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754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纽扣锂电池,特别是一种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锂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锂离子电池,相对于柱状电池来说纽扣电池直径较大,厚度较薄,如厚度仅为1.6mm,2.5mm、3.2mm等。纽扣锂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负极盖1’、正极壳2’、负极盖外缘与正极壳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3’,正极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4’、电池隔膜9’、正极片5’,极片钢环8’,正极壳内填充有电解液;现有的纽扣锂电池均采用一块较薄的负极锂片与一块较厚的碳基正极片的配对结构。但对于一些厚度较厚的纽扣锂电池来说,如厚度为3~7.7mm或以上的纽扣锂电池,由于配置的碳基正极片过厚,会导致正极片内部电阻过高及电分子很难产生活性无法释放,影响了电池的利用率,导致电池提前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一种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包括负极盖、正极壳、负极盖外缘与正极壳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正极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电池隔膜、正极片,正极壳内填充有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上下依次叠放的至少两块极片,上、下正极片之间是第一极片钢环,下正极片与正极壳之间是第二极片钢环,第二极片钢环的侧壁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极片钢环接触,形成电子导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极片钢环与上正极片底面的接触部为环状,第一极片钢环将上正极片底面外侧及侧边包住;第二极片钢环与下正极片底面的接触部为环状,第二极片钢环将下正极片底面外侧及侧边包住;第二极片钢环侧壁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极片钢环的外侧面接触,形成电子导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纽扣锂电池的正极片由上、下至少两块组成,第一极片钢环因压住第二极片,等同在正极片中间加入一层导电极,降低了内阻,大大提高了正极片工作时的电化学活性,令电能透过钢环或钢网从极片内部收集使之能更容易向外释放,解决了传统较厚的纽扣锂电池经过长时间存放有电但无法有效释放、有电压但而无电流导致寿命短的问题。确保了锂离子负极片最大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传统纽扣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包括负极盖1、正极壳2、负极盖1外缘与正极壳2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3,正极壳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4、电池隔膜9、正极片,正极壳2内填充有电解液,正极片包括上下依次叠放的上正极片5和下正极片6,上、下正极片5、6之间是第一极片钢环7,下正极片6与正极壳2之间是第二极片钢环8,第二极片钢环8的侧壁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极片钢环7接触,形成电子导通,通过高压力使上、下正极片5、6及第一极片钢环7结合成一整体,上、下正极片互相接触。

进一步,为了提高正极片的电能释放效率,第一极片钢环7与上正极片5底面的接触部为环状,第一极片钢环7将上正极片5底面外侧及侧边包住;第二极片钢环8与下正极片6底面的接触部为环状,第二极片钢环8将下正极片6底面外侧及侧边包住;第二极片钢环8侧壁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极片钢环7的外侧面接触,形成电子导通。

在实际应用中,本设计的第一极片钢环7和第二极片钢环8既可采用钢片结构,也可采用钢网结构,或者采用带孔的钢片结构。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钢环或钢网的纽扣锂电池,包括负极盖、正极壳、负极盖外缘与正极壳上收口之间设有绝缘密封环,正极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锂离子负极片、电池隔膜、正极片,正极壳内填充有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上下依次叠放的上正极片和下正极片,上、下正极片之间是第一极片钢环,下正极片与正极壳之间是第二极片钢环,第二极片钢环的侧壁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极片钢环接触,形成电子导通,本设计的纽扣锂电池的正极片由上、下至少两块组成,第一极片钢环因压住第二极片,等同在正极片中间加入一层导电极,降低了内阻,电能透过钢环或钢网从极片内部收集使之能更容易向外释放,大大提高了正极片工作时的电化学活性,令电能更容易向外释放,解决了传统较厚的纽扣锂电池经过长时间存放有电但无法有效释放、有电压但而无电流导致寿命短的问题。确保了锂离子负极片最大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朱程显;张耀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程显;张耀坤
技术研发日:2017.08.06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