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19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度提高,国家电网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智能电网,决定了国家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能够达到有机组合,并且要求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环节要实现智能化。 实现智能化自动平衡自我监测的电网,对于传输电能用的电缆,要求其不仅能够实现电能传导的基本功能,还应与相关仪器(如分布式光纤测温仪) 配合,这样光缆就需要与电缆组合。 目前,常见的光纤复合电力电缆是将光缆和电缆进行简单的组合。如专利公开号CN202373367U和CN203192508U公开了一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其主要是将光缆分布在电缆缆芯的间隙处,从而达到光电信息同时输送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光缆被分布在电缆缆芯的间隙处,由于电缆芯的移位很容易对光缆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包含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所述光缆单元包含光纤束、铝箔麦拉、套管、第一屏蔽层、光缆保护层和网状骨架,所述光纤束在最内侧,铝箔麦拉、套管、第一屏蔽层、光缆保护层和网状骨架由内到外依次包裹光纤束,所述电缆单元包含导体、第二屏蔽层、绝缘层,所述导体在最内侧,第二屏蔽层和绝缘层由内到外依次包裹导体,所述电缆单元环绕包裹光缆单元形成一整体构造,所述电缆单元与光缆单元之间、电缆单元与电缆单元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填充物,所述由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形成的整体构造外端依次包裹有包袋层、铠装层和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束的间隙处填充有光纤膏。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之间的间隙有填充物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单元的截面呈扇形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单元至少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单元的最外层设置有扇形的网状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具有兼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的复合功能,避免了光缆单元和电缆单元在生产、搬运周转、安装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到外力产生的移位挤压问题,保证了光纤复合电力电缆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纤束,2、铝箔麦拉,3、套管,4、第一屏蔽层,5、光缆保护层,6、网状骨架,7、填充物,8、导体,9、第二屏蔽层,10、绝缘层,11、包袋层,12、铠装层,1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包含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所述光缆单元包含光纤束1、铝箔麦拉2、套管3、第一屏蔽层4、光缆保护层5和网状骨架6,所述光纤束1在最内侧,铝箔麦拉2、套管3、第一屏蔽层4、光缆保护层5和网状骨架6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所述电缆单元包含导体8、第二屏蔽层9、绝缘层10,所述导体8在最内侧,第二屏蔽层9和绝缘层10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所述电缆单元包裹住光缆单元形成一整体构造,所述电缆单元与光缆单元之间、两电缆单元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填充物7,所述由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形成的整体构造外端依次包裹有包袋层11、铠装层12和保护层13。

将光纤束1用铝箔麦拉2缠绕住后套入套管3内固定,为了防止光纤束1移位,用光纤膏填充在光纤束1的空隙中,然后在套管3的外侧依次包裹第一屏蔽层4和光缆保护层5,最后为了防止电缆在生产、搬运周转、安装敷设及使用过程中不因外力的加压对光纤束1造成损坏,在光缆保护层5的外侧添加有网状骨架6,最后形成光缆单元。导体8堆叠呈扇形构造,为了防止导体8的移位,可以添加填充物在空隙处,其外侧依次包裹有第二屏蔽层9和绝缘层10,还可以在绝缘层10的外侧添加网状骨架6(图中未画出),最终形成电缆单元。将导体8堆叠呈扇形构造和在绝缘层10的外侧添加网状骨架6均是为了降低外界压力。本实施例以四个电力单元为例进行介绍,其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光纤单元至于中间位置,用四个扇形的电缆单元将其包裹,并在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电缆单元和电缆单元的空隙处填充填充物7,再用包带层将电缆单元和光缆单元包裹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构造,最后在包带层的外侧包裹铠装层和保护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