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293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在面板或者印刷电路板的边部涂覆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以下简称ACF),然后再将驱动器IC(集成电路)芯片或者FPC(柔性电路板)通过ACF压着在面板或者印刷电路板上。ACF兼具Z轴方向实现导通和XY平面绝缘的特性,利用导电粒子连接IC芯片与面板两者之间的电极使之成为导通,同时又能避免相邻两电极间导通短路,而达成只在Z轴方向导通的目的。

现有的ACF在贴合时需要通过夹持机构对ACF进行夹持,一般包含两套夹持机构交错夹紧和脱离,配合夹持ACF不断向前传递。现有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如图1-图3所示,其包含两个相对设置且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持部1′,两个夹持部1′相对的面设置有夹持端11′,ACF2′位于两个夹持端11′之间,ACF2′包括导电层21′和离型纸22′。两个夹持部1′相对靠近时用于夹紧ACF2′,相对远离时脱离ACF2′。现有的夹持端11′在夹持ACF2′时,容易与导电层21′粘在一起,在脱离时不易分离,影响ACF2′的传送,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在脱离时容易与ACF分离,便于ACF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相对的两面均固定有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位于所述夹持端之间的ACF夹紧或放松,位于所述ACF的导电层的所在侧的所述夹持端为第一夹持端,位于所述ACF的离型纸的所在侧的所述夹持端为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第一夹持端与所述夹持部之间可拆卸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包括多排向外凸设的凸起。

其中,所有的所述凸起的最高点位于同一直线。

其中,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弧、锯齿形、矩形或梯形。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夹持部两者,一个设置有燕尾榫,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榫配合的燕尾槽。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的背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连接孔垂直连通,所述夹持部凸设有与连接孔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销孔,与销孔配合的销钉从定位孔内穿入后固定连接柱。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互咬合。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端由橡胶制成。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横截面为圆弧、锯齿形、矩形或梯形。

其中,所述第二夹持端的表面设置有纹路。

其中,固定所述第一夹持端的所述夹持部由铝制成。

其中,固定所述第一夹持端的所述夹持部为固定的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二夹持端的所述夹持部为可活动的活动部,所述活动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部,以将位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的ACF夹紧或放松。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的相对的两面均固定有夹持端,所述夹持端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位于所述夹持端之间的ACF夹紧或放松,位于所述ACF的导电层的所在侧的所述夹持端为第一夹持端,位于所述ACF的离型纸的所在侧的所述夹持端为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第一夹持端与夹持部之间可拆卸固定。聚四氟乙烯不易粘上ACF的导电层,在脱离时容易与ACF分离,便于ACF的传递,提高了效率,第一夹持端与夹持部之间可拆卸固定便于拆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正视图。

图9是图8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夹持部,11-第一夹持端,111-凸起,12-第二夹持端,2-ACF,21-导电层,22-离型纸,31-燕尾榫,32-燕尾槽,41-连接柱,411-销孔,42-连接孔,43-定位孔,44-销钉,1′-夹持部,11′-夹持端,2′-ACF,21′-导电层,22′-离型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图4是本实施例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正视图,图6是图5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4-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ACF的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1,两个夹持部1的相对的两面均固定有夹持端,夹持端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位于夹持端之间的ACF2夹紧或放松,位于ACF2的导电层21的所在侧的夹持端为第一夹持端11,位于ACF2的离型纸22的所在侧的夹持端为第二夹持端12,第一夹持端11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别名铁氟龙,英文缩写为PTFE,不易与其他材料粘贴,第一夹持端11由聚四氟乙烯制成,不易粘上ACF2的导电层,在脱离时容易与ACF2分离,便于ACF2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为了便于第一夹持端11更好的夹持ACF2,第一夹持端11可以包括多排向外凸设的凸起111。每个凸起111的顶点均能与ACF2的导电层21接触,提高第一夹持端11与ACF2的接触面积,在夹持ACF2时夹持稳定,不易滑动。所有的凸起111的最高点可以位于同一直线,可以更好的与ACF2接触,且避免对ACF2表面造成较多的弯曲,影响较小。凸起111的横截面可以为多种,如圆弧、锯齿形、矩形或梯形等,不影响其夹持效果。本实施例的凸起111的横截面为圆弧,与导电层21接触的面为弧面,进一步减少对导电层21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第二夹持端12由橡胶制成,橡胶可以增大与离型纸22的摩擦力,夹持ACF2时夹持稳定,避免ACF2打滑。由于橡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第一夹持端11夹持时,第一夹持端11可以压迫ACF2紧紧与橡胶贴紧,进一步增大离型纸22与橡胶之间的摩擦力。还可以在第二夹持端(此处为橡胶)的表面设置纹路,以进一步增大离型纸22与橡胶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夹持端11设置的凸起111,在压紧ACF2时可以与橡胶贴紧,橡胶本身的形变产生与凸起111相配合的凹陷,共同将ACF2夹持住,离型纸22的部分会陷入到橡胶中,增大离型纸22与橡胶之间的摩擦力。由橡胶制成的第二夹持端1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弧、锯齿形、矩形或梯形等,其并不影响橡胶与第一夹持端11的配合。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端11与夹持部1之间应该可拆卸固定,以便于对第一夹持端11的维修和更换。由于聚四氟乙烯由于不易粘在其他材料表面,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燕尾榫和燕尾槽配合的方式,便于第一夹持端11和夹持部1之间快速装配和拆卸。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端11的背面(远离ACF2的一面,也是远离夹持面的一面)上设置有燕尾榫31,夹持部1上对应设置有燕尾槽32,燕尾榫31和燕尾槽32也可以交换位置,即在第一夹持端11上设置燕尾槽32,在夹持部1上设置燕尾榫31。夹持部1可以由铝制成,与现有的夹持部1的材料一致。

本实施例中,固定第一夹持端11的夹持部1为固定的固定部,固定第二夹持端12的夹持部1为可活动的活动部,活动部靠近或远离固定部,以将位于固定部和活动部之间的ACF2夹紧或放松。即,一般是在离型纸22的所在侧进行压紧或松开的操作,更利于ACF2的传送,减少对导电层21的影响。

实施例2

图7是本实施例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正视图,图9是图8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7-图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夹持端12与第一夹持端11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得第二夹持端12与第一夹持端11相互咬合。通过相互咬合的第一夹持端11和第二夹持端12,共同将ACF2夹持住,离型纸22的部分会陷入到第二夹持端12的凹陷中,增大离型纸22与第二夹持端12之间的摩擦力。此时不限定第二夹持端12的材料,橡胶、塑料、金属等均可。

本实施例的凸起111的横截面为圆弧,第二夹持端12的形状与凸起111相互适应,也为横截面为圆弧的凹陷,此种结构下,第一夹持端11和第二夹持端12的咬合面为弧面,对ACF2的影响比较小。

实施例3

图10是本实施例的用于ACF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夹持端11的背面(远离ACF2的一面,也是远离夹持面的一面)开设有连接孔42,第一夹持端11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43,定位孔43与连接孔42垂直连通,夹持部1凸设有与连接孔42配合的连接柱41,连接柱41上开设有销孔411,与销孔411配合的销钉44从定位孔43内穿入后固定连接柱41。装配时,只需要将连接柱41插入连接孔42中,再通过销钉44从定位孔43穿入到连接柱41中的销孔411中,即可将第一夹持端11与夹持部1连接。

连接柱41和连接孔42均可以为圆形,以便于加工。连接柱41和连接孔42也可以均为多边形,如矩形或者六边形等,以便于连接柱41和连接孔42定位。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