填充部75表面上的第二镀层77;第一填充部74与第二填充部75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容后详述)。所述第一连接件72呈U型,第二连接件73位于第一连接件72的U型框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件72与上述弹片6的主体部61相互接触,而所述第一镀层76与第一连接件72电性连接,第二镀层77与第二连接件73电性连接。
所述基部71设有相对的前表面710与后表面720、贯穿前表面710与后表面720的第一贯穿孔711与第二贯穿孔712、贯穿后表面720侧的第一凹槽721与第二凹槽722。第一连接件72覆盖于第一贯穿孔711一侧,同理第二连接件73覆盖于第二贯穿孔712。第一凹槽721与第一贯穿孔711连通;第二凹槽722与第二贯穿孔712连通。第一凹槽721包括连通的第一凹陷部7210与第二凹陷部7211。第二凹槽722包括连通的第三凹陷部7220与第四凹陷部7221。第一凹陷部7210的深度大于第二凹陷部7211的深度;第三凹陷部7220的深度大于第四凹陷部7221的深度,以改善第一填充部74及第二填充部75与基部71的结合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72、第二连接件73与所述基部71一体注塑成型而成,且位于在基部71的前表面710上。所述第一填充部74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在第一凹槽721与第一贯穿孔711内,且低于所述后表面720,并于第一连接部741设有凹设至第一连接件72上的第一连接孔7410,且第一连接件封闭该第一连接孔一侧;同理,第二填充部75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在第二凹槽722与第二贯穿孔712内,并低于所述后表面720,并于第二连接部751设有凹设至第二连接件73上的第二连接孔7510,且第二连接件封闭该第二连接孔一侧;所以第一连接件72与第二连接件73分别盖住第一连接孔7410和第二连接孔7510,以使连接组件7的前后面未贯通,即形成封闭结构。
在所述连接组件进行电镀时,第一填充部74外表面形成有上述第一镀层76,即该第一电镀层76分别形成在第一连接孔7410内表面及第一连接部741后表面上,且该第一电镀层连接第一连接件72。同理,第二填充部75的第二连接孔7510内表面及第二连接部751后表面的第二电镀层77,且该第二电镀层连接第二连接件73。
本实用新型用于防水开关上的连接组件7是采用如下成型:
首先,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成型基部71、第一连接件72与第二连接件73于一体,该第一连接件72及第二连接件73覆盖在第一贯穿孔711与第二贯穿孔712的一侧,且于基部71的后表面720凹陷有第一凹槽721与第二凹槽722,第一凹槽721与第一贯穿孔711连通,第二凹槽722与第二贯穿孔712连通。
其次,再次将第一填充部74与第二填充部75一体成型于基部71的第一凹槽721与第二凹槽72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填充部74与第二填充部75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并于第一填充部74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72对应的第一连接孔7410,且第一连接件封闭该第一连接孔一侧,第二填充部75上设有与第二连接件73对应的第二连接孔7510,且第二连接件封闭该第二连接孔一侧;
再次,将整个注塑成型后的连接组件7进行电镀,并于第一填充部74外侧形成第一镀层76及在第二填充部75上形成第二镀层77,且通过第一连接孔7410内的第一镀层76与第一连接件72电性连接,同理,第二连接孔7510内的第二镀层77与第二连接件73电性连接,以使所述连接组件7的前后面未贯通,即形成封闭结构,防止水或灰尘进入电子设备内。通常在第一填充部74及第二填充部75电镀之前进行活化处理,使表层原先有特殊皮膜保护的金属粒子裸露,从而具有可电镀性,再放入电镀溶液中进行电镀,从而在第一、第二填充部表面形成上述第一、第二电镀层。
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用于防水开关上进行如下组装方式,把按钮2、支架3、防水膜4、框体5、弹片6及连接组件7组装入壳体1的收容空间13,按钮2的按压部21从支架3的通孔31与壳体1的第一开孔101内穿出,支架3的一对凸柱32收容在壳体1的一对第二开孔102内,按钮2的抵持部22与支架3扣持,弹片6位于框体5的收容部51内,防水膜4位于支架3与框体5之间,框体5位于支架3与连接组件7之间。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用于防水开关上使用时,按压按钮2,按钮2抵压弹片6的弹性部62,弹性部62弹性变性以与连接组件7上的第二连接件73接触,实现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用于防水开关上具有如下效果:第一连接件72与第二连接件73采用平面金属,降低制造难度,适合窄带和片状生产;且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封闭连接的连接孔,并通过电镀结构形成电性连接结构,以使连接组件7的前后表面能相互导通,且成型后的连接组件前后没有贯穿的孔,防止水通过连接组件7渗入到电子设备中,实现更好的防水,防尘效果;且第一填充部74与第二填充部75低于连接组件7的后表面720,无需另行防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它在本实施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变换也应当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