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324发布日期:2018-06-30 06:1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键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键盘有关,尤指一种键盘结构。



背景技术:

按,现有如应用于键盘上的按键,其主要通过一剪刀式连动组件所构成,以将按键的键帽与其底座作活动连结。而传统剪刀式连动组件通过二组件呈“X”字型的枢接架构,因此在二组件的配合上,必然有一方容置于另一方内部,故二组件往往无法呈较相对称的大小,以致被容置的一方在整体外观上小于另一方,其结构强度也必然不及另一方,是故容易造成二组件在枢接上的结构强度不平均,在按键受力上也容易造成按压手感较差等不良影响。

此外,以往不论何种型态的支撑组件,往往也仅通过按压按键的键帽来传递按压力量,而连动组件彼此间在连动的关系上较为欠缺,导致当人手按压键帽不平均时,容易使得信号在输入上较不确实而必须重新输入,亦会严重影响敲击键盘的手感。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结构,包括一底座、与多个按键设置于底座上,且至少一所述按键包括一相对位于底座上方的键帽、以及彼此对应设置且活动连接于底座与键帽间的一第一连动件与一第二连动件;其中,第一连动件至少设有一朝向第二连动件延伸的第一滑接部,而第二连动件亦设有一朝向第一连动件延伸的第二滑接部,所述第一、二滑接部彼此呈相对地滑动配合,第一、二连动件共同构成一“V”字型者。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连动件具有二相远离的第一外缘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该二第一外缘部间的一第一顶缘部,且所述第一滑接部由该二第一外缘部底端分别延伸而出;该第二连动件具有二相远离的第二外缘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该二第二外缘部间的一第二顶缘部,且所述第二滑接部由该二第二外缘部底端分别延伸而出。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二第一外缘部与该第一顶缘部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体延伸一第一补强部;该二第二外缘部与该第二顶缘部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体延伸一第二补强部。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滑接部向上翘曲地由该第一外缘部底端延伸而出;该第二滑接部向上翘曲地由该第二外缘部底端延伸而出。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二第一外缘部上分别设有一与该底座作活动连结的第一下连接部;该二第二外缘部上分别设有一与该底座作活动连结的第二下连接部。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顶缘部上设有一或一以上与该键帽作活动连结的第一上连接部;该第二顶缘部上设有一或一以上与该键帽作活动连结的第二上连接部。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键帽于其底面上分别设有与该第一上连接部作活动连结的枢接部、以及与该第二上连接部作活动连结的限位部。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枢接部与该限位部分别设置于该键帽的底部邻近边缘之处。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滑接部位于该第二滑接部外侧,且于该第一滑接部内侧设有朝向该第二滑接部外侧的一第一滑槽与一第一滑块,而于该第二滑接部外侧则设有一对应该第一滑块的第二滑槽、以及一对应该第一滑槽的第二滑块。

上述的键盘结构,其中,该键帽底面凹设一让槽,以容置该第一滑接部及该第二滑接部。

本实用新型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通过对应设置的二连动件,活动连接于按键的底座与键帽之间,以使其结构强度平均,同时该二连动件间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彼此可互相传递受力,使键帽在连动平稳而能确实传递输入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前以第一连动件为主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前以第二连动件为主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后以第一连动件为主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按压后以第二连动件为主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底座:1

承载板:10

第一勾部:100

第二勾部:101

电路层:11

导电部:110

按键:1a

键帽:2

底面:20

让槽:200

枢接部:21

枢孔:210

限位部:22

扣孔:220

第一连动件:3

第一外缘部:30

第一下连接部:300

第一顶缘部:31

第一上连接部:310

第一滑接部:32

第一滑槽:320

第一滑块:321

第一补强部:33

第一让位孔:330

第二连动件:4

第二外缘部:40

第二下连接部:400

第二顶缘部:41

第二外缘部:410

第二滑接部:42

第二滑槽:420

第二滑块:421

第二补强部:43

第二让位孔:430

复位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结构,包括一底座1、与多个按键1a设置于该底座1上,且至少一按键1a包括一键帽2、以及一第一连动件3与一第二连动件4;其中:

该底座1可包含一承载板10、以及一与该承载板10相互叠层的电路层11所构成,并用以供上述键帽2、第一、二连动件3、4或其它各组件(如复位件5)配置于其上。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电路层11叠置于该承载板10上,该承载板10可为一硬质板,较佳地,可为一金属板,设于该电路层11下方而能支撑上述第一、二连动件3、4并与其活动连结,以加强该电路层11的结构强度。于另一实施例,亦可将电路层11设置于承载板10之下,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该电路层11可为一薄膜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或硬式电路板,并具有一导电部110以供上述键帽2在被按压后通过复位件5作导通,进而能将人手按压键帽2的动作转为信号输入。

该键帽2相对位于上述底座1上方,并通过上述第一、二连动件3、4而设置于该底座1上,而第一、二连动件3、4则相互设置并活动连结于底座1与键帽2之间,以共同带动该键帽2对底座1作往复的位移。如人手按压键帽2时,该键帽2能朝向底座1位移;反之,则该键帽2可通过一复位件5回复至初始位置,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复位件5可为一橡胶弹性体,所述复位件5在键帽2受人手按压时因受力变形而储存弹力,至受力释放后即可将键帽2顶回。于另一实施例,亦可以弹片、弹簧、金属弹性体(metal dome)、机械式开关或磁性元件等作为复位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上述第一、二连动件3、4共同提供键帽2可对底座1作前述上、下往复的位移,同时在兼具第一、二连动件3、4采左、右各半配置的设计下,亦能在键帽2受按压时,通过第一、二连动件3、4彼此的滑动设计而将力量传递予彼此,以达到第一、二连动件3、4平稳连动的目的。其中,该第一连动件3具有二相远离的第一外缘部30、以及一体连接于该二第一外缘部30间的一第一顶缘部31,而该第二连动件4亦具有二相远离的第二外缘部40、以及一体连接于该二第二外缘部40间的一第二顶缘部41,且该第一、二连动件3、4彼此对应设置,在未受外力按压的状态下可略呈一“V”字型而连接键帽2。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该第一连动件3的二第一外缘部30上分别设有一与底座1作活动连结的第一下连接部300,而底座1的支撑板10上则设有分别与该二第一下连接部300作活动连结的二第一勾部100,所述第一下连接部300可由各第一外缘部30外侧延伸呈一突杆状者;该第一连动件3的第一顶缘部31上则设有一或一以上与键帽2作活动连结的第一上连接部310,而键帽2于其底面20上则设有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10作活动连结的枢接部21,所述第一上连接部310可沿着第一顶缘部31一体延伸而形成于该第一顶缘部31上,且枢接部21上设有一枢孔210并以枢设连结。再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该第二连动件4的二第二外缘部40上分别设有一与底座1作活动连结的第二下连接部400,而底座1的支撑板10上另设有分别与该二第二下连接部400作活动连结的二第二勾部101,第二下连接部400可由各第二外缘部410内侧延伸呈一突杆状者;该第二连动件4的第二顶缘部41上则设有一或一以上与键帽2作活动连结的第二上连接部410,而键帽2于其底面20上则设有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410作活动连结的限位部22,所述第二上连接部410可沿着第二顶缘部41一体延伸而形成于该第二顶缘部41外,且限位部22上具有一朝向外侧的扣孔220并以卡入而连结。需特别说明的是,枢接部21与限位部22分别设置于键帽2底部邻近边缘之处,因此,即使使用者按压键帽2的边缘,第一连动件3及第二连动件4仍可连动键帽2相对底座1平稳地升降,并避免按压键帽2边缘所产生的倾斜或摇晃。另外,由于该第一、二连动件3、4在与底座1及键帽1的活动连结上,大致对称配置,且第一、二连动件3、4彼此亦具有大致相互对等的结构型态,所以在支撑的结构强度、以及活动连结等各方面上,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二连动件3、4彼此间更以滑动连结的方式,在活动连结上还可进一步彼此传递键帽2受按压时的力量。其中,该第一连动件3于二第一外缘部30底端分别延伸有一第一滑接部32,且第一滑接部32可以略为向上翘曲的型态由该第一外缘部30底端延伸而出,而该第二连动件4于二第二外缘部40底端亦分别延伸有一第二滑接部42,且第二滑接部42亦可略为向上翘曲的型态由该第二外缘部40底端延伸而出,该第一、二连动件3、4的第一、二滑接部32、42彼此呈相对地错位配置,进而使彼此间能作滑动配合。更详细地,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接部32位于该第二滑接部42外侧,且于该第一滑接部32内侧设有朝向该第二滑接部42外侧的一第一滑槽320与一第一滑块321,而于该第二滑接部42外侧则设有一对应该第一滑块321的第二滑槽420、以及一对应该第一滑槽320的第二滑块421。

据此,如图5所示,当键帽2被按压而受力若偏向第一连动件3时,该第一连动件3因与键帽2及底座1间以活动方式连结,即可通过第一下连接部300与底座1的枢接关系而使第一连动件3顶端(即连接键帽2的第一顶缘部31)向下摆动,且由于第一滑槽320位于第一连动件3底端而向上摆动,故能同时通过与第二滑块421的滑动配合来连动该第二连动件4,使该第二连动件4亦可以其与键帽2及底座1间的活动连结,来带动键帽2执行被按压的动作。反之,如图6所示,当键帽2被按压而受力若偏向第二连动件4时,该第二连动件4与键帽2及底座1间以活动方式连结,亦可通过第二下连接部400与底座1的枢接关系而使第二连动件4顶端(即连接键帽2的第二顶缘部41)向下摆动,且由于第二滑槽420位于第二连动件4底端而向上摆动,故能同时通过与第一滑块321的滑动配合来连动该第一连动件3,使该第一连动件3亦可以其与键帽2及底座1间的活动连结,来带动键帽2执行被按压的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键帽2在被按压且受力不平均的情况下,该第一、二连动件3、4仍可通过彼此的滑动配合来传递受力力量而相互连动,以达到同步作动而使键帽2在被按压时其作动更为平稳的目的,从而使复位件5能确实被按压而触发电路层11的导电部110,以避免信号传递不确实而影响用户敲击键盘的手感。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由于第一、二滑接部32、42呈略为向上翘曲的型态,故在考虑键帽2按压后的厚度空间尽可能薄化的前题下,亦可于该键帽2底面20凹设一应对的让槽200,以供该第一、二滑接部32、42容置。

是以,藉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键盘结构。

此外,再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高第一、二连动件3、4的结构强度,可于该第一连动件3的二第一外缘部30与第一顶缘部31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体延伸一第一补强部33,且该第一补强部33上设有一第一让位孔330,所述第一让位孔330至少提供该复位件5一半部的空间;而于该第二连动件4的二第二外缘部40与第二顶缘部41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体延伸一第二补强部43,且该第二补强部43上亦设有一第二让位孔430,所述第二让位孔430至少提供该复位件5另一半部的空间。因此,可在不影响供复位件5设置的前题下,通过第一、二补强部33、43分别呈片状的延伸型态,以增加第一、二连动件3、4各自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创作人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