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5038发布日期:2018-09-08 00:2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分布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高大建筑物也越来越密集,由此产生的建筑物室内信号覆盖盲区也越来越明显,而布置室分天线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做为室分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极化全向天线有着功能多、信号接收面广等优点。而目前现有市场上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大多采用锥形辐射单元的形式,此类天线的辐射单元存在加工成型复杂、一致性差、性能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该天线应具有工艺简单、质量可靠、信号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包括平行布置的水平辐射单元与反射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水平辐射单元与反射板之间的垂直辐射单元、穿过反射板后分别连接水平辐射单元与垂直辐射单元第一电缆与第二电缆;所述垂直辐射单元由两片呈十字形交叉的矩形印制线路板组成,两片矩形印制线路板互相垂直并且还同时垂直于水平辐射单元与反射板。

所述水平辐射单元为圆形印制线路板,圆形印制线路板的面积小于反射板的面积。

所述矩形印制线路板的两端通过支架与水平辐射单元及反射板固定,矩形印制线路板上设置用于互相插接配合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大多数的锥形双极化天线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性能稳定,批量生产时天线电气性能一致性好,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垂直辐射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单片矩形印制线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水平辐射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水平辐射单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平辐射单元1、垂直辐射单元3与反射板2,还包括连接水平辐射单元的第一电缆4与连接垂直辐射单元的第二电缆5。

所述水平辐射单元为圆形印制线路板,圆形印制线路板与反射板平行布置并且圆形印制线路板的面积小于反射板的面积。所述圆形印制线路板为双面印制板,其两面均设置中心接口10,并且中心接口通过向四周延伸形成4条镰刀状的第一分支11作为辐射振子,第一分支的方向、角度和宽度根据电气仿真而定。所述圆形印制线路板的底面边沿还设置4条弧形第二分支12,第二分支的长度和宽度同样根据电气仿真而定,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间隔布置,第二分支起到调节水平方向驻波和增加带宽的作用。

所述垂直辐射单元包括两片矩形印制线路板3,这两片矩形印制线路板呈十字形交叉布置,每片矩形印制线路板的中部设置卡槽30以方便互相插接固定。所述矩形印制线路板为双面印制板,其两面均设置从中心向两端延伸的第三分支31作为辐射振子,第三分支的形状根据电气仿真而定。两片矩形印制线路板互相垂直并且还垂直于水平辐射单元与反射板,每片矩形印制线路板的两端通过支架6与水平辐射单元及反射板固定,两片矩形印制线路板的插接位置通过焊接使得各条第三分支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支架为“Z”字形支架,支架的两端各设置一个90度弯折的支脚61,支架通过铆钉与矩形印制线路板的宽度边沿固定并且支架的支脚也通过铆钉分别与圆形印制线路板及反射板固定。所述支架的长度大于矩形印制线路板的宽度,垂直辐射单元靠近于反射板布置并且垂直辐射单元与水平辐射单元保持一定的间距。

如图所示,支架、矩形印制线路板、圆形印制线路板、反射板的各对应位置均设置铆接孔,为方便安装以及保证连接稳固,通常采用塑料铆钉进行铆接。此外,支架由钣金折弯成形,不仅能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还可以拉低天线驻波,增加天线的带宽,调节天线性能。

所述反射板上设置穿线孔21以及位于中心的接线座22;第一电缆穿过接线孔后再沿着一条支架向上延伸并与圆形印制线路板的两个中心接口10焊接,信号通过第一电缆传递至水平辐射单元上构成水平极化方向的信号辐射;第二电缆穿过接线座后与位于矩形印制线路板插接位置的第三分支焊接,信号通过第二线缆传递至垂直辐射单元构成垂直极化方向的信号辐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