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4730发布日期:2018-06-19 23:4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开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



背景技术:

欠压脱扣器是低压开关中的核心部件,永磁型欠压脱扣器属于静态型部件,具有众多优点。目前,市场上的单线圈脱扣器,其永磁体的吸合力大于弹簧的反向弹力,需要外部的控制单元发送命令才能使其实现“脱扣”,当外部控制单元发生故障时,脱扣器还是处于“合闸”,无法实现脱扣,存在安全隐患,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包括静铁芯、动铁芯、永磁体、线圈和反力弹簧,所述静铁芯和动铁芯相对设置,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静铁芯与动铁芯相对的一端,且永磁体通过反力弹簧与所述动铁芯连接,所述永磁体的吸合力小于合闸状态下反力弹簧所产生的反向弹力,所述线圈通过引线连接驱动电路。合闸状态指脱扣器完全吸合时。

具体的,为了实现与外部机构的连接,所述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一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向外延伸。

进一步,所述静铁芯一端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由外壳向内依次贯穿静铁芯和永磁体端部与动铁芯连接,且所述反力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上。

进一步,为了保证动铁芯的轴向运动精度,所述动铁芯外侧设有与外壳相对固定的轴套,且所述动铁芯与所述轴套滑动连接,轴套对动铁芯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所述外壳内设有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线圈支架与轴套之间还设有隔离套。

工作原理:

当合闸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给线圈通电;当脱扣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给线圈断电;当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脱扣器会在反力弹簧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自动脱扣,断开断路器,提高了可靠性。

因此,当需要脱扣时,需要给线圈通电,在反力弹簧的作用下,就能很容易将断路器断开。当需要合闸时,需要克服反力弹簧的反向弹力,由于永磁体已经产生一个吸合力,因此,只需要给线圈通一个较小的电流即可使脱扣器吸合;控制单元内部检测电路电压,如果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使脱扣器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使永磁体的吸合力小于合闸状态下反力弹簧所产生的反向弹力,在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脱扣器会在反力弹簧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自动脱扣,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静铁芯,2、永磁体,3、反力弹簧,4、线圈,5、动铁芯,6、推杆,7、外壳,8、螺杆,9、螺母,10、引线,11、轴套,12、线圈支架,13、隔离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可靠性永磁欠压脱扣器,包括静铁芯1、动铁芯5、永磁体2、线圈4和反力弹簧3,所述静铁芯1和动铁芯5相对设置,所述永磁体2固定连接在所述静铁芯1与动铁芯5相对的一端,且永磁体2通过反力弹簧3与所述动铁芯5连接,所述永磁体2的吸合力小于合闸状态下反力弹簧3所产生的反向弹力,所述线圈4通过引线10连接线圈4的驱动电路。合闸状态指脱扣器完全吸合时。具体的,为了实现与外部机构的连接,所述动铁芯5远离静铁芯1的一端设有推杆6,所述推杆6向外延伸。

所述静铁芯1一端设有螺杆8,所述螺杆8由外壳7向内依次贯穿静铁芯1和永磁体2端部与动铁芯5连接,且所述反力弹簧3套设在所述螺杆8上。

所述动铁芯5外侧设有与外壳7相对固定的轴套11,且所述动铁芯5与所述轴套11滑动连接,轴套11对动铁芯5起到导向作用。

所述外壳7内设有线圈支架12,所述线圈4绕设在所述线圈支架12上,所述线圈支架12与轴套11之间还设有隔离套13。线圈4通过螺杆8和螺母9与外壳7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

当合闸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给线圈4通电;当脱扣时,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电路给线圈4断电;合闸和脱扣都需要给线圈4通电,当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脱扣器会在反力弹簧3的反向弹力作用下自动脱扣,断开断路器,提高了可靠性。

因此,当需要脱扣时,需要给线圈4通电,在反力弹簧3的作用下,就能很容易将断路器断开。当需要合闸时,需要克服反力弹簧3的反向弹力,由于永磁体2已经产生一个吸合力,因此,只需要给线圈4通一个较小的电流即可使脱扣器吸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