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5471发布日期:2018-07-27 22:3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使用的性能稳定的燃料电池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通常由多个电池单元构成,每个电池单元包括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该两个电极被电解质元件隔开,并且彼此串联地组装,形成燃料电池堆。通过给每个电极供给适当的反应物,即给一个电极供给燃料而另一个供给氧化剂,实现电化学反应,从而在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并且因此产生电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军事在内的许多领域。如商业无人机可参与航拍,建筑物内外监控以及居高检测等生产活动;商业无人机可参与战术侦查、地域监视、电子干扰等军事活动。

近年来,由于远程遥控技术的发达,远程遥控无人机成为各国的重要科研项目,特别是利用太阳能作力动力的无人飞行器更是各国争先研究的重要军事飞机,人们都想利用太阳能的能量的持久、清洁、无声、无强红外线的优点应用于军事侦察无人机。现今出现公开的太阳能飞行器一般都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后利用电力驱动螺旋桨推动飞行器前进,这样的一套太阳能电能转化装置占了很大的重量,加上电动引擎的重量,飞行器飞行时几乎不能再承载其它设备,这样的太阳能飞行器难以维持自身飞行,没有利用价值。现有无人机,绝大多数都是用锂电池。锂电池无人机存在电池本身重,充电时间长,飞行时间短,飞行过程中必须有人员监控等缺点。

燃料电池无人机成为了当前的研发热点,现有的无人机燃料电池一般包括双极板、膜电极、散热设备,以及燃料和氧化剂组成。其中,氧化剂来自空气中得氧气,但是无人机速度非常高,以自然界空气作为氧化剂来源,很容易造成氧化剂供应不稳定,对电堆产生冲击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集散热与供氧于一体,且稳定性高的燃料电池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端板,两端板之间由双极板和膜电极叠加组成的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堆侧面设有风罩,风罩连接一风机。

所述的风罩的包括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面:大开口面和小开口面,以及连接两个开口面的侧板,其中小开口面上设有风机,大开口面正对所述电堆的侧面,所述的侧板与小开口面形成的倾斜角为30~60度。

所述的侧板与小开口面形成的倾斜角为45度。

所述的大开口面的面积与电堆侧面相匹配,其长与双极板的长度相当,宽度与所有双极板和膜电极叠加的厚度相当。

所述的小开口面上设有底板,该底板中心设有与风机排风口大小相匹配的孔。

所述的双极板上设有燃料进出口,氢气从燃料进出口进入双极板上导氢气的一侧,空气从双极板侧面进入双极板上导空气的一侧。

所述的空气从双极板上与所述大开口面接触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排出。

所述的双极板为金属板压制而成。

所述的端板的材料为镁合金管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燃料电池堆在其电堆一侧设置一个风罩,并通过风罩连接风机,无人机运行时高速气流通过风机进入风罩,由于风罩呈一个进口小出口大的设计,进入风罩的气流会沿着倾斜的侧壁流动扩散,减少了高度气流对电堆的冲击,同时,风机的设计可以调剂进入风罩的气流速度,使进入风罩并经其引流进入电堆的气流稳定,不会产生紊流。

2.双极板上仅设有氢气进出孔,不单独设传统的空气进出孔,而是以双极板侧面作为空气进出孔,风罩内引入的气流从双极板侧面进入一方面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另一方面高速气流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起到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端板1,两端板1之间由双极板2和膜电极叠加组成的电堆,所述的电堆侧面设有风罩3,风罩3连接一风机4。

所述的风罩3的包括两个大小不同的开口面:大开口面31和小开口面32,以及连接两个开口面的侧板33,其中小开口面32上设有风机4,大开口面31正对所述电堆的侧面,所述的侧板33与小开口面32形成的倾斜角为45度。由风机4引入风罩3的气流从小开口面32进入,沿侧板33到达大开口面31,降低了气流速度的同时,不会产生紊流,提高了引入电堆的空气的稳定性。

所述的大开口面31的面积与电堆侧面相匹配,其长与双极板的长度相当,宽度与所有双极板和膜电极叠加的厚度相当。

所述的小开口面32上设有底板,该底板中心设有与风机排风口大小相匹配的孔,风机4安装在该孔上,将空气中的气流引入风罩,同时,风机还可以调节进入风罩的气流流量。

如图2所示,所述的双极板2上设有燃料进出口5,氢气从燃料进出口5进入双极板上导氢气的一侧,空气从双极板侧面进入双极板上导空气的一侧。所述的空气从双极板上与所述大开口面接触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排出,这样不需要在双极板上额外设置空气进出口,空气直接从双极板2侧面导入,一方面提供反应需要的氧化剂,另一方面高速气流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起到散热效果。

所述的双极板为金属板压制而成。所述的端板的材料为镁合金管材料。

实施例2

所述的侧板33与小开口面32形成的倾斜角为30度,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的侧板33与小开口面32形成的倾斜角为60度,其余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