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隙型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1185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隙型避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隙型避雷器。



背景技术:

避雷器也叫过电压保护器,主要用于保护电力系统、铁道电气化系统、通讯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变压器、开关、电容器、阻波器、互感器、发动机、电动机、电力电缆等)免遭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损坏。避雷器主要类型有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其中,氧化锌避雷器是多个电阻片和上下电极组成的,当线路中出现超过避雷器规定值的过电压时,避雷器就会动作释放过电压能量,从而保护线路。但是,由于只要有过电压,避雷器就会放电工作,导致避雷器频繁动作,进而容易受到损坏,从而无法保护其它设备正常供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避雷器采用了串联固定间隙结构,其包括避雷器本体、与避雷器本体相串联的支撑绝缘子以及用于悬挂避雷线的悬垂线夹,其中,支撑绝缘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均压环,当正常运行时,高压端的均压环可将电场分布均匀,并与低压端的均压环形成空气间隙;当雷电过压时,间隙被击穿,均压环放电,当电能释放降低到规定值时,放电结束,电弧熄灭,从而保护线路免遭过电压雷击的损坏。

上述避雷器虽然通过设置固定间隙结构,只有当雷击电压过大时才会使得均压环放电、避雷器本体导通,避免了避雷器频繁放电动作,但是,避雷器放电后可能会使得与之相连的设备损坏,进而需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从而造成工作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避雷器由于放电后与之相连的设备易造成损坏,进而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具有放电指示功能的避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隙型避雷器,包括依次串联的避雷器本体、绝缘子和线夹,绝缘子的低压端和高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沿绝缘子的轴向形成有固定间隙,第一引弧角设置在第二引弧角的上方,并且第一引弧角被绝缘子分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放电指示器。

作为可选,放电指示器包括一柱状的壳体以及连接支撑壳体的环状的支撑结构,第一引弧角穿过支撑结构;壳体上开设有可视窗,壳体内部安装有绕壳体轴线旋转的指示板,当第一引弧角通电后,指示板旋转至可视窗位置。

作为可选,壳体内还设置有电路板、电磁线圈以及旋转轴,支撑结构与电路板和电磁线圈电性连接,当线圈通电后,电磁线圈的磁体绕旋转轴旋转,并且磁体与指示板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指示板上涂覆有红色荧光漆。

作为可选,支撑结构上活动的设置有安装夹,第一引弧角通过安装夹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作为可选,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之间的固定间隙为200±10mm。

作为可选,避雷器本体远离绝缘子的一端连接与绝缘导线,绝缘导线接地或者与计数器连接。

作为可选,线夹为悬垂线夹,绝缘子与线夹之间通过碗头挂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型避雷器,通过在绝缘子的低压端和高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沿绝缘子的轴向形成有固定间隙,进而当雷击电压过大时固定间隙被击穿,第一引弧角和第二引弧角之间形成电场而进行放电,进而使得避雷器本体放电,避免了避雷器频繁放电;同时,由于第一引弧角设置在第二引弧角的上方,并且第一引弧角被绝缘子分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放电指示器,进而当避雷器放电时,通过放电指示器可以显示放电与否,利于操作人员对放电的避雷器进行有效的判断,以相关设备的检查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有效的减小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间隙型避雷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间隙型避雷器未放电时的放电指示器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间隙型避雷器放电后的放电指示器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避雷器本体;2-绝缘子;3-线夹;4-第一引弧角;

5-第二引弧角;6-放电指示器;61-壳体;62-支撑结构;

63-可视窗;64-指示板;65-安装夹;66-旋转轴;

7-绝缘导线;8-碗头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的间隙型避雷器,包括依次串联的避雷器本体1、绝缘子2和线夹3,绝缘子2的低压端和高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沿绝缘子2的轴向形成有固定间隙,第一引弧角4设置在第二引弧角5的上方,并且第一引弧角4被绝缘子2分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放电指示器6。

上述间隙型避雷器,通过在绝缘子2的低压端和高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沿绝缘子2的轴向形成有固定间隙,进而只有当雷击电压过大时,固定间隙被击穿,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之间形成电场而进行放电,进而使得避雷器本体1放电,避免了避雷器频繁放电;同时,由于第一引弧角4设置在第二引弧角5的上方,并且第一引弧角4被绝缘子2分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放电指示器6,进而当避雷器放电时,通过放电指示器6可以显示放电与否,利于操作人员对放电的避雷器进行有效的判断,以相关设备的检查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有效的减小了工作量。

具体的,放电指示器6包括一柱状的壳体61以及连接支撑壳体61的环状的支撑结构62,其中,第一引弧角4穿过支撑结构62;壳体61上开设有可视窗63,壳体61内部安装有绕壳体61轴线旋转的指示板64,指示板64上涂覆有红色荧光漆,指示板64旋转至可视窗63位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61内还设置有电路板(图未示)、电磁线圈(图未示)以及旋转轴66,支撑结构62与电路板和电磁线圈电性连接,磁体与指示板64固定连接,当第一引弧角4通电后,环状的支撑结构62形成细小的电流,电流被传递到电磁线圈上,以使线圈通电,从而使得电磁线圈的磁体绕旋转轴66旋转,进而带动与之相连的指示板64绕旋转轴66旋转至可视窗63位置,以便于通过指示板64是否旋转至可视窗63位置来判断避雷器是否放电。

为了实现第一引弧角4与支撑结构62的固定安装,支撑结构62上活动的设置有安装夹65,第一引弧角4通过安装夹65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62上,进而当需要安装第一引弧角4时,按压安装夹65时,安装夹65扩张;安装完毕后,松开安装夹65,安装夹65由于弹性作用以对第一引弧角4夹紧,从而完成了第一引弧角4在支撑结构62上的固定安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引弧角4和第二引弧角5之间的固定间隙为200±10mm。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避雷器本体1远离绝缘子2的一端连接与绝缘导线7,绝缘导线7接地或者与计数器连接,线夹3为悬垂线夹,绝缘子2与线夹3之间通过碗头挂板8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