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和锂锰扣式电池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6588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纽扣式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和锂锰扣式电池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锂锰扣式电池生产过程中,其对电池防漏性能是一种较大的考验。锂锰扣式电池包括正极杯、负极顶、密封圈、锂金属、正极饼、隔膜和电解液,正极饼与锂金属之间通过隔膜隔开,正极杯与负极顶之间通过密封圈绝缘。锂锰扣式电池的生产工艺如下:在负极顶内依次放入锂金属、隔膜、电解液、正极饼和正极杯,然后对正极杯进行折弯处理,利用正极杯的上边沿将密封圈折弯包住负极顶,从而完成锂锰扣式电池的组装。

目前传统锂锰扣式电池的负极顶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负极顶的翻边与水平面是垂直的,同时翻边与内侧边之间没有完全贴合,因此存在一条间隙l,且翻边角a为直角,如图1所示。该结构的扣式电池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该负极顶的翻边与水平面垂直,电池在封口时会受到一个横向的挤压力,负极顶会因为受力而向内凹,造成电池的报废。

2、由于翻边角为直角,该尖锐角(直角)是由材料切断时所产生,且由于电池肩部处密封圈会被尖锐角明显挤压变形甚至破裂,造成电池防漏性能不佳。

3、由于电池注液是满盈的,电池在封口时电解液会被挤出来。这样,电解液就会在间隙l处残留,造成后期使用时,因为电解液吸潮时,会有白色的物质析出,造成“假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漏效果好的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进一步提供一种利用该负极顶的锂锰扣式电池,以及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包括顶部和周侧部,所述的周侧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和翻边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侧部呈由上往下呈向外倾斜扩张的结构,所述的周侧部的外扩角为5-6度,所述的环形内壁与翻边壁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翻边壁的上端外侧呈圆弧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内壁包括下段壁和上倾斜壁,所述的下段壁与翻边壁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并且下段壁与翻边壁组成一个整体的外扩角为5-6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锂锰扣式电池,包括正极杯、负极顶、密封圈、锂金属、正极饼、隔膜和电解液,正极饼与锂金属之间通过隔膜隔开,正极杯与负极顶之间通过密封圈绝缘,所述的电解液填充在负极顶与正极杯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的负极顶包括顶部和周侧部,所述的周侧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和翻边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侧部呈由上往下呈向外倾斜扩张的结构,所述的周侧部的外扩角为5-6度,所述的环形内壁与翻边壁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翻边壁的上端外侧呈圆弧形状。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环形内壁包括下段壁和上倾斜壁,所述的下段壁与翻边壁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并且下段壁与翻边壁组成一个整体的外扩角为5-6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锂锰扣式电池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一个负极顶,负极顶包括顶部和周侧部,所述的周侧部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和翻边壁,翻边壁垂直于水平面,且环形内壁与翻边壁存在一定的间隙,环形内壁包括下段壁和上倾斜壁;

2)准备一个压块,所述的压块具有一个倾斜角度的环形下压面,所述的环形下压面与水平面呈4-5度的夹角,且环形下压面的水平高度由外往内增高,利用该压块的环形下压面对翻边壁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所述的下段壁与翻边壁相互挤压从而使所述的间隙消除,同时使下段壁与翻边壁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外扩角为5-6度;

3)在负极顶内依次放入锂金属、隔膜、电解液、正极饼和正极杯,然后对正极杯进行折弯处理,利用正极杯的上边沿将密封圈折弯包住负极顶,从而完成锂锰扣式电池的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负极顶的周侧部的外扩角为5-6度,在正极杯折弯包边处理时,负极顶不会因为受力而向内凹陷。

同时因为翻边壁与环形内壁之间挤压在一起后,并缝消失,在电池注液过程中,电解液不会在负极顶的并缝中残留,不会有假漏现象产生。

另外翻边壁的上端外侧呈圆弧形状,在正极杯折弯包边处理时,由于尖锐角的消失,不会对密封圈造成破坏,进一步防止漏液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负极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组装前的锂锰扣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组装后的锂锰扣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压块作用于翻边壁前的负极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压块作用于翻边壁厚的负极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组装前的锂锰扣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组装后的锂锰扣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目前传统锂锰扣式电池,包括正极杯2、负极顶3、密封圈4、锂金属7、正极饼5、隔膜6和电解液,正极饼5与锂金属7之间通过隔膜6隔开,正极杯2与负极顶3之间通过密封圈4绝缘,电解液填充在负极顶3与正极杯2形成的腔体内,其中负极顶3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负极顶3包括顶部8和周侧部9,周侧部9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91和翻边壁92,负极顶3的翻边壁92与水平面是垂直的,同时翻边壁92与环形内壁91之间没有完全贴合,因此存在一条间隙l,且翻边角a为直角。如图2所示,由于该翻边角a为直角,电池肩部处密封圈4会被尖锐角明显挤压变形甚至破裂,造成电池防漏性能不佳;且电池注液是满盈的,如图3所示,电池在封口时电解液会被挤出来,这样,电解液就会在间隙l处残留,造成后期使用时,因为电解液吸潮时,会有白色的物质析出,造成“假漏”现象。

另外,由于该负极顶3的翻边壁92与水平面垂直,电池在封口时会受到一个横向的挤压力,负极顶3会因为受力而向内凹,造成电池的报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6所示,锂锰扣式电池1,包括正极杯2、负极顶3、密封圈4、锂金属7、正极饼5、隔膜6和电解液,正极饼5与锂金属7之间通过隔膜6隔开,正极杯2与负极顶3之间通过密封圈4绝缘,电解液填充在负极顶3与正极杯2形成的腔体内,如图5所示,负极顶3包括顶部8和周侧部9,周侧部9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91和翻边壁92,周侧部9呈由上往下呈向外倾斜扩张的结构,周侧部9的外扩角为5-6度,环形内壁91与翻边壁92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周侧部9呈由上往下呈向外倾斜扩张的结构,可以防止因该负极顶3的翻边壁92与水平面垂直,导致电池在封口时会受到一个横向的挤压力,负极顶3会因为受力而向内凹,造成电池的报废的问题产生。

翻边壁92的上端外侧呈圆弧形状13。圆弧形状13的翻边壁92上端可以防止电池肩部处密封圈4被现有技术中翻边壁92上的翻边尖锐角挤压变形甚至破裂,造成电池防漏性能不佳的问题产生。

如图5所示,环形内壁91包括下段壁911和上倾斜壁912,下段壁911与翻边壁92之间相互挤压在一起,并且下段壁911与翻边壁92组成一个整体的外扩角为5-6度。

锂锰扣式电池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一个负极顶3,如图4所示,负极顶3包括顶部8和周侧部9,周侧部9包括一体连接的环形内壁91和翻边壁92,翻边壁92垂直于水平面,且环形内壁91与翻边壁92存在一定的间隙l,如图4所示,环形内壁91包括下段壁911和上倾斜壁912;此时,翻边壁92上的翻边角a为直角。

2)如图4所示,准备一个压块10,压块10具有一个倾斜角度的环形下压面11,环形下压面11与水平面呈4-5度的夹角,且环形下压面11的水平高度由外往内增高,利用该压块10的环形下压面11对翻边壁92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如图5所示,使得下段壁911与翻边壁92相互挤压从而使间隙l消除,同时使下段壁911与翻边壁92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外扩角为5-6度;间隙l消除后,即使电池注液是满盈的,电池在封口时电解液会被挤出来时也不会在间隙l处残留,防止后期使用时,因为电解液吸潮时,造成“假漏”现象。同时使下段壁911与翻边壁92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外扩角为5-6度,可以当电池在封口时会受到一个横向的挤压力时,负极顶3不会因为受力而向内凹,造成电池的报废的问题产生。

3)如图6和图7所示,在负极顶3内依次放入锂金属7、隔膜6、电解液、正极饼5和正极杯2,然后对正极杯2进行折弯处理,利用正极杯2的上边沿将密封圈4折弯包住负极顶3,从而完成锂锰扣式电池的组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压块10下压过程中,由于同时会使下段壁911和翻边壁92形成一个外扩角,由于环形下压面11的作用,如图5至图7所示,在翻边壁92的上端外侧会呈现一个大概的圆弧形状13,在正极杯2折弯包边处理时,由于尖锐角的消失,不会对密封圈4造成破坏,进一步防止漏液现象的产生。也可以对压块10的环形下压面11调整成弧形内凹结构,这样就能确保翻边壁92形成一个圆弧形状13的上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锂锰扣式电池负极顶和锂锰扣式电池及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