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6402发布日期:2018-07-31 22:4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



背景技术:

空心绕线机,其不仅可以提高绕线效率,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绕线精度。

目前的绕线机,当完成线圈绕制时,一般是采用对整个模具进行加热,模具加热后实现对线圈的加热,加热后的线圈其漆包线的绝缘层被热熔从而使内外圈连接在一起。

上述的这种加热方式,其耗能较大且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为了能够改进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治具,申请号201520734127.6,包括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绕线固定板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该方案通过在绕线固定板座上设置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使得线缆线材被弯折成需要的第一形状,随后经过加热后冷却定型成生产所需要的线缆线材,十分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夹持刺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能且成本更低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通孔,在通孔中穿设有能够相对通孔轴向升降的L形夹持件且L形夹持件的上端横向部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压紧在安装座上表面,在安装座的侧部设有外线头刺破刀且外线头刺破刀的刀刃突出于安装座的上表面,在L形夹持件的纵向部与安装座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弹性结构。

通过夹持并同步刺破的方式,后续再连通电源,其不仅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无需实时检测治具的温度和保持治具温度的恒定,节能且设计更合理。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有两把且对称设置;

在L形夹持件的横向部下表面设有过线槽且过线槽的槽深小于空心线圈外线头的直径。

该结构避免了线被切断。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安装座的侧部设有两个导向槽,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位于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内。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通孔为方形孔、三角形孔和异形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L形夹持件与所述的通孔相匹配。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的刀刃突出于安装座上表面的高度小于外线头的直径。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L形夹持件纵向部上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作用在安装座的下端,弹簧的下端作用在L形夹持件纵向部下端的挡圈上。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本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的L形夹持件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上移驱动装置。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上移驱动装置包括悬臂式驱动杆,悬臂式驱动杆与升降驱动气缸连接。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安装座呈条状,且该安装座插于悬臂式定位架内。

在上述的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中,所述的悬臂式定位架上设有若干安装固定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的优点在于:

1、通过夹持并同步刺破的方式,后续再连通电源,其不仅降低了加工难度,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无需实时检测治具的温度和保持治具温度的恒定,节能且设计更合理。

2、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形夹持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加上移驱动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座c1、通孔c11、L形夹持件c2、外线头刺破刀c3、弹簧c4、挡圈c5、上移驱动装置c6、悬臂式定位架c7、安装固定孔c7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空心线圈外线头夹持刺破装置包括安装座c1,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安装座c1呈条状,且该安装座c1插于悬臂式定位架c7内。

悬臂式定位架c7上设有若干安装固定孔c71。安装固定孔c71内穿设有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将悬臂式定位架c7固定在下治具上。

在安装座c1上设有通孔c11,在通孔c11中穿设有能够相对通孔c11轴向升降的L形夹持件c2且L形夹持件c2的上端横向部将空心线圈外线头压紧在安装座c1上表面,L形夹持件c2为金属件,在安装座c1的侧部设有外线头刺破刀c3且外线头刺破刀c3的刀刃突出于安装座c1的上表面,即,在空心线圈外线头压紧在安装座c1上表面时,此时的外线头刺破刀c3刀刃将外线头刺破,刺破后外界的通电电极一与L形夹持件c2横向部接触,即,实现通电加热。

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效率非常高,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电能的消耗,节能且设计更合理。

在L形夹持件c2的横向部下表面设有过线槽且过线槽的槽深小于空心线圈外线头的直径。

过线槽便于线的卡入,同时,可以避免线被切断。

在L形夹持件c2的纵向部与安装座c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设计其可以迫使L形夹持件c2的纵向部将外线头压紧,同时,弹性结构其还起到复位的作用,即,L形夹持件c2向上移动后,此时的复位就采用弹性结构。

具体地,上述的弹性结构包括套设在L形夹持件c2纵向部上的弹簧c4,弹簧c4的上端作用在安装座c1的下端,弹簧c4的下端作用在L形夹持件c2纵向部下端的挡圈c5上。

挡圈c5可以被螺栓代替。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外线头刺破刀c3有两把且对称设置。

在安装座c1的侧部设有两个导向槽,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c3位于所述的外线头刺破刀c3内。

其次,本实施例的通孔c11为方形孔、三角形孔和异形孔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L形夹持件c2与所述的通孔c11相匹配。

还有,外线头刺破刀c3的刀刃突出于安装座c1上表面的高度小于外线头的直径。该结构的设计,其避免了刺破刀将外线头切断。

本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的L形夹持件c2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的上移驱动装置c6。上移驱动装置c6包括悬臂式驱动杆,悬臂式驱动杆与升降驱动气缸连接。

上移驱动装置c6驱动L形夹持件c2向上移动从而使L形夹持件c2横向部与安装座c1上表面之间形成卡线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