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806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收发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电子设备中,信号源发射信号,信号通过馈线输送至天线,通过天线以电磁波形式将信号辐射至所探测的目标,再由发射信号的同一天线收集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对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变频、检波处理后提取有用信号,将有用信号还原为声音或图像,达到通信的目的。

一个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信号时,通常采用两组天线分别发射和接收信号,安装设备时需要安装空间充分,但无法将设备应用于有振动冲击要求的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收发转换器。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收发转换器,该天线收发转换器包括机电继电器、四条电缆、四个连接器、屏蔽盒、以及两个减振块;

四个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屏蔽盒上;

所述机电继电器、四条所述电缆、以及两个所述减振块位于所述屏蔽盒内部;

所述机电继电器位于两个所述减振块之间;

每个所述电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一个端口连接,每个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功能端口与一个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功能端口包括控制端口、第一设备端口、第二设备端口和天线端口。

可选的,所述减振块与所述机电继电器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翻边。

可选的,所述每个所述电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一个端口连接,每个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功能端口与一个所述连接器连接,包括:

第一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控制端口与第一连接器连接;

第二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设备端口与第二连接器连接;

第三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端口与第三连接器连接;

第四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天线端口与第四连接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屏蔽盒由盒体和盖板组成;

所述盒体和所述盖板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的,所述机电继电器和两个所述减振块通过所述屏蔽盒的所述盒体中的立柱结构限位于所述盒体中。

可选的,每个所述连接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屏蔽盒的所述盒体上。

可选的,所述机电继电器包括两个继电器线圈、机械传动机构、两个导电接触板;

每个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

每个所述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械传动机构的一端;

所述机械传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导电接触板;

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触点连接,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三端口与第二触点连接,所述机电继电器的第四端口与第三触点连接;

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接触板的两端;

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分别对应第二导电接触板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屏蔽盒采用导电率大于预定值的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天线收发转换器包括机电继电器、四条电缆、四个连接器、屏蔽盒以及两个减震块,通过机电继电器和两个设备端口实现两种通讯设备的相互转换功能,减少无线电电子设备两种信号收发的干扰,在机电继电器两边分别设置减振块,解决了天线收发转化器无法应用于有振动冲击要求的环境的问题;达到了减少设备的安装空间、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中减振块的装配剖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天线收发转换器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天线收发转换器100包括机电继电器,四条电缆:电缆14、电缆15、电缆16、电缆18,四个连接器:连接器11、连接器12、连接器19、连接器20,屏蔽盒13,以及两个减振块17。

四个连接器固定在屏蔽盒13上。

机电继电器、四条电缆、以及两个减振块17位于屏蔽盒13内部。

机电继电器位于两个减振块17之间;机电继电器的上面放置有一个减振块17,机电继电器的下面也放置一个减振块17,两个减振块17对机电继电器进行减震。

每个电缆的一端分别与机电继电器的一个端口连接,每个电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功能端口与一个连接器连接。

机电继电器包括四个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D、第二端口C、第三端口A、第四端口B。

该天线收发转换器100共有四个功能端口,分别为控制端口XS1、第一设备端口XS2、第二设备端口XS3、天线端口XS4。

控制端口XS1通过连接器20连接至电源,电源为该天线收发转换器100的动力输入。控制端口XS1还通过连接器20接收控制信号,控制端口XS1通过电缆18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机电继电器,实现控制信号控制机电继电器的功能切换,实现与一种通讯设备与天线的连通。

第一设备端口XS2通过连接器12连接至一种通讯设备,第二设备端口XS3通过连接器11连接至另一种通讯设备。

天线端口XS4通过连接器20连接至天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收发转换器,包括机电继电器、四条电缆、四个连接器、屏蔽盒以及两个减震块,通过机电继电器和两个设备端口实现两种通讯设备的相互转换功能,减少无线电电子设备两种信号收发的干扰,在机电继电器两边分别设置减振块,解决了天线收发转化器无法应用于有振动冲击要求的环境的问题;达到了减少设备的安装空间、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效果。

如图1所示,第一电缆18的一端与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D连接,第一电缆的另一端通过控制端口XS1与第一连接器20连接;

第二电缆15的一端与机电继电器的第二端口C连接,第二电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设备端口XS2与第二连接器11连接;

第三电缆16的一端与机电继电器的第三端口A连接,第三电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设备端口XS3与第三连接器12连接;

第四电缆14的一端与机电继电器的第四端口B连接,第四电缆的另一端通过天线端口XS4与第四连接器19连接。

屏蔽盒由盒体和盖板组成,盒体和盖板通过螺钉连接。

适当增加屏蔽盒的盒体和盖板之间的连接螺钉数量,减小安装缝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电磁泄露。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100的剖视图。机电继电器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两个减震块17,减振块17与机电继电器21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翻边。

通过盖板将机电继电器21和减振块17上下压紧固定,可实现对机电继电器21的纵向减振;通过减振块17的翻边实现对机电继电器21的横向减振;通过两块减振块17实现对机电继电器21的垂直方向减振。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100中减振块17的装配剖视图。机电继电器21和两个减振块17通过屏蔽盒13的盒体中的立柱结构限于盒体中。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天线收发转换器100的左视图。每个连接器5通过螺钉6固定在屏蔽盒13的盒体上。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天线收发转换器100的电原理图。

机电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53和继电器线圈54、机械传动机构55、第一导电接触板56和第二导电接触板57。

其中,机械传动机构55具有磁性。

每个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D。

具体地,继电器线圈53的一端连接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D中的-端52,继电器线圈54的一端连接机电继电器的第一端口D中的+端51。

每个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机械传动机构55的一端。

具体地,继电器线圈53的一端连接机械传动机构5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54连接机械传动机构54的一端。

机械传动机构55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导电接触板。

具体地,机械传动机构55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电接触板56,机械传动机构5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接触板57。

机电继电器的第二端口C与第一触点59连接,机电继电器的第三端口A与第二触点61连接,机电继电器的第四端口B与第三触点60连接。

第一触点59和第三触点60分别对应第一导电接触板56的两端。

第二触点61和第三触点60分别对应第二导电接触板57的两端。

在天线收发转换器100不加电时,图5中端口D的+端51和-端52常闭;当端口D加额定电压时,控制电路工作,电压通过电平转换传输给图5中的继电器线圈53或继电器线圈54,继电器线圈53或继电器线圈54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电磁力,带动机械传动机构55动作,使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通道AB或通道BC的断开或闭合。由于机械传动机构55采用跷跷板原理,通道AB和通道BC不会同时断开或闭合,通讯信号只能通过闭合通道输出,从而实现了两种通讯信号共用同一天线的目的。

采用继电器技术,实现通讯信号的通断;采用电平转换技术,实现控制信号多样化,提高设备的通用性、灵活性;通过同轴传输线设计技术,实现大功率频谱信号低损耗的切换,确保通讯信号的完整性和射频通道间的隔离度;采用抑噪滤波技术,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可靠性,确保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工作状态不收外部噪声干扰;通过机械隔振技术,实现天线收发转换器在严酷振动环境下的高可靠性,确保天线收发转换器的工作状态不受外部振动干扰。

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中,屏蔽盒采用导电率大于预定值的金属材料。可选的,预定值为预先设定的值。比如:屏蔽盒采用铝材制作。

采用高导电率的铝材,在高频电磁干扰下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屏蔽盒内部各器件进行合理布局,且机电继电器本身具有屏蔽功能,屏蔽盒和机电继电器一起构成双层屏蔽,大大抑制了周边环境的电磁干扰。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