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308发布日期:2018-06-12 21:40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频变压器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对电阻焊设备需求量加大。但现有电阻焊设备存在效率低,焊接质量不稳定,重量偏重,长时间工作的话又很难使得电阻焊设备内部的中频变压器有效、快速的散热、降温。因此研究电阻焊变压器设计及其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焊机设备性能,保证焊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中频变压器是通过水冷来散热和降温,而变压器往往都是单水路配置,单水路散热降温水路长、变化路径复杂,这样就会增加水流的阻碍、降低水流量,使得散热比较慢;同时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内部水温上升很快,那么变压器内部会被热水所占有,这样就很难带走热量,从而使得变压器降温慢;变压器降温慢带来的危害是变压器主体和二极管容易损害,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寿命,影响自动化生产线的正常运行;维修更换成本高、造成经济和人力上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整流组件与变压器分体式双水路设计,分别冷却、缩短水冷路径、增加冷却水流速,有效解决了变压器难散热降温的问题;两条水路缩短了水道,降低了水流阻碍,温控和散热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包括后盖板、后壳、不锈钢外壳、前壳、防尘保护罩、正极输出块、负极输出块、防尘板、锁紧盖、水路连接块、侧负极输出块、正负间绝缘板、接线柱、底负极输出块、L型块、整流块、变压器主体水进口、整流水进口、变压器主体水出口、整流水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包括带有防尘保护罩和防尘板的整流组件和变压器主体,所述整流组件侧面装配有水路连接块,所述水路连接块上设置有整流水进口、变压器主体水进口,整流水进、出口与整流组件内部的冷却水路相连通;所述变压器主体通过L型块与整流组件相连接,所述变压器主体水进、出口与变压器主体内部的冷却水路相连通;所述变压器外部设置有不锈钢外壳,所述不锈钢外壳后部装置有后壳和后盖板、前部装配有前壳。

所述整流组件的防尘板开孔中分别设置有正极输出块和负极输出块,所述负极输出块的下侧方为侧负极输出块,所述侧负极输出块底部用螺栓紧固件连接有底负极输出块;所述正极输出块和负极输出块正下方通过两块锁紧盖夹持螺接有整流块、L型块、正极,所述正极两侧分别设置有L型块和整流块;所述侧负极输出块与两块L型块间设置有正负间绝缘板,所述正极输出块下侧方为水路连接块。

所述底负极输出块正下方设置有变压器主体,所述后盖板上装有U、V接线柱,U、V接线柱接通控制器电压500V;所述后盖板、后壳、前壳均采用铝质制造。

所述整流水进出口内的冷却水路与变压器主体水进出口内的冷却水路相互独立水路设置,两条冷却水路互不干涉;一路贯通于整流组件的各个零件,另一路贯通于变压器主体,并流经一圈;两条冷却水路同时降温,使得变压器散热降温速度相较于单水路提高一倍,延长产品寿命,提高稳定性。

两块所述L型块相对位置呈中心对称式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分别由两条冷却水路来冷却整流组件和变压器主体,由变压器将大电压、小电流转变为小电压,大电流;大电流由正,负极输出块输出,经过焊枪电极杆接头的接触面及工件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焊接方法。从外部引入总进水,一路水引入整流组件部分,然后从贯通整流组件各个零件,再引出;另一水路引入变压器主体内部,水流一圈再引出;两条水路单独互不交叉干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整流组件与变压器分体式双水路设计,分别冷却、缩短水冷路径、增加冷却水流速,有效解决了变压器难散热降温的问题;两条水路缩短了水道,降低了水流阻碍,温控效果好,快速带走热量,使得变压器降温快,延长变压器寿命,提高变压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立体轴测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无保护罩立体轴测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图2主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图2左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图2俯视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整流组件立体图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后盖板 2.后壳 3.不锈钢外壳 4.前壳

5.防尘保护罩 6.正极输出块 7.负极输出块 8.防尘板

9.锁紧盖 10.水路连接块 11.侧负极输出块 12.正负间绝缘板

13.接线柱 14.底负极输出块 15.L型块 16.整流块

17.变压器主体水进口 18.整流水进口 19.变压器主体水出口

20.整流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包括后盖板1、后壳2、不锈钢外壳3、前壳4、防尘保护罩5、正极输出块6、负极输出块7、防尘板8、锁紧盖9、水路连接块10、侧负极输出块11、正负间绝缘板12、接线柱13、底负极输出块14、L型块15、整流块16、变压器主体水进口17、整流水进口18、变压器主体水出口19、整流水出口20。

所述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包括带有防尘保护罩5和防尘板8的整流组件和变压器主体,所述整流组件侧面装配有水路连接块10,所述水路连接块10上设置有整流水进口18、变压器主体水进口17,整流水进、出口(18、20)与整流组件内部的冷却水路相连通;所述变压器主体通过L型块15与整流组件相连接,所述变压器主体水进、出口(17、19)与变压器主体内部的冷却水路相连通;所述变压器外部设置有不锈钢外壳3,所述不锈钢外壳3后部装置有后壳2和后盖板1、前部装配有前壳4。

所述整流组件的防尘板8开孔中分别设置有正极输出块6和负极输出块7,所述负极输出块7的下侧方为侧负极输出块11,所述侧负极输出块11底部用螺栓紧固件连接有底负极输出块14;所述正极输出块6和负极输出块7正下方通过两块锁紧盖9夹持螺接有整流块16、L型块15、正极,所述正极两侧分别设置有L型块15和整流块16;所述侧负极输出块11与两块L型块15间设置有正负间绝缘板12,所述正极输出块6下侧方为水路连接块10。

所述底负极输出块14正下方设置有变压器主体,所述后盖板1上装有U、V接线柱13,U、V接线柱接通控制器电压500V;所述后盖板1、后壳2、前壳4均采用铝质制造。

所述整流水进出口17内的冷却水路与变压器水进出口18内的冷却水路相互独立水路设置,两条冷却水路互不干涉;一路贯通于整流组件的各个零件,另一路贯通于变压器主体,并流经一圈;两条冷却水路同时降温,使得变压器散热降温速度相较于单水路提高一倍,延长产品寿命,提高稳定性。

两块所述L型块15相对位置呈中心对称式配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步骤为:所述双水路中频变压器,分别由两条冷却水路来冷却整流组件和变压器主体,由变压器将大电压、小电流转变为小电压,大电流;大电流由正,负极输出块(6、7)输出,经过焊枪电极杆接头的接触面及工件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的焊接方法。从外部引入总进水,一路水引入整流组件部分,然后从贯通整流组件各个零件,再引出;另一水路引入变压器主体内部,水流一圈再引出;两条水路单独互不交叉干涉。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整流组件与变压器分体式双水路设计,分别冷却、缩短水冷路径、增加冷却水流速,有效解决了变压器难散热降温的问题;两条水路缩短了水道,降低了水流阻碍,温控效果好,快速带走热量,使得变压器降温快,延长变压器寿命,提高变压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