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831发布日期:2018-07-11 04:2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TVS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s)器件。



背景技术:

TVS是电源口防护方案必选的器件,由于室内的测试等级相对室外更低,一些小功率的TVS就可以满足应用要求,但对于室外更高等级的测试要求,比如8/20&1.2/50组合波测试要求通过1000V甚至更高的电压等级,就需要更大功率的TVS来防护,相应TVS的封装尺寸也就越来越大,不能满足现有电路设计的需求。

目前有一些TVS采用双叠片的工艺实现小封装高功率密度,但现有的双叠片工艺两个芯片中间采用锡膏或焊锡条实现,封装良率相对较低,出现芯片偏移、倾斜、电压单边不良、漏电流偏大、锡珠等异常。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TVS 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两芯片的结合是通过硅硅键合工艺实现,实现高功率密度TVS,可以达到更高的良率,解决了大批量量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功率密度TVS器件,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TVS芯片,且该两个芯片按照轴对称且晶向对准的方式键合在一起,上下两面金属化且通过锡焊连接固定框架。

所述TVS芯片为P型或N型双面抛光硅衬底片,其正面和反面经氧化处理且均有N型和P型掺杂区域,正面的氧化膜保留且开有接触孔,接触孔内金属化处理,反面的氧化膜去除且经表面活化处理。

上述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A:在P型或N型双面抛光硅衬底片上,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薄氧化层并去除,用于去除表面应力及沾污;

步骤B:在P型或N型硅衬底片上,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厚氧化层,用于后续掩模;

步骤C:芯片正面用光刻胶掩模开出N型或P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D:芯片背面用光刻胶掩膜开出N型或P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E:去除芯片正反面掺杂区域窗口内的氧化层;

步骤F: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进行掺杂的N型或P型元素掺杂;

步骤G:芯片正面用光刻胶掩模开出P型或N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H:芯片背面用光刻胶掩膜开出P型或N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I:同时去除芯片正反面掺杂区域窗口内的氧化层;

步骤J: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进行掺杂的N型或P型元素掺杂;

步骤K:在SiC炉中进行高温推阱;

步骤L:用光刻胶掩膜,打开正面接触孔区域窗口;

步骤M:湿法刻蚀去除正面窗口及芯片反面的氧化层;

步骤N:芯片反面表面活化处理;

步骤O:预键合,芯片02反转,芯片01和芯片02实现晶向对准、加热、抽真空,完成两芯片的预键合;

步骤P:室温下真空环境静置24h,然后高温退火固化;

步骤Q:键合芯片正反面金属化;

步骤R:固定框架,凸台上点锡膏;

步骤S:固定芯片到框架;

步骤T:固定另一个框架到芯片;

步骤U:过回流焊炉;

步骤V:塑封;

步骤W:切筋成型。

步骤A中,P型衬底或N型衬底电阻率根据器件的工作电压进行选择,双面抛光硅片,要求CMP开始采用粗抛,后面细抛,采用 2000目的磨具,细模厚度控制在20μm—40μm,这样保证抛光面的平整程度,平整度是影响后续键合质量的关键,生长的牺牲氧化层厚度范围是0.01~0.05μm,消除研磨中产生的机械应力。

步骤B中,厚氧化层的厚度控制在1μm-2.5μm。

步骤K中,高温推阱的温度控制在1150℃以上,推结的时间根据TVS实际的浪涌能力和击穿电压要求进行设定。

步骤N中,芯片反面的活化需要Ar气等离子体处理,处理时间控制在10-30min,促使硅表面产生大量的OH团。

步骤O中,两芯片必须沿晶向对准,加热温度控制在300-400℃,压强控制在1.3Mpa—2Mpa。

步骤P中,预键合后芯片必须在真空环境中静置24小时以上, N2环境下高温退火,温度控制在800-1000℃,时间控制在8-10小时,期间硅界面化学键重组,键合更稳定。

步骤Q中,键合芯片采用冷蒸工艺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功率密度TVS 器件,采用P型或N型双面抛光衬底片,薄氧去除表面应力及沾污,双面同时扩散,形成N+/P衬底/N+结构或P+/N衬底/P+结构;两个芯片通过设备实现预键合,高温N2氛围下退火,进一步强化键合强度,从而实现大功率密度TVS器件,满足户外更高浪涌能量的冲击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A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B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C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D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E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F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G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H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I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J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K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L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M 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N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O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P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Q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R的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S的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的制造方法步骤T的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和02为TVS芯片,0102为键合面,03为锡焊,04和 05为框架,11和21为氧化膜,12和22为N型掺杂区域,13和23 为P型掺杂区域,14和24为金属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0所示:

步骤A:在P型双面抛光硅衬底片上,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薄氧化层并去除,用于去除表面应力及沾污;双面抛光的P型衬底,电阻率0.0765Ω·cm,2000目抛光的厚度为20μm,剩余衬底总厚度为 200μm,生长的氧化层厚度范围是0.03μm;

步骤B:在P型硅衬底片上,正面和背面同时生长厚氧化层,用于后续掩模;生长的氧化层厚度范围是2μm;

步骤C:芯片正面用光刻胶掩模开出N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D:芯片背面用光刻胶掩膜开出N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E:使用湿法刻蚀的方法去除芯片正反面掺杂区域窗口内的氧化层;

步骤F: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进行掺杂的N型元素掺杂;芯片正反面N型掺杂的电阻率控制在0.0318Ω·cm;

步骤G:芯片正面用光刻胶掩模开出P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H:芯片背面用光刻胶掩膜开出P型掺杂区域窗口;

步骤I:同时去除芯片正反面掺杂区域窗口内的氧化层;

步骤J: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进行掺杂的N型或P型元素掺杂;芯片正反面P型掺杂的浓度是1×1020cm-3

步骤K:在SiC炉中进行高温推阱;高温推阱的温度控制在 1250℃,推结时间380min;

步骤L:用光刻胶掩膜,打开正面接触孔区域窗口;

步骤M:湿法刻蚀去除正面窗口及芯片反面的氧化层;

步骤N:芯片反面表面活化处理;芯片反面的活化需要Ar气等离子体处理30min,表面产生大量的OH团;

步骤O:预键合,芯片02反转,芯片01和芯片02实现晶向对准、加热、抽真空,完成两芯片的预键合;芯片01和芯片02必须沿 <111>晶向对准,加热温度控制在400℃,压强控制在1.3Mpa;

步骤P:预键合后芯片必须在真空N2环境中静置24小时,N2环境下高温退火,温度控制在900度,时间控制在8小时;

步骤Q:键合芯片正反面金属化;键合芯片采用冷蒸工艺实现,温度控制在180℃,蒸发时间6小时;

步骤R:固定框架,凸台上点锡膏;

步骤S:固定芯片到框架;

步骤T:固定另一个框架到芯片;

步骤U:过回流焊炉;

步骤V:塑封;

步骤W:切筋成型。

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密度TVS器件,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TVS芯片01、02,且该两个芯片按照轴对称且晶向对准的方式键合在一起,上下两面金属化且通过锡03连接固定框架04、05; TVS芯片为P型或N型双面抛光硅衬底片,其正面和反面经氧化处理且均有N型和P型掺杂区域,正面的氧化膜保留且开有接触孔,接触孔内金属化处理,反面的氧化膜去除且经表面活化处理。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好的实施例,不应当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等,都应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