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0829发布日期:2019-02-26 19:3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脱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断路器的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脱扣装置是与断路器机械连接,用于释放保持机构并使断路器自动断开的装置。一般说来,传统的双金属片机械式或电子电磁式脱扣器与脱扣机械部分组成整体,目前智能脱扣器则不包含机械脱扣部分。脱扣器是配漏电保护器,作用是当线路有漏电或人身触电时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的矢量和不等于零,互感器二次线圈的二侧产生电压,并经集成电路放大,当达到整定值时,通过漏电脱扣器在0.1秒内切断电源,从而起到触电和漏电保护作用。

在大电流框架塑壳断路器热磁脱扣用专用脱扣器的应用中,由于双金受热弯曲时产生的力值和瞬时产生的磁力比较小,不足以直接驱动塑壳断路器机构脱扣,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具备电磁脱扣线圈的脱扣装置来实现脱扣功能。

参照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脱扣装置。其包括:基座110;支架120,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10上;电磁脱扣线圈130,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10上;拨杆140,其通过一轴设置于所述基座110的一侧,所述支架还包括:锁扣121,其通过一轴设置于所述支架120上;跳扣122,其一端通过一轴与所述支架120的一端结合,另一端插入于所述支架120的槽部123;拉簧124,其一端与所述支架120的一端结合,另一端与所述跳扣122的一端结合。所述电磁脱扣线圈130包括主体131、永磁体132以及和弹簧133,当产品合闸时,线圈铁芯被永磁体132吸合。在所述脱扣装置在卡扣状态下,所述锁扣121和所述跳扣122之间卡合。当主回路出现过载等情况时,产品主回路互感器和电子智能脱扣器(ocr)处理后给电磁线圈一个交流电流信号,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抵消永磁体磁力,线圈铁芯在弹簧133的反作用力下推动锁扣121进行动作,并且所述锁扣121和所述跳扣122之间的卡合被解开,从而实现产品脱扣。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原有脱扣器为电子式塑壳断路器专用,此脱扣器脱扣动作必须通过电磁线圈动作来实现,因此,构成元器件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且不能适用于热磁式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较小的力来实现断路器机构脱扣的脱扣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的脱扣装置,包括:基座;脱扣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所述脱扣单元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拨杆,具有拨杆第一端部、拨杆第二端部以及拨杆结合端部,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基座;

锁扣,设置有卡合扣和爪部,所述锁扣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支架上;

跳扣,设置有与所述卡合扣卡合的卡和槽;

弹性构件,一端结合于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侧面部的支架第一结合端,另一端结合于所述跳扣的一端;

当所述拨杆第一端部接受外力时,所述拨杆第二端部推所述锁扣的爪部,以使所述锁扣旋转,并使所述卡合扣从所述卡和槽脱离。

优选为,所述拨杆第一端部的接受外力的部位与所述拨杆结合端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拨杆第二端部与所述拨杆结合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优选为,所述爪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在所述爪部的本体弯曲;连接部,一端从所述第一弯曲部延伸;第二弯曲部,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弯曲;接触部,与所述拨杆第二端部接触。

优选为,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的高度比所述接触部的高度高。

优选为,所述拨杆以第一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脱扣单元还包括:第二扭簧,一端结合于所述基座上,另一端结合于所述拨杆上,所述第二扭簧包裹所述第一轴。

优选为,所述锁扣以第二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脱扣单元还包括:第一扭簧,一端固定于第三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锁扣上,所述第一扭簧包裹所述第二轴。

优选为,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引导槽,在所述支架的上面部开槽形成;第二引导槽,在所述支架的下面部开槽形成;槽部,贯通所述支架的侧面部,

所述槽部包括第一凸起和与该第一凸起相向的第二凸起。

优选为,所述跳扣包括:第一引导凸起,插入于所述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插入于所述第二引导槽;插入端,插入于所述槽部。

优选为,所述外力包括双金属片受热后产生的形变而产生的力。

优选为,所述脱扣单元还包括保护罩,该保护罩的一端结合于所述支架,并包围所述脱扣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用于断路器的脱扣装置,其利用杠杆原理,将较小的来自双金属片的力转化为驱动脱扣装置脱扣的较大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设计的脱扣装置的正面的图。

图2是示出现有设计的脱扣装置的背面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脱扣装置的正面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脱扣装置的背面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锁扣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拨杆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扭簧的结合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产生外力的双金属片或瞬时动作模块作用于拨杆第一端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各附图中的结构部件标注附图标记时,即便是不同的附图,对相同的结构部件,也尽可能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时,如果判断为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会妨碍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理解,则省略其详细说明。

参照图3至图6,本发明的用于断路器的脱扣装置,包括:基座1;脱扣单元2;其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

所述脱扣单元2包括:支架21,其具有上面部211、下面部212以及侧面部213,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拨杆22,其具有拨杆第一端部221、拨杆第二端部222以及拨杆结合端部223,其中,所述拨杆结合端部223通过第一轴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基座1;锁扣23,其设置有卡合扣232和爪部250,所述锁扣23通过第二轴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支架21的上面部211和下面部212;跳扣24,其设置有与所述锁扣23的卡合扣232卡合的卡合槽241;弹性构件25,其一端结合于设置在所述支架21的侧面部213的支架第一结合端219,另一端结合于所述跳扣24的一端;推杆26,其安装于所述跳扣24的一表面。在本发明中,所述弹性构件25可以是拉簧或皮筋等。

所述脱扣单元2还包括:第一扭簧233(参照图2和图7),其一端固定于第三轴33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锁扣23上;第二扭簧224,其一端结合于所述基座1上,另一端结合于所述拨杆22上。所述第三轴33贯通设置于所述支架21的上面部和下面部。所述第一扭簧233包裹所述第二轴32,以便在所述拨杆第二端部222推动所述锁扣23旋转后,所述拨杆第二端部222停止对所述锁扣23施加压力时,所述锁扣23恢复至原位。所述第二扭簧224包裹所述第一轴31,以便在所述拨杆第一端部221接受外力而使所述拨杆22旋转后,所述外力停止对所述拨杆第一端部221施加压力时,所述拨杆22恢复至原位。

所述支架21包括:第一引导槽214,其在所述上面部211开槽形成;第二引导槽215,其在所述下面部212开槽形成;槽部216,其贯通所述侧面部213。所述槽部215包括第一凸起217和与该第一凸起217相向的第二凸起218。

所述跳扣24包括:第一引导凸起242,其插入于所述第一引导槽214;所述第二引导凸起243,其插入于所述第二引导槽215;所述插入端244,其插入于所述槽216内。所述第一凸起217和所述第二凸起218包裹所述插入端244,由此,当所述插入端244插入于所述槽216内时,引导所述插入端244沿大致垂直于所述侧面部213的方向移动。

当所述拨杆第一端221接受外力,所述拨杆22以第一轴31为中心旋转,以使所述拨杆第二端222靠近所述锁扣23时,所述拨杆第二端222推所述锁扣23的爪部250,以使所述锁扣23以所述第二轴32为基准旋转,并使所述锁扣23的卡合扣232从所述跳扣24的卡合槽241脱离。这时,所述跳扣24借助拉簧25的拉力,并且基于所述第一引导槽214、第二引导槽215以及槽部216的引导,向远离所述锁扣23的方向移动,因此,安装于所述跳扣24的一表面上的推杆26推动断路器的锁扣而实现断路器的脱扣动作。

所述外力可包括但不限于由双金属片50或瞬时动作模块施加于所述拨杆第一端221的力。通常情况下,双金属片受热后产生形变,而该形变所产生的力较小,因此,难以推动脱扣装置的锁扣。但是,在利用杠杆原理的情况下,将所述双金属片所产生的力施加于所述拨杆22的拨杆第一端221时,所述拨杆22以所述拨杆结合端223为基准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拨杆第二端222推所述爪部250,以使所述锁扣23以所述第二轴32为基准旋转,并且使所述卡合扣232从所述卡合槽241脱离。图8示出了双金属片作用于拨杆22的状态图。

因为本发明利用了杠杆原理,即将较小的力转化为较大的力。本发明的所述拨杆第一端221的接受外力的部位与所述拨杆结合端223之间的距离比与所述爪部250接触的所述拨杆第二端222与所述拨杆结合端223之间的距离大。换言之,参照图3和图6,在由拨杆第一端221和拨杆第二端222形成的直线上,将距离拨杆结合端223最近点称为第一点时,该第一点与所述拨杆第一端232的接收外力的部位之间距离比所述第一点与所述拨杆第二端222之间的距离大。也就是说,当所述拨杆22受到外力时,若所述爪部250与所述第一点越靠近,则所述拨杆第二端部222对所述爪部250施加的压力越大。

参照图5,所述爪部250包括:第一弯曲部251,其在所述爪部250的本体弯曲;连接部252,其一端从所述第一弯曲部251延伸;第二弯曲部253,其从所述连接部252的另一端弯曲;接触部254,其与所述拨杆第二端部222接触。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弯曲部251的高度比所述接触部254的高度高。

参照图2,所述脱扣单元2还包括保护罩4,该保护罩的一端结合于所述支架21,并包围所述脱扣单元2。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内做出多种修改、变更、追加等,这些修改等都落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现了构件数量少,结构简单,而且制造成本低的脱扣装置。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作出的多种变更及模仿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