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203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遮阳板,它大多包括照明灯。这种照明灯的触发方式大多是通过遮阳板上镜盖翻转或滑动实现,通过镜盖翻转或滑动实现对动、静触片中动触片进行形变控制,虽然能实现对照明灯的开关,但是由于动触片弹性的变化变导致动触片与静触片保持分离状态时造成的漏电;以及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使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不稳定,产生灯的闪烁使乘客感觉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触片和静触片接触良好的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的镜盖,所述的壳体设有静触片和动触片,所述的静触片包括倾斜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连接段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段上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的动触片包括倾斜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三连接段以及连接在第三连接段上的第四连接段,所述的第四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在壳体上的投影相交,所述的第二连接段与第四连接段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均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连接段投影在壳体上的位置设有限制第三连接段形变量的限位座。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连接段投影在壳体上的位置设有限制第二连接段形变量的限位座。

优选的,所述的第四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连接处设有突起。

优选的,所述的壳体上设有供镜盖滑动的开口,所述的壳体与开口相对的壁上分别设有与静触片、动触片电连接的触点。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静触片和动触片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即在镜盖滑动的时候,镜盖挤压第三连接段使第四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并使第一连接段形变,即静触片和动触片均发生形变,即静触片和动触片两者自身弹力使静触片和动触片抵触,解决了由于颠簸使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不稳定的问题,且由于静触片和动触片一起受力,使两者弹性损失保持相似,即避免了由于动触片单一弹性的变化变导致动触片与静触片保持分离状态时造成的漏电,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所示:1、壳体;2、镜盖;3、静触片;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4、动触片;41、第三连接段;42、第四连接段;5、开口;6、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板内照明灯开关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镜盖2,所述的壳体1设有静触片3和动触片4,所述的静触片3包括倾斜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连接段31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段31上的第二连接段32,所述的动触片4包括倾斜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三连接段41以及连接在第三连接段41上的第四连接段42,所述的第四连接段42、第二连接段32在壳体1上的投影相交,所述的第二连接段32与第四连接段4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第一连接段31和第三连接段41均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通过静触片3和动触片4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段31和第三连接段41,即在镜盖2滑动的时候,镜盖2挤压第三连接段41使第四连接段42与第二连接段32连接并使第一连接段31形变,即静触片3和动触片4均发生形变,即静触片3和动触片4两者自身弹力使静触片3和动触片4抵触,解决了由于颠簸使动触片4与静触片3接触不稳定的问题,且由于静触片3和动触片4一起受力,使两者弹性损失保持相似,即避免了由于动触片4单一弹性的变化变导致动触片4与静触片3保持分离状态时造成的漏电,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所述的第三连接段41投影在壳体1上的位置设有限制第三连接段41形变量的限位座,通过限位座可以限制限制第二连接段32形和第三连接段41的变量,减缓了第二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41的弹性损失,保证了使用寿命。

所述的第二连接段32投影在壳体1上的位置设有限制第二连接段32形变量的限位座,通过限位座可以限制限制第二连接段32形和第三连接段41的变量,减缓了第二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41的弹性损失,保证了使用寿命。

所述的第四连接段42与第三连接段41连接处设有突起,保证了第四连接段42与镜盖2之间的抵触效果,且一定程度的减少了第四连接段42与第二连接段32之间的间隙,使照明灯开关开关更加迅速。

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供镜盖2滑动的开口5,所述的壳体1与开口5相对的壁上分别设有与静触片3、动触片4电连接的触点6,由于镜盖2为滑动的结构,使静触片3、动触片4设置壳体1较远离开口5的位置,使静触片3、动触片4接线不方便,尤其是壳体1和模后接线,通过在壳体1与开口5相对的壁上分别设有与静触片3、动触片4电连接的触点6,即在壳体1和模先将静触片3、动触片4与触点6点连接,之后在和模后通过触点6连接实现与静触片3、动触片4的连接,方便快捷且不影响和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