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953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计量插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用电中,在市电进入每家每户时都会设置电表,对家庭的总用电量进行统计,用电管理部分根据电表统计的电量收取费用。为了让用户了解到其每天的用电情况,用电管理部分也会提供电量查询平台,这样用户可以登录特定的平台去查询每日的用电情况。但是用户却不能知道自家每个用电设备或者特定用电设备的耗电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用户通过该计量插座控制器实现了对每个或特定家电耗电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查询。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该插座控制器包括: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单元;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电源模块;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接入负载的总用电量的用电检测模块;

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使输出插座连通或断开的继电器;以及

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另一端与云平台或用户端进行网络连接的通讯模块。

优选的,所述输出插座上还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周围环境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报警模块,用于在环境湿度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的通信接口处设有接口保护电路,所述接口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控制单元的通信接口与电阻R1一端电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都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设置有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用电检测模块和通讯模块,用电检测模块检测的总用电量通过通讯模块将总用电量上传至云平台或用户终端,因此用户可以方便的在用户终端或云平台查询接入负载的总用电量,方便了用户的查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电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电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计量插座控制器的接口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插座控制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智能插座控制器包括:壳体100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

壳体100,其上表面设置有火线插口101、103,零线插口102、104,复位键105,另外还可设置二维码标识区域、铭牌等信息的张贴处106。火线插口和零线插口设置于凹槽107内,为了防止凹槽107中进入灰尘,可以在凹槽开口处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该凹槽的盖板。相应的,在上表面相邻的壳体后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散热槽108,该散热槽108的槽口从壳体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与普通的散热孔相比,增大了空气流通的通道,有利于快速散热,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另外,壳体上还可以设置多个USB接口(图中未示出),该USB接口的设置,扩展了插座的硬件接口的应用范围,方便了使用。

如图2所示,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包括控制单元201、电源模块202、用电检测模块203、继电器204以及通讯模块205;其中,电源模块202、用电检测模块203、继电器204以及通讯模块205分别与控制单元201连接,而通讯模块205除了与控制单元201连接外,还与云平台或用户端进行网络连接,这样用电检测模块检测的用电量就可以通过通讯模块上传到云平台或用户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用户端或登录云平台查询用电量。

如图3所示,该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器结构示意图;为了防止因通讯网络出现故障,用电数据没有及时上传云平台而造成数据的丢失,可以在壳体内设置存储器206,该存储器206可以设置在壳体内的放置槽中。

另外,针对于设置有峰谷电的区域,可以在壳体上设置峰电指示灯207和谷电指示灯208,峰电指示灯和谷电指示灯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这样用户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目前使用是峰电还是谷电了。

另外,壳体内还可以设置湿度传感器209和报警模块210,报警模块210在湿度传感器209检测的湿度高于预设的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如图4所示,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的通信接口处设有接口保护电路,接口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容C1,控制单元的通信接口与电阻R1一端电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电容C1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阳极都接地。二极管D1具有较高的反向击穿电压,对于通信接口引入的强干扰有一定的钳位作用,抑制外部引入的强电压干扰。一部分干扰通过电容导入大地,进一步减小进入到通信接口的强干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