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变式铁芯夹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16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干变式铁芯夹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铁芯夹件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芯夹件分别包括高压上夹件、高压下夹件、低压上夹件、低压下夹件,在高压上夹件、高压下夹件之间设置三根拉杆、在所述低压上夹件、低压下夹件之间设置三根拉杆,高、低压上夹件相对设置,高、低压下夹件相对设置,各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所述同侧的高压上、下夹件的内侧;现有的铁芯夹件的高、低压上、下夹件分别为型材槽钢制成,由于槽钢多为标准规格,用来制作铁芯夹件还需要再加工,使得生产工艺变得繁琐,生产效率低,再有槽钢重量大,使得整个铁芯夹件也相应增加;再有拉杆与高、低压上、下夹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铁芯安装后,铁芯与高、低压上、下夹件之间存在间隙,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变式铁芯夹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四根由钢板折弯形成的槽体,四根所述槽体分别作为高压上夹件、高压下夹件、低压上夹件、低压下夹件,各所述槽体的底部分别设置三道连接通槽,所述连接通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底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处,所述连接通槽的一个端口设置在所述槽体侧壁上,在两两相对应的所述槽体之间分别设置三道拉板,所述拉板的两端分别嵌合在所述相对应的两个槽体的连接通槽内,所述连接通槽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拉板的厚度,所述拉板与所述槽体的外侧底面齐平;在所述槽体的底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四个槽体组合使用,两两对应布置,同侧的高压上、下夹件之间连接三道拉板,各拉板分别嵌入槽体,各拉板的不突出槽体表面,且与槽体表面齐平,这样在铁芯夹装到夹件之间后,铁芯与作为高压上夹件、高压下夹件、低压上夹件、低压下夹件的槽体之间没有间隙,使得铁芯与夹件之间连接更稳固;再有,夹件槽体通过整板冲取,然后再折弯形成,其加工效率提高,折弯形成的槽体比现有产品槽钢加工形成的槽体重量要轻,无需后续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通槽设置在所述槽体侧壁上的端口处设置线槽,所述线槽设置在所述槽体侧壁上,所述线槽设置在所述拉板与槽体侧壁之间;设置线槽方便穿线,利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通槽为燕尾槽,所述拉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成与所述燕尾槽对应的燕尾型。设置成特定形状便于拉板与槽体上连接通槽的嵌合,连接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通槽也可以是圆通槽、方通槽,拉板两端的形状分别于相应的连接通槽的形状对应。

本实用新型所述槽体的一个侧壁高度小于另一个侧壁的二分之一,较矮的所述槽体侧壁为上、下相互对应的槽体远离的一面;较高的所述槽体侧壁上设置三个缺口。空闲的侧壁设置较矮,可极大的减轻槽体的重量,同样,将较高的侧壁设置缺口,也可以减轻槽体重量,装配后整个铁芯夹件重量也大大减轻。

本实用新型在作为高压上夹件、低压上夹件的所述槽体上设置吊装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槽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干变式铁芯夹件包括四根由钢板折弯形成的槽体1,四根槽体1分别作为高压上夹件2、高压下夹件3、低压上夹件4、低压下夹件5,各槽体1的底部分别设置三道连接通槽6,连接通槽6分别设置在槽体1底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连接通槽6的一个端口设置在槽体1侧壁上,在两两相对应的槽体1之间分别设置三道拉板7,拉板7的两端分别嵌合在相对应的两个槽体1的连接通槽6内,连接通槽6的高度不大于拉板7的厚度,拉板7与槽体1的外侧底面齐平;在槽体1的底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孔8。在作为高压上夹件、低压上夹件的槽体1上设置吊装孔9。

连接通槽6设置在槽体1侧壁上的端口处设置线槽10,线槽10设置在槽体1侧壁上,线槽10设置在拉板7与所述槽体1侧壁之间。

连接通槽6为燕尾槽,拉板7的两端分别设置成与燕尾槽对应的燕尾型。

连接通槽6也可以是圆通槽、方通槽,拉板7两端的形状分别于相应的连接通槽的形状对应。

槽体1的一个侧壁高度小于另一个侧壁的二分之一,较矮的槽体1侧壁为上、下相互对应的槽体1远离的一面;较高的槽体1侧壁上设置三个缺口1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