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806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功率放大器散热器是由铝片制成,依靠铝片较好的导热性来完成散热,但热量传导到铝片上以后,完全是靠周围空气传导对流来进行散热,而且大部分散热器并不是暴露在空气中,而是装于机箱内部,这样铝片与空气接触面就会更小,通过空气导热效果不佳,因而整体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较好的功率放大器散热器,为了达到该目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由铝片、毛细管和制冷剂二氯甲烷构成,其特征在于铝片上螺纹凹槽与毛细管一端螺口相连,毛细管内部放有制冷剂,为了保证散热充分性,位于铝片中心位置的毛细管长度最长,越靠近铝片周边长度越短。用导热硅胶将铝片粘于功率放大器的三极管上,散热效果良好。

本发明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散热器,三极管的热量传递到铝片后,会使毛细管内的二氯甲烷蒸发,二氯甲烷的沸点为39.8℃,汽化吸热会带走铝片上大量热量,由于任意相邻的毛细管长度都不相同,避免了散热过程的相互干扰,可以使热量散发的更充分,又因为制冷剂拥有较大的分子质量和较高的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为237℃,远高于常温,极易液化),最后气态二氯甲烷会因为重力、临界温度等原因快速液化,然后冷凝回流,从而实现了制冷循环,达到了较好的散热效果。

区别于现有的功率放大器散热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部分热量由制冷剂汽化吸热带走,不依赖于散热铝片对于空气的热量传导对流,所述制冷剂可以在毛细管顶端冷凝回流,在不依靠任何外在能量的情况下,仅靠功率放大器本身散发热量实现制冷循环,达到了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功率放大器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铝片和毛细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本发明功率放大器散热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功率放大器散热器包括铝片1、毛细管2和制冷剂二氯甲烷3。铝片上有若干排螺旋凹槽,每个毛细管的一端有螺口,参见图2,4为铝板上的螺旋凹槽,5为毛细管一端的螺口,将毛细管内注入制冷剂二氯甲烷,然后将铝板与毛细管连接,连接时要注意毛细管的长度,位于铝片中心位置的毛细管长度最长,越靠近铝片周边长度越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所述新型功率放大器散热器包括铝片、毛细管和制冷剂。所述铝片上部有若干个螺纹凹槽,所述螺纹凹槽用于与若干个毛细管相连,所述毛细管一端为螺口,用于与底层铝片结构相连,为了保证散热充分性,位于铝片中心位置的毛细管长度最长,越靠近铝片周边长度越短,毛细管内部装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主要成分为不可燃低沸点溶剂二氯甲烷,二氯甲烷分子质量为84.93,远大于空气质量。它的临界温度为237℃,远高于常温,极易液化,其沸点为39.8℃,极易蒸发,汽化过程中能够带走铝片上大量热量,汽化后气态二氯甲烷会顺着毛细管上升,最后会因为重力、临界温度等原因快速液化,然后冷凝回流,从而实现了制冷循环,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帅仁俊;刘洪麟;陶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