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插线式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526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插线式灯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座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稳固的改进型插线式灯座。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全球为地球资源与地球环境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尤其是在照明方面开发出并大力使用节能荧光灯泡与LED灯泡来取代传统耗电、低效率的乌丝灯泡。这是因为乌丝灯泡耗电的原因就在于它绝大部分的电能消耗在发热,只有少部分电能用于发光,故其发光效率低。目前传统的发热丝灯泡已经逐渐被LED灯等节能灯具替代,对于上述照明装置节能改造而言,需要对灯座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针对GU10型的灯座而言,为了防止高温,其灯座的接口采用的陶瓷接口,以及灯座与外部电源的电线采用了铆接的结构,而节能荧光灯泡与LED灯泡由于发热量小,无需这种设计,所以可以对其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简单和成本低的设计替代。但是如果完全更换现有等传统灯座,将造成巨大的浪费。正式基于这个原因,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灯座进行改进,以令其能在配合节能荧光灯泡与LED灯泡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传统灯座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改进型插线式灯座,其具有结构简单、稳固,并且可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插线式灯座包括:灯座主体、接口主体以及两个电极片,其中灯座主体与接口主体固定连接,两个电极片固定在灯座主体内,并与接口主体中的开设的两个插孔对应,所述的灯座主体上设置有卡钩件,该卡钩件两侧向灯座主体外侧延伸,并且于卡钩件的末端形成卡钩部;于灯座主体上形成有一用于限位的凸缘。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灯座主体上端开设两个接线插口,外部电源线的两根电线通过两个接线插口分别插入灯座主体内,并分别与灯座中的两个电极片卡嵌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灯座主体上沿接线插口外缘形成凸缘,所述的接线插口一端延伸形成有延长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灯座主体内形成有一腔体,于腔体内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电极片的固定槽,所述的接口主体通过螺钉或者铆钉固定在腔体端口位置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极片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由固定部一端向上延伸、并形成弯折的弹性夹片、由固定部侧边横向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的电极片通过固定部卡嵌固定在固定槽内,电极片的弹性夹片向上延伸至接线插口位置处,电极片的接触部位于并接口主体中插孔下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槽包括:用于容置固定部的定位卡槽、用于容置弹性夹片的夹片槽,位于定位卡槽旁侧并与定位卡槽连通的弹簧槽,一弹簧放置在该弹簧槽内,并抵押住电极片的固定部;所述的夹片槽与接线插口连通;当外部电源线的两根电线通过两个接线插口插入时,电线向下推动弹性夹片,沿弹性夹片与夹片槽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插入,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夹片的末端形成有引导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口主体中开设的两个插孔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插孔具有一孔径较大的插入部以及孔径较小的旋转固定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钩件与灯座主体采用塑胶一体成型的方式固为一体;或者,所述的卡钩件与灯座主体采用分体设计,卡钩件固定连接在灯座主体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卡钩件的卡钩部上形成有防滑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灯座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采用塑胶材料制作的接口替代原有的陶瓷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外部的电源线采用插线式的方式与灯座进行连接,装配简单。为了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卡钩件,通过卡钩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相关设施上开设的安装孔内,其安装拆卸均非常便捷,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整个产品的装配和使用时,安装更加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取下接口主体后的仰视图;

图7是图6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型插线式灯座。其包括:灯座主体1、接口主体7以及两个电极片3,其中灯座主体1与接口主体7固定连接,两个电极片3固定在灯座主体1内,并与接口主体7中的开设的两个插孔71对应,所述的灯座主体1上设置有卡钩件2,该卡钩件2两侧向灯座主体1外侧延伸,并且于卡钩件2的末端形成卡钩部21;于灯座主体1上形成有一用于限位的凸缘 12。

所述的卡钩件2与灯座主体1采用塑胶一体成型的方式固为一体;或者,所述的卡钩件2与灯座主体1采用分体设计,卡钩件2固定连接在灯座主体1上。

所述的卡钩件2的卡钩部21上形成有防滑齿211。

所述的灯座主体1上端开设两个接线插口14,外部电源线的两根电线5通过两个接线插口14分别插入灯座主体1内,并分别与灯座中的两个电极片3卡嵌连接。具体结构如下:所述灯座主体1内形成有一腔体10,于腔体10内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电极片3的固定槽11,所述的接口主体7通过螺钉或者铆钉固定在腔体10端口位置处。

如见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了螺钉6将接口主体7与灯座主体1固定连接,当然也可采用铆钉铆接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

结合图5所示,所述的电极片3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31、由固定部31一端向上延伸、并形成弯折的弹性夹片32、由固定部31侧边横向延伸形成的接触部33;所述的电极片3通过固定部31卡嵌固定在固定槽11内,电极片3的弹性夹片32向上延伸至接线插口14位置处,电极片3的限位部33位于并接口主体7中插孔71下方。

参见图6、7所示,所述的固定槽11包括:用于容置固定部31的定位卡槽 111、用于容置弹性夹片32的夹片槽112,位于定位卡槽111旁侧并与定位卡槽 111连通的弹簧槽113,一弹簧4放置在该弹簧槽113内,并抵押住电极片3的固定部31;所述的夹片槽112与接线插口14连通;当外部电源线的两根电线5 通过两个接线插口14插入时,电线向下推动弹性夹片32,沿弹性夹片32与夹片槽112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插入,形成电性连接。由于弹性夹片32的弹性夹持,电线插入后,无法进行退出的。即便是强行将电线向外拉出,由于弹性夹片 32的弹性夹持力,也只会令其更加紧密的将电线夹紧,从而防止电线的接触不良,或者因不可预知的外力导致电线脱落。

当然,如果要更换灯座需要将电线由灯座1上退出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结构。所述灯座主体1上沿接线插口14外缘凸缘141,所述的接线插口14 一端延伸形成有延长口142。该延长口142可作为退线用。具体使用方式为:当需要退线时,使用一个工具(例如螺丝批)插入延长口142,推动弹性夹片32 向下弯折,从而令弹性夹片32与夹片槽112内壁之间的间隙增大,电线5失去了夹持力,就容易被拉出。

另外,为了便于电线5插入时,可以顺利的插入到弹性夹片32与夹片槽112 内壁之间的间隙中,所述的弹性夹片32的末端形成有引导槽320。通过该引导槽,电线插入时,电线的端部将沿引导槽顺利的插入弹性夹片与夹片槽之间。

所述的接口主体7中开设的两个插孔71呈中心对称设置,本实施例采用的 GU10型号的灯座,所以接口主体7中的插孔71具有一孔径较大的插入部711以及孔径较小的旋转固定部712。灯泡的灯头上两个触点将由插入部711插入,然后沿旋转固定部712旋转一定角度后定位,同时当灯泡的灯头旋转定位后,其上的触点将与插孔71的电极片3的固定部31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插入到对应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凸缘12 进行限位,然后用手压紧卡钩件2,令其向内收窄,确保两侧的卡钩部21可以插入安装孔中对应的卡槽。然后松开卡钩件2,卡钩件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实现卡钩部21与卡槽之间的稳定卡嵌配合,并且在防滑齿211的作用下不会出现滑落的情况。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