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电连接组件及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5973发布日期:2019-03-27 10:2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电连接组件及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件、电连接组件及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连接件,是一种实现电连接的重要部件。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深入应用,电池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特别地,电动汽车由于采用电力驱动而极大减少了空气污染。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池包往往需要通过连接件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如何获得稳定的电连接并能够便利地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稳定且生命周期长的连接件、电连接组件及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支撑本体及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自所述支撑本体突出设置,可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件抵接接触且彼此免焊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彼此电连接,并可用于与第二对配连接件电连接。所述连接件为金属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金属单质结构或合金材质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弱于第一对配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强于第二对配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可在受到外力挤压时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的表面,并与该第一对配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接触以免焊电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具有锥形尖端;所述锥形尖端可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的表面,并与第一对配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接触以免焊电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并可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件抵接接触并彼此免焊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一个或多个突爪。所述突爪自所述支撑本体突出延伸设置,并可用于穿过第一对配电连接件的表面以与该第一对配电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接部与至少部分所述抵接部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与第一对配连接件上的一对表面分别抵接电连接。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抵接部与至少部分所述抵接部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体冲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可与第二对配连接件压接、焊接或铆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介于铜的金属还原性和铝的金属还原性之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第一对配连接件及第二对配连接件。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抵接部抵接接触并免焊电连接地设置;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配连件具有强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为铝材结构。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为铜材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弱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强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的金属还原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地设置。所述抵接部延伸至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并弯折抵接在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具有锥形尖端。所述锥形尖端穿透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的第一表面,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所述第二抵接部穿透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的第二表面,并与该第一对配连接件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抵接接触并彼此免焊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为导线、连接端子、汇流排或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为汇流排。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可用于与电芯电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所述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包括支架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可与电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对配连接件及第二对配连接件一一对配电连接,便利于分别实现对应的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抵接部能够与第一对配连接件免焊电连接,从而精简了连接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并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实施方式之一在示出了支撑本体的上表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件在示出了支撑本体的下表面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图1的连接件的电连接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连接组件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电连接组件沿e-e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3的电连接组件沿f-f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件的实施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有图7的连接件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件的实施方式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有图9的连接件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件的实施方式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包括有图11的连接件的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1。所述连接件101包括第一连接部10及第二连接部30。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二连接部30连接,并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10包括支撑本体12及突出设置在该支撑本体12上的抵接部14。所述支撑本体12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支撑相应的所述抵接部14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本体12大致呈平板状,从而便利于与呈板状的第一对配连接件200正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本体12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接触设置。具体地,所述支撑本体12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第二表面214接触电连接,从而增强导电性能。

所述抵接部14抵接设置在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上,并与该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免焊电连接。也即是,所述抵接部14通过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抵接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免焊电接触,从而避免进行焊接操作以精简操作工艺。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电连接性能,所述抵接部14设置为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表面,并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所述抵接部14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抵接可。譬如,所述抵接部14可以为板状或凸台状等构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大致呈柱状。更具体地,为了便利于实现对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穿透,所述抵接部14具有锥形尖端142。也即是,所述抵接部14的自由端设置成呈锥形状、逐渐尖锐的端部。所述锥形尖端142可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第一表面212,并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所述抵接部14的数量及排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间实施例中,多个抵接部14分别自所述支撑本体12的两侧壁突出设置。为了增强所述第二抵接部14的机械强度,所述第二抵接部14设置有加强筋145。所述加强筋145相对于所述抵接部14突出设置。所述加强筋145大致呈凸肋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45为冲压结构。更具体地,所述加强筋145由板状的抵接部14通过冲压形成。至少一对所述加强筋145相对突出设置。所述抵接部14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第一表面212,从而能够避免直接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表面上的氧化物等结构接触,以直接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材质结构接触,从而减小了电阻,提升了电传导性能。特别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为铝材结构时,其表面更容易发生氧化。此种情况下,所述抵接部14穿透铝材材质的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表面,使得所述电连接组件103获得更佳的电连接性能。所述抵接部14延伸至穿过下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上的安装通孔210,并弯折抵接在该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件101与对应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电连接性能,所述第一连接部10还包括第二抵接部16。所述第二抵接部16用于抵接在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上,并与该第一对配连接件200接触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接部16穿透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第二表面214,并与该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抵接部16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免焊接电连接,从而精简了操作工艺。所述第二抵接部16的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可以与所述抵接部14具有相同的构造。所述第二抵接部16自所述支撑本体12突出设置。为了增强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的接触性能,所述第二抵接部16呈花瓣状突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12上。也即是,多个片状凸起结构环绕设置成所述第二抵接部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16包括一个或多个突爪162。所述突爪162自所述支撑本体12的上表面12a突出设置。更具体地,四个突爪162均匀分布,并环绕一个冲压通孔。为了便利于制造,所述第二抵接部16为冲压结构。也即是,通过在所述支撑本体12的下表面12b向上表面12a冲压,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部16。所述第二抵接部16的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抵接部16间隔分布,并形成多个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进行电连接的接触部分。为了增强对相应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稳固抵接性能,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抵接部16与至少部分所述抵接部14正对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部30用于与下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即可。所述第二连接部30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实现电连接的方式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第二连接部30可以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焊接电连接、铆接电连接或压接电连接等。当然,所述第二连接部30也可以采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相同的形状及构造,并实现相同的抵接接触。为了精简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0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免焊接电连接。譬如,所述第二连接部30包括一对弯折成凹槽状的压接壁。当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容置至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压接壁弯折至压接在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上。又譬如,所述第二连接部30包括一个板状焊接结构。所述焊接板可以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焊接连接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通过连接板50连接一体。所述连接板50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本体12的宽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件101的机械强度及稳固性能,所述连接件101为金属一体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1冲压一体件。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01采用一整块金属板通过冲压制成。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连接件101隔绝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之间的原电池效应(英文名称为:galvaniceffect)以避免电化学腐蚀,所述连接件101的金属还原性能比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金属还原性能较弱;所述连接件101的金属还原性能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的金属还原性能较强。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弱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金属还原性;所述第二连接部30具有强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的金属还原性。可以理解的是,“金属还原性”的强弱是相对的,指的是在原电池效应中,失去电子的容易程度。越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其还原性越强;越不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其还原性越弱。

相应地,所述连接件101可以为单质金属结构。所述连接件101也可以为合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101所采用的单质金属或合金的金属还原性只要弱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且强于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为铝材结构。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为铜材结构。相应地,所述连接件101可以采用诸如锌、铁、锡、铅等单质金属,或者包括上述至少一种单质金属的合金材料制造形成。为了提升使用寿命及保持安全稳定性能,所述连接件101的金属还原性介于铜的金属还原性与铝的金属还原性之间。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至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103。所述电连接组件103包括前述记载的连接件101、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接触电连接。

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具体形状、结构及材料只要满足相应的电连接需要即可。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包括第一表面212及第二表面214。所述第一表面212与所述第二表面214背对设置。为了提升稳固电连接性能,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220。所述安装通孔220贯穿所述第一表面212与第二表面214地设置。所述安装通孔220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抵接部1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电流导通性能,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为汇流排(英文名称:bus-bar)。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为铝材结构。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可用于连接外部的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可用于连接电池的电芯(图中未示出)。

下面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配合关系: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第二表面214正对所述支撑主体12设置,并使得所述安装通孔220对准所述抵接部14。相应地,所述抵接部14一一对应插设至所述安装通孔220。所述抵接部14的一端弯折至抵接在所述第一表面212上。进一步地,所述抵接部14的一端穿透第一表面212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以免焊电连接。同时,所述支撑主体12可以支撑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并与所述第二表面214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16抵接在所述第二表面214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接部16延伸至穿过所述第二表面214,并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内部结构接触电连接,以免焊电连接。

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电连接。如前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可以以任意形式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以原电池效应而发生的腐蚀。

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电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提升电连接性能,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为铜材结构。也即是,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采用铜材制造。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为导线。相应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通过焊锡或电阻焊等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的电连接。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可以传输相应的电力(电流、电压)或电信号。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件101b。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101b的第二连接部30b与实施例一的第二连接部30具体结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0b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30b的具体结构及与对应的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的配合方式请参照前述实施例一关于第一连接部10的记载。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103b。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电连接组件103b包括实施例三记载的所述连接件101b、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所述连接件101b的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01b的第二连接部30b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0b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具体结构相同,并采用相同的方式分别实现与对应的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之间的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大致为板状结构,以可便利于实现与对应的电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的至少部分结构与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相同。具体地,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b上具有如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的安装通孔220。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件101c。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101c的第二连接部30c与实施例一的第二连接部30具有不同的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0c为包括底板32及连接脚34。所述连接脚34自所述底板32突出设置,并延伸至与下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电连接。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103c。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电连接组件103c包括前述连接件101c、前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所述连接件101c的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01c的第二连接部30c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电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当然,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也可以为其他规、种类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pcb)。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柔性电路板、其他规格印刷电路板均通过铜箔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30c电连接。

下面说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0c的配合关系: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上设置有相应的对配通孔(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连接部30c通过所述连接脚34穿过所述对配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c接触电连接。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件101d。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101d具有与第二连接部30的不同结构的第二连接部30d。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0d包括至少一对压接壁35a、35b。所述一对压接壁35a、35b正对设置,可相对靠近弯折并与对应的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压接配合以电连接。所述一对压接壁35a、35b围成一容置孔36。进一步地,另一对压接壁37a、37b正对设置,可相对靠近弯折并与对应的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压接配合以电连接。所述一对压接壁37a、37b围成另一容置孔38。所述容置孔36、38正对设置。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103d。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所述电连接组件103d包括前述连接件101d、前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及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所述连接件101的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01的第二连接部30d与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为导线。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延伸至所述容置孔36、38内,并与所述压接壁35a、35b、37a、37b压接配合,以接触电连接。当然,根据需要,所述第二对配连接件300d也可以为连接端子。

实施例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所述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及根据前述记载的任一个电连接组件103、103b、103c、103d。所述第一对配连接件200包括汇流排。所述汇流排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并可用于与电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不进可以实现相应的电连接,还可以仅相应的电芯的相应参数、性能进行管理,以提升电芯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所述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相应的实现监控、信号处理的相应的元器件,譬如微处理器。

电池包(英文名称为:batterypack),也即是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包包括电芯(图中未示出)及如前述记载的电连接组件103、103b、103c、103d。所述电芯与电连接组件103、103b、103c、103d上对应的第一对配连接件200电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部30、30b、30c、30d将电力和/或电信号传输至第二对配连接件300。作为一种应用,所述电池包为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电池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如无特别指出,文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均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理解对应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地,第一表面212可以为图6中示出的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第二表面214可以为与第一表面212背对设置的下表面。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