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635发布日期:2018-07-07 09:5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数化终端,例如接触器,一般有两种外壳样式,双壳体和多壳体,双壳体在装配时会将电磁装置、触头装置、接线端子等内部零件都安装在一侧壳体上,然后将另一侧壳体合拢完成装配;多壳体一般包括底座、上盖以及接线端子盖,装配时会将电磁装置、触头装置部分安装在底座、上盖所构成的壳体内,接线端子部分安装在接线端子盖内,接线端子盖安装在底座、上盖所构成的壳体上,现有的多壳体结构,接线端子盖与壳体间采用卡扣连接,具有以下问题:1、卡扣位于壳体外侧面表面不平整、不美观;2、卡扣位于壳体外侧面容易与其他器件干涉造成接线端子盖脱落;3、卡扣拆卸需向两侧掰开,拆卸不便,并且重新安装后固定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体外观平滑、美观且端子盖与底座之间固定效果好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外壁上设有位于两侧的两个安装槽10,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槽10内的两个端子盖3,所述底座1上位于安装槽10内设有用于固定端子盖3的扣合部12,所述端子盖3在与底座1相贴合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扣合部12相配合的卡扣31;安装时,端子盖3插入安装槽10内,端子盖3的卡扣31与底座1的扣合部12相扣以实现端子盖3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扣合部12为凹槽结构,所述卡扣31为一端翘起另一端连接在端子盖3上的筋条,所述筋条的翘起端到其连接端的方向与端子盖3的安装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端子盖3上沿端子盖3的安装方向设有导向槽32,所述底座1上位于安装槽10内设有与导向槽32相配合的导向凸起13。

优选地,每个端子盖3包括侧周壁300、分别与侧周壁300垂直连接并依次首尾连接的前周壁301、顶周壁302、后周壁303和底周壁304、以及由端子盖3的周壁围成用于容纳接线端子34的腔室30;每个安装槽10由U形连接的第一壁体101、第二壁体102和第三壁体103围成,所述第三壁体103位于第一壁体101的下方;安装后,端子盖3的顶周壁302与底座1的第一壁体101贴合,底周壁304与第三壁体103贴合,第二壁体102则挡住腔室30的侧入口。

优选地,所述扣合部12设置在底座1的第三壁体103上,所述卡扣31设置在端子盖3的底周壁304上并与扣合部12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扣合部12为贯穿第三壁体103的通槽,所述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可遮挡扣合部12的止动件。

优选地,每个端子盖3内可容纳两个接线端子34,腔室30内位于两个接线端子34之间设有用于绝缘分隔两个接线端子34的隔板35;每个接线端子34通过一个导电片15与底座1内的器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板35上设有可与底座1的第二壁体102相抵接的台阶36。

优选地,所述终端电器为接触器,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的安装腔11内的电磁装置和触头装置,所述底座1内的电磁装置与底座1外的接线端子34之间通过贯穿底座1的第二壁体102的导电片15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可盖合在底座1上的上盖2,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设有围边16,所述围边16的厚度小于底座1的壁度,且围边16的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上盖2的楔形凸起161,所述上盖2上设有与楔形凸起161配合的卡槽21;安装后,上盖2落在底座1的顶面上,围边16伸入上盖2内,且楔形凸起161卡入卡槽21内实现上盖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通过端子盖插入底座的安装槽内,且在端子盖与底座相贴合的壁体上设有实现固定连接的卡扣和扣合部,使得终端电器的整体外观更加平滑、美观,结构简单,且外部器件无法干涉到端子盖与底座之间的扣合,保证两者的固定效果。此外,既方便端子盖重复拆卸安装,也能保障端子盖与底座之间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外壁上设有位于两侧的两个安装槽10,还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槽10内的两个端子盖3,端子盖3用于容纳接线端子34,所述底座1上位于安装槽10内设有用于固定端子盖3的扣合部12,所述端子盖3在与底座1相贴合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扣合部12相配合的卡扣31;安装时,端子盖3插入安装槽10内,端子盖3的卡扣31与底座1的扣合部12相扣以实现端子盖3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通过端子盖插入底座的安装槽内,且在端子盖与底座相贴合的壁体上设有实现固定连接的卡扣和扣合部,使得终端电器的整体外观更加平滑、美观,结构简单,且外部器件无法干涉到端子盖与底座之间的扣合,保证两者的固定效果。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终端电器的外壳结构,还包括可盖合在底座1上的上盖2,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设有围边16,所述围边16的厚度小于底座1的壁度,且围边16的外侧上设有用于固定上盖2的楔形凸起161,所述上盖2上设有与楔形凸起161配合的卡槽21;安装后,上盖2落在底座1的顶面上,围边16伸入上盖2内,且楔形凸起161卡入卡槽21内实现上盖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且牢固,底座上的围边和楔形凸起均伸入上盖内,同样也使得终端电器的整体外观更加平滑、美观。所述卡槽21设置为贯穿上盖2侧壁的通槽,从而方便拆卸。

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扣合部12为凹槽结构,所述卡扣31为一端翘起另一端连接在端子盖3上的筋条,所述筋条的翘起端到其连接端的方向与端子盖3的安装方向一致。装配时,端子盖3插入安装槽10内,筋条式的卡扣31则插入槽孔式的扣合部12内并出现弯曲使得端子盖3固定。此结构设计,增强卡扣与扣合部之间的固定效果,保障端子盖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牢固。

而且,所述端子盖3上沿端子盖3的安装方向设有导向槽32,所述底座1上位于安装槽10内设有与导向槽32相配合的导向凸起13。导向槽和导向凸起的设置,方便端子盖的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端子盖3包括侧周壁300、分别与侧周壁300垂直连接并依次首尾连接的前周壁301、顶周壁302、后周壁303和底周壁304、以及由端子盖3的周壁围成用于容纳接线端子34的腔室30;每个安装槽10由U形连接的第一壁体101、第二壁体102和第三壁体103围成,所述第三壁体103位于第一壁体101的下方;安装后,端子盖3的顶周壁302与底座1的第一壁体101贴合,底周壁304与第三壁体103贴合,第二壁体102则挡住腔室30的侧入口。

所述扣合部12设置在底座1的第三壁体103上,所述卡扣31设置在端子盖3的底周壁304上并与扣合部12相对应。并且,所述第三壁体103的长度大于第一壁体101的长度,第一壁体101可避开接线端子34用于调节接线螺钉的调节口。扣合部和卡扣的位置设置合理,既不对其他器件形成干涉,也提高端子盖安装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部12为贯穿第三壁体103的通槽,所述底座1的底面用于安装轨道,且底座1的底面上设有可遮挡扣合部12的止动件。使用时,位于底座1轨道安装面上的止动件(图中未示出)会遮蔽扣合部12,因此外部器件无法干涉到两者的扣合,保证固定效果。拆卸时,使用工具将卡扣31向其弯曲的反向按压便可使端子盖3脱离扣合,拆卸方便。重新安装时,如果筋条式的卡扣31向外弯曲减少,只需将筋条再向外翻即可恢复卡扣31的固定效果,从而使得重复拆卸不造成隐患。

每个端子盖3内可容纳两个接线端子34,腔室30内位于两个接线端子34之间设有用于绝缘分隔两个接线端子34的隔板35;每个接线端子34通过一个导电片15与底座1内的器件电连接,所述导电片15可穿过第二壁体102上的通孔,所述隔板35同样位于两个导电片15之间对其进行绝缘。所述隔板35上设有可与底座1的第二壁体102相抵接以对安装时端子盖3起到止挡作用的台阶36。台阶36用来限制端子盖3插入安装槽10内的位置。

所述端子盖3的底周壁304上设有相间隔的两个引导凸台33,两个引导凸台33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32,所述底座1的第三壁体103上设有分别位于导向凸起13两侧的两个边凸缘14,所述导向凸起13与两个边凸缘14之间形成两个引导槽,分别与两个引导凸台33相配合;所述卡扣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扣31分别设置在两个引导凸台33的通孔内;并且,所述两个引导凸台33关于隔板35对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终端电器为接触器,所述与接线端子34电连接的底座1内器件为电磁装置;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的安装腔11内的电磁装置和触头装置,所述底座1内的电磁装置与底座1外的接线端子34之间通过贯穿底座1的第二壁体102的导电片15电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