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128阅读:2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拼音chāzuò,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英文翻译:receptacle sok。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开关插座虽然不像家电一样是“大件”,却关系家庭日常安全,而且是保障家庭电气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在选择开关插座的时候绝对不能马虎。电气专家特别提醒,不同场所搭配不同种类的开关、插座。有小孩的家庭,为了防止儿童用手指触摸或金属物捅插座孔眼,则要选用带保险挡片的安全插座,现有的插座经常由于电器的插头未及时拔出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但现有的插座很难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插座经常由于电器的插头未及时拔出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包括插座本体、三项插孔、两项插孔、气动手指、气动手指头、伸缩杆、导轨、气动元件、磁场传感器、伸缩气缸、气动马达和电磁阀,所述插座本体上设置有所述三项插孔,所述三项插孔的顶部设置有所述两项插孔,所述插座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气动手指,所述气动手指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气动手指头,所述气动手指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气动元件的侧表面上,所述气动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气动马达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气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动元件的表面设置有所述磁场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场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该装置利用磁场传感器感应电流造成的磁场变化的原理,并控制气动元件来将插头拔出,不仅能够节约人力,并且能够及早发现安全隐患,阻止危险的发生,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解决了现有的插座经常由于电器的插头未及时拔出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插座本体;2、三项插孔;3、两项插孔;4、气动手指;5、气动手指头;6、伸缩杆;7、导轨;8、气动元件;9、磁场传感器;10、伸缩气缸;11、气动马达;1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三项插孔2、两项插孔3、气动手指4、气动手指头5、伸缩杆6、导轨7、气动元件8、磁场传感器9、伸缩气缸10、气动马达11和电磁阀12,插座本体1上设置有三项插孔2,三项插孔2的顶部设置有两项插孔3,插座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气动手指4,气动手指4的一端设置有气动手指头5,气动手指4的另一端与伸缩杆6的一端连接,伸缩杆6的另一端安装在导轨7上,导轨7设置在气动元件8的侧表面上,气动元件8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马达11,气动马达11上设置有电磁阀12,气动马达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气缸10连接。

气动元件8的表面设置有磁场传感器9,便于磁场传感器9感应周围电磁场变化。

磁场传感器9与电磁阀12电性连接,便于磁场传感器控制电磁阀。

该装置是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当需要用该装置时,通过磁场传感器9感应周围磁场及其变化的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当插座本体1中电流异常时,磁场传感器9会控制电磁阀12使气动马达11工作,气动马达11压缩空气转化为机械能,利用伸缩气缸10伸长其一端的伸缩杆,再通过气动手指4上的气动手指头5夹紧插头,伸缩气缸10在导轨7向上移动,将插头拔出。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该装置利用磁场传感器感应电流造成的磁场变化的原理,并控制气动元件来将插头拔出,不仅能够节约人力,并且能够及早发现安全隐患,阻止危险的发生,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提供了一种自动插拔插头的电源插座,解决了现有的插座经常由于电器的插头未及时拔出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