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配型USB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03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通配型USB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入输出型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配型USB插座。



背景技术:

Micro-USB目前已经成为手机终端的标配接口,但手机终端的款式多种多样,对功能的需求同样各有不同。在某些手机终端的开发设计中,为了实现更为强大的传输功能,传统五针脚的Micro-USB的接口功能已不能满足需求,如果开发其他类型具有较强传输功能的接口,则会导致手机终端与多数现有配件不兼容,使手机终端被市场所孤立,且违反某些地区的强制性标准。

CN103811889揭示了一种兼容常规USB接口的七针连接器,其通过插座连接器对接舌板的变更设计,在对接舌板的对插方向上设置第一对接舌板、第二对接舌板分别对应通配型插头与常规插头。该七针连接器的改进能够传输较大的电流以支撑手机的快速充电能力,但是在智能手机防水趋势的要求下,其无法解决防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常规USB插头的通配型USB插座。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配型USB插座,包括插座本体、一体成型于插座本体内的插座端子、及包覆于所述插座本体外的插座外壳,所述插座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板,所述插座外壳包括顶壁、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围设而成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及设于所述贯通槽两侧的安装槽,所述USB插座还包括卡扣臂及固定板,所述卡扣臂自所述贯通槽的后端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再将所述固定板扣入所述贯通槽的后端并焊接于所述卡扣臂的后端缘与所述插座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贯通槽前端构形成与一USB插头对插的插接槽,所述贯通槽的后端形成安装部,所述插接槽与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有台阶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是收容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台阶部上。

优选地,所述对接舌板包括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舌板、及自所述第一对接舌板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舌板,所述第一对接舌板在横向方向上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对接舌板,所述第一对接舌板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加宽部。

优选地,所述插座端子包括若干插座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两侧的插座电源端子,每个插座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的基部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后端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外的焊脚、自所述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并露出于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舌板一侧表面的接触部,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接触部横向延伸在所述第一对接舌板的加宽部位置处形成端子加宽部。

优选地,所述插座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焊脚、及位于第一对接舌板处的接触部的宽度是所述信号端子的宽度的三倍以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自所述安装部处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处并与所述插接槽联通,所述安装槽的后端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卡扣臂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形成于所述弹性臂末端并倾斜延伸入所述插接槽内的扣持端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的前端设有倾斜部,所述卡扣臂的固定部处设有与所述倾斜部相匹配的倾斜的延伸部以在插接方向限位所述卡扣臂。

优选地,所述固定槽比所述安装槽窄,所述卡扣臂的弹性臂悬浮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插接槽内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优选地,所述通配型USB插座还包括成型于所述固定板后端的安装部内的密封体,所述固定板焊接后再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形成所述密封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USB插座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插座外壳,再通过在所述插座外壳的贯通槽的两侧开设用于插装卡扣臂的安装槽,并在所述卡扣臂的后端设置固定板,将所述固定板点焊于所述卡扣臂的后端缘与所述插座外壳的安装部上,通过所述固定板将所述卡扣臂与插座外壳固持为一体,增强产品的整体性,同时所述插座外壳还可避免传统采用铆压工艺制造存在缝隙等问题。同时,本申请的USB插座在将所述固定板焊接于所述卡扣臂与所述插座外壳上后,再在所述固定板所处的贯通槽的安装部内进行注塑成型以形成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将所述固定板、卡扣臂与所述安装部的内侧表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USB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插座本体与插座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插座外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插座外壳沿图5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插座外壳沿图5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的组装图。

图9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沿图8所示C-C虚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11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头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头去除插头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与通配型USB插头的对接图。

图14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头与常规USB插座的配合图。

图15为本申请通配型USB插座与常规USB插头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常规USB连接器组件如图14、图15所示,常规USB插座90包括遮蔽壳体91、及设于所述遮蔽壳体91内的导电端子(未标号)与绝缘本体(图未示),所述遮蔽壳体91顶面两侧设有卡持孔92;所述常规USB插头80包括遮蔽外壳81,所述这笔外壳81顶面设有对应所述卡持孔92的卡勾82。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A、及与所述USB插座A对接的USB插头B。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USB插座A包括插座外壳10、插装于所述插座外壳10内的插座本体3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30内的插座端子20、安装于所述插座外壳10内部两侧的卡扣臂41、焊接于所述卡扣臂41与所述插座外壳10后端的固定板42、及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座外壳10后端的密封体43。

所述插座本体30包括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对接舌板32、及自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对接舌板33。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在横向方向上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对接舌板33,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部321、及自所述主体部321横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加宽部322。

所述插座端子20包括若干插座信号端子21、及位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21两侧的插座电源端子22。本申请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2是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的统称,可指代电源端子或接地端子。每个插座端子20包括成型于所述插座本体30的基部31内的固持部23、自所述固持部23后端延伸出所述插座本体30外的焊脚26、自所述固持部23前端向前延伸并露出于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舌板32,33一侧表面的接触部24。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2的接触部24横向延伸于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的加宽部322位置处形成端子加宽部241。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2的固持部23、焊脚26、及位于第一对接舌板32处的接触部24的宽度是所述信号端子21的宽度的三倍以上,该设计有效增大了插座电源端子22的横截面积,降低阻抗,达到传输较大电流的目的。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相对于所述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4的另一面设有挡块34,所述挡块用于在本USB插座对接常规USB插头时起到避免所述常规USB插头的端部过度插入损坏第一对接舌板32的问题发生。

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所述插座外壳10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成,包括顶壁11、底壁12、连接所述顶壁11与所述底壁12的两侧壁13、及由所述顶壁11、底壁12与两侧壁13围设而成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14。所述贯通槽14的前端构成与所述USB插头对插的插接槽141,所述贯通槽14的后端构成安装部142,所述插接槽141与所述安装部14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43。所述插座本体30的基部31收容于所述安装部142内,并通过所述台阶部143在插接方向上限位所述插座本体30,所述插座本体30的第一对接舌板32与第二对接舌板33均位于所述插接槽142内。

所述贯通槽14的两侧壁13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自所述安装部142处延伸至所述插接槽141处并与所述插接槽141联通。所述安装槽15在靠近所述贯通槽14一侧的上下方向上形成有边壁152,所述上下边壁152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安装部142与插接槽141的连通口151。所述安装槽15的后端部设有固定槽153,所述固定槽153比所述安装槽15窄。所述固定槽153的前端设有倾斜部154。所述插座外壳10的顶壁11的内侧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对接舌板32的顶面挡块34位置处设有挡部111,所述挡部111与所述挡块34起到相同的作用,即阻止常规USB插头的过度插入,并定位本申请USB插头的插入位置。所述挡部111是自所述顶壁11内侧向所述贯通槽14延伸形成,所述挡部111的后端设有供所述插座本体30的挡块34定位的定位槽11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外壳10的挡部111与所述插座本体30的挡块34任选其一均能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所述插座外壳10的顶壁11内侧还设有一对与所述常规USB插头的卡勾82卡扣的第一卡槽113、及与本申请USB插头B的卡扣的第二卡槽112。所述插座外壳10的底壁12上设有防呆块121,所述防呆块121用于阻止本申请背景技术所描述的七针USB插头的插入而损坏本申请的USB插座A。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卡扣臂41包括固定部410、自所述固定部410前向延伸形成的弹性臂411、形成于所述弹性臂411末端的扣持端部412、及形成于所述固定部410处的倾斜的延伸部413。

所述固定板42包括板状部421、及位于所述板状部421下部供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6延伸出插座外壳10外的缺口422。

请参阅图2至9所示,本申请的USB插座A先将所述卡扣臂41装入所述插座外壳10的贯通槽14两侧的安装槽15内,此时,所述卡扣臂41前端的弹性臂411悬浮于所述安装槽15并可保持弹性,所述弹性臂411前端的扣持端部412自所述安装槽15的连通口151延伸入所述插接槽141内。所述卡扣臂41的固定部410收容入所述安装槽15后端的固定槽153内,所述固定槽153内的台阶部154与所述固定部410处的倾斜的延伸部413配合使所述卡扣臂41暂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5内。所述固定槽153的宽度等于所述固定部410的厚度。随后,将成型有插座端子20的插座本体30自所述插座外壳10的安装部142装入所述贯通槽14内。再将所述固定板42扣入所述安装部142内使所述固定板42位于所述卡扣臂41的固定部410后端,采用点焊的工艺将所述固定部142的端缘与所述固定板42焊接,同时,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插座外壳10的贯通槽14内的台阶部143的后端面144也采用点焊的工艺焊接,如此,使所述卡扣臂41与所述固定板42成为一体,而所述固定板42与所述插座外壳10构成一体以将所述卡扣臂41与所述插座本体30固持于所述贯通槽14内。最后,在所述插座外壳10的安装部142进行注塑成型操作形成将所述固定板42、导电端子20密封于内密封体43,如此,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体43两侧的安装部142的内侧表面可以设置一或多个凹槽结构,增加所述密封体43与所述安装部142的结合力,且,可增大所述密封体43与所述安装部142的成型面积,使防水性能更好。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本申请USB插头B包括插头本体50、设于所述插头本体50内的插头端子60、及遮覆于所述插头本体50外的插头外壳70。所述插头本体50包括基座51、及自所述基座51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部52。所述插头本体50还包括贯穿所述基座51与对接部52的若干端子槽53。

所述插头端子60包括若干与所述插座信号端子21对接的插头信号端子61、及若干位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61两侧并与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2对接的插头电源端子62。所述插头电源端子62位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61两侧,每侧包括三根插头电源端子62,所述三根插头电源端子62均在所述USB插座A的第一对舌板32处的插座电源端子22接触,其中最外侧的两根插头电源端子62接触所述插座电源端子2的加宽部241上。所述最外侧的两根插头电源端子62紧挨在一起。最内侧的一根插头电源端子62与所述插头信号端子61排布符合常规USB标准。

所述插头外壳70包括包覆于所述对接部52的包覆部71,所述包覆部71的两侧面上设有卡口74,所述包覆部71的顶面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USB插座A的第二卡槽112卡扣的卡片72,所述两卡片72在所述包覆部71顶面上包括横向排列的三个卡片结构。所述包覆部71顶面的前端缘设有与所述USB插座A的插座外壳10上的挡部111或插座本体30上的挡块34对应配合的开口75,以使本申请的USB插头B顺利插入所述USB插座A内。所述包覆部71相对于顶面的底面前端设有防呆槽76,所述防呆槽76对应所述USB插座A的插座外壳10的防呆块121,以使所述USB插头顺利插入。所述USB插座A上的防呆块121用于阻止其他非常规USB插头的插入,如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七针USB插头以免损坏本申请USB插座。

请参阅图13所示的本申请USB插座A与USB插头的配合图,所述USB插座A的卡扣臂41的扣持端部412扣入所述USB插头B的插头外壳70的包覆部71两侧的卡口74内以加强所述USB插座A与USB插头B之间的扣持力。因所述USB插座A的插座外壳10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成,为达到防水的效果,其表面无法开设卡孔等结构,而所述USB插头B的卡片72是自所述包覆部71撕裂形成,弹性效果不足,且所述USB插座A的第一、第二卡槽113,112因不能贯穿所述插座外壳10的顶面,能够提供的形变幅度也不够,增加所述两侧的卡扣臂41可有效保证插头与插座之间的固持力。

请参阅图14所示,本申请USB插头B与常规USB插座90的配合状况,本申请USB插头B的前端插入所述常规USB插座90,所述卡片72对应卡入所述常规USB插座90的卡持孔92内固持。

请参阅图15所示,本申请USB插座A与常规USB插头80的配合状况,所述常规USB插头80的卡勾82卡入本申请USB插座A的第一卡槽113内,所述第一卡槽113位于所述第二卡槽112前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USB插座A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插座外壳10,再通过在所述插座外壳10的贯通槽14的两侧开设用于插装卡扣臂41的安装槽15,并在所述卡扣臂41的后端设置固定板42,将所述固定板42点焊于所述卡扣臂41的后端缘与所述插座外壳10的安装部142上,通过所述固定板42将所述卡扣臂41与插座外壳10固持为一体,增强产品的整体性,同时所述插座外壳10还可避免传统采用铆压工艺制造存在缝隙等问题。同时,本申请的USB插座A在将所述固定板42焊接于所述卡扣臂41与所述插座外壳10上后,再在所述固定板42所处的贯通槽14的安装部142内进行注塑成型以形成密封体43,所述密封体43将所述固定板42、卡扣臂41与所述安装部142的内侧表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