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用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4839发布日期:2019-05-15 21:5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用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用板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铅酸电池板栅合金技术的发展,由板栅腐蚀造成的电池失效日趋减少,但是铅膏软化依然是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上较多的电池极板是铅膏包裹板栅,电池在工作中势必出现铅膏的软化。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内筋条间距较大,内筋条厚度一般略小于外边框厚度,涂膏后极板厚度难控制,一致性不好。这将直接导致电池压缩比下降,隔膜与极板间压力减小会加剧电池内酸液分层,还会引起距离筋条较远的铅膏无法参与反应,引起电池容量衰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的蓄电池用板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蓄电池用板栅结构,包括内筋条和外边框,外边框上设置有极耳,所述内筋条之间设置有活性物质,内筋条边缘设置有板栅框,板栅框与外边框之间设置有间距,外边框上设置有绝缘层。

作为优选,所述板栅框与外边框之间的间距为1-2cm。

作为优选,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自放电的电学原理来设计其结构,是一种除活性物质外其他导电体都与电解质隔离的蓄电池;结构简单只是在极板栅框的四周,极耳外周分别涂上绝缘膜层,使其与电解质隔离;制作方便,在制作过程中,只要将板栅框的四周,极耳这些在电化学反应中不起正作用的合金全部用各种既耐酸、又耐温,又不会起任何反应的各种粘合剂、树脂或塑料膜包裹,也可采用塑料套管,使其与液体电解质隔离,完全绝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的蓄电池用板栅结构,包括内筋条4和外边框2,外边框上设置有极耳1,所述内筋条之间设置有活性物质5,内筋条边缘设置有板栅框3,板栅框与外边框之间设置有间距,外边框上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板栅框与外边框之间的间距为1-2cm,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绝缘层。

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自放电的电学原理来设计其结构,是一种除活性物质外其他导电体都与电解质隔离的蓄电池;结构简单只是在极板栅框的四周,极耳外周分别涂上绝缘膜层,使其与电解质隔离;制作方便,在制作过程中,只要将板栅框的四周,极耳这些在电化学反应中不起正作用的合金全部用各种既耐酸、又耐温,又不会起任何反应的各种粘合剂、树脂或塑料膜包裹,也可采用塑料套管,使其与液体电解质隔离,完全绝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用板栅结构,包括内筋条和外边框,外边框上设置有极耳,所述内筋条之间设置有活性物质,内筋条边缘设置有板栅框,板栅框与外边框之间设置有间距,外边框上设置有绝缘层。本发明设计合理通过自放电的电学原理来设计其结构,是一种除活性物质外其他导电体都与电解质隔离的蓄电池;结构简单只是在极板栅框的四周,极耳外周分别涂上绝缘膜层,使其与电解质隔离;制作方便,在制作过程中,只要将板栅框的四周,极耳这些在电化学反应中不起正作用的合金全部用各种既耐酸、又耐温,又不会起任何反应的各种粘合剂、树脂或塑料膜包裹,也可采用塑料套管,使其与液体电解质隔离,完全绝缘。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玉春
技术研发日:2017.11.03
技术公布日:2019.05.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