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6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变速或者说调速开关广泛用打蛋机、搅拌机等食物处理装置,用于调节电机的转速,达到调节打蛋机、搅拌机的技术目的。现有技术因结构设置上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7976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搅拌电机、调速用的主控制器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开关组件,搅拌电机和开关组件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主控制器为档位电子调速PCB组件,档位电子调速PCB组件上设置有若干个档位触点,档位触点上设置有调压电阻。本实用新型通过档位电子调速PCB组件作为主控制器,当接通电源时拔动壳体上的开关组件,开关组件上的接触片与档位电子调速PCB组件上的档位触点接触,档位电子调速PCB组件上的档位触点通过调压电阻调节实现搅拌电机输出不同速度。上述现有技术仍存在如下不足:1、仍采用电子调速或变位器+微动开关组合调速,其价格昂贵或结构复杂;2.功能单一,无法直接随时加速。故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其具有结构设置合理,实现调整和加速组合,可以做到随时变速和加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包括配合设置的支架和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旋转式可变电阻、对应设置的开关弹片和开关触片,对应设置的加速弹片和加速触片,所述旋转式可变电阻、开关弹片和开关触片组成第一电路;所述加速弹片和加速触片组成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并联设置;所述支架内设有调速盘、角度旋转轮和加速杆,所述调速盘通过角度旋转轮驱动旋转式可变电阻旋转,所述角度旋转轮与开关弹片对应设置,所述加速杆与加速弹片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调速盘通过角度旋转轮带动旋转式可变电阻旋转,同时角度旋转轮挤压开关弹片与开关触片接触,达到调速的技术目的,也可以直接通过述加速杆挤压加速弹片与加速触片接触,实现直接加速的技术目的。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与PCB板之间成型有容纳腔,所述角度旋转轮底部成型有配合腔,所述角度旋转轮通过配合腔可旋转地套设于旋转式可变电阻上;所述角度旋转轮底部边缘设于斜面状挤压边,所述挤压边与开关弹片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增加角度旋转轮旋转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调速盘可转动地设于支架上,所述调速盘外缘设有轮齿,所述角度旋转轮顶部设有齿轮,所述调速盘通过轮齿与齿轮配合驱动角度旋转轮旋转。具体公开调速盘与角度旋转轮的相互配合,可操作性更强。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齿轮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可旋转地的设于通孔内。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角度旋转轮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一端设有固定柱,所述调速盘中间位置设有旋转通孔,所述调速盘通过旋转通孔与固定柱地配合可旋转地设于支架上;所述调速盘边缘设有调速钮,具体公开调速盘的安装结构,操作调速盘更加方便。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上成型安装槽,所述加速杆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下部成型有斜面状挤压部,所述挤压部抵设于加速弹片上。具体化加速杆的安装结构,使加速杆的运行更稳定。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加速杆与安装槽槽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这样设置,便于加速杆实现自动回位。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加速杆侧壁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套设于安装柱,复位弹簧另一端抵设于安装槽槽壁上。这样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复位弹簧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调速盘与支架之间设有无极调速顶杆装置;所述支架设有安装孔A,所述调速盘底部设有无极调速感卡槽,所述无极调速顶杆装置包括弹簧A和顶杆A,所述弹簧A置于安装孔A内,所述顶杆A一端抵于弹簧A,顶杆A另一端抵于无极调速感卡槽内。所述无极调速顶杆装置的安装,有效增加调速盘的使用感知度。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调速盘与支架之间设有档位调速顶杆装置;所述支架设有安装孔B,所述调速盘底部设有档位调速感卡槽,所述档位调速顶杆装置包括弹簧B和顶杆B,所述弹簧B置于安装孔B内,所述顶杆B一端抵于弹簧B,顶杆B另一端抵于档位调速感卡槽。所述档位调速感卡槽,有效增加调速盘的使用感知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调速盘通过角度旋转轮带动旋转式可变电阻旋转,同时角度旋转轮挤压开关弹片与开关触片接触,达到调速的技术目的,也可以直接通过述加速杆挤压加速弹片与加速触片接触,实现直接加速的技术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角度旋转轮与开关弹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速杆与加速弹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速盘与顶杆A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速盘与顶杆B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中:1、支架;11、安装槽;12、通孔;13、容纳腔;14、固定柱;15、安装孔A;16、安装孔B;2、复位弹簧;3、加速杆;31、安装柱;32、挤压部;4、PCB板;41、开关弹片;42、加速弹片;43、开关触片;44、加速触片;5、调速盘;51、调速钮;52、轮齿;53、旋转通孔;54、螺钉;55、无极调速感卡槽;56、档位调速感卡槽;6、旋转式可变电阻;7、角度旋转轮;71、转轴;72、配合腔;73、齿轮;74、挤压边;8、顶杆A;81、弹簧A;9、顶杆B;91、弹簧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调速加速组合开关改进结构,包括配合设置的支架1和PCB板4,两者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

如图8所示,所述PCB板2上集成设有旋转式可变电阻6、对应设置的开关弹片41和开关触片43,对应设置的加速弹片42和加速触片44。

所述旋转式可变电阻6、开关弹片41和开关触片43组成第一电路;所述加速弹片42和加速触片44组成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并联设置。使用时,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关联连接于电机以及电源。

所述支架内设有角度旋转轮7和加速杆3,所述调速盘5通过角度旋转轮7驱动旋转式可变电阻6旋转,所述角度旋转轮7与开关弹片41对应设置,所述加速杆3与加速弹片42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需要调速时,通过旋转调速盘5,通过角度旋转轮7驱动旋转式可变电阻6旋转,改变旋转式可变电阻6的阻值,同时,角度旋转轮7驱动开关弹片41和开关触片43接触,电机、电源、旋转式可变电阻6以及开关弹片41和开关触片43的回路接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旋转轮7进一步调节旋转式可变电阻6的阻值,使回路中通过电机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机转速发生变化,实现调速的技术目的。

如需直接加速,则移动加速杆3,通过加速杆3挤压加速弹片42和加速触片44接触,此时由电机、电源、加速弹片42和加速触片44的回路接通电机、电源、旋转式可变电阻6以及开关弹片41和开关触片43的回路短路,而电机、电源、加速弹片42和加速触片44的回路中的电流直接变到最大,使经过电机的电流变到最大,达到直接加速的技术目的。

更具体地,所述支架1与PCB板4之间成型有容纳腔13,所述角度旋转轮7底部成型有配合腔72,所述角度旋转轮7通过配合腔72可旋转地套设于旋转式可变电阻6上;所述支架上设有通孔12,所述齿轮73上设有转轴71,所述转轴71可旋转地的设于通孔12内。这样设置,角度旋转轮7旋转时,可以极大地提高角度旋转轮7的运行稳定性。

所述角度旋转轮7底部边缘设于斜面状挤压边74,所述挤压边74与开关弹片41对应设置。所述角度旋转轮7底部边缘设有斜面状挤压边74,所述挤压边74与开关弹片41对应设置。所述挤压边74位置较低的部分无法直接挤压开关弹片41,而挤压边74位置较高的部分,可以一直对开关弹片41实施挤压,以便于在角度旋转轮7改变旋转式可变电阻6阻值的过程,所述开关弹片41与开关触片43保持接触,实现回路中电流变化的技术目的。

调所述速盘5可转动地设于支架1上,所述调速盘5外缘设有轮齿52,所述角度旋转轮7顶部设有齿轮73,所述调速盘5通过轮齿52与齿轮73配合驱动角度旋转轮7旋转。本实用新型的调速盘5通过轮齿52和齿轮73的配合驱动角度旋转轮7旋转。

所述支架1一端设有固定柱14,所述调速盘5中间位置设有旋转通孔53,所述调速盘5通过旋转通孔53与固定柱14地配合可旋转地设于支架1上,更具体而言,调速盘5通过螺钉54穿过旋转通孔53可旋转固定于固定柱14上。所述调速盘5边缘设有调速钮51。操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调速钮51可方便地的现实对调速盘5的旋转操作,通过调速盘5带动角度旋转轮7旋转,最终驱动旋转式可变电阻6旋转,实现阻值的变化。

所述支架1上成型安装槽11,所述加速杆3设于所述安装槽11内,其下部成型有斜面状挤压部32,所述挤压部32抵设于加速弹片42上。所述加速杆3与安装槽11槽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这样设置,加速杆3在移动时,可以驱动加速弹片42与加速触片44接触,而将加速杆3设于安装槽11内,使加速杆3的运作更稳定性,操作更方便,同时在除去外力的情况下,加速杆3自动复位,使本实用新型从直接加速状态回到正常调速状态。

所述加速杆3侧壁上设有安装柱31,所述复位弹簧2一端套设于安装柱31,复位弹簧2另一端抵设于安装槽11槽壁上。这样设置,复位弹簧2不容易掉落,稳定性更高。

所述调速盘5与支架1之间设有无极调速顶杆装置。具体而言,所述支架1设有安装孔A15,所述调速盘5底部设有无极调速感卡槽55,所述无极调速顶杆装置包括弹簧A81和顶杆A8,所述弹簧A81置于安装孔A15内,所述顶杆A8一端抵于弹簧A81,顶杆A8另一端抵于无极调速感卡槽55内。所述无极调速感卡槽55上的档位之间的距离较小,当调速盘5时,顶杆A8与无极调速感卡槽55之间的档位感密集,感觉不明显。

所述调速盘5与支架1之间设有档位调速顶杆装置;所述支架1设有安装孔B16,所述调速盘5底部设有档位调速感卡槽56,所述档位调速顶杆装置包括弹簧B91和顶杆B9,所述弹簧B91置于安装孔B16内,所述顶杆B9一端抵于弹簧B91,顶杆B9另一端抵于档位调速感卡槽56。所述无极调速感卡槽55上的档位之间的距离较小,当调速盘5时,顶杆B9与档位调速感卡槽56之间的档位相对较为宽松,档位感觉明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