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64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电用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电连接器上座和电连接器下座,通过互相插接配合,实现用电器与电源的通电连接。所以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热水壶、电加热锅等家用电器中。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用电器的功能要求也随之增加,所以电连接器除了满足接通电源或温控功能外,还需用同时具备其他信号或检测功能,所以要增加信号接线端,而市场上具备六极(五个接线端,分别包括L极、N极、接地极以及三个信号极)的电连接器并不多见,一般采用多个同心圆环电极进行组合,其制造成本高、体积较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新结构的六极电连接器,为家用电器的电连接器提供多一种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高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六极电连接器,体积小巧,制造成本低,同时满足三个独立的信号连接功能完成相应的功能设置;并同时具备独立的地线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电连接器上座和电连接器下座,其特征是;

所述电连接器上座包括上座壳体,上座壳体一侧分别安装有上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上座L极接线端子、上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上座N极接线端子、上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以及上座地线接线端子,上座壳体另一侧设有上座凹腔;

上座凹腔的中心固定有与上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

上座凹腔上由内之外还延伸有上座绝缘内套筒和上座绝缘外套筒;

上座绝缘内套筒的内侧壁套设有与上座L极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L极触碰环,上座L极触碰环延伸至上座绝缘内套筒的末端并翻接有上座L极触翻边;

上座绝缘内套筒的外壁套设有与上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绝缘内套筒的末端;

上座绝缘外套筒的内侧壁套设有上座N极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N极触碰环,上座N极触碰环延伸至上座绝缘外套筒的末端并翻接有上座N极触翻边;

上座绝缘外套筒的外壁套设有与上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绝缘外套筒的末端;

上座凹腔的内侧壁套设有与上座地线接线端子接通的上座地线触碰环。

采用该结构的六极电连接器,采用两组背靠背的结构,使上座L极触碰环与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内套筒的内外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内套筒作为绝缘隔离,而且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L极触翻边,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同样地,上座N极触碰环与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外套筒的内外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外套筒作为绝缘隔离,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N极触翻边,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该结构通过上座绝缘内套筒和上座绝缘外套筒,即完成了四个电极的安装固定,有效缩小了安装时占用的空间,将电连接器上座的尺寸缩窄,在利用上座凹腔的中心设置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以及上座凹腔的内侧壁设置上座地线触碰环,即能完成全部六个电极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来缩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能够使用在提及较小的用电器上,有效扩大使用范围,同时具备三个信号电极,增加弱电功能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上座绝缘内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一倒角,对应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的末端翻接有与第一倒角配合的第二倒角;倒角与倒角的配合,方便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的安装和固定,以及使用时,与电连接器下座的电极触碰配合时,方便插接安装;除了倒角,还可以是台阶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上座绝缘外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三倒角,对应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的末端翻接有与第三倒角配合的第四倒角;使用效果与前述的同理;除了倒角,还可以是台阶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上座凹腔的内侧壁设有第五倒角,对应上座地线触碰环的末端设有与第五倒角配合的第六倒角;使用效果与前述的同理;除了倒角,还可以是台阶或者其他平面配合。

所述电连接器下座包括下座壳体,下座壳体一侧分别安装有下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下座L极接线端子、下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下座N极接线端子、下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以及下座地线接线端子;

下座壳体另一侧由内之外分别延伸有下座绝缘中心套筒、下座绝缘内套筒以及下座绝缘外套筒;

下座绝缘中心套筒内开设有适于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插接配合的下座中心凹腔,下座中心凹腔内安装有与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触碰的下座第一信号触碰端子,下座第一信号触碰端子与下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连接;

下座绝缘中心套筒与下座绝缘内套筒之间构成适于上座绝缘内套筒插接配合的下座内凹腔,下座内凹腔的底部安装有与上座L极触翻边触碰的下座L极触碰端子,下座L极触碰端子与下座L极接线端子连接,下座内凹腔的侧部安装有与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触碰的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与下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连接;

下座绝缘内套筒与下座绝缘外套筒之间构成适于上座绝缘外套筒插接配合的下座外凹腔,下座外凹腔的底部安装有与上座N极触翻边触碰的下座N极触碰端子,下座N极触碰端子与下座N极接线端子连接,下座外凹腔的侧部安装有与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触碰的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与下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连接;

下座绝缘外套筒的外侧壁安装有与上座地线触碰环触碰的下座地线触碰端子。

电连接器下座的结构是针对电连接器上座的结构进行对应设置,对应其尺寸与电连接器上座对应,都是相比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对应设置在下座内凹腔和下座外凹腔底部,分别与上座L极触翻边和上座N极触翻边构成触碰相抵,实现强电接通,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与均设置在侧部的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以及下座地线触碰端子具备一定的间距,避免了互相触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采用两组背靠背的结构,使上座L极触碰环与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内套筒的内外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内套筒作为绝缘隔离,而且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L极触翻边,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同样地,上座N极触碰环与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外套筒的内外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外套筒作为绝缘隔离,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的末端低于上座N极触翻边,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该结构通过上座绝缘内套筒和上座绝缘外套筒,即完成了四个电极的安装固定,有效缩小了安装时占用的空间,将电连接器上座的尺寸缩窄,在利用上座凹腔的中心设置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以及上座凹腔的内侧壁设置上座地线触碰环,即能完成全部六个电极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来缩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能够使用在提及较小的用电器上,有效扩大使用范围,同时具备三个信号电极,增加弱电功能的设置。

(2)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下座的结构是针对电连接器上座的结构进行对应设置,对应其尺寸与电连接器上座对应,都是相比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对应设置在下座内凹腔和下座外凹腔的底部,分别与上座L极触翻边和上座N极触翻边构成触碰相抵,实现强电接通,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与均设置在侧部的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以及下座地线触碰端子具备一定的间距,避免了互相触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上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下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小尺寸的六极电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电连接器上座A和电连接器下座B,其特征是;

所述电连接器上座包括上座壳体A1,上座壳体A1一侧分别安装有上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A101、上座L极接线端子A102、上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103、上座N极接线端子A104、上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A105以及上座地线接线端子A106,上座壳体A1另一侧设有上座凹腔A107;

上座凹腔A107的中心固定有与上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A101接通的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A108;

上座凹腔A107上由内之外还延伸有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和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

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内侧壁套设有与上座L极接线端子A102接通的上座L极触碰环A111,上座L极触碰环A111延伸至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末端A109-1并翻接有上座L极触翻边A111-1;

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外壁套设有与上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A103接通的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的末端A112-1低于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末端A109-1;

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内侧壁套设有上座N极接线端子A104接通的上座N极触碰环A113,上座N极触碰环A113延伸至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末端A110-1并翻接有上座N极触翻边A113-1;

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外壁套设有与上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A105接通的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的末端A114-1低于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末端A110-1;

上座凹腔A107的内侧壁套设有与上座地线接线端子A106接通的上座地线触碰环A115。

采用该结构的六极电连接器,采用两组背靠背的结构,使上座L极触碰环A111与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内外侧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作为绝缘隔离,而且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的末端A112-1低于上座L极触翻边A111-1,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同样地,上座N极触碰环A113与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分别安装在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内外侧壁上,利用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作为绝缘隔离,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的末端A114-1低于上座N极触翻边A113-1,不会出现互相触碰的可能;该结构通过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和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即完成了四个电极的安装固定,有效缩小了安装时占用的空间,将电连接器上座A的尺寸缩窄,在利用上座凹腔A107的中心设置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A108以及上座凹腔A107的内侧壁设置上座地线触碰环A115,即能完成全部六个电极的布置,其尺寸相比原来缩小了10%-20%,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能够使用在提及较小的用电器上,有效扩大使用范围,同时具备三个信号电极,增加弱电功能的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案:

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的外壁设有第一倒角A109-2,对应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的末端A112-1翻接有与第一倒角A109-2配合的第二倒角;倒角与倒角的配合,方便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的安装和固定,以及使用时,与电连接器下座B的电极触碰配合时,方便插接安装。

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的外壁设有第三倒角A110-2,对应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的末端A114-1翻接有与第三倒角A110-2配合的第四倒角;使用效果与前述的同理。

上座凹腔A107的内侧壁设有第五倒角A107-1,对应上座地线触碰环A115的末端设有与第五倒角A107-1配合的第六倒角A115-1;使用效果与前述的同理。

所述电连接器下座B包括下座壳体B1,下座壳体B1一侧分别安装有下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B101、下座L极接线端子B102、下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B103、下座N极接线端子B104、下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B105以及下座地线接线端子B106;

下座壳体B1另一侧由内之外分别延伸有下座绝缘中心套筒B107、下座绝缘内套筒B108以及下座绝缘外套筒B109;

下座绝缘中心套筒B107内开设有适于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A108插接配合的下座中心凹腔B107-1,下座中心凹腔B107-1内安装有与上座第一信号触碰柱A108触碰的下座第一信号触碰端子B110,下座第一信号触碰端子B110与下座第一信号接线端子B101连接;

下座绝缘中心套筒B107与下座绝缘内套筒B108之间构成适于上座绝缘内套筒A109插接配合的下座内凹腔B111,下座内凹腔B111的底部安装有与上座L极触翻边A111-1触碰的下座L极触碰端子B112,下座L极触碰端子B112与下座L极接线端子B102连接,下座内凹腔B111的侧部安装有与上座第二信号触碰环A112触碰的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B113,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B113与下座第二信号接线端子B103连接;

下座绝缘内套筒B108与下座绝缘外套筒B109之间构成适于上座绝缘外套筒A110插接配合的下座外凹腔B114,下座外凹腔B114的底部安装有与上座N极触翻边A113-1触碰的下座N极触碰端子B115,下座N极触碰端子B115与下座N极接线端子B104连接,下座外凹腔B114的侧部安装有与上座第三信号触碰环A114触碰的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B116,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B116与下座第三信号接线端子B105连接;

下座绝缘外套筒B109的外侧壁安装有与上座地线触碰环A115触碰的下座地线触碰端子B117。

电连接器下座B的结构是针对电连接器上座A的结构进行对应设置,对应其尺寸与电连接器上座A对应,都是相比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下座要小,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B112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B115对应设置在下座内凹腔B111和下座外凹腔B114底部,分别与上座L极触翻边A111-1和上座N极触翻边A113-1构成触碰相抵,实现强电接通,而且下座L极触碰端子B112和下座N极触碰端子B115与均设置在侧部的下座第二信号触碰端子B113、下座第三信号触碰端子B116以及下座地线触碰端子B117具备一定的间距,避免了互相触碰短路的可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