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282发布日期:2018-11-07 21:0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附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直流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此外也用于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电焊机,照明设备,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通用接触器可大致分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电磁系统,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2)触头系统,包括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以及触头支持件,它和可动铁芯是连在一起互相联动的;(3)灭弧装置,一般容量较大的交流接触器都设有灭弧装置,以便迅速切断电弧,免于烧坏主触头;(4)绝缘外壳及附件,各种弹簧、传动机构、短路环、接线柱等。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线圈通电时,动、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将动铁芯吸合, 由于触头系统是与动铁芯联动的,因此触头支架带动桥型触桥同时动作,主电路闭合,辅助电路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断开,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当线圈断电时,吸力消失,动铁芯联动部分依靠弹簧的反作用力而分离,使主触头断开,和辅助触点机械相连的辅助常闭触点闭合,辅助常开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源。

目前辅助电路与接触器本体的连接结构主要有接触器本体自带辅助电路和外挂辅助电路两种,接触器本体自带辅助电路相对于外挂辅助触点一方面可以减小产品体积,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市面上常见的接触器本体自带辅助电路的连接有两种形式:(1)辅助触点和主触点在同一层,辅助触点分居两侧; (2)辅助电路和主电路分为上下两层,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的动触头载体为一体;或者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静触头载体为一体,静触头载体设计为左右两半形式。第一种结构增加了宽度尺寸,在实际应用中对宽度尺寸的限制比高度尺寸要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结构拆装和维修不够方便,并且静触头载体设计成左右分立的两半触头同步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接触器自带辅助电路体积大,拆装维修不变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主辅助电路整体可拆卸,安装、维修方便,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为整体式结构,触头同步性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辅助电路可以作为通用件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上,减少了零件的数量,节省了成本。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它包括底座模块,主电路模块和辅助电路模块,所述主电路模块装在底座模块1 上表面,所述辅助电路模块装在所述主电路模块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模块和所述辅助电路模块为分体式。

进一步,所述主电路模块包括可动主电极、可动主电极载体、固定主电极、固定主电极载体、主电路防护装置以及可动铁芯,所述固定主电极装在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上,所述可动主电极装在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上,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与所述可动铁芯连接,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在所述可动铁芯带动下能够在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内运动,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动主电极和所述固定主电极接触或分离;

所述辅助电路模块包括可动辅电极、可动辅电极载体、固定辅电极、固定辅电极载体以及辅电路防护装置,所述可动辅电极装在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上,所述固定辅电极装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上,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能够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内运动,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内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动辅电极和所述固定辅电极接触和分离;

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固定装在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内,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固定装在所述辅电路防护装置内,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插装在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上,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与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卡装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底座模块包括线圈、指令端子、静铁芯和底座,所述指令端子和所述线圈通过带电体相连接,可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相对应能够被所述静铁芯吸合运动,复位弹簧装在所述底座上抵住可动铁芯。

进一步,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下表面上设有卡板,所述卡板插装在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上表面设有卡扣,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通过卡扣插装在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上表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主辅助电路整体可拆卸,安装、维修方便,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为整体式结构,触头同步性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辅助电路可以作为通用件用于不同规格的产品上,减少了零件的数量,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产品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动主电极载体与可动辅电极载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电路防护装置与固定辅电极载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接通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断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和2所示,接触器辅助电路连接结构,它包括底座模块1,主电路模块2和辅助电路模块3,所述主电路模块2装在底座模块1上表面,所述辅助电路模块3装在所述主电路模块2上表面,其中,所述主电路模块2和所述辅助电路模块3为分体式。

具体地讲,如附图2所示,所述主电路模块2包括可动主电极201、可动主电极载体202、固定主电极203、固定主电极载体204、主电路防护装置205 以及可动铁芯206,所述固定主电极203装在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204上,所述可动主电极201装在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202上,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202 与所述可动铁芯206连接,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202在所述可动铁芯206带动下能够在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204内运动,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202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动主电极201和所述固定主电极203接触或分离;

所述辅助电路模块3包括可动辅电极301、可动辅电极载体302、固定辅电极303、固定辅电极载体304以及辅电路防护装置305,所述可动辅电极301 装在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302上,所述固定辅电极303装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304上,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302能够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304内运动,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302在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304内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可动辅电极301和所述固定辅电极303接触和分离;

所述固定主电极载体204固定装在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205内,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304固定装在所述辅电路防护装置305内。如附图4所示,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205上表面设有卡扣205a,所述固定辅电极载体304通过卡扣 205a插装在所述主电路防护装置205上表面。如附图3所示,所述可动主电极载体202的上表面上设有卡槽202a,所述可动辅电极载体302下表面上设有卡板302a,所述卡板302a插装在所述卡槽202a内。

如附图5所示,所述底座模块1包括线圈101、指令端子102、静铁芯103 和底座104,所述指令端子102和所述线圈101通过带电体相连接,所述可动铁芯206与所述静铁芯103相对应能够被所述静铁芯103吸合运动,复位弹簧 4装在所述底座104上抵住所述可动铁芯206。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如附图7所示,当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给底座模块1的指令端子102接通电源,此时线圈101得电产生磁场,可动铁芯206 被静铁芯103吸合运动,由于可动主电极载体202与可动铁芯206连接,可动主电极载体202在可动铁芯206带动下使可动主电极201与固定主电极203接触在一起,从而接通主电路。由于可动主电极202的上表面设有卡槽202a,可动辅电极载体302下表面设有卡板302a,卡板302a插装在卡槽201a内,主电极载体202运动带动辅电极载体302运动,使可动辅电极301与固定辅电极303 接触从而接通辅电路。如附图6所示,当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时给底座模块1 的指令端子102断开电源,此时线圈101失电,磁场消失,可动铁芯206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复位,由于上述可动铁芯206、可动主电极202、可动辅电极载体302三者连接关系的存在,可动主电极201和固定主电极203分离,断开主电路,可动辅电极301与固定辅电极303分离,断开辅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