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地的安全旅行转换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36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可接地的安全旅行转换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转换插头(travel plug adapter),在此也将其简称为“旅行转换器(travel adapter)”。使用此转换器,可以将某一(国内)标准的电源插头插入旅行目的地的电源插座中。为此,所述旅行转换插头需要第一标准的插座及另一标准的电源插头。在本申请中,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能插入至少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为此,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中可以择一使用第一标准及第二标准的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在全球旅游及贸易日益增加的时候,正越来越多的用到这种类型的旅行转换插头或旅行转换器。因此,就需要简洁的、易于运输的适合于若干不同标准的电源插座的旅行转换插头。

中国专利申请CN 101872911 A公开了一种具有基本圆形壳体的旅行转换器。电源插头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可以移出所述壳体。以此种方式,可以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电源插头。相对下壳体部分旋转上壳体部分可以选择所需的电源插头。所述上壳体部分具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驱动滑块。可以使该驱动滑块接合各个电源插头元件。该些电源插头元件彼此相邻。为此,将该滑块旋转至所述电源插头上方的位置,所述电源插头就会自下方从所述壳体移出。

德国专利DE 10 2011 014 920 B4公开了另一种旅行转换器,其被称为“通用转换插头”。在此旅行转换器中,在外部壳体中设置了多组插脚。每组插脚连接一控制元件,借由该些控制元件所述每组插脚可以从外部移动。通过滑槽在所述壳体上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此外还使用设置在外部壳体内的挡板对所述控制元件进行导引。该挡板具有导轨,并且所述控制元件可以穿过其上的凹槽。所述导轨提供上端位置和下端位置。对所述挡板弹性地预加应力,以使控制元件可牢固地保持在所述上端位置或下端位置。所述控制元件及对应组插脚可以从所述端部位置释放出来,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在此除启动所述控制元件外还启动了也设置在外面的选择杆。按压该选择杆会移动所述挡板对抗弹簧弹力。用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控制元件插脚可从其上或下端位置移出来。

在此方案中,外部的控制元件既用于将该些组插脚从第一端部位置(待命位置)移出至第二端部位置(使用位置),还用于将该些组插脚锁定在这些位置上。

对于上面两篇专利文献公开的转换插头以及可购买到的其他转换插头而言,较高的电气安全性是很重要的。在此,转换插头的可靠接地起着特别的作用。当所选插头完全移到其使用位置上时所述转换插头通常会接地。但是,可以想象的到,在此之前已经发生了对使用者不利的电气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旅行转换插头。该旅行转换器应能够经济并可靠地进行制造,易于运输和操作,并且电方面是非常安全的。

上述目的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转换器实现。尽管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器具有非常简洁的设计,但是其仍可以防止只在使用位置上接地,而允许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的待命位置与转移位置上都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具有壳体,该壳体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通常,块状对运输来说是很实用的。但是,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结构 (mechanics)设计成可在很大程度上自由选择壳体的形状。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平面时是有利的,但实用新型的结构也可适于弯曲的壳体表面。该壳体可设计成一块或多块。已经证实,将所述壳体构造成两部分是有用的,具体而言为下壳体部分和上壳体部分。其彼此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使用机械手段,使用螺钉连接是有用的。

所述壳体应具有至少一个插座。该插座有效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面上。该插座可具有不同的形状,这取决于其上要安插的电源插头(下文简称“插头”) 的类型。举例而言,如果要安插Schuko插头,则该插座上就具有基本呈圆柱形的凹陷部分,此外还具有用于安插该Schuko插头的触脚(contactpins)的母接头(female connector)。对于其他类型的插头,不需要具有凹陷或凹槽。设置平的上壳体面是有用的,在该面上可设置多个母接头(female contact)。通常,应设置至少两个母接头,其形成用于安插标准插头的母接头对。为了能够安插多个不同标准的插头,设置多个母接头对是有用的。如果插头还具有接地导体,并且该插座意将提供接地的机会,通常,对每个要安插的插头设置第三母接头或第三接头(contact)也是必要的。

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标准的插头及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这些插头有时也被称为“插入式插脚组(plug-inpin sets)”)。所述第一标准的插头可以是,例如EU欧式插头,第二标准的插头可以是US美式插头。这些插头可具有两个插脚,即,它们不接地;或者,它们可具有三个插脚,以提供接地插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适于在一个以上国家使用。有用地,且通常来说,择一使用所述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也是必要的。

许多标准的插头都具有一插头本体,其伸入电源插头中,其形状由电源插座的形状所决定。举例而言,Schuko插头就具有此种类型的插头本体,该插头本体具有圆柱形的基本形状,其带有两个突槽(protruding grooves)与两个凹槽(indentations)。这两个突槽限定了据此标准必要的该插头本体的方向。接地触脚可设置在所述凹口中。对于Schuko插头的情况,两个触脚(contact pins)自插头本体向下伸出;使用该插头时,这些触脚就是导电触角,即正极和负极。EU欧式插头也具有插入电源插座的插头本体,其形状至少部分地由电源插座的形状所决定。瑞士及意大利插头具有类似方式的插头本体。瑞士插头和意大利插头的插头本体非常相似,它们二者都在前端具有三个触脚。外侧的触脚形成正、负极,中间的触脚用于接地。对于意大利插头的情况,中间的触脚位于正负极触脚的中间位置处。对于瑞士插头,中间触脚偏离另两个触脚的连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插头本体”一词是指插头中插入电源插座中、且其形状至少大体上由电源插座的标准所决定的那部分。插头壳体的另一部分通常位于该插头本体上方,在此被称为主插头壳体。该主插头壳体用于电缆布线;还经常设置握持凹槽(grip recesses)或类似元件。与所述插头本体相比,所述主插头壳体不受电源插座形状的限制。

其他标准的插头不需要插头本体。其对应的电源插座具有基本平的顶面,该顶面上只具有用于安插触脚的接头。这些接头通常呈圆形或槽状。不具有插头本体、只具有自插头壳体伸出的触脚的插头适合于这种对应的电源插座。

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可包括三个或更多个插头。已经证实,带有三个或四个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是非常有用的。至少一个插头(但通常是所有的插头)可从待命位置(在此位置,插头基本置于壳体内)移动到使用位置上。在使用位置,插头可使用地完全或至少部分置于壳体外。当插头返回至待命位置时,插头通常可完全移回壳体内。插头可移回壳体内足够远至其不妨碍其他插头是有用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旅行转换插头具有第一插头,其包括插头本体及接地触脚。举例而言,由此,该第一插头可为Schuko插头,具有已知圆柱形状的插头本体及两个用作正负极的触脚。于使用位置,所述插头本体与第一及第二触脚都可用地置于所述壳体外。在此,所述插头本体自所述壳体伸出,所述第一及第二触脚转而自所述插头本体伸出。于待命位置,所述两个触脚缩回至所述插头本体内,且所述插头本体本身也缩回至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插头当然也可以是另一标准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旅行转换插头还可具有另一标准的第二插头,其具有第三触脚及第四触脚。该第二插头也可具有接地触脚。由于所述第三触脚及第四触脚自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头本体伸出,所述第二插头由此可移到使用位置上。然后可将这些触脚插入匹配标准的电源插座中,而此插头本体不插入此电源插座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接地触脚接纳部与第一接地触脚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的使用位置与移动位置上相连。当所述接地触脚接纳部还与所述接地触脚在待命位置上相连时是有利的。

这些措施确保了使用旅行转换插头时额外的安全性,并将这种感觉传递给使用者。特别是当使用者面临不常见的插头与插头插脚时,容易发生操作失误。也可想到在旅行转换插头完全从电源插座移除前,接地插脚部分地收回至壳体内。这样会引起危险状况发生,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接地触脚的电连接予以避免。

当所述接地触脚接纳部与所述第一接地触脚(或其他接地触脚)通过可移动的触脚夹相连时是极其有利的。有利地,这样的触脚夹由金属制成。所述触脚夹可具有固定端部,该固定端部机械固定地连接至一导体。所述触脚夹另外还具有可动端部,该可动端部机械可移动地连接至一导体。在任何情况下,所述固定端部与可动端部都与所述导体电连接。该导体可为接地触脚或接地触脚接纳部或为设置于所述接地触脚与接地触脚接纳部间的导体。

将所述可动端部机械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触脚是有用的。进而,该接地触脚可被导引通过所述触脚夹的可动端部或沿着其被导引。当所述接地触脚以销子(dowel)或销(pin)的形式(例如,以圆柱形销或扁销的形式) 构造时这样设置是极其有利的。

所述接地触脚通过其固定端部机械地连接至所述触脚夹也是有用的。由于此固定连接,当所述触脚从其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时,所述触脚夹会与该接地触脚一起移动。

已经证实,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内设置至少一个或更多个触轨(contact rails)是非常有用的。这些触轨可以电连接方式并基于其机械位置设置在所述接地触脚接纳部与所述接地触脚之间。这样的触轨特别适合触脚夹的使用。在此,可沿着所述触轨导引所述触脚夹,特别是导引其可动端部通过所述触轨。当所述触脚夹的可动端部包围所述触轨时通常是极其有用的。为此,所述触脚夹的可动端部可具有两个相对的触脚爪,该些触脚爪可夹紧(clamp around)所述触轨。

当触脚夹的固定端部与所述触轨相连时也是有用的。进而所述触轨可在该固定端部将所述触脚夹保持在所需的有利位置上。

将所述触轨机械地连接至所述接地触脚接纳部也是有用的(除电连接外)。进而所述触轨机械地被所述接地触脚接纳部所保持。这对于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接纳部而言是极其有利的。这样的机械连接允许插头的简洁型设计与安全并存,较佳地,还允许接地触脚接纳部与触轨间的直接接触。

一极其有用的旅行转换插头是这样的:除所述第一插头外,还设置第二标准的第二插头,该第二插头同样被分配一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设计成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该第二插头,于待命位置所述第二插头基本置于所述壳体内,于使用位置所述第二插头可用地置于所述壳体外,且,所述第二插头被分配第二接地触脚。

对于两个插头的情况,当所述第一插头的接地触脚通过所述固定端部连接至第一触脚夹且所述第二插头的接地触脚连接至所述第二触脚夹的可动端部时是有用的。这样允许旅行转换插头极其简洁的设计。

还有用的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及一个第二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其第一插头具有接地触脚,触脚夹通过其可动端部连接至所述接地触脚,且所述第二插头具有与相同触脚夹的固定端部相连的接地触脚。在此,当为两个插头设置共同的触轨时是极其有利的。相应地,当所述第二插头的接地触脚与一触脚夹的可动端部在所述触轨上运行时是有用的。

当插头在所述壳体的滑槽上被导引时也是极其有利的。这种导引有助于触脚夹的导引,尤其是沿着触轨。对于在插头内部设置导引槽,情况也是这样。这样的导引槽也可以设置于插头本体中。

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机械上设计成其中一个插头(例如,所述第一插头) 具有插头本体,且该插头本体具有导引槽时也是极其有用的。在此,可为所述第二插头的一支撑元件设置一导引槽。这样的支撑元件例如可为导引所述第二插头的触脚的支撑杆。设置此类型的导引槽使所述支撑元件被导引至第一插头插头本体深处成为可能,由此实现了被支撑触脚的精确机械导引。当此类型的导引槽与所述插头壳体的滑槽设置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上时所述导引会极其精确。这样的设置方式允许通过两个槽对支撑元件的导引,因此允许机械上非常牢固并精确的导引。

此种导引不仅具有机械上的优点,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用电安全。由于对应支撑元件的移到路径以精确的方式进行了预先确定,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区域中必要电线的任何卡住(jamming)或损坏现象。

当所述第二插头具有设置在距离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头本体一定距离处的接地触脚时是有利的。因此,此类型的接地触脚不靠在所述插头本体外部,而是设置于通常几个毫米(2-10mm)的一定距离处。举例而言,该接地触脚可以第三触脚(contactpin)的形式设置,其设置成平行于用于正负极的触脚。特别是用这种方法以非常简洁的方式构造的旅行转换插头,可靠的接地是很重要的。

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可不止具有第一及第二插头,具有三个或四个插头的旅行转换插头经常是有用的。举例而言,可设置第三插头,其至少一个触脚在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头本体内被导引。可以想象到,例如,该第三插头的接地触脚在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头本体内被导引。还可以想象到,所述第三插头的两个导电触脚(正极与负极)在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头本体内被导引。

具有这样的设置方式,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安全接地是非常重要的。

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构造成所述第二插头与第三插头具有相同的极化 (polarisation)时也是有利的。则相同电极位于插头中心面的一侧,例如,正极在左侧,负极在右侧。该中心面在导电电极(至少第二及第三插头的导电电极)间的中心处对插头划分。这样可允许插头简单且安全的布线。原则上,可以在相对彼此旋转180°的位置上使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但是,机械上限制此使用以使只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使用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并进而基于此位置有利地选择所述极化通常是有利的。

可以使用一滑动选择器来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器,其中,为每个插头设置一滑动位置,并将该滑动选择器与设置在壳体外侧上的控制钮 (control knob)相连,且,只根据所述滑动选择器的滑动位置允许所选插头在待命位置与使用位置间移动。这样的滑动选择器可包括一卡止元件,通过其其他插头被锁定在待命位置上。

或者,还可以省却滑动选择器。对于此类型的旅行转换插头,除所述驱动滑块外,不设置滑块选择器。当由于不同于滑动选择器的机构可避免一个以上驱动滑块同时被驱动时,这样是非常实用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设置一锁定元件也是有利的,其将至少所述第一插头或第二插头锁定在使用位置上。有利地,该锁定元件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释放按钮相连。可逆着释放方向对该锁定元件弹性地预加应力。设置锁定元件是极其有用的,可将插头可靠地保持在使用位置上。由于,例如第一与第二以及第三与第四触脚可具有不同的长度,所以,自使用位置的极小移动可能不会被马上注意到,但是可以使用所述锁定元件对其可靠地阻止。

当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壳体上具有滑槽或类似凹槽时是有用的。所述驱动元件或滑块可在这些滑槽内运行。也可以为所述滑动选择器设置一滑槽。这些滑槽可使滑块在被导引的同时进行移动。因此,其体现了一种有利且成本高效的机械方案。由于通常在旅行转换插头上设置多个驱动元件或滑块,所以当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所述滑槽中对其进行导引时,是特别有利的。

所述可选的锁定元件可设计成与所述滑动选择器分离的部件。或者,所述锁定元件还可以是与所述滑动选择器相连的部件。作为单独部件的实施例潜在地具有生产优势。所述滑动选择器为不必传递或承受较大的力的部件。然而,因其自身的性质,所述锁定元件必须可靠地施加足够的力以将每一标准的插头保持在使用位置上。

由于类似的原因,当所述锁定元件还为与所述驱动滑块分离的部件时是有利的。在此情况下,当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也不属于所述滑动选择器或驱动滑块的一部分的部件时,所述锁定元件可构造成单独的部件。总的来说,当所述锁定元件的全部部件都构造成与所述滑动选择器的部件分离,且还与所述驱动滑块的部件分离时是有用的。

当所述(可选)锁定元件连接一释放按钮时是有用的,该释放按钮设置于壳体外部并沿释放方向被驱动。当将一插头由使用位置移回待命位置时,这样的释放按钮可使所述锁定元件直观并安全地释放。这样的设计较那些靠驱动滑块、或滑动选择器、甚至插头自身的某些运动来释放插头的设计显得更安全,也更可靠。以便所述释放按钮不会被无意间驱动,其也可以装有报警指示器或设计警戒色,例如红色。所述释放按钮可为壳体的一部分,例如,当由于合适的设计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可被按下(depressed)时。通常,在壳体上设置一凹口并在此凹口中设置该释放按钮作为独立于壳体的部分,是有用的。有用地,所述释放按钮可与所述滑动选择器和/或所述驱动滑块相对布置。

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对所述锁定元件(若设置了的话)弹性地预加应力是有用的。对所述锁定元件弹性地预加应力可使所述插头一进入使用位置就被可靠地卡入锁定状态。当弹簧精确地逆着所述释放方向动作时,在机械方面也是有利的。

(可选)锁定元件的一有效实施例是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定支腿,并且该锁定支腿具有滑动面和锁定凸起。与一被移动的插头相连的元件可在该滑动面上滑动。之后该元件可卡在该锁定凸起处,以锁定与该元件相连的插头。

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是有用的:其至少一个插头具有滑动凸起或机械上与这样的滑动凸起牢固连接,并且所述滑动凸起在所述滑动面上运行且能够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锁定状态,若设置了的话。

这样的旅行转换插头也是有用的:其锁定机构具有多个锁定支腿,例如2 个、3个或4个锁定支腿。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与插头的数量完全相同。当所述锁定支腿的数量少于插头的数量时也是有用且足够的。

尤其是在后面的情况中,当至少两个插头中的每个都连接有滑动凸起,且这两个滑动凸起都在所述锁定元件的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时是有用的。由于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条锁定支腿上运行,因此,这就意味着这两个滑动凸起在同一滑动面及同一锁定凸起(该两个滑动凸起可在其上呈现锁定状态)上运行。因为所述旅行转换插头上的两个插头不会被同时移动到使用位置上,所以所述滑动凸起会择一地在所述锁定凸起上呈现此锁定状态。然而,如果两个滑动凸起,例如相邻插头的两个滑动凸起,共享一个尺寸合适的锁定支腿的话,则可减少锁定支腿的数量,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由此可构造得更简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及优势可从下面的附图及其相关描述中得到。结合图示及其相关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进行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其他组合中。因此,公开的每个特征也应理解为公开于与其他特征技术上合理的组合中。部分图示稍作了简化,且为示意性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

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类似视角的立体图,其中US美式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

图3为图2中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底部可见;

图4为图3中旅行转换插头对应的立体图,其中Schuko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

图5为旅行转换插头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其中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架可见;

图7为特别是Schuko插头壳体的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特别是触脚) 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旅行转换器/旅行转换插头;

12-上壳体部分; 14-下壳体部分

16-插座; 18-母接头;

18A-UK英式母接头对; 18B-AUS澳式母接头对;

18C-US美式母接头对; 18D-UK英式接地插脚的母接头;

18E-US美式接地插脚;

20-释放按钮; 22-第一驱动元件;

24-第二驱动元件; 26-第三驱动滑块;

28-US美式插头;

30-导电触脚(US美式插头); 32-接地插脚(US美式插头);

34-插头本体(Schuko插头); 36-开口;

36A-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 36B-导电触脚的开口(Schuko);

36C-导电触脚的开口(US); 36D-导电触脚的开口(US);

36E-另一接地触脚的开口;

38-Schuko插头; 40-Schuko插头本体;

42-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 44-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

46-保险丝舱(fuse compartment) 48-锁定机构;

50-支撑杆US; 52-接地插脚的开口;

54-支撑杆AU; 56-支撑杆端部AU;

58-导引槽; 60-支撑架;

62-导电触脚AU; 64-接地触脚AU;

66-第一接地触脚; 68-第二接地触脚;

70-接地触脚路径Schuko; 72-第一触轨;

74-第二触轨; 76-第三触脚夹;

78-第二触脚夹; 80-第一触脚夹;

82-可动端部; 84-固定端部;

86-触脚爪; 88-接地触脚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10的立体图,图中的旅行转换插头处于待用状态,但尚未处于使用位置上。而是,所有插头都处于待命位置上,即都位于壳体内。

下面首先对旅行转换插头10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所述旅行转换插头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由上壳体部分12及下壳体部分14组成。上壳体部分12与下壳体部分14共同形成主插头壳体。插座16位于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顶部,从而其位于上壳体部分12的区域内。插座16具有多个母接头18。更具体而言,这些为用于安插导电UK英式触脚(contact pins)的母接头对 18A、用于安插导电AU澳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B、用于安插导电US美式触脚的母接头对18C、用于安插UK英式接地插脚的连接头18D、及用于安插 US美式接地插脚或AU澳式接地插脚的接头18E。

释放按钮20也设置于壳体侧面上。所述释放按钮用于锁定及释放驱动元件。于壳体正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元件22、第二驱动元件24、及第三驱动滑块26,第一驱动元件22和第二驱动元件24均构造成驱动滑块,借由所述第一驱动元件22可将US美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二驱动元件24块可将所述AU澳式触脚滑出,借由所述第三驱动滑块可将Schuko插头滑出。

图2为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旅行转换插头的立体图,其中,第一驱动元件22移到了其下部位置上。相应地,US美式插头28的触脚伸出壳体。US美式插头28包括两个导电触脚(插脚30A和30B)及接地插脚32。于图中所示位置,所述旅行插头可插入一根据US标准的电源插座中。此标准不需要使用插头本体。则,旅行转换插头10的壳体底部齐平地位于根据US 标准的所述插头的平面上。

在图3中从不同的视角示出了同一旅行插头。于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底部34为一平面。然而,在此底部上设置了多个开口36及元件。为导电Schuko 触脚提供开口36A与36B。为导电AU澳式触脚提供开口36C与36D。为额外的接地插脚提供开口36E。开口36E与开口36A及36B一起设置于Schuko 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上。除了此插头本体外,还设置了一保险插入件46(securing insert)。

图4从相同视角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转换插头,其中,所述Schuko 插头移到了使用位置上。相应地,第三驱动滑块26移至了其下部位置上。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伸出壳体的底部34。Schuko插头的导电触脚42A 与42B转而从Schuko插头伸出。根据此标准,接地触角44设置于所述插头本体的侧面上。

图5为旅行转换器10中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随着上壳体部分的移除,可以看到插头的内部,即大体上可以看到那些由下壳体部分14容纳的部件。应注意的是,图中并没有示出插头功能必需的全部部件。为清楚起见,作了选择。

可以看到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在该插头本体上,有为所述Schuko 插头的导电触脚提供的开口36A与36B。还可以看到为接地触脚所提供的开口36E。在此图中还可以看到另外的开口——用于AU澳式插头的接地插脚的开口56。

图中还示出了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30A与30B,其处于待命位置上,即收回至壳体内。相应地,第一驱动元件22处于上部位置。可通过锁定机构 48将第一驱动元件22保持在此位置。

第一驱动元件22移动支撑杆50。触脚30A与30B固定至此支撑杆50。当沿壳体底部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元件22时,支撑杆50会相应地向下移动。这样做,会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中对触脚30A与30B进行导引。因此,所述Schuko插头为另一标准的触脚提供了导向。

图6为类似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类似立体图。作为与图5的关键不同,在此还可以看到用于AU澳式插头的支撑杆52。支撑杆52与第二驱动元件 24相连。支撑杆52具有三个杆端,杆端54A、54B及54C,其合并于区域54。杆端54A与54B支撑AU澳式插头的导电触脚(current-conducting contacts),他们机械地将这些触脚由(示出的)待命位置导引至使用位置。杆端54C导引所述AU澳式接地插脚。由此,所述接地插脚通过图5中可见的开口56由 (示出的)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

因此,与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40内的接地插脚相比,为AU澳式插头选择在Schuko插头的插头壳体40外对导电触脚进行导引的设置方式。相比之下,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是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内被导引的。这两种方案都允许有利且节约空间的设置方式。为不同的插头可选择不同的方案。

图7为示范性实施利中所述旅行转换插头的其他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在此,可以看到用于US美式插头的第一驱动元件22及用于EU欧式插头(构造成Schuko插头)的第三驱动滑块26。支撑臂50与第一驱动元件22相连。支撑臂50对接地插脚32进行导引,将其移出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相比之下,支撑臂50在Schuko插头的插头本体40内对US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进行导引。相应地,在插头本体40内设置导引槽58,此导引槽58可使支撑杆50接合在插头本体40深处,由此实现了US美式触脚的可靠机械导引。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示范性实施例中所选协同工作的部件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不同标准插头的多个触脚。对应的触脚可用于前述附图中的旅行转换插头中。然而,就这些触脚机械方面的设置方式而言,其稍偏离前面所示示范性实施例中的那些触脚。

还是在支撑架60上对这些触脚进行导引。更具体而言,支撑架60A支撑澳式插头的触脚,而支撑架60B支撑美式插头的触脚。特别地,在支撑架60A 上对澳式插头的导电触脚62进行导引,同样也在支撑架60A上对澳式插头的接地触脚64进行导引。在支撑架60B上对美式插头的接地触脚进行导引(此图中美式插头的导电触脚不可见,且为清楚起见,省略了一些触脚)。但是,图中示出了UK英式插头的接地触脚68。

用于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路径(grounding contact path)70用作一接地触脚接纳部(grounding contact receptacle)。根据图1的实施例,另一接地触脚接纳部当然也是可以的,例如根据图中所示的母接头类型18D或18E的母接头。

触轨包括第一触轨72与第二触轨74,所述接地触脚路径与第一触轨 (contact rail)72及第二触轨74相连。(也可以参照触带(contact strips))。此连接为导电连接,然而此连接还设计成第一触轨72与第二触轨74由用于 Schuko插头的接地触脚路径70机械地保持。

第一接地触脚66构造成US美式接地触脚,第二接地触脚68构造成UK 英式接地触脚,所述电接触可由第一触轨72电传送至AU澳式接地触脚64。第三触脚夹(contact clamp)76即用于此目的。第二触脚夹用于将所述电接触由第二触轨74传送至第二接地触脚68。所述电接触通过第一触脚夹80由第二触轨74传送至第一接地触脚66。

每个触脚夹都具有可动端部82及固定端部84。该可动端部在这里被称为关于其相对所述接地触脚或触轨的运动是“可移动的”。在某些情况下,该可动端部在壳体内是静止不动的。第三触脚夹76的可动端部82可相对第一触轨 72移动。借由其两个触脚爪(contact jaws)86A与86B,可动端部82可沿第一触轨72滑动,并由此保持电接触。随着相应插头由(图示的)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AU澳式接地触脚64向下滑动的同时,会发生相应的滑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在触脚夹的两端设置两个相对的触脚爪通常是有用的,但特别是设置在其可动端部上是有用的。

固定端部84与接地触脚64固定连接。该固定端部可直接与该触脚相连,但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固定端部是通过接地触脚夹持件(grounding contact holder)88与AU澳式接地触脚64相连的。因此,接地触脚夹持件88夹持 AU澳式接地触脚64。第三触脚夹76的固定端部84螺纹连接至接地触脚夹持件88,如图所述。

为第一接地触脚66选择了另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向下移动(即远离图中的接地接触路径70)支撑架60B可将该触脚66由图示的待命位置移到使用位置上。据此,圆柱形接地触脚66穿过静止的第一触脚夹80。第一触脚夹 80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其固定端部84固定连接至第二触轨74的端部。

第二触轨74的可动端部82可有用地构造有两个相对的触脚爪。导引接地触脚通过这样的触脚爪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圆柱形触脚而言。对于第三触脚爪80,“可动端部”应理解为是就该端部相对于接地插脚的运动而言。将触脚夹的固定端部固定(例如也螺纹连接)至触带的端部通常也是有用的。

第二接地触脚68也通过第二触轨74与接地接触路径70相连。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二触脚夹78建立此连接,其固定端部84与接地触脚68相连(此情况下不设置接地触脚夹持件)。螺纹连接再次作为连接方式通常是有利的。当接地触脚68移到其(下部)使用位置上时第二触脚夹78的可动端部82沿着第二触轨74移到。由此第二触轨74载持第二触轨74。这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通常是一有利的概念(concept)。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当第二触脚夹78的可动端部及第一触脚夹80的固定端部与一触脚相连时也是有用的。

以概括描述的及附图中更具体的描述的方式,可生产操作非常舒适并且几乎不会有操作错误发生的旅行转换器。然而,有吸引力的是,生产该旅行转换器并不贵,并且即使在大批量生产中必须允许较大容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廉价并可靠地生产该旅行转换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