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1634发布日期:2018-11-20 20: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控制电路板用直流电磁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直流电磁铁,线圈缠绕在嵌装在铁壳中,并采用软质连接线连接,不适宜直接安装在电路板并形成紧凑结构,需要外加固定电磁铁和电路板的支架,造成安装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额外带来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排方便、可靠性高的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包括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嵌入式内电工纯铁芯、底壳和L型针脚,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为水平叠放的电工纯铁中空框型件,所述嵌入式电工纯铁芯为嵌套在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中的凵字型纯铁芯,所述底壳为设在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底部的L型塑胶壳,线圈缠设在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L型针脚为与所述线圈的电连接的固定及电连接两极针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包括叠片槽和内凸叠片铁芯,所述叠片槽为设在两块外电工纯铁芯叠片之间的内凹连接槽,所述内凸叠片铁芯为中间伸出凵字型容腔的铁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包括安装定位壳柱、线圈容腔,所述安装定位壳柱为设在所述底壳的底平面的两个定位隔柱,所述线圈容腔为所述底壳内设的与所述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的中空腔形成的容置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型针脚包括安装底针和斜角侧针,所述斜角侧针为缠绕线圈的从所述底壳侧面伸出的电极针,所述安装底针为与所述斜角侧针电连接的四根竖直设置的电极针。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内外铁芯嵌套,底壳绝缘分隔,4根L型针脚配合定位绝缘壳柱可靠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便,可靠性高,综合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1--叠片槽;12--内凸叠片铁芯;20--嵌入式内电工纯铁芯;30--底壳;31--安装定位壳柱;32--线圈容腔;40--L型针脚;41--安装底针;42--斜角侧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包括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嵌入式内电工纯铁芯20、底壳30和L型针脚40,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为水平叠放的电工纯铁中空框型件,嵌入式电工纯铁芯20为嵌套在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中的凵字型纯铁芯,底壳30为设在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底部的L型塑胶壳,线圈缠设在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和底壳30之间,L型针脚40为与线圈的电连接的固定及电连接两极针脚。

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包括叠片槽11和内凸叠片铁芯12,叠片槽11为设在两块外电工纯铁芯叠片之间的内凹连接槽,内凸叠片铁芯12为中间伸出凵字型容腔的铁芯。

底壳30包括安装定位壳柱31、线圈容腔32,安装定位壳柱31为设在底壳30的底平面的两个定位隔柱,线圈容腔32为底壳30内设的与叠片式外电工纯铁芯10的中空腔形成的容置腔。

L型针脚40包括安装底针41和斜角侧针42,斜角侧针42为缠绕线圈的从底壳30侧面伸出的电极针,安装底针41为与斜角侧针42电连接的四根竖直设置的电极针。

从上面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工纯铁L针脚直流电磁铁,内外铁芯嵌套,底壳绝缘分隔,4根L型针脚配合定位绝缘壳柱可靠安装,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简便,可靠性高,综合性价比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