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智能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2619发布日期:2018-12-08 05:50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智能电池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智能电池。

背景技术

飞行器通常以无人机的形式出现,用于航拍、提供虚拟现实视角或运输质量较小的物品。

无人机通常使用电池作为能源。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能量密度高,因此,无人机常用锂电池作为能源。

在实现现有技术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严寒气候下,智能电池由于温度导致锂电池活性大幅降低,无法满足能量正常供给的需求。而对于酷暑气候下,智能电池由于温度容易导致过热,引起爆炸的危险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案。

具体为,一种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

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

进一步的,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具体包括:

当当前温度低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加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极限值。

进一步的,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具体包括: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进一步的,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具体包括:

当当前温度高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散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内的预设中间值。

进一步的,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具体包括: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电池,具体包括:

温度传感模块,用于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运算模块12,用于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温控模块,用于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工作模块,用于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模块具体用于:

当当前温度低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加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极限值。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模块具体用于: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模块具体用于:

当当前温度高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散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内的预设中间值。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模块具体用于: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智能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从而提高智能电池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智能电池结构框架图。

温度传感模块11

运算模块12

温控模块13

工作模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0: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智能电池设置有温度传感模块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这里的温度传感模块的具体应用可以为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等。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通过温度传感模块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s200: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智能电池在放电时具有预设的第一工作温度范围。当智能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该第一工作温度范围。发明人在多次实验中发现,第一工作温度范围为-5℃-50℃。在该第一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智能电池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

智能电池在充电时具有预设的第二工作温度范围。当智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该第二工作温度范围。发明人在多次实验中发现,第二工作温度范围为5℃-40℃。在该第二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智能电池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

s300: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具体包括:

当当前温度低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加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极限值。

当当前温度低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接通自加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升温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极限值。具体的,例如,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接通带有加热电阻丝的电路,对智能电池进行自加热。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具体包括:

当当前温度高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散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内的预设中间值。

当当前温度高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接通自散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降温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预设中间值。

这里的预设中间值,可以是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大极限值。然而,温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电池爆炸的危险。因此,这里的预设中间值通常可以设置为低于最大极限值的某个数值。发明人在多次实验中发现,预设中间值设置为25℃时,智能电池具有良好的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具体的,例如,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接通带有风扇的电路,对智能电池进行自散热。

s400: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

预设的工作事件包括智能电池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对智能电池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池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池。

智能电池包括:

温度传感模块11,用于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运算模块12,用于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温控模块13,用于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

工作模块14,用于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

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上设有温度传感模块11用于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具体的,例如采用双金属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和温差电偶的电路。

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上设有运算模块12用于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具体的,例如采用比较器,比较当前温度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如前面所述,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因智能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或充电状态而有所不同。例如,对应放电状态的第一工作温度范围为-5℃-50℃;对应充电状态的第二工作温度范围为5℃-40℃。

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上设有温控模块13,用于当当前温度未落入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调整智能电池的温度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例如温控模块13的具体应用可以为连接加热电阻的自加热电路和连接风扇的自散热电路。

智能电池的管理芯片上设有工作模块14,用于启动预设的工作事件。从而对智能电池进行放电的工作功率输出或对智能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功率输入。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模块13具体用于:

当当前温度低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加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极限值。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块14具体用于: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模块13具体用于:

当当前温度高于预设工作温度范围时,智能电池启动自散热至预设工作温度范围内的预设中间值。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模块14具体用于:

启动放电事件进行工作功率输出或启动充电事件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做了详细阐释,下面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场景:

智能电池具有对应放电状态的第一工作温度范围为-5℃-50℃和对应充电状态的第二工作温度范围为5℃-40℃。智能电池的温度传感模块11侦测获取智能电池的当前温度。

当智能电池用于工作功率输出时,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第一工作温度范围为-5℃-50℃。当当前温度低于第一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值-5℃时,智能电池接通带有加热电阻的自加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升温至-5℃。然后,智能电池启动工作功率输出事件,以便进行工作功率输出。当当前温度高于第一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大值50℃时,智能电池接通带有风扇的自散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降温至预设中间值,例如25℃。然后,智能电池启动工作功率输出事件,以便进行工作功率输出。

当智能电池用于充电功率输入时,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落入第二工作温度范围为5℃-40℃。当当前温度低于第二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小值5℃时,智能电池接通带有加热电阻的自加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升温至5℃。然后,智能电池启动充电功率输入事件,以便进行充电功率输入。当当前温度高于第二工作温度范围的最大值40℃时,智能电池接通带有风扇的自散热电路,使得智能电池降温至预设中间值,例如25℃。然后,智能电池启动充电功率输出事件,以便进行充电功率输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