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311发布日期:2018-07-07 09:4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手动操作手柄多数直接装配到自动转换开关上,这种手柄长度一般较小,操作时所需施加的力偏大,用户操作手柄相对吃力。另外一种作为附件放置在包装箱内,用户操作时,需取出保存的手柄,进行操作,手柄容易丢失。第三种是将手柄嵌入自动转换开关的基座或者本体上,但零部件相对复杂而且增多,所需工序相对较多。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手柄均采用上述三种结构,但从其内部结构上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成本较高或者使用相对吃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存取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所述手柄2的一端为把手部20,另一端为安装部21,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自动转换开关面盖1的外侧壁上,包括对手柄2的安装部21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的第一安装架12、以及对手柄2的把手部2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的第二安装架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1,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面盖1的外侧壁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12的第一支撑板121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手柄2的限位孔122,所述手柄2的安装部21上设有与限位孔122相配合的限位轴22。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顶面用于支撑手柄2的安装部21,第一支撑板121的底面与面盖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23;所述第一加强筋123为直角三角板结构,第一加强筋123的一直角边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1的底面上另一直角边则连接在面盖1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架13包括第二支撑板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31与面盖1的外侧壁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架13的第二支撑板131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手柄2的限位槽130,所述手柄2的把手部20可限位放置在限位槽130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131的顶面上垂直设有两个限位板132,所述面盖1的外侧壁与两个限位板132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个限位板132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130。

优选地,所述两个限位板132分别在其相对侧面的顶部上设有卡扣134。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131的顶面用于支撑手柄2的把手部20,第二支撑板131的底面与面盖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133;所述第二加强筋133为直角三角板结构,第二加强筋133的一直角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31的底面上另一直角边则连接在面盖1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之间相间隔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留有操作间隙11。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通过将手柄的存储位置设置在开关的面盖一侧即开关的壳体外,结构简单,成本低,既提高手柄存取的方便性,防止用户保存手柄的过程中意外丢失,又不影响开关内结构,通用性高,且手柄结构简化、具有操作的舒适性、省力;同时设有两个安装架分别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柄的两端,手柄保存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手柄与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开关本体、盖在开关本体上的面盖1、以及安装在面盖1上可插在开关本体上手动操作开关本体转换的手柄2,手柄2使用时插在开关本体上,使用完毕后则安装在面盖1上以存储,所述手柄2的一端为使用时用于手持的把手部20,另一端为用于将手柄2安装连接到具体使用位置的安装部21,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自动转换开关面盖1的外侧壁上,包括对手柄2的安装部21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的第一安装架12、以及对手柄2的把手部2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的第二安装架1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手柄的安装结构,通过将手柄的存储位置设置在开关的面盖一侧即开关的壳体外,结构简单,成本低,既提高手柄存取的方便性,防止用户保存手柄的过程中意外丢失,又不影响开关内结构,通用性高,且手柄结构简化、具有操作的舒适性、省力;同时设有两个安装架分别用于支撑和固定手柄的两端,手柄保存更加安全、可靠。

所述第一安装架12与第二安装架13之间相间隔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留有操作间隙11。手柄2位于把手部20与安装部21之间的中间部分与操作间隙11相对应,从而方便手持手柄2的中间部分进行安装或拆卸操作,使得手柄2的两端安放在两个安装架上或移开。当然,手柄的安装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可容纳限位的一体式限位盒。相较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为分体设置的两个安装架,既可降低安装结构与手柄相匹配的精度要求,也方便手柄的拆装,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架12,包括第一支撑板121,所述第一支撑板121与面盖1的外侧壁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12的第一支撑板121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手柄2的限位孔122,所述手柄2的安装部21上设有与限位孔122相配合的限位轴22。限位孔和限位轴的设置,有效避免手柄发生左右晃动的现象。

所述第一支撑板121的顶面用于支撑手柄2的安装部21,第一支撑板121的底面与面盖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23;所述第一加强筋123为直角三角板结构,第一加强筋123的一直角边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1的底面上另一直角边则连接在面盖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加强筋12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一加强筋123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21底面上的两侧边缘。加强筋的设置,起到加强支撑板的牢固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架,包括第二支撑板131,所述第二支撑板131与面盖1的外侧壁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13的第二支撑板131上设有用于限位固定手柄2的限位槽130,所述手柄2的把手部20可限位放置在限位槽130内。所述第二支撑板131的顶面上垂直设有两个限位板132,所述面盖1的外侧壁与两个限位板132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且两个限位板132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130。其中靠近面盖1的限位板132与面盖1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可为自身受挤压时摆动预留空间;另一限位板132则沿第二支撑板131的边缘设置。两个限位板能夹持住手柄的把手部,有效避免手柄左右晃动的现象。所述两个限位板132分别在其相对侧面的顶部上设有可扣住手柄2的把手部20的卡扣134。卡扣与第二支撑板形成对手柄的把手部上下夹持,有效避免手柄上下晃动。

所述第二支撑板131的顶面用于支撑手柄2的把手部20,第二支撑板131的底面与面盖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133;所述第二加强筋133为直角三角板结构,第二加强筋133的一直角边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31的底面上另一直角边则连接在面盖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加强筋13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二加强筋133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31底面上的两侧边缘。加强筋的设置,起到加强支撑板的牢固性。

当需进行手动模式操作时,可以握住手柄2的中间部分向上使手柄2与第一安装架12和第二安装架13脱离,此时手柄2的限位轴22从第一安装架12上的限位孔122内取出,手柄2的把手部20从限位槽130内取出,然后将手柄2安装在自动转换开关内的使用位置进行开关操作。

使用完后,将手柄2的限位轴22插入第一安装架12的限位孔122内,手柄2的安装部21贴紧在第一安装架12的第一支撑板121顶面上,手柄2的把手部20置于第二安装架13的第二支撑板131上,同时第二安装架13上的限位板132和卡扣134固定住把手部2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