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组监测组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77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组监测组网结构。



背景技术:

应用在变电站直流220V系统当中的蓄电池组,一般采用104~108节2V蓄电池串联组成。每节蓄电池内均有参数测量模块,可以测量电压、电流、内阻、温度等参数,并能控制进行均衡充电。同时参数测量模块上具有并联的两个网络接口,用于与外界通信。在监测蓄电池组的状态时,采用通讯线将蓄电池组内的一百余块蓄电池依次连接,最后再将两端的蓄电池与管理机相连,管理机收集各节蓄电池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进行监测。这种监测组网方式依次连接的蓄电池块数过多,导致信号传输中衰减较多,使信号采集难度增大,同时,由于蓄电池总体较多,一百多节蓄电池中出现两处连接断开也是较为常见的事情,此时必然会出现一些蓄电池脱离监测,导致管理机无法获取脱网蓄电池的状态参数,不能对其进行监测,从而存在安全隐患。此外,上述组网方式要求管理机与蓄电池组距离最大不超过几十米,给管理机的设置地点带来较多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组监测组网结构,该组网结构信号衰减少,有效降低了对蓄电池组监测时出现通讯中断的概率,提高了监测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还可以使管理机远离蓄电池组,给管理机的设置提供了更多自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组监测组网结构,包括104~108节蓄电池,每节蓄电池具有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并且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上具有两个并联的网络接口,其特征在于,将所述104~108节蓄电池按端电压由高到低分成四组,每组中蓄电池的数目不少于24节且不多于30节,将每组蓄电池中各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依次级联并将一端的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与485转换器相连,再将四个485转换器与管理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为2V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包括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均衡充电电路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四组蓄电池中,每组蓄电池两端的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均与同一485转换器相连,再将四个485转换器与管理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每组按电压高低排列并依次通过通讯线连接并连接于485转换器,因每组蓄电池数目减少,信号衰减小,而且当每一小组两端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均与485转换器相连时,每一小组蓄电池就形成了一个“小环”结构,四个小环结构的485转换器再与管理机相连。这样只有某个小环结构中同时存在两处连接中断,才会使某些蓄电池从监测网络中脱离,而每一小组只有24~30节蓄电池,与一百多节蓄电池相比,如此少的蓄电池同时存在两处连接中断的概率非常低,因此本组网结构极大提升了监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网时分成四组,是为更好地适应实践中蓄电池摆放架的结构以及基于通讯中断概率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达到既增强信号传输强度,有效降低故障率,又合理控制成本并利于安装的目的。此外,485转换器允许与其相连的管理机距离超过千米,这极大增强了管理机设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蓄电池组监测组网结构包括104~108节蓄电池2,蓄电池2一般选择2V蓄电池(准确说多为2.2V上下),总体可以对外提供220V直流电。每节蓄电池具有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3,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3包括电压测量电路、电流测量电路、温度测量电路、均衡充电电路的至少一种,能够测量每节蓄电池的电压、电流、内阻、温度等参数,以及进行均衡充电等,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3上还具有两个并联的网络接口。在组网时,将上述蓄电池按端电压由高到低排列并分成四组,每组中蓄电池的数目不少于24节且不多于30节,然后将每组蓄电池中各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通过网络接口依次连接形成级联,然后将一端或两端的蓄电池参数测量模块与485转换器4、485转换器5、485转换器6和485转换器7分别相连,再将四个485转换器与管理机1相连。

进行上述组网后,管理机1通过485转换器4、485转换器5、485转换器6和485转换器7能够与各节蓄电池进行通讯,收集蓄电池电压、电流等状态参数并对蓄电池状态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可以技术报警,管理机可以用电路搭建,也可以采用单片机或电脑充当。每一组内蓄电池块数较少,信号衰减弱,同时只有每一小组内的蓄电池同时存在两处连接中断,才会有蓄电池脱网,实际中在30块以下蓄电池中同时两处中断的情况极为少见,这样就极大降低了故障率,同时没有使用更多485转换器,有效控制了成本。485转换器还运行管理机相距超过千米,增强了管理机设置的灵活性。这种分成四组的组网结构,还能与现在变电站常用蓄电池摆放架的结构相适应,使安装更便捷。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